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50年

时间:2021-11-10 18:14:07 意向书

篇一:《创新205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创新205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新闻发布会上

的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2009-06-10

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专家,下午好!

汇聚我院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历时一年多的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战略研究总报告和能源、人口健康、矿产资源、空间与海洋、信息、材料、生态与环境等17个分领域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将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的形式陆续出版中英文版,今天将有10本中文版报告与社会见面。

我十分乐意向各位新闻界朋友和专家介绍一下至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一、开展我国至2050年科技路线图研究的重要性

为前瞻思考世界发展大势,统筹谋划我国我院科技发展战略,2007年夏季,我院开始组织若干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真正要走到前面,实现现代化,必须提升人的创造能力,提升科技原创的能力和战略引领的能力。面对国际环境

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认为有一些问题必须要从更长远考虑,比如能源问题。能源问题过去也有15年的战略研究,

但是主要还是研究如何利用好煤,怎样开发利用好国内外两种油气资源,怎样能够有限地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性的、方向性的能源,并没有将其摆到未来能源支柱的位置上。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重要议题,这背后其实主要还是能源结构问题。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高效清洁利用化石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化石能源时代终究要过去,悲观估计有100年左右,乐观估计还有200年左右。油气资源可能首先逐步走向枯竭,然后是煤资源。人类不得不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核能为补充的能源体系。现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准备,欧洲走得最快,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6届年会上发表演讲,突出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战略,就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排放,逐步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过渡。这个时间跨度可能50年,也可能100年。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问题非常多,譬如在基础研究领域,物理学家、化学家、生命科学家要研究新一代的光电池、染料敏化电池、高效的光化学催化和储存、高效的光合作用物种,或者通过基因工程创造高效的光合作用物种,而且这种生物物种又不与粮油争土地争水分,能够利用坡地、盐碱地或者半干旱土地等,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能源。同时,未来能源的整体结构要发生改变,现在能源是比较稳定的系统,以后可能是大量的不稳定系统,可能要发展分布式能源体系,发展更高效的直流传输和储能技术,解决网络的控制、安全、可靠性问题,还要解决CO2捕捉、储存、转化、利用方面的问题,这里面隐含着大量的科技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学科。所以,能源问题引起的从基础到应用方面的研究,整体的、结构性的变化和冲击恐怕是很普遍、很大的,而这个时间跨度是50年或者100年。以核能为例,从布局到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需要20年乃至更长时间,而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也大致需要20年乃至更长时间。如果我们现在不前瞻布局,未来就会落后。法国已经做到第三代、第四代裂变能核反应堆,制定了到2040年、2050年的路线图。我们还没有认真做。为国家利益着想,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应该做前瞻的研究工作。

总之,从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面向未来人类的发展看,都需要我们开展前瞻的战略研究。这次战略研究中涉及的十八个领域,不仅仅考虑近期或者中近期,

而是从更长远的考虑。过去250年工业化的发展,只解决了不到10亿人口的现代化问题,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和新加坡。今后50年,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至少有20亿、很可能有30亿人口,通过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比过去250年要多2到3倍,这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也必然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公平地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人类文明进步的走向、前瞻思考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新要求,研究制定未来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理清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为国家科技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二、制定我国至2050年科技路线图的可能性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很难预见,它是随机发生的,主要依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技术可以预见,但是有人说最多可以预见15年。我们作了一些思考,看来适当地前瞻领域方向还是可能的。比如,需求推动下的能源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更多的聪明人就想,要解决高效的太阳能薄膜材料和器件,要筛选或发展新的物种,把太阳能转化为高生物量。因为需求的推动,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些方向,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0年,可再生能源领域、核能领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大方向也是确定无疑的。比如在太阳能方面,就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光热转化效率。但具体技术路径可能有多种,如可能通过改变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形貌,经过反射能够更高效地全光谱吸收;可能把功能性薄膜建成多层,有透射有吸收;还有可能采用纳米技术、量子调控等。过去我们考虑量子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以后的信息功能材料,这是不够的,是否要有相当一部分量子调控的研究转移到能源问题上来,或者以能源为背景开展基础前沿的探索。

在计算机领域,我们过去的习惯是跟踪,现在我们要有信心前瞻,考虑未来的发展。这是可能的,并不是胡思乱想。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巨磁阻的发现者,现在这项技术已经用在硬盘存储上了,而这一发现是在20年前做出的。我们的初步结论是,作长周期的前瞻,作突破常规的科学思考和技术预见是可能的,

通过战略研究,在长远目标指导下制定路线图也是可行的,比如说,到2020年为一个阶段,到2030年或2035年为一个阶段,然后再前瞻到2050年。

我们还可以分析其他领域,都能找到可能性。这次战略研究的结果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当然要尊重客观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才有今天的发展。我们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中国的实际来探索发展的道路。科技发展的历史也无数次证明,只有不断地前瞻,不断地解放思想,打破已有常规,才有可能促进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未来2050年}.{未来2050年}.{未来2050年}.

三、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的若干重要结论

通过这次战略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化的历程本质上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近现代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始终与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相伴而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见底,由此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还在与日俱增,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大调整大变革。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例如,1857年和1929年两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分别爆发了电气革命和电子革命两次技术革命高潮。这次金融危机将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步伐,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这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从根本上看,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手段。我们必须前瞻思考世界发展大势,统筹谋划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理清至2050年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前瞻

布局,重点突破,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有效支持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科技强国。

通过战略研究,我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科技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现代化进程强大的需求拉动,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和突破的革命性驱动。前瞻全球现代化发展大势,包括中国在内的近30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现和尖锐,按照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或沿袭少数国家以攫取世界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烈呼唤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六十余年,技术革命的周期日渐缩短,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经凸显,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纵观现代化历史进程,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实现腾飞的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行列。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从一个世界经济强国沦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饱受列强欺凌。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再也不能错失机遇,必须及早准备。

通过战略研究,我们认为,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严峻挑战,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体系。

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替代资源。

篇二:《创新205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解读 2009-06-14 07:57:00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展望2050年,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在实现这一宏伟愿景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既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该如何应对?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前瞻性思考,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这份由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构建支撑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即: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等,从而解决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若干战略性科技问题。 ——编者

战略名称

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

战略目标

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可持续能源体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体系等。

其总体建设目标是: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各个阶段能源与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到2020年前后,将有效缓解目前制约我国发展的能源与资源的瓶颈问题;到2030年前后,能够基本依靠我国能源与资源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我国安全度过资源与能源需求高峰;到2050年前后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能源与资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战略解读

油气、矿产和水等这些必须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现代化建设对能源与资源的需求总体呈持续快速上涨趋势。最乐观的估计认为,2025—2040年需求总量将相继从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期,

但总量上与现在相比仍有大幅增长。例如,钢、铝、铜等大宗矿产品需求总量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分别达到7亿吨、1500万吨、700万吨,比2008年分别增长约40%、45%、75%。 从自然资源的储量和供给能力看,能源供给瓶颈问题日趋严峻,能源使用效率低。例如,2007年我国万元GDP能耗约为日本的7倍、美国的4倍、德国的6倍;油气和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紧缺和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已成为我国经济安全重大威胁,按2007年我国总需求量计,如果完全依靠国内供给,石油已探明开采储量仅能维持12年,铁、铜等大宗矿产资源分别仅能维持8年、7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水管理等水问题日益突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三分之二存在供水不足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高达110个。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战略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能源,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

战略名称

构建普惠健康保障体系

战略目标

在2050年前后建立一个适应我国人口健康国情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预防和控制重大慢性病为核心,将抗击疾病的重心前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干预为主转变,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的会聚医学模式转变,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统,建立中国特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防范体系,实现全民身体健康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规模化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强国。

战略解读{未来2050年}.

当前,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是困扰我国社会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强营养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地阐述中国人特定遗传背景下的营养需求和导致主要营养问题的原因和相关机理,为制订符合国人群体和个体遗传及生活方式特点的营养素标准和膳食指南等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数据库,建立我国食物安全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在短短几十年内,我国完成了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早期严重威胁公众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孕产和围产期疾病等危害范围和程度有了明显下降,重大慢性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则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显然,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关键战略需求应该是,加强对这些重大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将抗击疾病的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推动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预测和干预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地域辽阔,地方性的传染性疾病会不断出现,广泛滥用抗生素而产生新的耐药株病原体以及人类接触新的动物源病原体而产生新的疫病,都会导致新一轮的传染性疾病。这些情况使得生物安全成为当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建立监测和防御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防范生物安全网络体系。

战略名称

构建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

战略目标

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普及度、网络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其总体建设目标是:经过40多年的努力,使我国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总体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战略解读

我国现在处于工业社会的中期,到2050年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可粗略分为E社会和U社会两个阶段。2020年以前,主要发展电子化、数字化技术,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国际上一般称为E社会。U是指无处不在和全民普及(Ubiquitous,U鄄niversal)的意思。2020—2050年,我国将完成从E社会到U社会的过渡,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均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泛在的信息网络正在进入快速演进和全民普及阶段,信息网络的无处不在、惠及大众以及低功耗、低成本、易使用、高可信、自治管理和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发展信息技术的主旋律。

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核心知识产权少,产品利润率低,信息化成本高。总结过去几十年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历程,最大的教训是缺乏有远见的前瞻性部署,错过了一些信息技术升级换代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抓住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变革性突破和信息技术跃变的机遇,加快提升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水平,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加快构建我国无所不在、人人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

战略名称

构建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

战略目标

建设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其核心就是大幅拓展五方面的能力:一是海洋探测和应用能力,二是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三是空天科学与探测能力,四是空天技术能力,五是对地观测与综合信息应用能力。

战略解读

空天海洋包含人类初步认识和还未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现代化进程要求人类不断向空天海洋拓展,未来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具备空天海洋强大的优势。

海洋是支撑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增量资源的来源,如以海底蕴藏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总量,保守估计相当于人类现在已知的化石能源总量的2倍。围绕公海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大洋和深海探测开发能力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对海洋环境的科学认知甚少,技术手段尤显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权益、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能力。

以知识为基础的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和6500多个岛屿,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我国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岸带聚集了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沿海省市集中了我国40%的人口,创造了近60%的GDP。

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太空。世界主要大国高度重视并投入巨资提升空天能力,我国空天能力虽有长足进步,但与世界科技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迄今为止,人类在空天实现的所有第一次突破和重大发现,均不是由中国实现的;当我国为绕月飞行振奋的时候,美国“旅行者号”已经飞到太阳系的边缘,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3000多倍;我国卫星等航天器的寿命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直接制约我国建立自主的空间应用卫星体系。

战略名称

构建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

战略目标

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主要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流域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等四个方面。

其建设目标是:2020年前后基本遏制我国生态与环境退化的趋势,2030年前后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污染环境的修复,2050年前后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康,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

战略解读

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之一。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趋势,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从地表延伸到地下,从单一污染发展到复合污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脆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形势严峻,全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受到影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锐减,各类生物物种受威胁的比例普遍在20%—40%。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热岛效应、拥挤效应和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恶化,城市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发。 持久性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危害逐步显现,同时新型污染物不断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更久远、更难以预料的影响。我国即将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公约谈判中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依赖科技创新,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

战略名称

构建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战略目标

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和绿色过程三个部分。 其总体建设目标是:经过40多年的努力,完成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实现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因素的材料全寿命、低成本设计和应用,实现资源能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与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制造系统由人机和谐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时代过渡,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有效供给与高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战略解读

材料和制造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

未来30—50年,能源、信息、环境、人口健康、重大工程等对材料和制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先进材料和制造的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将加速发展,制造过程的清洁、高效、环境友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主要目标。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现阶段产品的基础原材料及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多数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高品质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仍依赖进口,多数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研发能力仍有很大差距,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二次资源利用率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一。环境污染严重,是废弃物产生的主体,仅钢铁和水泥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相当于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速材料与

篇三:《参观《2050未来生活馆》有感》

参观《2050、2500未来生活体验馆》有感

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模样,未来的信息生活又是怎样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听我慢慢告诉你。

秋游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2050、2500未来生活体验馆”,感受并体验未来的生活。

一进场馆,我们便被这个陡峭的电梯所深深吸引。一个个拱形的银光柱里变换着各种图案,美丽至极。在电梯中央,体验馆的景象大半收在眼底。

持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历史上的未来”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未来的水陆空三用交通工具,它可以自由飞行于天地之间。内林立的光柱和多彩的照明灯点亮着深邃的空间,预示着要把我们带到一个神秘的世界。

持级而下,我们踏进了“360度全球体映像”,你将完全置身于这具有震撼力的映像中,所有的画面、场景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身边;站在中间走道上,似乎坐上了“海陆空三用交通工具”,时而天上,时而地上,时而又到了深水中,扑面而来的大鲨鱼让我们不时地发出惊呼声,胆子大的同学则伸手“抓”起了鱼;一转眼,我们又来到了森林城市,由多个蜂巢组成的房子,让我不由得佩服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真令人惊叹!

在2050生活体验馆内,我们还参观了40年后的客厅、厨房,感受了高科技给我们生活的便利。

未来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这恰恰表明了人类的科技正在越变越好,更是告诉我们:未来需要我们打造。

篇四:《未来的2050年》

未来的2050年

转眼见我来到了2050,那里有鲁比、蜘蛛侠、电击小子、多啦A梦,那时多啦A梦被胖虎抢去了以后,大雄每天提心吊胆的,连饭菜都没有心情吃,大雄想:如果自己没有了多啦A梦,自己会怎么样。胖虎把多啦A梦的所有未来的东西拿走,为了就是对付自己想打败的人。可多啦A梦不同意,把自己的口袋给封锁住了。胖虎用绳子将多啦A梦给绑住,生怕多啦A梦跑掉。

大雄叫来了小幅、静香等人去营救多啦A梦。到了胖虎家的时候,大雄把多啦A梦最后留给他的超级火箭炮拿了出来。胖虎居然把多啦A梦拿出来当人质。多啦A梦叫大雄用超级火箭炮炸死他和胖虎,不要管我。大雄发射了炮弹,多啦A梦马上吃下未来的不死丸。胖虎被大雄的超级火箭炮打到了美国。胖虎用无线电对多啦A梦说:“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请派一艘飞船给来吧(呜呜呜呜呜)”

多啦A梦派了一艘飞船到美国接胖虎。胖虎会到了日本,他从以前的凶变成了先在的温顺。不信,你自己去问问多啦A梦吧!

一年级:1836600512

篇五:《2050年预测世界各国GDP》

分享 >

0 2178

205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预测-高盛

高盛最近发布了对2050年后世界主要国家的GDP排行预测。预见未来总是非常困难的,你只要稍微改变一点假设,就可能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不管怎么样,高盛的预测结果仍然值得一看。

(2050年 GDP总量排行){未来2050年}.

(2050年 人均GDP排行)

1.到2050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将主宰全世界的产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以GDP计算的头号大国。事实上在过去10年中,金砖四国的产出已经接近全球GDP的一半,尽管这四个国家的增长势头可能会放缓,但是高盛的预期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合理。

2.有一点令人奇怪的是,2050年尼日利亚GDP总量将超越土耳其、埃及和加拿大,而沙特阿拉伯甚至进入不了榜单。高盛似乎认为一些非金砖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拥有迅速增长的人口。

3.从人均GDP看这个排行榜的顺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8年后金砖国家仍落后传统西方国家,中国的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国的一半(现在美国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国的6倍,点击这里)。有一点奇怪的是高盛认为在2050年俄罗斯人均GDP将是金砖国家中最高的,并且超过意大利,而现在意大利的人均GDP差不多是俄国的两倍;而法国在38年后无论在GDP总量还是人均GDP上都将超过德国。

2050年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到205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底是中国还是印度?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数据基地对2050年世界5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预测。从数字来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从2009年的67.64亿上升到92.02亿。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将从2009年的4个增加到9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将从11个增加到17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将从24个增加到34个。其中变化大得令人惊叹的国家有:

印度,人口将从2009年的12亿增长到16.5亿,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人口将从2009年的8124万增长到2.78亿,排名从第15位上升到第5位;

刚果(金),人口将从2009年的6477万增长到1.89亿,排名从第20位上升到第10位;

乌干达,人口将从2009年的3320万增长到1.28亿,排名从第37位上升到第14位;

俄罗斯,人口将从2009年的1.42亿萎缩到1.09亿,排名从第9位下降到第16位;

日本,人口将从2009年的1.28亿萎缩到9367万,排名从第10位下降到第18位;

从增长率来看,2009年俄罗斯、日本的人口已经处于负增长周期,到2050年中国、德国、泰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人口也先后转入负增长周期。国际数据基地预测中国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13.95亿的峰值之后转入负增长周期,我认为这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不过,我认为他们对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2050年的人口的估计太保守一些,以目前的增长率来看,这几个国家完全可以超过3亿的。 2050年超过5000万人口的国家及人口数、人口增长率

排名 国家地区 人口(万人) 年增长率(%)

1 印度 165655 0.48

2 中国 130372 -0.46来源:中国排行网(/retype/zoom/567dbe25312b3169a551a423?pn=4&x=0&y=0&raww=20&rawh=15&o=png_6_0_0_135_555_22_17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5&md5sum=540058038dac256278f455fae29bd349&sign=fb094309ca&zoom=&png=83412-&jpg=0-0" target="_blank">

篇六:《《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阅读答案》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8、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19、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20、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21、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22、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