总书记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心得体会(精选2篇)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二作文

总书记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心得体会,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总书记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他的血脉。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看望慰问老区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特别策划《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讲述红色故事,展现老区的发展与变迁。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曾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山西宣告成立,11天后,晋察冀军区机关迁往阜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勇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随后,在聂荣臻、彭真等同志领导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河北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前的雕像,生动呈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万众一心、英勇抗战的历史。当时人口不足9万的阜平,养活了9万多名革命战士,有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牺牲。

  八百里太行深处,镌刻着光辉的红色记忆,却也曾被贫困深深困囿。

  1942年,聂荣臻元帅在阜平战斗生活的时候,曾专门签发过一道《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与民争“食”。阜平当时之贫,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得知阜平百姓依然贫苦,聂荣臻元帅曾流着泪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听说了这件事,深受感动,从此便记住了聂帅这句话。

  2012年12月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仅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踏雪专程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第二次地方考察,也是他第一次探访贫困地区。

  往来奔波700多公里,20多个小时,总书记走访了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两个贫困村庄,召开了两场座谈会。

  “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的印象,从小就有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考察中总书记深情讲道。

  总书记上的小学——北京八一小学,前身就是设在阜平县城南庄的荣臻小学,后来该校从阜平迁到北京。

  考察中,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总书记心情沉重。“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他和大家详细探讨脱贫思路,并就当地资源禀赋作了深入分析,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他说:“我们对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

  9年的努力奋斗,实实在在改变了阜平老区百姓的生活。

  从2012年开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指示,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阜平逐步探索形成了以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六大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这些产业也成为支撑阜平稳定脱贫的基础。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

  如今走进骆驼湾村,道路两旁、农家院里、大戏台上红灯笼高高悬挂,顾家台村箱包工厂里机声隆隆,食用菌大棚里一派繁忙,特色民居内外欢声笑语……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骆驼湾村口新立起的8个鲜亮大字,述说着老区人民的感恩与喜悦,传递着他们对未来更好生活的憧憬。

  总书记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心得体会2

  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的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那天,王经臣为总书记讲解了朱村保卫战的场景。总书记了解到谷牧、肖华、铁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朱村战斗、工作的经历后表示,朱村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办得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在当时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总书记一连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

  朱村地理位置优越,西倚岌山,村内河流纵横,玉带缠绕,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名的红色堡垒村、解放战争时期典型的支前模范村,是“枪声就是命令”的诞生地,被誉为滨海“小延安”。峥嵘岁月给朱村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以及数不清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

  在朱村所在的沂蒙山水间,从1938年山东省委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开始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十余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在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英烈血染疆场。

  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为部队做军衣,筹军粮,护理伤病员;李桂芳等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用柔弱的身躯架起“火线桥”……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人民就是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支援人民军队对敌作战,到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从“舟车不通”到“物流天下”的华丽转变,一代又一代朱村人始终秉持着沂蒙精神,并在新时代家乡建设中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如今的朱村,支前馆、民俗馆、村史馆等红色场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乡村客栈等建筑即将投入运营;欧拉现代农业文创旅游示范中心以柳编制品加工为特色,打造农业文旅融合示范点;依托“朱村商业广场”,村民变商户,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销特色网红农产品……

  2020年,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从支前模范村到以古韵、民俗、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农旅复合型示范性美丽乡村,朱村正在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

  “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环境卫生好,这不就是小康嘛!”90多岁的“老支前”王克昌言语间满满的幸福感。

以上就是关于总书记说了三个不能忘记心得体会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范文112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