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高考古诗定向训练: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8)

时间:2021-10-10 20:05:22 工作计划
高考古诗定向训练: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8)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三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三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

文章来自:爱师网

定向训练三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文章来自:爱师网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牛斗气常冲”,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注]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文章来自:爱师网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①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最后一联写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山[注]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文章来自:爱师网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赵令畤①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③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pīnɡ):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词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先春而开的冷艳幽姿,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喜爱之情,也借赞美梅花,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品质的襟怀。

4.(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受重用的苦闷。

文章来自:爱师网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老树①[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注①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诗人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思家”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诗人客居异乡,流离失所,面对深秋的悲凉景象和战乱不断的现状,流露出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惆怅;“不用苦思家”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平定的渴望,对平安生活的深切向往。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陈人杰①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②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途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注①陈人杰:南宋末年词人。②:又名伯劳、杜鹃、子规。

这首词的感情丰富,请分析有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①渴望立修名,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崇高品德的思想感情。②对国家多难、半壁江山易于异族的忧愁。③报效国家,拯民于水火,建功立业不得实现的壮志难酬之苦。④离人游子漂泊游荡,思念家乡的羁旅忧愁。(任答出三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贺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注]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樵风”后指顺风。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安慰而已;“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将梦醒当做新的离别,使思念之苦倍增,更加令人不堪忍受。

文章来自:爱师网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答案首联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惆怅的骤变。起句写诗人远远望见汉阳,为行旅目标渐近而宽慰、喜悦;次句惆怅、厌倦。商贾昼眠,诗人却能感知江水的静流,舟人的夜语和江潮的暗涌更是清晰可闻,行旅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心情。

题点训练三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

[目标解说]

句子是诗歌中的重要单位,围绕句子命题立意是高考诗歌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常见的题型有:句意理解和情感分析,赏析句子并能对其作用分析。前者属于情感把握题,后者则属综合性的赏析题型,在高考命题中分量越来越重。考生一定要对句子赏析题和作用分析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过去单纯地注重字词的赏析转变到对词语、句子赏析并重,能对出现在诗歌鉴赏中的句子作用分析题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把握答这两种题型的基本要领。

【真题回做】

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竹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文章来自:爱师网

2.(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李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二毛: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案(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四个要点:画面描述,点出手法,情感,暗示更替。后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另外,“手法”从意象选用、组合角度答亦可)

文章来自:爱师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丘书事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三国志》。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

【核心知识回放】

古人写诗,不仅善于炼字,更善于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诗人在炼句方面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写照。我们的赏析,更应聚焦在这些精警佳句上。

我们可以直接鉴赏这些名句。或者是鉴赏它们内容的精深之处: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诗人为维护人格独立、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庄严宣言,鲜明地反映了酷爱自由、性格高傲的诗人的反抗精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者是赏析它们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诱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以花喻人,极写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推敲、赏析诗句,要注意从语言点出发:有的名句倒装,有种错位的美,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有的名句对仗,有种整饬的美,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有的名句互文,有种开合的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有的名句节缩,有种凝练的美,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

推敲、赏析诗句,也要注意从表现手法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如运用双关手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运用比喻、设问兼排比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有的运用表现手法,如以动衬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直抒胸臆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诗句的推敲、赏析放置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句,摘句而论,其精妙之处并不醒豁。但只要放入全篇,其“关键”作用就十分突出:全诗四句,前面两句写洛城夜闻笛声,最后一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恰好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因此从内容上看“折柳”句是全诗的关键;第三句在全诗中正好处在承前两句写景,启后一句抒情的特殊的“转”的地位上,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章法上看“折柳”句也是全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