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年后的人类作文800

时间:2020-06-04 00:00:00 100字

50万年后的人类作文800(一)

《50万年后的人类》宇宙学校今天上了这样一课 《50万年后的人类》。这时星星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慧星老师都被吵的不行了便说:“你们现在去采访3种看法然后明天上学时报告。”星星学生们一窝蜂的涌了出去,迫不及待的去采访。 一个爱思考的星星想应该去问地球妈妈。于是它跑到地球妈妈那里。地球妈妈说:“50万年后的地球会到处都是机器,大家都享用机器带来的方便,而且人类勤于动脑,脑袋越来越大” 那颗星星又想平时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观察着人类的一举一动应该去问它们,先去问要上班的月亮婆婆,于是跑去。月亮婆婆说:“50年地球会科技发达,人类的大脑和体积会没有明显的改变。” 这时,月亮婆婆上班了,太阳公公下班了,星星又上前采访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50万年后的地球会到处是沙漠,人类身体不好,瘦骨如柴,血管露出来,手脚退化。” 真是大家意见不一各有各的说法。不过,我相信50万年后的人类会比现在过的更好吧! 

50万年后的人类作文800(二)

勾画了这样的图景:

“……一个浑身呈鳞茎状的、布满红色脉管的动物,用它那一双有力的

50

爪子,抓住离地面160米高的、长满苔藓的树杆,静静地等候黎明的到来。当太阳的第一缕光照射在死寂荒凉的大地上时,它立刻展开身上蘑菇似的鳍状器官,吸收太阳的热量,得到足够的万

热能后,它从树上飘落下来,用一支从腹部延伸出来的大脉管,吸取湖水中的蓝绿色藻类。

年“这时,可以看清它的面目了:一张人类的脸;时间:50万年之后;地点:我们居住的地球。这种古怪的动物后文就是我们的后裔,50万年后的人类。”

余狄克森描绘的如此可怕的未来人的刚

类形象,是从他主张的人类进化理论推出的。

他认为: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生人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越快。一些低等的贝类动物可以生存6000万年,而高等的食肉动物却只能生存

600万年。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

高的生物,已经经历了150万年的进化历程,却从现在开始走下坡路,走向衰退。

狄克森认为,人类之所以走向衰退,原因在于医学科学的发达。

一个世纪以前,患有气喘病、肾脏病、肺结核、糖尿病等等各种普通疾病的人,在达到性成熟年龄之前就大多死去了,更不用说许多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了。这样的死亡等于在不断清除人类基因库中的致病、易致病基因。然而在当今,由于医学科学日益进

50万年之后,人类将会变成什么

步,这些疾病患者都能得到治疗并生模样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人类进化存下来,然后生儿育女,把他们体内的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

致病、易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走向衰退?

由于正常基因中总有一些会突变为致病基因,结果使得人群中致病基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格因分布频率一代比一代高,这就是可尔・狄克森在他的著作《人类之后》

中,怕的人类遗传负债。最后,会导致人类

进科学

INVENTION&INNOVATION

携带多种致病基因,人类的体质每况愈下,变得心肺衰弱,肌肉萎软。人类不得不依赖发达的技术生存,这种进化过程日益加剧,人类的肢体衰退,躯干四肢变成无用器官而消亡,唯有大脑、感觉器官、生殖器官保存下来。

同时,由于人类滥用地球上的资源,使得生存的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森林、牧场、耕地丧失了肥力,变成荒原;因为发掘矿藏,使地球上的山脉不复存在;大陆变成荒凉的沙漠,海洋变成垃圾沉积的死水;气候也变得严酷可怕。

这时,只有荒原上残存着160米高的树木,湖泊中还生长着蓝绿藻类,这都是当初人类在遗传工程中创造的抗性植物,它们成为人类最后的生活依靠。树木是未来人类之家,人类成了树栖动物;藻类是人类的食粮,通过腹部的脉管,人类从这些藻类中汲取营养。

以狄克森为代表的人类学家认定人类将走向衰退,这一种理论被称为悲观的人类进化理论。尽管狄克森的人类之后》一书在欧美有一定影响,却并不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走向“超人”

?以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家卢瑟尔和塞格京为代表的科学家则主张另一种人类进化的理论。他们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出发认为,人类的诞生和进化是沿着一条直线发展的。自从大约350万年前,在东非草原上出现了第一批直立行走的古人以来,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双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对体力的依赖逐渐下降。未来人类大脑的体积将远远超过现在,肢体也将退化,50万年以后,人类就会变成大脑袋、小身体的怪模样。

发明与创新

2008.3

2008.9

进科学

INVENTION&INNOVATION

卢瑟尔和塞格京塑造的恐龙人模型曾在西方引起轰动。这种恐龙人的理论是和他们的人类进化理论相平行的。

他们认为,恐龙中有些种类曾经进化得相当完善,比如有一种食肉恐龙,它们进化的速度很快,如果不是由于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的原因使恐龙突然灭绝,这种食肉恐龙很可能在哺乳动物兴盛之前就进化成为智慧动物———恐龙人。恐龙人长着大脑袋,大眼睛,细长的四肢,跟他们设想之中的未来人非常相似。

这一种人类进化理论立足于人类进化的历史,又很富有想象的魅力。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科幻作家的笔下便出现了丰富多采的未来超人、外星球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千奇百怪,却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具备

了上述大脑发达、肢体退化的特征。从

并不能作为人类进化的主要标志,而简单地把大脑体积的增加和智慧的发展等同起来,也不符合人类进化的历史事实。

在这一种理论看来,今后50万年中,人类体质的改变、大脑体积的增加与社会进步、智慧高度发达相比,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在身体结构比例上,未来的人类与今天的人类不会有多大的差别。

存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大大发展了。而在生活、改造这几十万年中,人类的智慧、

世界的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人的体质、脑体积等生物学上的变化就显得平淡无奇。

人类的智慧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人类的体质却保持长时期的静态平衡,表现相对保守的稳定,这不自相矛盾吗?

并不矛盾。许多生物在进化中都有这种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种貌似保守的稳定对保存生物种有利。生物的进化并不像第二种理论所主张的那样是遵循直线路线、由不断的渐变积累起来的,而是遵循着一种“静态平衡”与相交替的模式。“突变”

这种静态平衡———“突变”的生物进化理论,已在现代遗传学中找到许多证据。突变的产生,常常是由于外

这种的进化理论有什“依然故我”么根据呢?为什么未来人类在体质上和今天的人类基本上相同呢?

美国1983年出版的《人类进化之谜》一书中指出:从人类进化的整个历史来看,近100万年以来,人类的体质特征一直没有很大改变,人类在生物学上的进化发展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著名人类学家菲力蒲・拉特默曾对150万年前的爪哇人和50万年前的北京人化石作过详尽的研究和比较。他发现:这两种在进化上相隔100万年的人类在头盖骨和脑颅容量上的也就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是说,在100万年中,人类的体质在总体上改变不大。

通过对近几十万年来的古人的脑颅进行研究,他发现脑的总体积变化也不大,只是结构更加完善,灰质增加,贮

界条件突然改变,使某些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个体处于进化中的有利地位,使这一遗传突变的倾向得以传递下去。例如,400万年前巴拿马地峡突然崛起,把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分隔开来,结果加勒比海的生物发生突变,沿着与太平洋生物不同的方向进化。而目前,我们还不能预见人类什么时候会面临这样的突变条件。

体质上的静止不变对人类有利吗?

从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在人类诞生的历史上,曾经有好几支不同的动物在进化中竞争,但只有人类取得优势生存了下来,成为地球生物进化中最成功的一支,这说明人类具有许多优越性。

这些生物学特征上的优越性保持了下来,对人类的繁衍发展是

非常有利的。

1955年美国拍摄的科幻电影《地球

岛》中的未来人的形象,到1983年美国畅销影片中外星人E.T.的形《E.T.》象,都集中反映了这样的特征。

由于科幻作品易于流传、普及,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些超人形象就成了未来人类的代表。因而,这种人类沿直线进化的理论在人们中间也很有市场。其实,这一种人类进化理论在科学界的地位也并不高,更多的科学家相信第三种人类进化理论———一种更加正统、更加谨慎的人类进化理论。

依然故我?

第三种人类进化理论对人类的进化前景持谨慎态度。

他们认为,人类的进化和其他动物的进化一样,并不是沿直线进化发展的。单纯体型的改变和大脑的发达,

发明与创新

2008.32008.9

50万年后的人类作文800(三)

50万年后,人类啥模样

“凡是人,若不前进,必然倒退。”

——E.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怀,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吗?我们会变成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我们会变成……?抑或什么都不变?……

■ 李啸虎

展开身上蘑菇似的鳍状器官,贪婪地吸收着太阳的热能。当它得到足够的能量后,便从树上缓缓而下,把长在腹部的一根粗长的大脉管伸到湖水里,大口大口地吸取水中的蓝绿色藻类。这时,可以看清它的面目了:

它长着一张人类的脸。……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问,这种怪模怪样的可怕动物究竟是什么?

这是著名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尔格•迪克森(D. Dickson)在著作《后人类》中勾勒的一幅毛骨悚然的图景。迪克森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这就是50万年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未来人类。”当然,信不信由你了。

20世纪80年代,迪克森在这部颇有争议的著作中,细致描绘了人类进化的可悲前景:从树上下来的,还会回到树上去。显然,迪克森非常富于想象力,但决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而是自有他的一套人类进化理论的根据。迪克森的“怪论”,听起来颇为耸人听闻,似有哗众取宠

之嫌。但是说穿了道理,似乎也很合乎逻辑。

为什么人类会走向退化?迪克森的论据,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迪克森认为,生物进化史已经表明,生物不仅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地发展,而且是进化程度

还会爬回树上去吗

……一个浑身呈鳞茎状的、布满红色血管的动物,用它那一双有力的爪子,抓住长满苔藓的树干,在离地面30米高的枝杈上,静静地等候黎明的到来。当第一缕晨光初见,照在死气沉沉的荒野上时,它立刻

迪克森在《后人类》中勾勒的未来人类(仇 奕/绘图)

天外来客E. T.的形象

14

越高,走向衰亡的速度也就越快,人类同样逃脱不了这一周期律。他发现,一些低等的海洋贝壳类动物,可以生存6000万年之久;而高等的食肉动物,却只能生存600万年,后者的物种存活期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这说明生物的进化程度越高,机体的结构就越复杂,同时对生存条件的要求越苛刻,则对环境的适应性越低落,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就越脆弱。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从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地下古人类化石的发掘得知,人类经过了350万年以上的进化历程,才成为万物之灵、地球上的主宰,建立了高度文明的社会。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现在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了。

其次,迪克森认为,正是现代医学科学和技术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使人类遗传基因库的质量日益下降。导致人类衰退的根本原因,固然有生物进化的周期律在制约,然而技术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为地违背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反而加速了这一衰退过程。他说,在100多年前,患有气喘病、肾脏病、肺结核和糖尿病等等各种现在看来只是普通疾病的人,常常未到生育年龄就夭折了,更不用说许多严重的遗传病和传染病患者了。而有幸活下来能结婚生育后代的,生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强些,后代的质量也好一些,这显然有利于人种的去劣趋优。致病死亡正是物种优化的清道夫,起到自然淘汰的“选种效应”。疾病和早死一方面严重威胁着人类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却像选种的筛子,保留强者,淘汰弱者,才使人类这一物种的天然免疫功能和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并把有限的生存资源留给优者和强者。

迪克森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固然使无数患病的个体得到挽救,并且延年益寿,但也无可挽回地破坏了这种自然淘汰的“选种效应”。现代医学“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能力,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挽救了无数先天原本缺陷或劣等的基因、以及由正常基因经后天突变而来的致病基因,并通过后代的不断繁衍而扩散和强化。从长期积累效应看,这只会让人类基因库越来越良莠不分,糟粕堆积,劣种蔓延,使致病基因分布频率一代比一代高,而体质一代不如一代,从根本上威胁人类这一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

再次,迪克森指出,人类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使肌体陷入日趋衰落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医学的发达,阻碍了自然界对人类基因库的纯化作用,削弱了人类先天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使生活日益舒适,四体不勤,养尊处优,文明病接踵而来,使人类体质每况愈下,弱不禁风,心肺衰败,百病缠

身。而这反过来,又强化了人类对技术的依赖,离开了技术便无法生存。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将使人类的肌肉萎缩,有可能使四肢退化成无用的器官而消亡,唯有思维器官、感觉器官和生殖器官能保存下来。迪克森描写的那种树栖人,两腿已经退化,但双手因树上生活的需要而变成强有力的爪子。

最后,迪克森强调,人类对地球资源无休止的掠夺,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势必严重影响人类的进化方向。50万年后的地球,已不是原来那个生机盎然的地球了!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他们作的孽得到了报应,只能以变态的肌体去适应外界极其恶化的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物种绝灭,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海洋污臭;唯独在“死气沉沉的荒野”上,还残存着稀稀拉拉不成林的几十米高的树木;江河湖泊中已看不到鱼虾,只长满性喜污浊的蓝绿藻类。而这些高木和藻类,还都是先前人类在生物遗传工程中的创造物。人类只好以木为家,以藻为食,于是退化成树

栖动物。

天外来客E. T.的形象

15

科 学

Science

NATURE AND SCIENCE

自然与科技

《后人类》一书在欧美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者都不同意迪克森这种典型的人类进化悲观论和技术悲观论的观点。不过,迪克森也决不是在“杞人忧天”,他深刻地揭露了技术的社会应用带来的种种现实的和潜在的负面效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的许多话,尽管充满了夸张和偏颇,但不乏发聋振聩之辞,给我们以启迪。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同时也认识和改造人类本身的社会实践中,要不断增强其正面效应,减少以至消除其负面效应。警觉是十分需要的,但悲观论并不可取,因为人类正在理性地反思,并正在积极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我们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人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假如恐龙在6500万年前未曾神秘失踪,一种脑袋跟身躯相比显得特别大的窄趾龙,有可能进化成智力高度发达的理性动物。拉塞尔把这种虚构的类人动物称作“恐龙人”。 恐龙人具有大脑袋、大眼睛、小身体、四肢细的外型,与设想中的未来超人和外星人很相似。

拉塞尔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呢?

20世纪70年代,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附近的地层里,拉塞尔和塞格京等人发掘了一种大小和袋鼠差不多的恐龙化石。这是生活在1.3亿年前的食肉恐龙——窄趾龙。这种动物已经学会用后肢行走,但最引人注目的

会变成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

以加拿大戴尔•拉塞尔(Dale Lassel)和塞格京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坚决反对迪克森等人的人类进化悲观论,主张直线进化的理论。他们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出发,认为生物进化的轨迹是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直线,即从低级到高级到更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到更复杂,不可逆转。根据这种理论推测,50万年以后的人类,如果不遇意外的毁灭性宇宙灾难,将变成非常非常聪明的“超人”。根据“用进废退”和“优胜劣汰”的进化原理,他们大脑高度发达,而四肢高度退化,具有现代人想象中的“外星人”那种大脑袋、大眼睛、小身体的怪模样。

月光下,他的影子在前面逶迤地拖曳着,头颅像个大茄子长在细长的脖子上,耳朵藏在头部皮肤的皱纹里,好像刚吐芽的豌豆苗。……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来回转着,仔细察看城镇、树木、天空和地面,四面八方都没有人,只有他一个。……

这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廉•科兹文克在《外星人》一书中描写的天外来客E. T.的形象。实际上,对高度进化、高度智慧的外星超人的外型塑造,正反映了一些科幻作家对未来人的丰富想象。而这种想象,正是以“不断向上进化观”为基础的。

拉塞尔是一位人类学家和脊椎动物形态学家,在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工作。他深信,宇宙中凡是拥有生命的星球,其生命发展总是不断向上而绝不会倒退,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不受意外事件的打断,都会出现高智慧的生物。他认为,凡是脑瓜大、两腿行的陆生动物,不管最初由什么进化而来,其体形发展下去都会具有拟人的特点。基于这样的假设,他推测:

人类新进化意味着什么

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文明促使人类以自我选择对抗自然选择,以自主进化取代自然进化,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的和谐,违背了自然赋予人类进化的本意。技术文明的日益发达,阻碍了人类的继续进化,甚至启动了退化的程序。他们说,如果人类至今还没有产生技术文明,那么也许大自然将赋予人类生鹰鹫般的巨大翅膀,狮子一样的强大力量,猎豹那样的迅猛速度,或海豚似的水中自由。说不定,由于没有技术可以依赖,人的眼睛反倒进化到可以透视高山和云层,耳朵将能预测地震和风暴,由此而成为某种超人。而现在,因为有了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反而招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诸多问题。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诚然,这种对自然选择和自然进化的“崇拜情结”,反映了论者对技术文明已经给人类进化造成某些负面效应的深深忧虑,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观点根本的失足之处,在于它把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原封不动地搬到人类社会的解释上来,抹杀了人和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只在纯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待人的本质、人的行为和人的进化,仍然没有走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窠臼。

人对自身进化的探索,离不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