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是亲情

时间:2021-11-10 15:10:05 意向书

篇一:《不变的是那一份亲情》

不变的是那一份亲情

1311班 刘恺祺

亲情是什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不舍?还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爱?

亲情是春雨下茁壮成长的竹笋,总能为五彩缤纷的春色中增添一丝生机。亲情烈日下得参天大树,总能为汗流浃背的人们投下一片绿阴。亲情是枫林里吹来的秋风,总会将农田里吹的五谷丰登。亲情是冰霜上傲骨的腊梅,总能在狂风暴雪下挺起笔直的腰杆。

小时候蹒跚学步时,扶起我的是妈妈,在一边叫喊着让我自己爬起来的是爸爸。

放风筝时,陪我奔跑的是妈妈,时不时帮我捡起风筝的是爸爸。 闯了祸,给人家赔礼道歉的是他们两,训斥我的也是他们两。 懂事后刻苦学习时,给我做夜宵的是妈,和我一起解题的也是妈。 考试考砸了,鼓励我得是妈妈。取得了好成绩,教我不要自以为是的也是妈。

现在,我叛逆,和他们吵架顶嘴时,声色厉具的是父亲,一旁痛苦的是母亲。可之后自愧不如,很铁不成钢的除了他们,还有我。 它就这么简单,没有距离,没有隔膜,更没有欺骗。仅仅是骨肉之间无私的关爱。可它又是如此复杂,有他不见了,像一人步行于夕阳下那样孤独。等它出现后,却像遨游在大海一般自由快乐。但如果失去了它,就像坠入无底深渊一般痛不欲生。

还记得汶川那场可怕地灾难吗?是啊,无情的地震把房屋撕扯得零零碎碎,把人们摧残得体无完肤,但并没有撕碎牢固的亲情之墙。 在抢险队救援时,听到废墟下传来的啼哭声。寻声而去,却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担起重物,就犹如一堵坚固的墙守护着墙内的孩子。

人们说得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在我看来父爱比山更高大威武, 母爱比水更加轻柔慈爱。可父爱和母爱来自哪里?除了“家”还有哪儿?可是俗话又说的好,有国才有家。学会爱国,才会爱家。

……

花美,人美,万物美,因为有亲情世界才更美。花边,人变,四季变,唯独亲情永不变。

篇二:《不变的是亲情 优秀作文》

不变的是亲情——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想不到我会在中考考场上给你们写信吧?其实,女儿早就想给你们写信了,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面对着“不会变的是……”的作文题,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亲情。是啊,世上只有亲情是永远不会变的。

亲爱的爸爸,我知道您望女成凤,可是有多少次我都让您失望啊!就拿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来说,我的数学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十几分。为此。我不敢看您的眼睛,生怕惹您发火。可是。您知道情况后,不但一改以往严厉的态度,反而安慰我说:“不用担心,爸爸相信你是一时失误。下次一定能考好。”我知道,您是怕我泄气而在鼓励我。从小学到初中。您都一直在关注着我的成长,我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您的眼睛。虽然我有时犯错还跟您强词夺理,您气得暴跳如雷,却从未动过我一根手指头。而您批评我时,也从不伤害我的自尊心。从小到大。您对我的亲情始终如一。有您这样疼我爱我的爸爸,我感到非常幸福和骄傲。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您也是望女成凤。您常说,自己没多少文化,所以就希望我将来有出息。可是,从小到大,我一刻也没让您少操心。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和同学去踏青,很晚都没有回家,您就担心得不得了,硬是步行二十多里打听到我们去的地方,知道我平安地住在同学家里才放心。从小学到初中,每天都是您为我做好早餐,给我洗衣叠被,而您自己还要赶着去单位上班。看着您每天劳累的样子,有时我真想帮您一把。可您总是对我说:“乖女儿,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行了,其他的事不用你担心。”我知道妈妈您是在疼我,可是,妈妈您知道吗?只有每次偷偷地帮您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我的心里才稍稍得到一丝安慰。

有一次,我因为洗碗,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您对我大发雷霆,说以后再看到我洗碗非打我不可,说着,您真的狠狠地拧了一下我的脸。我当时痛得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您对我第一次发那么大的火,也是您第一次打我。妈妈,我知道您这是在心疼我,所以,尽管我感到委屈,我还是强忍着痛没有把眼泪流下来。可是,我却分明看到您流下了心痛的眼水。晚上,您走到我的床边,问我脸上还疼不疼。“一点也不疼。”我故意调皮地说,您这才露出笑脸。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对我始终不变的亲情,我将永远铭记。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真情报答你们对我的深情。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女儿:汪××

2010年6月14日

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亲情的书信,虽然是应用文体,主体部分依然是记叙文,只是加上了开头和结尾的格式。写作过程中。化抽象为具象,用生动的事例把父母对自己不变的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注意生发自身的感受。行文中,还注意到处处照应文题,首尾呼应,把文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不会变的是友情

和王海已有整整两个月形同陌路了。

原因很简单:期中数学考试,因为有一道几何题想了半天,实在没辙,就示意坐在我前面的死党兼同桌王海让我“参考”一下——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可他就是对我三番五次的示意视而不见,甚至在考试结束前五分钟,我用脚踢了一下他的脚,他也只是回头看了我一下,表现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脸上还挤出一点笑容。“我明明看见你做出来了,你还跟我装蒜!”我心里那个气呀,“还死党呢,简直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

就这样,这次数学考试我因为痛失那道分值最多的大题,仅仅得了85分,而王海却是满分。这更让我对这小子不够意思的做派恨得咬牙切齿。因此,自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想搭理他了,尽管上、下学路上,王海好几次都主动和我套近乎,想与我一路同行,我都不予理睬。“哼,现在想讨好我啦,早干嘛去了!再也别想和我一起上、下学,也别想跟我一起去钓鱼!”我下定了决心。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每天坐在一起,可是我从不正眼看他。王海呢,也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对我诚惶诚恐。

事情的转机是在昨天。下午课外活动,男同学们分成两组,在操场上踢足球。在强攻对方球门的过程中,我一下子被对方球员撞倒,重重地摔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同学们都傻了眼,谁也不敢去报告老师。我倒在地上,一边痛苦地呻吟着,一边试图挣扎着爬起来。就在这您可能更想看…时,王海二话不说,把我从地上慢慢地扶起来,背起我就往校医室跑。

我趴在王海背上,清楚地听到他粗重的喘息,看到他满头大汗,心一下子就软了:“王海,谢谢你。”我终于说出了感激的话。

“那你还对我期中考试没给你看那道数学题生我的气吗?”王海有点愧疚地说。

“不了,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就是一时转不过弯来,因为我们是死党嘛,死党可不就是在紧急关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吗?”我的态度也软了下来,

“是的是的!以后我一定在学习上多帮助你,但最好不要在考场上,好吗?”王海真诚地说。

“知道知道,算你小子还有良心。”我用腿蹬了一下王海的屁股,却忘了本来就摔得不轻的脚是不能动的,一时痛得我龇牙咧嘴。

“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的友情不变!”王海语气坚定地说。

“对,友情万岁!”我紧紧地搂住王海的肩头。

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也可以看作是记叙文),运用倒叙法生动地叙述了“我”和同桌兼死党王海之间的冲突。在诠释故事的过程中,善于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为了使内容与文题发生关联,又巧妙地设计了事情的转机。文章写法灵活多变,故事曲折有味而引人入胜,语言传神生动。{不变的是亲情}.

三、不会变的是故园情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故乡。而无论是贫贱的故乡,还是富贵的故乡,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一个人一生中改变的东西有许多,但对故乡的情结是永远不变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八十六岁的唐代诗人贺知章回到家乡时的感受。尽管在外做官多年,现在已两鬓苍苍,以至于回到故乡那些天真活泼的儿童根本就不认识他,但诗人始终乡音未改,竟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故乡和孩子们的距离。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这种故园情不仅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反而更加强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故乡的深情流露。尽管台湾与大陆相隔两地,但在诗人看来,浅浅的海峡又怎么能阻挡台湾同胞回归祖国怀抱的热望!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母亲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无数台胞回到大陆寻根、探亲和投资,就充分证明了台湾人民对故土始终不变的深情。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这首电影《海外赤子》中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无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科学。他们中的不少人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报效国家:还有一些人虽然暂时没有回到祖国,但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力量,他们在国外同样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关注着故乡的发展变化。即使洋装穿在身,依然不变中国心。

还记得席慕蓉的那首《乡愁》诗: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就是永远不变的故园情!

点评 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散文。它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运用题记来切合文题,引出下文(题记的作用);二是主体部分引用与主题有关的诗和歌词。来诠释故园情。虽然引用较多,但却并不给人以堆砌之感,而是自然有序。全文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篇三:《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我的娘家是在一个小山村,我们姊妹5人。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暑假期间远在江西的姐姐回家探亲,我们姊妹5人终于团聚了。在高兴的同时我们自然翻看一下相册,共同回忆往日的辛酸与快乐。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在相册里我们找到了一张大约30年的老照片,岁月的流逝使照片略微发黄,这张照片把我们兄妹五人定格在了那一瞬间。那时候我大约只有七、八岁。照片上只有小弟弟穿了一件新花袄,因为那些日子他生了一场不算小的病,父母心疼老儿子,挤出两块钱给小弟买了件新衣。而我们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的,袖子烂成了布条,随便地垂落着,发白的裤子上都补了大大的补丁,脚趾也露在外面。那是我第一次照相,时过30年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兴奋是无法言语的。那天一位嫁到县城回村探亲的姐姐免费给村民照相,母亲匆忙给我们整理了一番便带着我们照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们都有流泪的冲动,倘若不是那份浓浓的亲情在里边,那么这张照片留下的不就仅仅是贫穷了吗?

这张老照片让我们又谈到了小的时候。

因为孩子多,父亲体弱多病,挣的工分不够家里的吃粮,每年末家里不但分不到粮食,还要欠大队很多债。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就带着我们去挖野菜,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窝头。最高兴的时候

是盼着外出开会的父亲快点回来。因为父亲总是把分给他的午饭——几个馒头带回家,自己却总是不舍得吃一口。我们就一直围着火盆等着,母亲把馒头烤得焦焦的,再分给我们,吃起来脆脆的,每次哥哥姐姐总是让着我和弟弟,让我们多吃一点。

随着改革开放,村民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因为没钱上学的两个哥哥开始外出打工,他们把辛苦赚得血汗钱用来供我和弟弟上学。不负众望,我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专生,弟弟是村里的第一个中专生。我们有了让别人羡慕的铁饭碗。哥哥们才开始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奋斗。 因为有了党的富民政策,哥哥们先后在村子里办起了自己的民俗院,而我们的小村子也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民俗村。哥哥们待客诚恳,价钱合理,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也给他们带来了收益。现在家里人聚在一起时增加了这样的话题:哪里有好玩的?咱们出去玩一次。哪个饭店好一些,咱们去尝一尝。什么时候闲一点,咱们跟旅行社去云南旅游吧。

由毛驴车到小轿车。{不变的是亲情}.

小的时候,我们家有一辆特意请木匠制作的毛驴车,当然还养了一头毛驴,是那个时候最好的交通和农用工具。出门时路宽一点的就赶着毛驴车,路窄的就骑着毛驴。收种庄稼也主要靠毛驴车来运输。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弟弟小小的个子,赶着毛驴车的样子。那头欺软怕硬的毛驴总是时不时地在弟弟的小脚上踩两下,疼得弟弟哇哇大哭。后来,手扶拖拉机替代了毛驴车,再后来,一辆旧“面的”又让拖拉机下岗了。而现在大哥有了一辆北京现代,二哥有了他喜欢的捷达,

我和弟弟也有了自己的爱车。前几天我们四姊妹带着家人,驾着爱车,跟着导航仪尽情地跑了一天,特别开心。

踏着改革的浪潮,曾经孩提的我们现已近不惑之年,三十年间我们深切感受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富有的变迁。唯有不变的是我们姊妹间浓浓的亲情。回首昨天,笑看今朝,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我们五姊妹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盖起一排舒适的住房,我们住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带着家人,驾着爱车,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篇四:《岳阳市中考满分作文-不变的是亲情》

不会变的是亲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的千锤百炼,三十年的磨合砥砺,磨去了少年的幻想,磨去了青年的冲动,磨去了中年的锋芒,就是磨不去那永恒的亲情。

那还是三十年前,正值我而立之时,可谓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如日中天,正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生计、为事业打拼,且乐此不疲,无暇顾及其他。我清晰地记得,就在那一年,我的母亲背着一个包袱,气喘吁吁地爬上了我住的四楼宿舍,尽管已是带有寒意的深秋,母亲依然是满脸的汗珠,我吃惊且心疼地望着母亲,低声地问道:“您怎么不告诉我?我好去接您呀!”母亲微微一笑:“来看看你„„”来看看我,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我已经有几个月不去看望父母了,反而让母亲来看我,内疚的心涌起了波澜,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母亲坐下后,我沏上一杯茶,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她捧起茶咂了一口,端详着我说:“五一子(我的乳名叫五一),你瘦了,要注意身体呀„„”说话间她解开了包袱,我一看是布底鞋,大约有八九双,还有几双千针万线纳的鞋底,我大惑不解,问道:“妈,这么多布底鞋干什么呀!”母亲沉思了片刻说:“你哪里晓得,你六岁随父亲从扬州下到高邮来,将近十年,我都没有替你做布鞋,听邻居讲你经常把鞋子穿破了,穿得有洞了,脚指头都露出来了,我心酸呀!如今,我

有空,又在高邮城上,就多做了一些布鞋给你穿。”我听了,虽然有所感动,说了些感激的话,但内心却不以为然,总认为母亲跟不上时代,我们现在几乎天天穿皮鞋,西装革履配上颜色醒目的领带,哪里还需要什么布鞋呀,但表面上和母亲说:“放在这里吧,下班在家套套,换换脚。”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一个农村妇女爱子如命的天性使她对儿子的内心世界洞察秋毫,恳切而深情地说:“儿子呀!你不知道呀,等你到我们这样的年龄腿脚不方便了,还是要穿布鞋的,到时候高跟皮鞋就不能穿了,穿了走路不方便,有时脚会疼的„„”听了这番话,我仍不以为然,反而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当时母亲的情感是多么的细腻、深沉,然而我全然不知。直到母亲十二年前去世了,我在悲伤的同时,拿出了放置二十多年的布底鞋,酸楚的心情无法宣泄,怀念的心思潮水般涌动,看着那厚实的鞋底、结实的针线、朴实的鞋形、全棉的布料、柔软的质地,我迫不及待地穿到了脚上,真感到合心、合意、合脚。当时穿上布底鞋,只是为了寄托我对母亲的哀思,以后在每年清明祭扫的日子,我都穿上母亲做的布底鞋。有一次默默地凝视着母亲的遗像,深思、发愣,纸钱烧焦了布底鞋都全然不知„„

真正使我感到亲情的涌动和亲情的生命力,是近几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外出旅游,不知是脚上的皮鞋底硬,路跑多了,还是年近花甲的因素,脚踝忽然疼了起来,痛得

连路都不能走了,回来之后我立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结论是脚踝老化、缺乏钙质,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是保养,并再三强调:“不要再穿跟子高的皮鞋,最后是柔软的布底鞋。”布底鞋,好一双布底鞋,记忆的长河中,母亲送布底鞋那一幕场景又在心中激起了波澜,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我控制着像五味瓶打碎的心情,立即朝家里跑,人未到家,我已是泣不成声了„„往后好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我经常手捧着母亲生前给我做的布底鞋,在思念,思念那爱子的深情。母亲不但用农村妇女的双手耕耘大地,更用那农村妇女的双手编织一幅母爱的亲情图。同时,我又在懊悔,中年都不更事的我,当时,为什么不能理解、读懂母亲的一番话语,一片亲情。

如今,我穿着母亲给我做的布底鞋,脚踏实地,步履矫健。走远路,不累;走山路,不滑;走崎岖小道不跌跟头;走人生之路心明眼亮。是亲情滋润着我,激励着我,亲情使我感恩,使我仁义,使我懂得了亲情需代代相传,是生命的延续。 亲情永远不会变!

篇五:《永远的唠叨,不变的亲情》

永远的唠叨,不变的亲情

幼儿时,爸爸妈妈总是唠叨,“这孩子,怎么总是长不大,为什么总是跟在屁股后面!”无论父母怎样呵斥,总是不愿离开父母半步,整天总愿偎依在他们身边。那时候父母的唠叨、呵斥似乎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犹如一首常听不厌的儿歌,又如一首滋润心田的小诗。

从幼儿园归来的孩子总是如数家珍般把在幼儿园中的所见所闻全盘托出,说到自己伟大的“事迹”,时而受到父母众多的夸奖。

我们从儿时起,几乎都是在父母的无尽的唠叨声中成长的,自始至终父母的唠叨和嘱托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外面不要和别人打架,不要拿别人的东西……走路一定要小心,看好过往的车辆……”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父母的这些话,不知从我们的耳边经过多少次,我们有时却只是不耐烦地回一句:“知道啦!”然而此时的父母也不免有些无可奈何地说:“知道就行!”然后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直到他转过村头的那个路口。

孩子回家后,经常把在学校中遇到的新鲜事、烦恼事一股脑地从胸中倒出,有时还会惹来父母的一阵数落。

中学时,渐渐长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见解,也有了自己

的一片小天地。此时的父母,每当孩子离家时,还是亘古不变的那些唠叨和嘱托。有时还没等父母的嘱托开始,孩子就骑着自行车跑得很远了。父母抬头时也只能长叹一声。

放学回家,慈祥的母亲仍旧是那句不知道重复了几万遍的问题,“今天在学校……?”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心里话诉说给自己的母亲,而是简单地敷衍一下,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去完成当天的作业。

也许,从那时起,我们对父母的嘱托和每一次的询问就完全当成了令人生厌的干扰自己正常生活的唠叨,当我们的心情好时,还勉强听上几句,心情不好时,就会气愤地转身离开。也许在此时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唠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有些过时。“都什么年代了,还……”

再后来,我们这些家居农村的孩子有的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毕业于好的大学,从而拥有了一份令全村人谈之眉飞的工作,因而他们的名字被记录在村志之中,光宗耀祖,令人无不羡慕。然而绝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我们大多在高中毕业后,就会辍学家中,在父母和亲朋的张罗下寻得一份糊口的营生。

此时,家中的父母鬓角已经布满了白发,在每天照镜子时,他们会偷偷地拔掉,以显示他们依旧年青,然而,额头上道道皱纹却无法掩饰生活的磨练和岁月的沧桑。-------他们开始苍老了。然而,常在外面的我们却没有发现。可是我

们每次出门时却依然能听到十几年来那些不变的唠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商店、超市内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