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

时间:2021-09-15 00:00:00 初一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重阳节传统习俗是登高远眺,秋高气爽之际登山,令人心旷神怡。平原之地无山可攀,人们遂吃糕纪念。“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佳句。在我国江南,也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但如今大多数年轻人已不知茱萸为何物。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给传统的民俗节日赋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重阳节从岁时节日演变成民俗节日,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习俗,但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为了战胜瘟魔,拯救百姓,进山刻苦修炼。九月九那天,他让全村百姓登高避难,拿着师傅传给他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战胜了瘟魔。从此人们就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