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一叶知秋作文500字

时间:2020-06-01 00:00:00 500字

篇一:《一叶知秋作文》

[一叶知秋作文]

远远望去,茫茫的天空中是万里无云,一叶知秋作文。凉爽的风扶在脸上,空气中弥漫这果实的香味。随着它的到来,一些些树叶也开始脱落,原本碧绿的它们也渐渐换上了金色的新衣。许多人都会到了家乡,忙着收庄稼。 窗外的走廊上已扫满了金线。 哦,秋来了。 在校园中闲逛,满目都是树叶。这平时不起眼的家伙,却长得这么好看!最常见的掌形梧桐叶,扇形银杏叶,还有卵形、桃形、针形,各种各样的树叶。瞧那小形的树叶,比我的指甲盖都小,再看那大的,是不是比我的脸还大呢?那些树叶有着淡淡的草香味,又有点中药的苦味。不是很滑顺,有些粗糙,但摸起来却很舒服。再往前走,随手捡起一片树叶,细看下,长的还挺美。卵形的它有着规则的小锯齿,叶尖已经变得有些黑,可能快要枯萎。在笔直的叶茎旁有着对称的叶脉。橘红的它下身还带着微微的金黄,呵,很符合秋天吧? 那里,是一株飘落下来的树叶,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它。仔细看着它的叶子,那深绿中间不知染上了什么绿,就像它曾飘入到水里,不知名的绿,是水送给它的。如姑娘穿着绿裙子那样,绣上了一条条黄花边,小学六年级作文《一叶知秋作文》。它不算很漂亮,但,是那么清秀,有四跳大裙边的它,里面还有两条小短裤。不像桂花那样香浓,却有着淡淡的清香。不起眼的它,不知怎的,有些像四叶草,也许,它可以给我带来好运吧。不说,叶子还真有趣,对,就是它的叶脉图,细看叶脉图,真是五花八门。有糖葫芦,电发,雪花,还有鱼骨头呢!鱼骨头是竹叶的叶脉,纵横交错的叶脉把长长的叶茎衬托成了鱼骨头。说着,口水不自主地流了下来,是呢,它让我想起了昨天晚饭上的小黄鱼。还有圣诞树,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那天,总是好惬意,只是,我的袜子里从来没有收到过圣诞老公公的礼物呢! 叶子,是秋天最美的装饰物,也是有了它们,秋天才会如此美丽。 又是一阵微风扶过,那夏天飘过的叶子,就是为了迎接秋天吧。 点评:结尾段很抒情,很浪漫。

篇二:《关于秋天的作文:一叶知秋》

关于秋天的作文:一叶知秋

关于秋天的作文:一叶知秋

“啪塔”轻轻地一声,我还是听得真切,伸手摸向肩膀,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竟被我牢牢地抓住了。我有些喜出望外,呵呵!看来我今天有玩伴了。

我仔细地把玩着枫叶,正面朝上仔细地观察了起来:整片叶子的形状像我的小手掌,呵呵,我把整个手掌贴上去,叶子竟然比我的小手还大呢!整张叶片上还分布着许多叶脉,真的像极了我手掌上的一条条手纹。那一条条叶脉由叶子的根部向外延伸,一直到叶子的边缘,看着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叶脉,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条四通八道的道路在向外延伸着??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把整个手掌贴上去,轻轻地摸了摸,哇!整片叶子柔柔的、滑滑的,手感真好!

我把枫叶翻到了反面,哇!反面看起来就不像正面那么光滑了,我用手摸了摸,果然粗燥了许多,那一条条“道路”全都凸了出来,咦!地上还真有一只小甲虫呢!我连忙弯下腰蹲了下来,把叶子轻轻地放在小甲虫的旁边,没想到这小家伙一下子竟越上枫叶,顺着“道路”去旅行了,直到小甲虫旅行结束,我才轻轻地捡起枫叶。

再仔细看看它的侧面,那一个挨着一个的小锯齿是越发的明显了,我把手指放上去来回拉了拉,还真有些轻微的疼痛感呢!

“哗啦啦”一阵微风吹过,我抬头望向枫树,哇!那一片片枫叶都在翩翩起舞呢,红的、绿的、还有黄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都闪着金光,活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仙子在进行一场舞蹈大赛呢!有一些胆子大的“蝴蝶”竟悄悄地飞离了枫树妈妈的怀抱,轻轻地投入到了大地婆婆的怀抱中。“哗啦啦”,又是一阵风儿,大地婆婆忙又展开双臂接住了那一片片叶子宝宝。

是啊!是秋天到了,叶子宝宝长大了,离开大树妈妈了,去找大地婆婆喽!

篇三:《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叶知秋》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於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着,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篇四:《关于大自然的作文:一叶知秋》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一叶知秋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这句话说来多少有些可怜、可笑。在我沉思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室窗外正对着的北教学楼建筑工地上还不时传来金属建材撞击声和电钻声;一批石砖正码放在我们的窗下,遮住了那几棵灰扑扑的小树,于是这最后一点自然,也淹没了。

很多人生活在城市里,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富足优越,却又一边抱怨着钢筋水泥堆砌的冷漠与隔阂,我也是其中一个。然而又真有几人能放弃酒香警影的繁华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地道农民那满面辛酸与风霜,已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大自然,成了这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里,许多痴男怨女一生无法企及的远方。

有时觉得山那边风光无限,只不过是因为山太高,永远都爬不过去。现在政府修改了节假日的安排,除了春节,又有五一、十一的长假,有了闲又有了点儿钱,旅游便平地惊雷般火暴起来。有人说,旅游就是城里人往乡下去,乡下人往城里来。是啊,许多富贵闲人都说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嘛!语气中透着那么些奢侈的味道。

去年十一,我们一家三口邀着几家好友,就一起去了趟云南。出发前,我兴奋得整晚整晚睡不好,闭上眼睛就都是书本上描述的鸟语花香、袤原奇峰。然而真正到了云南,便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风景点。孩子们迷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游戏设施;妈妈们每天构思穿哪套衣服摆什么姿势照相;爸爸们则一边辛苦地运输着妻子儿女,一边不断接听着手机里的长途电话,处理大小生意事务--在匆忙与喧闹中。自然不过是模糊的背景。就像相片里,有人有风景,但我们不在景中。{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不觉沮丧起来,难道真是我们抛弃了自然,自然也抛弃了我们?

我想不是的。曾经去探望一位病中的朋友,他长期住院,然而神采奕奕,我问他秘诀,他支起病体,要我扶他到后院走一走。说是后院,那不过是一片有些荒凉的土地,不知是否被人遗忘,水泥面砖竟投有延伸过来,地上厚厚的是野草织就的地毯。中间有意无意的一方小水塘,在微风中荡漾着柔美的纹路,有清澈的温柔。我眼前一亮,平时从不在意的平凡景物在此时竟异常让人内心激荡。他侧脸望我,笑着说,你看那边--一棵虬曲消瘦的树,有干无花,依稀是梅的样子,不是花期,它在缄默中有孱弱的美。是谁种的?我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与惊奇,他脸上是经受太多病痛折磨后平静释然的笑容:不知道。只是去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它开了,全医院的人都来看,有的站在病房门口,有的背着医生偷偷跑来,只是想

闻一闻花香,那一场花期,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模样。以前不懂不在意,现在才知道,这就是自然的力量。那一刻,从他目光中闪动的温柔与幸福,我找

到了自然的地址。

其实城市里,生活中并非没有自然,而是我们缺少了发现自然的眼睛、感悟自然的心。只要脚中有山水,何处不风光?

既然注定要奔波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寻找梦想,就不要一味遥想远方,一枝早绽的桃花,只要它美,它真挚,又为何拒绝来自街心公园的春天?一颗孤单的星辰,只要它笑、它闪烁,又何必深究它是否展露于被污染的夜空?一串柔美的涟漪,只要它纯,它清澈,又何妨它是在水泥圈住的湖心荡漾?

每当我站在这城市高楼上打开窗,让微风吹在脸上,看静静沉落的夕阳,我闭上眼总能触摸到梦想中的远方,别说我阿Q精神,我是真的感到了一叶知秋的幸福。

篇五:《一叶知秋 (1)》

《一叶知秋》的教学设计张开泉

赏析现代诗《秋》

教学目标:

1、欣赏关于秋天的诗歌,使学生能够感受美,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形象,培养学生一点诗意。

2、仔细体会《秋》的妙处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想象、修辞和炼字的作用。

3、学习写关于秋天的简单的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秋》的诗意和写法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有她独特的魅力,现在正是深秋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古体诗词赏析

1、多美、多富有诗意的秋天啊!今天我们就以这个美丽的季节——秋天,为形象代言,共同品味诗歌的意蕴。

2、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秋为主题来作诗呢!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描绘秋天的诗词有哪些呢?(学生交流: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3、引:看来,中国的古体诗词中,秋天绝对是个主角,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三首!

(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借“晴空一鹤”翻出新意,大赞“我言秋日胜春朝”;开国领袖毛泽东站在秋天的橘子洲头,感叹山河图景的无比壮丽??个人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把秋天的萧瑟描写得淋漓尽致------(学生感情朗读)。

4、无论是层林尽染,还是晴空一鹤,这秋天的美景已经打动了多少人,让人们在诗词营造的意蕴中流连忘返!再(读一读)这些优美的文字,走进这优美景象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中吧!(,五句有代表性的诗句)

小结过渡:这些诗句或有大处的壮美,或显小处的优美,似乎把秋天的意境都写完了,那么后人还能否翻出新意来呢?

三、赏析现代诗《秋》

1、引:突然间,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看到图中的主角了吗?(红叶与秋水)!

2、背景隐去了,这一片红叶清晰起来,你想说什么?(学生说)

3、引:诗人沙白同样看到了这片红叶,他有了什么神奇的想象?让我们一起走进《秋》的意蕴。

4、范读,指读,女生一起读。请用一个字来评价一下这首诗。(美、雅、奇、妙){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5、那么你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妙在哪里呢?

6、学生交流。相机点拨。

◆他说:湖波上,(选取的地点好,有诗意)荡着红叶一片,你觉得写得好吗?(突出“荡”字在语言的准确传神和呼应上的妙处,。板书:炼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让《泊船瓜洲》流传千古!可见,炼字之重要!

◆红叶在诗人的眼中,很快幻化为一只小小的船儿,他说:似一叶扁舟。这,相信大家也能想得到,它太小了,它能做什么呢?

◆诗写到这里,我们还能想到什么呢?作者说:上面坐着秋天。你会怎么夸他?太有诗意了。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想象。这美丽的红叶就是秋天的代言人,就是秋天的象征)?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还有什么?所谓“一叶知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秋天,不就是从一些小小的变化开始的吗?小红叶折射出了大意境!

◆“坐”字为诗眼,假如换成“站、躺、或卧-----”呢?(不仅知道秋天来了,而且这个“坐”让

5、老师把课题《秋》改成《秋叶》行吗?(这红叶就象征着秋天,把整个秋的意境琳璃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6、那么老师仿照这首诗也来作诗一首“湖波上,荡着绿叶一片。似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春天”可以吗?为什么?(自然流露,浑然天成,毫不做作)再读,带着美好的想象读出秋天的景色,读出诗歌的意蕴。

四、写好诗的关键:想象的重要

◆写好一首诗的关键是什么呢?(想象),比如:(在黑板上画个m)老师画的是什么??它还像什么?(1)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想象)

◆大家很会想象,思维的大门正在打开,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想象。在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需要诗人和读者赋予它想象力的。{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五、简析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1、(出示课件6)引:这幅图美吗?能把你看到的某个景物用一句很诗意的话说说吗?你能否给这幅美好的景色起个名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出示课件7)现代诗人刘大白是怎么写这个意境的呢?他用了什么题目?指名读这首诗,写得如何?再看图,品味诗的意境:四人小组讨论,这首诗好在哪里?(扣住板书)

3、《秋晚的江上》虽然所写的景物与上一首诗歌相比有所不同,但细心的你看出了什么相同的地方?(依然是想象、修辞和炼字)

六、练习写一首简单的诗歌,感受诗意

1、学习了以上的诗歌,感受到了诗意之美,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了,我们也可以试着作诗一首。(出示课件7)根据秋天的各种美丽的意象,(高远的天空,成熟的庄稼,凄清的景致,中秋的圆月,飘香的丹桂,盛开的菊花,丰收的果园,满山的红叶,金黄的银杏,甚至池塘的残荷?? )撷取一个场景,我们为某一幅图配上一首小诗。(可以仿照《秋》的这种写法,这首诗在我们课本的104页的“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2、学生练笔(音乐起)

3、学生汇报,教师点评(重点点评移位想象)

七、小结

诗词的语言是形象的语言,是凝炼的语言,是富有激情的语言。诗词让人聪颖,让人睿智。希望我们多多欣赏诗词,吟诵诗词,甚至试着作作诗??让自己成为一个高雅、高尚、高明的人! 分享:

篇六:《2009年广州市高三一模作文一叶知秋》

2009年广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题目:

24.请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可论述你的观点,可叙说你的故事,可抒发你的情感。(60分)

一、审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亦作“一叶知秋 ”,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原意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可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规范词典》与《成语词典》分别作如下解释:“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个别细微的现象,测知事物发展趋向与结果。” 由此,可以对题目作以下的理解:

⑴“一叶落”比喻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

⑵“知”理解为预测、预知、推知;

⑶“天下秋”比喻带有普遍性、本质性的趋向或结果;

⑷“?”可理解为设问或反问。

——可知,怎么知?

——未必知,不可知(不如前者)

——可知也不可知

二、立意

1.以下角度视为切合题意:

⑴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作观点,即可以从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⑵以“一叶落未必知天下秋”作观点,如果那“叶”不具有“秋”的特征(事..

物的“代表性”),就不一定可以从这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⑶以“一叶落是否知天下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为观点,作辨证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2.切合题意的立意举例:{一叶知秋作文1500字点评}.

⑴见微知著;

⑵以小见大;

⑶窥一斑而知全豹;

⑷不能以偏概全;

⑸不能以个别代替一般;

⑹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二)内容项评分侧重符合题意和内容充实,每个等级可再分三等评分:

判内容一等的,可分上25、24分,中23分,下22、21分;

判内容二等的,可分上20、19分,中18分,下17、16分;

判内容三等的,可分上15、14分,中13分,下12、11分;

判内容四等的,可酌情处理。

二、关于表达

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

三、关于发展等级

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

1.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6分;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4分;

3.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

四、其他

1.缺题目扣2分,题目中漏掉“?”或另拟题目的扣1分;

2.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3.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错别字最多扣8分;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

4.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全文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0分,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8分,不再分等级评分。

篇七:《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的确,秋天的美无法用太多的言语来赞美。在落叶纷飞的秋日,我更偏爱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叶。

秋天的栖霞山,枫林连绵一片,深秋满山红叶如火如荼,漫山遍野,蓝天、白云、映衬着漫山遍野的红叶,构成了一幅醉人的金秋画卷。

远远望去,那满眼的火红,从半山腰一直燃烧到了山顶直至遥远的天边,染红了半片原本碧蓝的天空。 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 一摇一摆,好像在荡秋千;又仿佛对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仰头看树上的红叶,你会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有的叶尖稍弯,好像低着头诉说着什么;有的整片叶子都卷起来了,好像因为秋天的冷而蜷缩在那里;有的两侧微曲,好像双手合十祈祷着什么;更有的整片叶子都舒展开了,好像正享受这吹着的习习凉风??看看这一片,很美;看看那一片,也很美。

一阵风吹来,枫叶“沙沙”作响,有几片枫叶落了下来,它们有的落在我的头发上,有的飘在我的肩头,有的居然顽皮地轻吻着我的面颊。我赶忙伸手接住一片枫叶,把它放在手心仔细端详着,它多像我的小手啊,有五瓣,叶子的边缘长有分布均匀的锯齿,叶片上有排列整齐的茎脉,如玛瑙般鲜艳。不知它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害羞了,或是为了向秋天展示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为什么那么红呢?把它轻轻夹进书本,它就是一张美丽的书签。

如果少了火红的枫叶,秋天如何能称之为秋吗?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美丽的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