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语法总复习]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4)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4)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

复习内容:1、品味词语

2、赏析句段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知识点提示

1.“品味语言”应包括哪些内容?

2.“品味语言”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哪些考点的体现?

(二)能力点提示

1.品味词语

(1)解释词义

考题形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等

解题思路:A、联系文章的主题、论点、说明对象、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等来答词语的含义B、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

解题思路: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

(3)词语的作用(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结合具体语境思考A、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B、这个词好在哪里?C、不用行不行?

2.赏析句段

(1)哲理性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题思路:A、紧抓关键词语B、结合具体语境C、结合文章主题D、结合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2)段落的理解

考题形式:把握文段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品味文段的表达作用、辨析文段的组织顺序、揣摩文段的情感抒发等

解题思路:A、要胸有成竹,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主要表达形式具体地进行赏析B、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C、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迅速而准确的赏析段落、解读文章。

三.重点例析

例1: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的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2/3的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a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b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c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d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

复习内容:1、品味词语

2、赏析句段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知识点提示

1.“品味语言”应包括哪些内容?

2.“品味语言”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哪些考点的体现?

(二)能力点提示

1.品味词语

(1)解释词义

考题形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等

解题思路:A、联系文章的主题、论点、说明对象、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等来答词语的含义B、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

解题思路: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

(3)词语的作用(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结合具体语境思考A、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B、这个词好在哪里?C、不用行不行?

2.赏析句段

(1)哲理性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题思路:A、紧抓关键词语B、结合具体语境C、结合文章主题D、结合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2)段落的理解

考题形式:把握文段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品味文段的表达作用、辨析文段的组织顺序、揣摩文段的情感抒发等

解题思路:A、要胸有成竹,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主要表达形式具体地进行赏析B、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C、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迅速而准确的赏析段落、解读文章。

三.重点例析

例1: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的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2/3的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a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b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c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d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

复习内容:1、品味词语

2、赏析句段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知识点提示

1.“品味语言”应包括哪些内容?

2.“品味语言”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哪些考点的体现?

(二)能力点提示

1.品味词语

(1)解释词义

考题形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等

解题思路:A、联系文章的主题、论点、说明对象、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等来答词语的含义B、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

解题思路: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

(3)词语的作用(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结合具体语境思考A、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B、这个词好在哪里?C、不用行不行?

2.赏析句段

(1)哲理性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题思路:A、紧抓关键词语B、结合具体语境C、结合文章主题D、结合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2)段落的理解

考题形式:把握文段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品味文段的表达作用、辨析文段的组织顺序、揣摩文段的情感抒发等

解题思路:A、要胸有成竹,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主要表达形式具体地进行赏析B、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C、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迅速而准确的赏析段落、解读文章。

三.重点例析

例1: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的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2/3的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a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b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c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d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文章来自:爱师网

典型题析

1.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孤岛”的含义。

2.在“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一句里,“只有”一词在句中起作用,这句话与第⑤段abcd四句中句形成呼应。

2.分析和参考答案:

这两题主要是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表达作用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题1,文中“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中“孤岛”前有“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修饰词,就对孤岛进行了限制,实际上这正是“孤岛”在此语境中的含义。题2考查的是副词的作用,“只有”在这里显然是“强调作用”;“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这句话正好同文中第⑤段的d句遥相呼应。

例2:

①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科学研究尤需如此。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

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精细、严格就是要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字当先,就是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确地测量计算,精细地搞好试验;严字当头,就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技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样,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面对同一现象,粗心的人不以为然;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指事物的媚目)。这个之间,简直一个地,一个天。德国化学家维勒研究一种铝矿石,漫不经心,自然无缘与钒结识;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粗心大意,浅尝辄止,结果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在其他学科领域,这样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学的严密性、工作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养成严肃、严格、严密、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习惯,应是当代科技工作者,也是立志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青少年必备的素质。

典型题析:

1.问题:

(1).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按要求作出回答:

①“这样”在文中指代的是;

②文中与“端倪”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3)“一个地,一个天”在文中的于意思是。

(2).文中第①段横线上应填的短语是(A、粗心与细心B、细心与粗心),理由是。

(3).文中“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是当代科技工作者……”两句中,加点词语“现代”、“当代”都是从方面起(A、修饰B、限制C、补充)作用,从而使表达更为准确严密。

2.分析参考答案:

(1)考查对词句意思的把握。①按文章所说,“精细”、“严格”都属于科学精神,因此,“这样”应是指代上文这两方面的内容。②是同义词识别,根据“端倪”后面括号里的解释,可知与“苗头”的意思相近。③是对通俗语言含意的理解,这句话同人们平时所说的“天地之别”的意思相同。

(2)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上文先说“粗心”的行为,后说“细心”的行为;下文先说“粗心”的结果,后说“细心”的结果,所以填空的词语应先说“粗心”,后说“细心”。理由就是将上面的内容概括出来,答案是:与上下文的分析与举例的语序一致。

(3)考查对语言表达准确性,严密性的理解。通过词语的修饰,限制或补充,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严密。中心词前面的形容词一般起修饰作用,中心词前面的名词、代词、数量词一般起限制作用,中心词后面的动词、数量词、形容词一般起补充作用。本题表示时间的名词起限制作用。

例3: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到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拚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找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的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的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为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我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感动过、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不,我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里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安心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文章来自:爱师网

典型题析:

1.问题: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2.分析参考答案:

(1)首先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然后紧扣文章主旨,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这里的“土地”应该指“人生之路”,“由自己来耕种”可理解为“要靠自己去开拓”,那么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有谁来帮你走完,不管这条路多么艰难,都要靠自己去开拓。

(2)用“拨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说明这是不可能,用它来比喻“妄想”,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主旨,可知“妄想”就是指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事业的成功。所以这句话就可理解为:想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事业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

总之,做这方面的题,一定要注意总体上把握语境,理解文章主旨,揣摩其感情色彩,来判定句子的含义。还要考虑是否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以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四.训练提升

(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问题: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二)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

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的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问题:

1.文中表现作者思路转折与深化的一个句子是:

2.文中画线句出了什么?(3分)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

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一个人只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因此,我们要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

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新大陆。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在无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导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问题:

1.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2.第2段中“为别人鼓掌”的含义是什么?“为别人鼓掌”的关键在哪里?

3.文末说“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一)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缺外,还有水质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2、不破坏生态平衡。

(二)1.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2、人们捡到五彩贝壳的高兴、激动的心情与动作、神情。

(三)1.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已)学习和借鉴的长处2、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有正常的心态(或“及时调整心态”)(意思对即可)3.①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②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③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