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真好半命题作文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窗外,一片宁静,坐在窗前的椅子上,看着手中略泛微黄的相片,往事依依,那尘封在心中的往事不由得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在春天,我回到了家乡,一切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不变的是是从前的宁静与古朴,变了的是我们好像对它感到的一丝陌生。

向前走,走过那青石板的小桥,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青苔,走至原来的老屋,外头的几株桃花在春风中开得正艳,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相反,老屋却是显得有些单调,瓦片做成的房顶,在风中已磨去了光泽与平滑,只有那种粗糙和黯淡的感受。打开老屋的门,屋中的陈设依旧整齐。只是多了蛛网和腐朽的空洞,那井中早已落满树叶,一片荒凉破败,与周围格格不入。

继续前行,来到从前的集市,只是,时光荏苒,当年的吆喝声在时光的推移中渐行渐远变成了滚动的字幕牌,再也没有当年的味道。

耳机中歌曲这样放着“快要过完的夏天,还有雕刻着图案的门帘。”一首歌让我不由得发出这样一声感叹“花非花,雾非雾,佳人依在,故地不在,别是一遍滋味在心头。”正欲离开,忽然听见一阵孩子的欢笑从街角处传来,随着声音走去,看见大批大批的孩子围在一个糖人摊前,挑选中意的糖人,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欣喜。我的童年,也是在这甜蜜糖人的伴随中度过的,上前,卖糖人的是一位老爷爷,看上去已年近古稀,慈眉善目,每当有孩子说要一个糖人时吗,它总是笑着摸摸他们的头,目光中满是疼爱。

到了我这儿,我走上前,也对爷爷说“爷爷,我要一个糖人。”他也是笑着说“好”,并摸了摸我的头,给我拉来一张板凳,说道“孩子,坐吧。”我于是问“爷爷,这儿都变成了商业区,你还留在这儿为了什么?”他笑而不语,只是用·眼光看着刚刚那些孩子。他们手里拿着糖人(有的则含着糖人)逛着街区,眼中满是幸福与快乐。老人慢慢地说“这,就是我留下来的理由。”我的糖人已做好了,是我的生肖羊,做的既精致又无可挑剔。含在嘴里,麦芽糖的香味经久不散。

其实,我们的童年并未走远,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乡思乡愁是我们永远的回忆;让我们的时光永不流逝的,则最纯真的时光。

屋在,街在,乡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心绪忽而转变。

又见那条老街,真,真好。

秋天,小区里。

这天晚上,我独自在小区里散步,突然闻到一阵香气,似有似无。我随着香味看去,呀,原来是桂花开了。一簇簇金黄的花缀满枝头,我不禁停下了脚步,和奶奶在桂花下的生活情景,此刻浮在了脑海。

乡下的花各种各样,总是开不尽的,我们到处摘花。但有的花我们却不摘,比如桂花。我家门口就有一棵。每当秋天花开的时候,奶奶便踱到树下,看着一树的花笑眯眯地对我说:“又有好吃的喽。”这时我总是变得格外听话,生怕犯了错,吃不到那好吃的桂花糕。

桂花糕的做法很简单。奶奶先把桂花从树上摇落,这时,我也会去帮忙。与其说是帮忙,还不如说是捣乱。我抱着树就是一阵乱摇,有些小枝条都被我摇了下来。奶奶为了不让我再糟蹋花,便吓唬我说:“树上的虫子都要被你摇下来了。”我吓得赶紧撒开了手,躲得远远的。待奶奶把花收集起来后,我又跑回来和奶奶一起洗桂花。那些桂花在水面上漂动着,将一盆水都染香了。我处把手凑近鼻子嗅了嗅,整只手都染上了桂花香。

做桂花糕的时候,奶奶是绝对不允许我靠近的,生怕我惹出什么乱子来。无论我怎么恳求,她也不同意。我一嘟嘴,大喊一声奶奶最坏了,就跑开了。再回家时,是被桂花糕的香味牵着回去的。奶奶早已将桂花糕摆在了桌上等我回去。晶莹剔透的米糕上点缀着几朵桂花。咬一口,又香又糯,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这时的我早已忘记之前的不快,搂着奶奶的脖子笑着说:“奶奶最好了。”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故乡,离开了那棵桂树。

远处的吵闹声将我拉回现实。恰巧,奶奶正下楼扔垃圾,看到了站在树下发呆的我,心中可能猜到,我想家了。她慢慢走到我身旁,似是无意地说了一句:“今年的桂花开的真好啊,老远就闻到香喽。”“是啊,真香。”奶奶看看我,笑着说:“是不是又嘴馋想吃桂花糕了?”我微微点头。奶奶伸手抚摸着我的脑袋,说:“那我明天就给你做。”

花开花落,唯爱不变。

又见桂花满树,真好。

时光温柔了仲夏夜,满天星光细数着纷纷洒落在人间的尘埃,平淡日子,已被许多人追忆在似水流年里。

清晨,我走过那转角,惊奇的发现那店竟又开张了,时隔了数月。那熟悉的香味随风飘了过来,我的思绪也随风飘到了远方。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和母亲来到这家店时,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让人胃口大增。从那以后,那家店就是我每天上学前必去的地方。

这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店,在转角处,如果你一不留神个,就走过了。经营小店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人,矮矮胖胖的,黑发夹着几根银丝束在脑后。但她有一颗年轻的心,她的为人就像她的嗓门,她的笑声一样爽朗大方,让人愿意和她相处,她的小店里,常聚着些人和她唠唠家常。而且她干活麻利,在那间小小的店里走动,来去如风。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她的馄饨,一碗碗馄饨,从她的手里包出来,就不一样了,色香味样样俱全,给人以简简单单的温暖,就像家的味道。十几年如一日,她还是每天早早的来开门,到天黑了才回去,有些人也成了她店里的常客。可就在几个月前,这家店突然关门了。母亲告诉我,她病了。我也为她感到深深的担忧。

如今,又听到她的笑声传了出来,我便不假思索的走了进去,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还是如从前那般不大的屋子,只容得下七八人。还是那熟悉的身影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来了呀,还是一碗馄饨吧,等着,马上好。”

我看着她还是熟练地包着馄饨,一只只白白胖胖的馄饨从她的手里跳到了碗里。包好后,开火,烧水,倒入,调味,一步步有条不紊,动作一气呵成。

不一会,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就端到了我面前,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低头闻闻,热气和香味扑面而来。她拍拍我的肩说“多吃点,小心烫。”随后又去招呼另外的客人了。我夹起一只馄饨,大口咬下,熟悉的味道迅速蔓延开来。恩!还是一样的美味。

她的馄饨,普普通通,却又不一样,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方便,给人们带来了家的味道,淡淡的,暖暖的。

“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但愿她和转角那店,永留在内心深处,不弥散,不老去。

又见小店的女人,真好;又见,转角那店开张,真好。

四月天,回乡下,看菜花。

外婆在周四晚上打了一通电话,说乡下的油菜花都开了,小蒜也长好了,问我们要不要回乡村去玩玩。

回去。当然回去。在灰蒙蒙的城市里呆了两周的我早就想回到那个我熟悉的乡村了。于是,周五晚上,我们就到了外婆家,住下。

周六清晨,我便沿着那条水泥路,走到了田野上。只见大片大片的金黄的海洋,中间夹杂着点点碧绿。美好,和谐!空气中有淡淡的香味。这是油菜花的香气吗?

走在田埂上,随手摘了一小朵油菜花,在花田间追寻儿时的回忆。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位老人,在花田间寻找探出头的小蒜。她的身影我很熟悉,却不记得她是谁了。

她似乎也看到了我,便问我,你是李会计家的外孙女吧?我含糊地回答,是的,奶奶。她笑了,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记得吗?你小时候还在我家田里拔过一小棵白色的油菜花。

哦,原来是她!脑海里的时钟似乎拨了回去,拨回到了我那垂髫岁月。

儿时,我经常在油菜花间玩耍。金黄的油菜花下,是一张稚嫩、活泼的笑脸。在一块田地里,我看中了一棵白色的,与众不同的油菜花。奔向它,连根拔起。有些不安地看看四周,发现了站在一旁看着我的老人。我红了脸,心虚地看着她,手中的那颗油菜花被我藏在了身后。她笑眯眯地说,喜欢,就拿去吧。我于是才兴冲冲地拿着花,跑走了。

时钟渐渐拨到现在。我回答老人说,记得。后来我把他栽到花盆里,它枯死了。

她又慷慨地送了我一袋她刚刚拔的小蒜,说,给,让你的外婆给你做小蒜饼吃去。我道了声谢谢。走时,我看见老人身后的那片油菜花,似乎更夺目了。

希望明年的油菜花,也如今年这样怒放;希望那个小乡村,永存。

又见油菜花开,真好。

窗外,漆黑一片,大雨哗哗地下着,时不时有刺眼的电光闪过,随后又是轰隆隆的雷声振动着我的耳鼓。

我,坐在一盏孤灯下,心绪如麻。

我面前是一张纸,惨白的灯光照在白纸上,正如此刻我的大脑一样一片空白。我呆呆地望着它,又想起了拿到这张纸的情景。

那是老师下发书法等级考试成绩时,我坐在位置上,露出自信的微笑。我的书法水平在同龄人中本就是佼佼者,对于这次考试,我有十足的信心。

当老师发成绩单时,我的自信愈发强烈。我仿佛已经看到一张优秀的成绩单在向我微笑。

一张纸飘落而下,打断了我的幻想。粗略一看,上面写了许多,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未通过。

我的笑容僵住了。那张纸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我失魂落魄地坐在位置上,仿佛四周全是嘲讽的目光。我越发惶恐了起来……

我看着面前这张未通过的通知,想象着别人拿着获奖的证书高高兴兴地回家。我的极度失望变成了愤怒。我抓起那张通知一把撕成两半,抬起头想要大叫一声发泄,但我终究没有叫出来。

此时,我坐在家里,正看着一张挂在墙上的一张照片。

那是我小时候练字时拍下的照片,小小的手握着一支笔,稚嫩的脸庞加上认真的表情显得那么和谐。父亲坐在我的旁边,静静地看着我练着字,嘴角流露出淡淡的微笑。这,勾起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

记得那时。我曾一度羡慕父亲的一手好字,并下决心要将字练好,于是便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了我的书法启蒙。而后字越练越好,老师就推荐我去参加了书法等级考试,一直考到了现在。

回忆往事,我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最初练习书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这书法等级考试吗?不,我练习书法,就是单纯地为了把字练好啊!这才是我的初心,我的书法梦的起点啊!我又何必因为这一次比赛的失利就心灰意冷呢?我一下子释然!

对,这是我当初梦的起点,又见它,真好!

夏日的乡村,格外宁静,曾经的一切,不曾改变。

一大早起床,跟着父母开车回老家。这很突然,毕竟自打我住宿以来就再没回过老家。

一路上的我昏昏沉沉,却被突如其来的颠簸摇醒,原来是那段现已不多见的石子路,这条路会一直延伸到我老家。被颠醒的我已没有了睡意,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车子开到了村头,那棵老桑树站在那里,最为显眼。

由于村内的路太窄,车停在了自家的田旁边。田里的水稻才插下去,大片的嫩绿,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跟着父母走进了院子,奶奶正坐在门口剥南瓜藤,父亲喊了声,妈,回来了。奶奶微笑着看着我们,说,扬扬长高了也懂事了,知道要回来看奶奶了。说罢,便起身准备去杀鸡。我头一扭,便看到了院子后面用竹竿拦起来的小路。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到那里玩。

趁着这个空闲的时候,我重又踏上了这条充满了童趣的小径。这条小径十分宁静绿树成荫,即便是毒辣的阳光也只能透过树叶间小小的空隙钻进来,为这条小径增添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头顶上经常传来鸟叫声,大概是麻雀吧,“唧唧啾啾”,清脆悦耳。地上是大片大片的兰花:几个一朵组成了一大朵,随后又由几个一大朵,这样便组成了一片,犹如一条花毯,让人不忍下脚。树上爬着丝瓜藤和四季豆的藤,绿绿葱葱,中间有时还会夹一朵黄花。

再往前走右拐,便是一棵桑树。这棵桑树虽不知何时种下的,却给了我整个儿时的乐趣。那时候,我会骑在奶奶的头上,让奶奶带我去摘桑果。每到了桑树下,我会用那双稚嫩的手在树上一颗一颗地采,装不下了便塞在嘴里,等到再也吃不下的时候我才会想起给奶奶吃,并用被桑果汁染黑的手在奶奶的脸上写字,而奶奶则是笑着夸我真聪明。站在桑树下向村西边望过去,正好能看到自家的田,一簇簇的嫩绿在水中摇晃,这景色竟如此动人。

耳边传来了父母的呼喊声,看来是叫我吃中饭了。我奔跑在这小径中,两旁的景色匆匆而过,仿佛回到了儿时,那份天真,令我回味无穷。

时势变换,唯有故乡,永远不变。

又见故乡,真好。

老街是我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我又一次地走进了老街。

黛青色的砖瓦,古铜色的石板路。历经沧桑的老街,在夕阳的映衬下,造就一番别致的风景。

西门老街在我的记忆中算得上古老了。那石板做成的路,砖瓦高翘在围墙上,路两旁是做买卖的人家,各个招牌都很显眼。

小时候,总是牵着父母的手,在老街上逛。走在西门老街上,抚摸着石块,在老街两旁的店家买根裹了芝麻的糖葫芦,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走,很童趣。那时记忆最清楚的三思桥。一块块石头堆砌的桥,凝聚着人们的心血,母亲带着我走到桥上告诉我,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登上了这座桥,就应该事事考虑周到。那时并不懂什么“三思而后行”,但我却记住了这句话。来来往往的人,天天通过这座桥,虽没有别处那么热闹,但却别有一番味道。

自从离开小学,西门花街已从我的记忆中淡淡忘却。曾经古铜色的道路不见了,只剩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但老街的大门却没有改变。早晨,走在烟雾蒙蒙的花街上,顺手拍了几张照片,一同前来的父亲被居住在这里的人问道:“西门老街什么时候拆啊?”当时,父亲笑而不语。为什么要把历史遗迹拆了呢?

记得,在街边有买早餐的小店面,热心的老板娘卖着新鲜出炉的烧饼,见我们站着吃,便会端来了板凳。老街现在还遗留着老浴室,木门上已经残破,上面用红漆刷的字也已模糊了,但透过这,分明能感觉到当时热闹的场景:一群群人相拥着,走进浴室,各自端着盆子。浴室门口的人,或站或坐,聊着瓜子。街巷里,到处是晾晒的衣物,问过在这里长住的老人,他们会自豪地说:“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老丹阳,我们天天守在这里,安逸。”老人那沧桑、有劲的声音,至今还回响在耳畔。从民国始,一直到现在,如今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这份情呢?

现在,为了市容许多历史古迹,拆得拆,重修得修,但庆幸的是,老巷这些重要的古迹还是有选择地保留下来了。看着眼前古今并存的平常生活情景,我感到一阵暖意!

此时,漫步在西门老街,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