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半个喜剧》观后感及精选影评(共5篇)

时间:2021-10-12 17:36:42 祝福语

  《半个喜剧》影片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关乎对错,只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能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关于观看《半个喜剧》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1】

  《驴得水》里有句话“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这部影片大概也是这样一个套路,故事一直到最后,最开始的小错误险些毁了一个好姑娘的一生和一对男女的爱情。而这个错误恰恰也是女主角没法说话的时候种下的,说到这里,女主角的名字就很有趣了,莫默,莫要沉默之意,而男主就几乎相反了,孙同,如同孙子一样;

  1、我们生活在阴沟里

  看到孙同有种看到自己的感觉,父母的话要听着,老板的话要听着,甚至朋友的话也要听着,“要想生活过得去,孙子还得装下去”似乎成为了人生标配。莫言也似乎变成了最好的生存之道,用一生学闭嘴竟然也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哲学。

  男主说自己生在水里,女主生在天上,其实不对,就像王尔德说的,实际上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腐臭的气味随处可见,只是我们选择捂住口鼻,刺瞎双眼,形同丧尸一般蹒跚的前进,以为自己在向上走,只不过是踩在更多垃圾上罢了。当大多数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甚至感觉不到错误,随着人群移动,既轻松又安心。

  但是大多数人都这么做,父母、朋友甚至爱人都这么做的时候,就一定是正确的了吗?未必吧。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决定,但是,想想看,真的是你自己想要走的路吗?即便是一个非常信任的人给你指的路,如果他是瞎子,你还愿意相信他吗?当一个长者告诉你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你真的想成为他那个样子吗?趁自己还看得见,早早分辨清楚真假对错才好。但如果你真的想走他们为你选的路,欲练神功,早瞎早爽,否则一步步走着那条自己不认同的路,越是耳聪目明越是痛苦。

  2、原生家庭真的要背锅吗?

  莫默是一个愿意让自己看得清楚的人,虽然为了孙同有时候愿意带上墨镜,但是她依旧是那个不甘心随波逐流的姑娘。其实这个和两个人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孙同是小城市里单亲妈妈带大的外乡人,妈妈甚至因为一句他们是从穷地方来的一句话就转身离开,自尊心、好胜心肯定都深深影响了儿子,一个单亲妈妈带一个儿子在小城市里长大需要受多少苦,她的儿子学会开口说话就要经历多少磨难。而莫默则完全不同,她是本地人,母亲为了事业40岁才生她,家庭优渥,和多多一样,即便是违反行长的“意思”估计也不会给她穿小鞋,还有一个看到女儿不开心,什么都不说就把啤酒放在面前的父亲,这样的姑娘经历了太少的磨难,所以敢说敢为吧。这点和孙同的母亲就完全不同了,用钱去劫持儿子,用病去威胁儿子,很厉害。

  其实这也是我觉得电影不太好的地方,孙同从狗变成了人,莫默呢?莫默做的一切都对,但是对就可以做吗?做对的事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吗?莫默说她一辈子都不会改,我相信,但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更“好”的原生家庭真的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吗?看看莫默,再看多多,未必吧。

  3、摘不下的眼镜

  两个人在选墨镜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孙同配眼镜是为了让自己能看的更清楚,莫默选墨镜是为了看不清楚,然后两个人在镜子里就有了这样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画面,变成了一个大胸的男人和一个平胸女人的对话,最后男人变回平胸,说出了那句话,现在已经忘记怎么说的了,但当时好像算是狗能说出最爷们的话了。之后两个人相爱,很奇妙的是,莫默居然在孙同表白的时候转身离开了。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吻在一起的时候我还觉得挺有趣的,孙同说出那句我上升白羊的时候我还是笑了的,真的就是往前跨了一小步,如果在那句我们不合适之后转身离开,实际上两个人不痛不痒,各走各路也是正常的,有时候爱与不爱可能就在那一步。男主戴上眼镜,看清前路,但还是摘下来过,和多多对手戏那次,被亲妈说出那句这可是你自己选的路(亲妈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是真的从电影院竖起来大拇指)的时候,就这样,摘下眼镜,随波逐流有何不好,却又让他看到了那个姑娘。

  所以,如果你现在眼镜还好,亦或者是已经配了一副更合适的眼镜,莫要学那个躲到配电室里的经理,毕竟看得见,才真正不容易走错了,即便跟着人流,也能走的快一点,虽然可能满目疮痍,但也许还能抬头看看星空。

  4、第一次会痛

  孙同的第一次——“互殴”,很痛,而那恰恰是他第一次敢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痛,真的会痛,当眼睛闭了太久,想要再睁开的时候,痛。而同样的,虽然之前说莫默经历了太少的磨难,大概比孙同少,但是肯定也不会少,当一个人每次都勇敢说出真话时,必然会有更多人说闲话,甚至有人背后说坏话,而这些话最终一定会传到说真话的人耳朵里。要说去勇敢承认错误痛,那去说一个谎言会不会痛呢?

  而郑总的儿子多多,他的第一次是给的孙同,何以见得,被个二流选手揍的很惨(也可能孙同天赋异禀?),而孙同反而没有受太多的伤。这一次痛,他是否能够成长起来,之后有第二次第三次的痛,然后开始愿意说真话呢?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片名叫《半个喜剧》,大概是朋友问这部片子是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能够回答,是,哦,不对,只能算半个喜剧,还有一半,是我们的生活。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2】

  男主孙同来自于一个小地方、是众多北漂的年轻人之一,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万幸的是,孙同有一个富二代的高中同学多多,为孙同解决了工作、和户口等“人生大事”,让孙同“少奋斗了十年”,在一切都向自己的追求的生活靠近的时候,孙同爱上了富二代多多的学生时代的女神莫默,并开始交往。多多和孙同的父母知道后,极力反对,并以工作和前途威胁他和莫默分手。无奈之下,孙同选择了妥协,放弃了爱情,选择了看似“最成功、最对的那条路。”后面的日子孙同过着表面看上去很开心,内心却很挣扎的日子,他对不起莫默,可他却又不想辜负自己的母亲,不想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这样日复一日,孙同反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在多多的婚礼上爆发了,孙同说:“我想要做个人,拿你的我都会还给你。”并露出了释然的微笑,和女主从头开始自己的事业,艰苦却又快乐。

  影片中,女主莫默曾说过:“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我只是想试试自己的行不行,哪怕头破血流。”

  很羡慕女主,找到了那个为她愿意打破规则,放弃一条顺利的路,而选择和她从头来过的男主孙同。

  影片让人深思,有着表面看上去很成功,很顺利的人,你并不知道他放弃了什么获得的今日的成就;有些人看似艰苦,可你也许不了解,最让他快乐幸福人或事物他却从未抛弃。

  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原本极力反对女主的孙同的母亲说: “如果只有莫默才能让你开心幸福,那你就去找她。”

  影片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关乎对错,只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能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一辈子,有些选择也许会让你你暂时后悔一阵子,而有些选择也许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生而为人,愿你我都能简单,纯粹,善良,美好。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3】

  周申、刘露编剧导演,任素汐主演,在《驴得水》之后,这个班底推出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半个喜剧》,依然没有让人失望,两个作品都是清新的喜剧,张弛有致,有笑有泪,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让你笑笑就完了,而是直接把你的目光引向各种人性问题。

  这一次,《半个喜剧》想探讨的问题就是,谎言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系统全靠谎言支撑,那么,一旦谎言被揭穿,将会发生什么事?

  主人公孙同,来自东北,漂在北京,同学郑多多,安排他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在方方面面给他照顾,一旦试用期结束,还有可能拿到北京户口。

  他生活的短板是,来自单亲家庭,家境普通,母亲很爱面子,控制欲很强,已经包办了他生活里的所有事,从找对象,到买房子。

  这不,她已经卖掉了东北老家的房子,想用卖房款(再向孙同生父要一点钱)当首付,给儿子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房子还有半年过户,半年后孙同也结束试用期,拿到北京户口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绝不能掉链子。

  故事的爆发点,来自郑多多。郑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经要和门当户对的对象高璐结婚了,还去追中学时代的女神莫默。孙同和郑多多同住,为了替郑多多遮掩,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免不了穿帮。

  在安慰莫默的过程中,两个人互生情愫。问题来了,如果和莫默在一起,工作就没了,户口也没了,他妈妈的百年大计就要垮塌了。

  郑多多在不停地说谎,孙同也在不停地说谎。孙同的妈妈更是用谎言搭建起了一个海市蜃楼,在孙同的境况上说谎,帮助郑多多说谎,甚至在孙同的异性缘上说谎,对高璐的表姐说:他跟女孩子站得太近都会脸红。

  而且,说谎这事,是个系统工程,即便你自己不说谎,也要替别人圆谎,或者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扮演个角色。说了一个谎,就要用十个谎言来圆,就像莫默说的:“干一次这种事就会干一辈子这种事,以后为了升官,为了小孩上学,都要说谎。”

  但莫默,一个耿直的北京大妞,不喜欢说谎,即便她也不过是来自普通人家,并非孙同理解的“生在天上了”的那种人,但她对行长毫不谄媚巴结,对孙同有所期待,她反复问孙同:“你现在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别管别人行吗?”

  换句话说,你就不要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充当螺丝钉、脚手架了行吗?

  但孙同虽然生性纯良,温柔体贴,有才华,但他太软弱了,人的软弱很快就会被别人发现,一旦软弱被发现了,就会被拉进谎言系统,去充当螺丝钉。

  这个螺丝钉,一旦当上了,脱身就难了,你会发现,哪怕自己一点小小的不合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垮塌,谎言大厦的垮塌,会让自己的亲人朋友陷入危机,而自己也会瞬间陷入大坑,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

  他一旦口吐真言,郑多多的婚事就完了,他跟郑多多的友谊也就完了,工作也就没了,户口鸡飞蛋打,他母亲的房子也就白卖了,卖了房子的母亲,不得不攥着钱住在姥爷家。谎言这个东西,也会慢慢开枝散叶,渐渐变成和所有人有染,让所有人都成为它的股东。

  所以孙同痛苦地撕扯着头发,质问莫默也质问身边所有人:你们要我怎么办?你们为什么都不为我想想。

  也不知他想到没有,吸引了身边人,让他们拉他入伙,一起修建谎言大厦的,就是他的软弱。软弱是谎言的助燃剂。

  莫默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她要让他勇敢起来,把他从这个泥坑里拉出来,让他从谎言大厦里抽身,哪怕大厦垮塌了也无所谓。她毫不留情地指出,孙同的软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也把自己在这个谎言体系里的作用看得太重要了。

  于是,在医院里,在这样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所,在护士围观,病人倒是非的情况下,莫默当起了医生,质问孙同,不合作又怎么样,不说谎又会怎么样?“就活不下去了吗,就没饭吃了吗?”

  她才是真正的医生。

  真正的感情,就得是这个样子,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也不只是财富的并购重组,这些都不重要,感情其实是观念的冲击,是思维的博弈,是价值观的融合,是天崩地裂的精神控制和反控制。

  越过请客吃饭和房子票子这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观念、思维、价值观,才是两个人融合的根本,也是分歧的根本。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固然来自钱来钱往,更多时候,是来自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引起的你死我活。

  恋爱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精神世界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和博弈。

  所以,这是“半个喜剧”,因为,故事的前半段,的确是喜剧,笑料都非常生活化,非常自然,让人笑得非常舒展,一点都不防备,而不像有些喜剧,你笑得很防备,你知道自己被算计了,你的笑,是他们精打细算倾情操纵的结果,《半个喜剧》,让人笑得特别清新,特别舒畅。

  《半个喜剧》的前半段,是喜剧,但不是普通喜剧,它情节的动力,矛盾的起因,都来自性,这个令人苦恼的东西。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的性喜剧,以及中国那些用婚姻爱情问题掩护着性问题的婚恋喜剧。

  但到了后半段,它就是几个人在精神世界里的博弈和战斗了。

  说谎,还是不说?揭穿谎言,还是维系谎言系统?在谎言系统里当个棋子,换个安稳的生活,还是抽身而去,去过更好的生活?

  是听从莫默的苦口婆心,还是遵从自己的意愿,是把别人的意愿当做自己的意愿,还是挖掘自己意愿里那些龌龊的部分?是建造巴别塔,还是建造谎言大厦?是勇敢起来,达观一点?还是要继续软弱,目光闪躲?

  就像日本作家白石一文的小说集《爱是谎言》的主题:“ 忠实地爱下去,还是老实地活下去?”

  忠实地爱,就是揭穿谎言,抖落自己生活里的杂芜,老实地活,就是继续在谎言大厦奔走,当螺丝钉,站好一班又一班岗。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像白石一文借助小说主人公之口说的:“即便如此,无论如何我仍希望和俊一起活下去。完全不是因为人生很重要,所以要过得有意义之类的理由。只是,在这个悲惨得无可救药的世界上,我希望自己至少能够相信一件事。”

  在完成相信之前,要经历一番苦斗。

  就像《半个喜剧》里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这个片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细节,生活化又另有意味),莫默带着孙同去配眼镜,两个人在柜台前面,一边对着镜子试眼镜,一边说话,两个人的头和身子来了个错位。他们换头了。

  这就是爱,爱是换头术,爱一个人,就要换掉他的软弱,换掉他的失败,让他走出亲人朋友布下的天罗地网,以及谎言大厦。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4】

  开心麻花近年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好不容易出了《半个喜剧》这种还算能打的,值得夸耀一番。如果说《驴得水》是好故事却没拍好,那《半个喜剧》就是把非常一般的故事拍的挺不错。有几个用心的细节:

  1.提前埋好阳台打电话信号更好的伏笔,让女主在厨房接电话能听却不能说的桥段能圆过去,体现了剧本扎实,衔接得当,没有想一出是一出。

  2.前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大街上扔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刀,同上,不过这里更体现的是转场衔接的流畅。

  3.在配眼镜段落里,二人隔着展示台对话,利用镜子将男主身体配上女主的头,女主身体配着男主的头,这里的镜头暗示兼顾了有趣和二者的情感表达。

  4.男女主角第一次亲吻前,二人画面中间燃烧着一团火(煤气灶),也是不错的画面暗示。

  5.影片在不同情感段落采用了不同的配色,搞笑段落配色活泼,沉重段落配色凝重,运用色彩影响观众情绪做的不错。

  开心麻花的喜剧,有臭不可闻如《李茶的姑妈》者,也有回味无穷如《夏洛特烦恼》者。纵览其全部影片,可以发现男女情感类永远是他们的重头戏,想讨论点严肃问题,但是功力又不够(驴得水),就缩了回来搞低俗喜剧(姑妈),从票房表现就知道这是一条死路。好在他们还在坚持探索,没有止步不前,拍出了《半个喜剧》。这次在谈情说爱之余,探讨了两个更深入的话题——社会地位与现实道德。

  男主角孙同为了工作和北京户口,屈服于能赐予他这些东西的富二代渣男郑多多,同时还要迁就他那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旗号的中国式道德绑架重量级选手妈妈。孙同的扮演者吴昱翰正如片尾梁翘柏所说:你还是写歌吧,唱就算了。你还是好好当演员吧,当导演就算了。在电视剧里把演技磨出来的人,经受大屏幕考验时总会带点演电视剧的习惯,比如说台词的功力远远好过运用身体方面的表演,吴昱翰在片中的表现正是如此,不是演的不好,而是不够好。台词到位了,动作也该跟上,不能全靠导演给你凹造型。

  女主角莫默,身为北京人,不会圆滑,她认为错的就是错的,绝对不能为了得到好处去做错的事情。可以说,她正是本片中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但不代表她就是对的,这点后面探讨。任素汐是年轻女演员中的一匹黑马,在多部作品中演技都很赞,在这部里发挥有些失常,比如醉酒那段神情动作都不到位,不知道是不是没放太多心思在这部戏的缘故。

  男配郑多多是个八爪臭章鱼,脚踏N条船还游刃有余,可谓尽显渣男本色。作为本片用于制造前二者矛盾的工具人,他的任务圆满完成,缺少亮点戏份,也就没太大发挥。演员我不认识,就眼神来说,可塑性很强,我觉得他演这部戏的时候比男主角还认真。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最出彩的当属孙同妈妈的演员赵海燕,她是乡村爱情里走出来的,表演的角色又正好需要那股东北味道。所以她作为配角贡献出了本片的最佳表演。

  点评完人物,回到剧情深度。孙母装晕进医院那场戏里,孙同在多重压力之下对莫默有一句爆发:“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里,你下到水坑里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莫默答:“我没有生在天上,我也想过更好的生活。”

  正是这段对话证明了整部电影有一定深度,不再是纯粹的讨论爱情那点破事,起码它触发了观众针对身份地位和现实道德进行思考。这几年下乡镇搞扶贫工作,对生活在水坑里的人深有感触。天上和水坑是一对相对概念,如果我和北上广深的富豪之家去比,我妥妥是在水坑里畅游。但和那些贫困户一比,我又是在天上翱翔了。那我到底是活在天上还是水坑里?电影所要讨论的道德上的对错,就离不开这对概念。

  天上的人有相对更好的条件,免去了很多生活的压力。比如莫默不惧行长,否决其让人插队办事,不仅因为她为人正直,更因为她有一个良好的背景,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她的正直不是错误的,也不是正确的,只是她在自身条件的加持下让她可以做出的选择。换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三无银行职员,为了道德上的正确去顶撞行长,即使道德获胜了,三无人员的银行生涯也走到头了。我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被人逼着去杀人,你可以选择不去,但是你会因此被杀,那你选择什么才是正确的?有人会说,当然是选择反抗啊,如果你无法反抗呢?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追求绝对的道德并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物极必反,我们的生活是寻找平衡的过程。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好人是要有资格的,有条件反抗现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你因为求做好人而失去一切,就如同选择反抗而被杀,最多争取到一个壮烈牺牲的烈士名号。

  相亲男似乎也持这个观点,但他在影片中作为被嘲讽的对象,我和他的观点其实是相当不同的。他认为可以为了好处去做坏事,而我认为不该追求绝对的道德,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道德标准。比如,我搞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家里提供一些帮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让贫困户去为其他穷人做同样的事就是强人所难。我能因此就批判贫困户的道德水平低,或者因此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显然不能,我是在我的背景范围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没能力像万达集团一样把贵州一整个县的扶贫全给包了。天上和水坑里的人,天上有郑多多这样的渣滓,也有莫默这样的正义之人,水坑里有孙同他妈这样趋炎附势的小人,也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孙同。在社会整体道德上二者比不出个高低来,因为只存在个人道德的高低。我们总喜欢讨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案例,并将其批判一番,大多都是以偏概全,道德标准是随社会发展不断浮动的。两百年前,不裹脚不是好女子,现代社会谁还理那糟粕。

  孙同最终选择了莫默,失去工作和北京户口都只是一时的,在莫默帮助下,这些都能回来。倘若孙同真的会因为选择莫默失去一切,他还坚持要选莫默,我们又可以感叹一句爱情真伟大,然后说,电影看看就好,可别当真。他可以这么选,那么社会的毒打也是真实的,只要他认为值得,那就没事,作为个例,选择完全自由。但倘若让所有人都这么选,我们可就生活在乌托邦里了,你能想象你的同僚一个个为了谈恋爱致工作于不顾吗?天大地大,爱情最大。千万别在人间建这种天堂,建在电影院里就好。

  如果想让电影更有批判意义,可以选择这样结局:孙同鼻青脸肿,莫默过来对他安慰一番后,莫默的男朋友开着劳斯莱斯或者法拉利把莫默接走,留下孙同坐在酒店台阶上哭泣。这样比较符合题目“半个喜剧”,现在这个大团圆结局,都可以把题目改成“皆大欢喜”了。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5】

  半部喜剧,刨开大欢喜结局,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的悲剧。现实到血淋淋而令人发颤,看着看着就哭了。我之所以极度憎恶这物质的世界,就在于它扭曲或泯灭了人性里最纯情的包容、善良、同情、自由等等一切。而我坚信这本不应该。被物质束缚而无法挣脱的人们,为工作、为北京户口、为“少奋斗二十年”的梦,变成一个满口谎言还要自欺欺人的“狗”。

  我们循着这世间的所谓规律,合理地活着,却更空虚地活着。 这物质的世界,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呢?就像跟着影子跑的“狗”,不断鞭打的缰绳,永不停歇,永不解脱。发自内心地想,我真的想做个本真的人,做一个想做的人。 我对爱情这个词刻薄的原因在于,当下所有构建的美好,都在于物质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只有物质的基础才会有“浪漫纯真”的爱情。这物质的世界见证了太多真挚的爱情的分隔,而它却没有一丝同情,却还要告诉所有人这就是规则,它会用尖锐的荆条鞭打物质的奴隶们,告诉你们就要顺从和遵守。这说明这世界和我们的本能所欣赏和追崇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异化”的人呵!我们还会相信我们自己的本能吗?

  电影最后构建了一个冲破藩篱的美好结局。孙同与郑多多闹掰,而选择了与莫默相守候。然而,要是莫默不是北京户口的话,只有遍体鳞伤一个结局。结局是我们期盼的、想象中的美好呵,大概也只有电影这种艺术才能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幻想的美好空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