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_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1篇

观看了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咬定青山不放松节目,一首诗道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总书记很喜欢这首诗,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对这首诗就有深刻的会。

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蒙曼教授说,郑板桥这首诗,写的不仅仅是竹子,更是竹子背后的精神。竹子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而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紧紧咬住青山,挺立起来,这何等地坚韧而顽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挺立不动,而这也是中国人的气派,独立而坚强!

而我们基层的干部扎根基层就要体现在真扶贫中,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扶贫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乡镇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篇组工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心得体会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心得体会6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5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10篇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篇

近日,观看了《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集的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诗《竹石》中的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原诗的意思是说: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这首诗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诗人借竹子展现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坚定信仰的气节。

坚定信仰,拥有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员始终要重视的工作,也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为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年代才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敌人枪子、刘胡兰笑对敌人铡刀......坚定地理想信念,让无数英烈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正是因为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铁人王进喜、人民的书记焦裕禄、全国劳模马永顺的先进人物的涌现,才能够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正是因为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杨利伟乘坐“神五”上太空、心忧天下的聂松林、事业兴邦的潘刚,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也要与时代同行,做一个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一是要坚强自己的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就是升华人生的过程。没有信仰,就如同树木没有根,活不长久。我们要主动从先哲的理论成果中汲取营养,强健自身。要坚定的跟随先哲的脚步,勇敢的前行。二是要积极实践自己的信仰。追求信仰的过程不是纸上谈兵,是实事求是去实践的过程。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实践高尚信仰就是在工作中努力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工作成果,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实践共产党员的高尚信仰。

其它网友正在看: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观后感4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8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12篇百家讲坛 平语近人 观后感 13篇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3篇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清代郑燮《竹石》中的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我们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的决心。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备受热议,引发多方好评。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对作风顽疾一个个的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坚持思想教育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照先进典型,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同时在制度治党上下功夫,既要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突出问题,又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既要制定和完善长效机制,又要保障制度的约束力,在推进简政放权、科学决策和阳光政府上下功夫,形成用制度保障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坚持政务公开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一方面坚持公开制度,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网络,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关口前移,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形成全方位覆盖的监督网络,让“隐身者”无处可藏。

坚持问责追究与完善考评相结合。对不良作风敢于果断警示和处理,对违反作风建设的从严从快查处,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开展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测评、政风行风评议等,加强对作风建设成效的评价,把社会评价结果作为机关考核奖惩和干部晋职使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不搞例外。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4篇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从坚守理想信念出发,围绕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如“位卑未敢忘忧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典故展开讨论,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三个问题。

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近代以来,无数的英雄儿女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目标英勇牺牲,敌人的兵器可以把他们身体刺穿,但依然摧毁不了他们内心坚强的斗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建设年代,人都应该有理想、有信念。一个人有了理想,才有坚韧不拔的斗志,就不会轻易向困难屈服,才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深度、广度。

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呢?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老人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用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黄老将一生奉献给核潜艇事业,即使在94岁高龄,仍坚守一线,始终做到不畏艰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核潜艇精神,我们的大国重器才能够突飞猛进,能够更好地保卫我们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心声。将理想信念坚守到底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我们面临挫败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开始变得心灰意冷,这时候我们要学习郑板桥,做到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沙漠中的绿洲,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当今时代,我们要面临各种新的复杂局面,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各种考验和磨难,我们更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5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引用郑板桥《竹石》一诗。《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带给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好处重大而深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推进改革实践上下功夫,在改善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收入监督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收入监督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专员办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方向,违反党纪国法,无不是动摇了理想信念。个性是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更加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职责,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不辱使命。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6篇

10月18日晚,《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第十一集,40分钟的节目短暂而饱满,我从中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生动案例,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激励大家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看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自己要做一名“顽强而潇洒”的基层教育工作者。

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人,首先要顽强。农村小学生活条件虽说在不断改善之中,但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着巨大的落差。扎根于基层教育工作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有的年轻教师看到农村学校条件这么艰苦就打起了退堂鼓,这肯定是要不得的。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是每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

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人,还需要潇洒。如果勉强地留在农村小学工作,心里自然不乐意,肯定不能全心全意地开展工作,估计也干不长久。昨天才听说了一则县城某校老师跳江自尽的消息,心里是不大舒坦的。想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除了寄希望于相关制度与政策的调整之外,还应注重自身心态的调节。基层教育着应该多想想农村孩子的质朴,农村生态环境的优越性等,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一位潇洒的乡村教师!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7篇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清代郑燮《竹石》中的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我们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的决心。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备受热议,引发多方好评。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志向和格局。

胸怀理想信念。在时代的大变革中,要不断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树立高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排除来自各方的恶风邪气,努力站稳自己的立场。要时时刻刻以青山之竹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保持对时代形式的清醒认识。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百折无悔;才能够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

践行理想信念。纵观我们民族奋斗史来看,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解放人民的奋斗目标,就是抱定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青竹品格,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动摇。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建设年代,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用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人的斗志,我们的人生才能无远弗届,无坚不入。

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都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强国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中,真正把梦想变为现实。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8篇

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在10月18日晚播出,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通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古代典籍,如“位卑未敢忘忧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典故,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激励大家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清代郑板桥的一首咏竹石的题画诗,这首诗是借咏竹子的顽强生命力来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读书时期就很喜欢这首诗,以勉励自己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学习竹的顽强精神以及不怕挫折的坚定信念。本集节目中也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后来的一篇文章当中,曾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革命先烈们才前赴后继,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因此,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挑战、困难面前从容应对、迎难而上;同时,也要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扎根群众,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9篇

当前,《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第十一集讲述的是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理想信念是信仰、是明灯,照亮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青年党员干部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拧紧人生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党员要坚定信念,忠诚于党。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每个党员就有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紧跟党的脚步,是每一个党员一生的追求。建党初期,没有李大钊、董必武等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就无法给旧社会带来曙光,冲破思想的牢笼;抗战时期,没有杨靖宇、赵一曼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奋勇斗争,就无法带领全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要求每个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去奋斗。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则更需要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结合实际学习、工作情况,将对党的信念贯彻其中,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坚定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青年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年人定力不够、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更容易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这就需要青年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站稳政治立场,把握好正确方向,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培养艰苦朴素、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高尚情操。正如雷锋同志一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这正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因而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亲民爱民、迎难而上的精神,成为县委书记们的榜样,也成为全党的榜样。“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即使倒下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同志都在尽力实现最后的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时刻拧紧理想信念这个人生“总开关”,以只争朝夕、竭尽全力的状态,用创造、用奋斗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平语近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10篇

10月18日晚,《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主题,源自清代郑板桥的题画诗《竹石》。诗中的“竹”,生于乱崖,扎根石缝,却矢志不渝,正是共产党人对党无比忠诚,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不怕艰难曲折,积极乐观向上,笑傲崭新时代的真实写照。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中关于“志向”的描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可以达到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的境界。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从感情色彩上看只是个中性词。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就应该从内心灵深处对党怀着无限的忠诚。这种忠诚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本能的、不事雕琢的。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时代英雄们,那些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就是能够牢牢“咬住”,伟大的信仰才不会动摇。

“位卑未敢忘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理想信念时引用的这一经典名句,是爱国诗人陆游在官职被贬、病骨支离时所作,生动而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党、爱国、爱人民才是共产党人最坚强的精神后盾。立足厚重的群众土壤,像竹子那样扎根祖国大地,才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才会产生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这块厚重的“土壤”中,树起的是永不言败的民族脊梁。“位卑”何所惧,“爱国”记心间,“仰望星空”追赶时代,脚踏实地迈向未来。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陆游《竹石》的前两句稍加改动而成的诗句,借此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是呀,中国共产党能在各个领域取得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厚实的群众基础。这样,才会在“千磨万击”中愈挫愈勇,愈挫愈坚。“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折射出几多的豪迈与洒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是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到中流击水”的担当与勇气。

“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我们更当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任务还很艰巨,困难不可小觑。共产党人当切实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立足于人民群众,站立时代潮头,挥洒一腔沸腾的热血,铸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其它网友正在看:

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观后感4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8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12篇百家讲坛 平语近人 观后感 13篇

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乡镇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篇组工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心得体会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心得体会6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5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