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生活演讲稿三篇

时间:2021-10-28 01:56:04 演讲稿

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多少次,在电视上,看见或听见这样的广告语:“低碳行动,给‘高烧’的地球降温”、“今天你低碳了吗?”……多少次,在书上读到关于低碳的内容,可我在心中总是认为低碳就是节约,节约等于低碳。可这一想法在那天改变了。

  早晨,我有些浪费,开了水龙头后在家中走一圈,再去用水。吃早餐时,面包吃了一半,便放下去写作业。

  中午,去了外婆家,发现外婆竟在做毽子,走去对外婆说:“外婆,您为什么要自己做毽子呢?在外面买一个毽子也只要几元钱,您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不算浪费时间,这种自制的毽子省钱、环保。”外婆头也不抬地说。真是不是一代人,想法不一样啊!

  下午,我和外婆一起去了赭山公园,想瞧瞧这外婆自制的毽子踢得怎么样。公园里,有些微风,温度不高,叫人舒服。我跟着外婆来到她踢毽子的地方,只见一位老爷爷迎上来说:“曾老师,这是你孙女啊?”“是啊,她呆在家里,也就是上网,泡在空调房里,于是啊,今天我就带她出来玩玩。”“我家的那个也是,整天在家玩电脑,看电视,但是呢,我一在家看看电视,就跟我说什么低碳环保,还说国际上都立了什么相关条例,可是他自己不也没做到。现在的年轻人做的和说的都不一样,真是纸上谈兵啊!”“就是啊……”当时我一点儿也没在意。

  晚上,我看见家中多开的空调,忽然想到下午老人们的闲谈,心中也不由得想到了那个广告语:“今天你低碳了吗?”我此刻突然明白了节约与低碳的区别。如果说,“节约”是表面的,那“低碳”就是内在的;如果说,“节约”是物质上的,那“低碳”就是精神上的;如果说,“节约”是短暂的,那“低碳”就是长久的。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有了它就可以让你时时刻刻记住低碳的意义,让低碳的精神永驻心间,那就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想着连忙把家中多余的空调关上,同时,赶忙把面包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插时都会排出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朋友们,为了让天儿更蓝,花儿更香,草儿更绿,为了让鸟儿的歌声更加辽亮,赶快加入低碳生活行动吧!

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间没人的房子里,电视机被开着,灯也明晃晃的亮着;崭新的笔记本,才被用了几页,就被扔进了垃圾桶;水龙头“滴滴嗒嗒”的流着水,用水人却不知去向;美丽的公园里,游客们吃完肉串,将竹签随手扔到了地上。这些都是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不环保、不低碳的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是否会深入思索呢?

  “什么是低碳生活?”,这是一个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问题。

  在家里,早上用完的洗脸水,我总是往水池里漫不经心的随手一倒,而妈妈却把这些多余的水节约起来,有谁方便完时,她都是用这些平时省下来的水冲马桶;在学校里,我时不时会看见金校长,在地上捡起同学们不小心遗落的垃圾;在大街上,我们也会看见那些环卫工人们在清扫着路面,他们不辞辛苦,日复一日,不就是在保卫着一个城市的清洁吗?

  有句老话说的好: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好,家家户户都买了汽车,出行方便又快捷;夏天开冷空调,坐在里面舒舒服服,不用在火热的太阳下暴晒;冬天躲进车子里,任凭外面风雪交加,里头热气阵阵的可暖和着呢。没错,汽车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可你想过没有,汽车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了一个隐形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的汽车每秒排放的尾气约为792吨,相当于在一秒之间就杀掉了四百多只兔子。而每天在上路行驶的汽车们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更是一连串足以让我们咋舌的天文数字!

  在生活中,每天数以万计的建筑工地,都有许多机械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这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噪声危害。噪声会让儿童,老人心情烦躁,多听会耳朵受损,听力减弱,得一些缺氧缺血,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是一位孕妇,在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心律失衡,狂躁发怒,严重的还会使胎儿畸形甚至流产……由此可见,低碳生活中减少噪音危害也是多么的重要啊!

  低碳生活,人们还需要改变很多!要从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的细节做起,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要从每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