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西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10-10 19:15:21 工作计划

――2017年12月27日在西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和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永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我县抢抓有利机遇,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新一届县政府领导班子勇担使命,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8·7”暴洪泥石流灾害等困难挑战,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在克难求进中取得新进步。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争取国开行融资支持,在全面完成去年启动的100个贫困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集中推进77个贫困村硬件建设,新建文化广场73处、农村幼儿园55所,新建及改造村民服务中心71处、标准化村卫生室70所,硬化村组道路231公里、小巷道98.7万平方米。实施饮水安全工程93村,受益人口1.98万户8.7万人。3222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进展良好。17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脱贫验收标准。

富民产业不断壮大。一手抓特色产业开发,一手抓劳务经济发展,着力夯实群众增收基础。投入扶持资金7228万元,连片发展花椒、核桃和苹果等经济林果7.4万亩、中药材5.8万亩、油菜6.7万亩、中蜂养殖1万箱,大力培育多元富民产业、扶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21万人,输转劳务10.5万人,预计创收22.1亿元。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和旅游扶贫深入推进,既创新了精准扶贫方式,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兜底保障不断加强。农村一二类低保补助标准与2016年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特困供养标准达到4955元/年·人,纳入兜底范围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特惠政策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前10个月新农合报销74.6万人次1.44亿元,全年落实面向学生的教育资助补助资金6840万元,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攻坚合力不断凝聚。加强与全国妇联、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和青岛市市北区工作衔接,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大力支持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建强了223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两支帮扶队伍,5000多名各级干部结对帮扶2.0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统筹各级帮扶力量,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形成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的良好局面。

脱贫成效不断显现。一年来,系统谋划、部署和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持精准识别与精准退出、政策宣传与精准帮扶、“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减贫3865户1803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坚持抓重点、破难题,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05亿元,同比增长3.6%。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3.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0元。除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受诸多因素影响下滑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合理增速。

工业企业逐步复产。以治隐患、抓复产,保增长、扩总量为目标,坚持“一企一策”,集中治理矿山企业安全环保隐患,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顺利复产,年内预计新增规上企业1户。妥善安置职工,完成了六巷矿资源枯竭后续处置工作。华辰公司采矿技改和中泰公司铅锌浮选技改2个重点工业项目全面建成。

产业开发蓄势而进。成功举办了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进一步打响了西和乞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增长26.2%。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电商发展,电商市场主体规模日益壮大,线上线下销售额有了大幅提高。以招商引资促进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签约招商引资协议项目19个,海通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把工商业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支持意见,为市场主体减负活血、营造环境,今年新登记注册合作社254户、私营企业312户、个体工商户1699户,分别增长24.7%、34.2%、14.5%。

财税金融保障有力。强化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全年财政支出预计达到27.17亿元,同比增长9.6%。在规范政府融资行为的前提下,争取国开行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融资8.14亿元、政府债券资金1.95亿元,重大项目融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依托陇南龙江金融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增信融资23笔、8390万元。不断扩大惠农信贷投放,启动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创新推出“电商通”“半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4.3亿元和5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5%、8.5%,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水平有了新提升。

――坚持谋长远、夯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城乡建设一体发展。开工各类项目107个,完成投资57.5亿元。实施了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启动了中山北路改造、伏羲大道城北公园至郭山路拓宽、白水路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及23.2公里城区雨污管网工程,强力推进城南、中山和城北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了长道小城镇三条道路及临街建筑风貌改造。西武路升等改造和晚霞湖旅游路开工建设,西晒路和卢六路升等改造进展顺利,国道G567长道段改造基本完成。西汉水郭坝至昌河坝堤防、长道集中供水、太石河及蒿林川坝区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38万亩、地质灾害防治工程4处,新建农村堤防工程19处19.2公里,新修梯田0.6万亩。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完成了覆盖329村的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在项目建设带动下,城乡道路交通、水利、通信、防灾减灾及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探索总结“西和模式”,扎实开展农地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工作,全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1]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73.55万亩农地确权进入颁证阶段,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农村“三变”改革[2]试点及时启动,“三农”工作步入新阶段。河长制[3]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投资项目审批监管、不动产登记、供销联社、农村供水管理、城市综合执法、安监执法、商事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一些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制定出台了《西和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细则(试行)》《西和县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建立清单、压实责任,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完成了24座尾矿库和15处堆渣场综合治理,闭库尾矿库17座,运行的尾矿库均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启动了全县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和漾水河生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水、土壤和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整顿散煤经营市场,严格矿山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全县“一水七河”生态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绿色通道建设60公里,扎实开展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生态补偿,森林覆盖率达到38.4%。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积极推行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和社区规范化建设,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持续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周四定期接访、网上信访、带案下访和重点信访案件包抓化解制度,一批信访积案和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统筹推进综治、维稳、禁毒和防邪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办实事、解难事,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以补脱贫短板为抓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中小学校改造4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科学论证选址,启动了县职业中专易地搬迁。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二本上线749人。启动了县博物馆陈列布展二期工程,完成了西和会议纪念馆暨革命历史陈列馆布展。204个行政村建成了乡村舞台,西和羊皮扇鼓舞、麻纸制作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行健康促进模式,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384个行政村和83%的农户。科技、审计、粮食、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县志、档案、地震、气象、物价、残疾人、国防动员和“双拥”等各项事业都有新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积极兴办惠民实事,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30件人大代表建议和33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取得良好效果,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住房、行路、吃水、上学、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开工了晒经调水工程,建成了隍城水厂、白雀水厂,完善提升了观山水厂,形成“多点供水”格局,城区供水紧张问题得到缓解。建成了城南、城北两座供热站,城区供热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供热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城区天然气如期通气点火,结束了我县没有清洁能源的历史。多方筹集资金,对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和农村低保家庭D级危房改造增加了补助,对今年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238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了奖励资助。配售经济适用房52套,发放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369户。新增城镇就业3505人。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5789万元、惠及5万余人,发放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7210万元、受益2610余人。

灾后重建扎实推进。“8·7”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指导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认真核查灾情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6类84项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开展,303户受灾房屋维修加固已启动实施。

――坚持转作风、树形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年来,县政府领导班子牢记使命、担当责任,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劲头抓落实、谋发展,执行能力不断提高。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珍惜和抓住一切机遇,集中力量抓重点、破难题,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4]改革和政务公开,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建设、财政资金和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问责,有力维护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付出了精准、艰苦、有效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西和科学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为加快西和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脱贫攻坚各级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鼓舞,形势不容懈怠。西和仍是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正处于打基础、补短板和冲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结构单一,服务业层次不高,工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源单一,财政增收依旧困难;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干部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阶段性的,有些是长期存在的。对此,县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2018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新时期在更高层次谋求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和省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省市调整加强了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力量,推出了产业扶贫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金融支持措施,并把县域经济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蕴藏着新的机遇和更多发展先机。从自身条件看,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脱贫短板持续弥补,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各项事业都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充分地估计形势,更加有效地应对挑战,更加有力地推动落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勇气和精神,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作为。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5],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实施市委“433”发展战略[6],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持续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富民产业短板,加快推进“三农”发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工商经济、生态文明、财税金融、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如期实现整县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严格达标。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突出十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聚焦深度贫困,决战脱贫攻坚新征程。把明年作为脱贫攻坚冲刺年,以县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到村到户脱贫计划为引领,紧盯深度贫困,紧扣“两不愁、三保障”[7],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金,精准施策、聚焦发力,力争实现60个贫困村、2.2万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阶段性目标。

弥补硬件短板。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用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标脱贫验收标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攻坚重点放在剩余46个深度贫困村上,率先补齐深度贫困村脱贫硬件短板。加快农村C级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村组道路、小巷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快速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为整县脱贫夯实基础支撑。

壮大增收产业。把群众稳定增收问题作为核心,坚持“外抓劳务、内强产业”的思路,持续弥补富民产业短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富民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新发展花椒、苹果及核桃等经济林果6万亩、高山油菜10万亩、中药材6万亩、中蜂养殖1万箱、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2万亩、生态散养鸡10万羽,实打实地推进产业扶贫。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加强劳务品牌培育和劳务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展劳务协作,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新职工、县内工商企业就业、劳务组织化输转、选聘生态护林员、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扶持贫困人口自由创业等途径,力争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户均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拓宽扶贫渠道。加强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协作对接,积极开展社会化帮扶,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快推进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促进农村创新发展、农民创业增收。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8],全面落实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优惠政策,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强化兜底保障,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负担。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有效解决因学致贫返贫问题。加强动态管理,提高补助标准,强化兜底措施,让2.4万名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兜底型保障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激发内生动力。干部群众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机制,压实行业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两级责任,坚决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帮与不帮一般同的局面。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实施精神扶贫,提高群众脱贫攻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树立扶勤不扶懒、扶干不扶看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泛凝聚力量。

(二)坚持改革导向,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创新的理念、求变的精神,加快农业农村改革、特色产业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

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整合运行成效不明显的扶贫互助资金,鼓励农民积极入股参股,奖补有带贫能力的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纵深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农村一切生产要素,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助推农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整合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用好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建立奖补制度,实施精准扶持,建好西峪镇千亩八盘梨、长道镇大柳千亩苹果、十里镇千亩中药材示范园、稍峪乡三千亩土地流转、西高山乡万亩构树、全县高山油菜种植等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型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落实项目资金、金融信贷、土地流转和科技服务等扶持措施,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旺、广鸿、恒力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和能人大户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领办或创办一批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农户以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入园创业等方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完成中国(西和)半夏中药材研究所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现代中药材产业示范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以贫困村为重点,补足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增收产业短板,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建设一批宜业宜居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三)突出投资拉动,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树立项目建设靠争取、靠融资、靠招商的理念,抓住一切机遇,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项目,以项目促投资、调结构、惠民生。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扩投资、强带动,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抓快抓细城区供水“西水东调”、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太石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区垃圾填埋场等70个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挤入国省投资计划。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晒路、卢六路、西武路和晚霞湖旅游路改造建设,以及晒经调水、西汉水郭家坝至昌河坝段、长道段防洪工程,开工大桥龙凤至蒿林段庙省道升等改造、蒿林卢庄等五村节水灌溉及全县18处农村堤防工程,抓好城区东山滑坡治理、2018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力争启动洛峪河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健身广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和公共实训基地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对2017年完工的城区集中供热、国道G567长道段改造等57个项目,抓紧开展工程决算和验收审计,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投用一个。

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尽快完成“8·7”暴洪泥石流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衔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2018年,完成居民受灾房屋、学校和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维修重建;2019年,完成村镇配套设施、交通、水利、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重建任务。

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强PPP项目筛选论证和包装推介,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对已签约的电商“双创园”提升、汉源商业一条街、凹凸棒有机微生物复合肥生产基地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加强衔接、跟踪服务,提高履约率和落地率。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支持县内工商企业和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论证一批优质招商引资项目,政企联合、市场运作,利用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和上门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坚持政策引导与优化环境相结合,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注重规划引领,迈出城市建设新步伐。坚持“规划先行、压茬推进、建管并重”的原则,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善城乡规划。提高前瞻性和科学性,高标准编制西和县“多规合一”[9]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及时启动城区及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严格规划审批,加强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城乡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

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总体要求,克服困难、破解难题,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提升品位。完成中山北路改造工程,启动滨河西路北段、城北迎宾路、张磨路、陈山路、卢河路和伏羲大道张磨桥至麻池桥段改造建设,优化城北路网结构。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城南、中山和城北安置楼建设,积极推进中山北路两侧、仇池广场东侧至电影院段、刚泰大酒店至西美国际段棚户区改造。继续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投用城区客运汽车站。开展城北小巷道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启动城区污水管网改造二期和污水处理厂达标扩建工程,扩大老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覆盖面。加快天然气低压输气管网建设,提高城区天然气普及率和入户率。实施北商场商业一街、二街整体重建提升和汉源商业一条街建设,打造商贸一体、特色鲜明的商业步行街。加快公安局旧址改建,启动古城墙修复、城隍庙修缮、现代书城改造、儿童游乐园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建成集休闲娱乐、游览观光为一体的城市广场。

统筹小城镇建设。加快镇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长道小城镇建设。以西武路省道升等为契机,拓宽改造洛峪、何坝镇区主干道路。坚持科学规划、建管结合,统筹推进姜席、石峡和大桥等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整治城乡环境秩序。扎实推进县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下决心治理乱修乱建、乱堆乱倒、乱停乱放和乱摆乱设等影响环境秩序的突出问题,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和公共设施管护,加快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建制镇镇区垃圾收集清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改厕改厨工作,大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西和发展环境和对外形象。

(五)强化扶持引导,推动工商经济新发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破解制约、激发活力抓起,推动工商经济提质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工商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引进落地一批农产品加工、中医药、装备制造和环保建材等新型工业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打好文化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官场小说突出抓好电商扶贫和名优网店创建工程,促进电子商务提质增效。推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工业集中区场地平整、道路桥梁、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聚集发展搭建新平台。

 

 

培育市场主体。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促进工商业转型提质的重要抓手,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扶持措施,对依法经营的工商企业,全方位进行帮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做大做强。协调解决重点工业企业采矿证延续、安全环保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的问题,使未复产的企业在合规条件下尽快恢复生产,已复产的企业挖潜降耗、达标运行。制定规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计划,大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多层次培育中小微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规模,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工商业发展突围破局。

营造良好环境。设立工商业发展基金,支持工商产业项目论证申报、企业扶持奖励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增强政府服务意识,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严格落实企业减费降税政策,鼓励一切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强化工商业发展金融支撑。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商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建立定期研究机制,加强对工商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对发展快、贡献大的工商企业进行奖励扶持,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工商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树牢优先理念,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努力让西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

落实最严环保制度。加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坚持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依法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审计监督和审计评价。加强环保执法监察能力建设,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大督查行动,构建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抓好矿山企业污染减排和水质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嘉庆沟、太石河锑污染风险防控及漾水河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煤质管控、扬尘管控和餐饮油烟治理。按期完成土壤污染详查,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土壤污染修复治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争取支持,努力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完成生态林建设2万亩、绿色通道建设50公里。全面完成全县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生态补偿、国土资源管理、绿色矿山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七)不断挖潜增效,强化财税金融新支撑。突出财政兜底保障作用,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脱贫攻坚和民生领域。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金融向农业农村和实体经济倾斜,提高金融服务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加大税收、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积极开辟新兴财源、培植后续财源、挖掘潜在财源,确保完成大小口径财政收入任务。加强规费征收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可支配财力。及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做到财政预算法定、财政收入法定、财政支出法定。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严肃财经纪律,健全完善财政资金分配、审核、拨付和监管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持续完善“3+1”金融服务体系[10],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撬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开发和工商业发展配置。继续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中小微企业增信融资工作,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着力解决“三农”、中小微企业和政府融资难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扩大惠农贷款覆盖面,加快保险业发展,以优质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支撑。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添发展进步新活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制约、释放活力的根本途径,坚持深化改革与开发开放并举,破难题、增后劲,厚植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快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妥实施国有林场改革,2018年全面完成任务。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机制、建好队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克服难点、破解制约,持续推进“放管服”、国有企业、供销联社、统计管理体制、不动产登记、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友好城市和地企合作,围绕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劳务输转、文化旅游和科教文卫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为西和发展引资源、增动力。

(九)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新环境。树牢法治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学法用法单位、依法行政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功能。把农村社会治理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遵纪守法、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时代风尚和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健全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化解听证制度,推行信访代理制,加大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促进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创新预防化解矛盾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综治、维稳、禁毒和防邪工作,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更持续、更充实。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部门依法监管、乡镇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坚持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齐抓,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安监执法队伍建设和职业健康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序。

(十)维护群众利益,提高民生保障新水平。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民生实事,努力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省评估认定。克服一切困难,基本完成县职业中专易地搬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提升,努力把西和教育事业办出品牌。实施县一中绿化美化工程,改善校园环境面貌。推进“健康西和”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医联体[11]、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卫生基层基础。开展新一轮计划生育国家优质服务县创建。推进文化、广电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广电新闻舆论宣传,繁荣文艺创作,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提高特色产业开发和工商业发展科技含量。落实最严措施,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物价管理,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重视发展民族宗教、质量、档案、县志和红十字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保持农村一二类低保补助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做好老龄、五保、孤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整合,加快社会保险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创业服务,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贫困家庭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机制,强化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积极与代表委员沟通,努力提高办结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度。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实事:①实施46个深度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补齐深度贫困村脱贫硬件短板。②新建农村幼儿园73所,实现现行政策下有需求的行政村全覆盖。③实施农村C级危房改造3958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④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2处,解决59村1.27万户6万人的饮水问题。⑤实施50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当地群众出行条件。⑥新建便民桥15座,解决一方群众行路难、过河难问题。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76户2948人,实现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迁尽迁。⑧开发农村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等公益性岗位4000个,托底安置一批贫困家庭劳动力。⑨实施城区供热扩面提升工程,使城区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⑩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维修城乡公共厕所100座。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担当新使命,完成新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推动落实、引领发展、惠及民生的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改善和发展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福祉。将民生事业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施政理念。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部署,把一切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决战脱贫攻坚和服务民生上。深化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形势任务的认识,将任务装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充分估计困难挑战,正视存在的差距问题,增强决战决胜的信心,鼓起坚忍不拔的斗志,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如期实现整县脱贫。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学习,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县政府一班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以用心、使劲、过细和求实的作风,抢抓一切有利机遇,多干破难题、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深度落实“三重”“三一”[12]任务,有效破解财政增收、工业经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制约难题,竭力推动西和科学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人民的信任和期盼。

始终维护以务实清廉为本色的政府形象。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13],不断增强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化简政放权,弘扬务实作风,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整治慵懒散慢行为,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从严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14],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强化项目建设、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和精准扶贫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查处和纠正一切不正之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职责,更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待。使命需要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幸福美好新西和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18年拟办理的10件为民实事

1.实施46个深度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补齐深度贫困村脱贫硬件短板。全县有223个贫困村,2016、2017年集中实施了17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计划对剩余的46个深度贫困村集中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村组道路和小巷道硬化等硬件建设,使全县22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全省脱贫验收标准。

2.新建农村幼儿园73所,实现现行政策下有需求的行政村全覆盖。卢河乡石泉村、草川村;稍峪乡潘豆村、杜河村;马元镇鲍河村、金星村、老人山村、佛孔村、周富村;晒经乡晒经村、张河村;兴隆镇茜峪村、张牟村、候庄村、闫沟村、茨峪村、下庙村、居余村;十里镇麻元村、二郎村、佘铺村、十里村、赵河村、避风村;汉源镇任河村、南关村、城北幼儿园,姜席镇姜川村、下胡村、上胡村、赵河村、峰坪村;苏合乡吕集村、老庄村、张河村;西峪镇河坝村、乔堡村、叶大村;石堡镇石沟村、新窑村、孟林村、张河村、斜坡村、阳山村;长道镇大寨村、丰收村、石崖村、乔阳村、光明村;何坝镇杨窑村、何坝村、范寨村、山岐村、李子坪村;洛峪镇杨庄村、杨咀村、古塘村、剡庄村;大桥镇张坪村、赵尧村、联合村;蒿林乡寺申村、团结村、李家山村;太石河乡胡山村;石峡镇四坪村、杨湾村、库根村、川儿村、牛儿村;西高山乡秦山村、何坪村、尹庄村。

3.实施农村C级危房改造3958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2018年启动实施已摸底核查出的3958户农村C级危房改造,年底全面完成任务,实现基本消除农村危房的目标。

4.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2处,解决59村1.27万户6万人的饮水问题。卢河乡薛集村;兴隆镇魏庄村;马元镇金星村;晒经乡喻彭村;十里镇十里村、梁集村、小页村、避风村;汉源镇五里村、上城村;苏合乡曹郭村、冯董村、老庄村、明星村、苏合村、元山村、朱河村;西峪镇晚峡村;何坝镇何坝村、杨尧村、麦川村、强沟村、郑沟村、范寨村、北沟村、河口村、张杜村、安峪村;洛峪镇洛峪村、剡庄村、古塘村、老小村、曹庄村、灯塔村、石坝村、天陈村、喜集村、新民村、闫任村、杨咀村、庄科村;大桥镇龙凤村、赵尧村;蒿林乡段庙村、蒿林村、李山村、申集村、寺申村、团结村;太石河乡白崖村、龙山村、魏坝村、银杏村;西高山乡方集村、成集村、冯坪村、何坪村、何山村、秦山村。

5.实施50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当地群众出行条件。晒经乡张河村、晒经村;兴隆镇麻池村、季阳村、张牟村、半山村;十里镇龚庄村、姚河村姚堡社、前门村王山社、佘铺村杜山社;汉源镇牌坊村李家山社;姜席镇姜川村;太石河乡胡山村;苏合乡老庄村、张河村、朱河村、明星村、苏合村、孟庄村、丁河村;石堡镇孟林村汤沟社;何坝镇李子坪村、李宋村、张杜村、山岐村王沟社、山岐村东坡社、山岐村西坡社、北沟村北窑社;洛峪镇唐尧村、石坝村、天池村、灯塔村、杨咀村、古塘村;大桥镇张坪村、龙凤村、联合村、赵尧村;蒿林乡团结村、李家山村、寺申村、蒿林村;六巷乡花桥村、下巷村二娅社;石峡镇杨湾村、库根村、青坝村;西高山乡方集村、秦山村、何山村。

6.新建便民桥15座,解决一方群众行路难、过河难问题。晒经乡喻彭桥;汉源镇范庄桥;十里镇板桥村桥;何坝镇麦川桥、安峪桥、何坝桥;太石河乡竹子沟桥;洛峪镇花园桥、袁付桥、康河桥;六巷乡上巷桥、槐树沟桥;西高山乡康沟桥、关地沟桥(2处)。

7.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76户2948人,实现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迁尽迁。涉及除西峪镇、姜席镇、大桥镇和兴隆镇外的16个乡镇、140个村,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后将实现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迁尽迁。

8.开发农村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等公益性岗位4000个,托底安置一批贫困家庭劳动力。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按照每个自然村2个左右的数额,开发一批农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家庭中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9.实施城区供热扩面提升工程,使城区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新增城北供热站供热锅炉1台,新建城北2处换热站,加快供热管网改造建设,有效解决城北棚户区改造、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集中供暖问题,使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

10.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维修城乡公共厕所100座。坚持美观、卫生、适用和方便的原则,在城区规划区、镇区、重点景区和境内国省干道沿线规划建设公共卫生厕所100座,不断补齐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短板。

附件2

名词解释

[1]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2]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是指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是指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贫困户优先)参与分红;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技艺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

[3]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4]“放管服”改革:“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

[5]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6]“433”发展战略:①“四个快速推进”:脱贫攻坚要快速推进,在共享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产业培育要快速推进,在创新发展上彰显新优势;城乡一体要快速推进,在协调发展上构建新格局;②“三个着力夯实”:着力夯实硬件基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着力夯实民生基础,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夯实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三个集中突破”:在电子商务上集中突破,拓宽“互联网+”应用领域;在金融支撑上集中突破,提升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在旅游开发上集中突破,引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7]“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8]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9]“多规合一”: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0]“3+1”金融服务体系:“3”是指: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三农”融资问题;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增信资金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打造政府投融资平台,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1”是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支撑的信用基础。

[11]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12]“三重”“三一”:“三重”即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培育、重要政策落实;“三一”即针对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政策落实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措施。

[13]“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4]“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