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心得体会_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

接地气,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而如何让经典之谈更大众化,就需利用综合手段,让那些经典之词接一接地气,在新样态中诠释传统经典,在娓娓道来中展现经典魅力。有底气,更有人气。将高大上的主题“宣传”嵌入充满灵气的节目中,就能吸引观众,“拽”住观众的眼睛。

更重要的是,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众所周知,总书记一向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视其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比如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观后心得2篇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平“语”近人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心得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观后感7篇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解说词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观后心得2篇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平“语”近人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心得3篇平语近人观后感8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观后感7篇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解说词

无论发表重要演讲还是在一些座谈会中,乃至与老百姓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娴熟使用经典用语,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不难看出,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是浮在表面上,而是融入血液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向总书记学习,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融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以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归根结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相对应的案例是,精准扶贫正在全方位推进,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2

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始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切入,通过权威专家解读典故背后故事,让观众更加通俗易懂地学习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这其中蕴含了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点作出精准诠释: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他在多个场合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时候,多次提到焦裕禄。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治国有常民为本。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引用过这句话,并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脱贫攻坚工程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利民、惠民、富民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喜欢引经据典,更喜欢讲古典诗词同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是从历史传承中来,从文化经典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这些“平语”高大上、接地气,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平“语”近人,感人的不只是“语”,更是言语背后的深刻情怀。读“平语近人”,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争做知行合一的共产党员。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引用的话。短短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国是家的保障和后盾。家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国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那么一个家庭的教育就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教育,而一个个家庭的家风、风气对整个社会的风习和稳定影响至深。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用。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良好的家风对于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文明、和谐的氛围形成和发展有着强大的作用。

那么,作为家庭,有必要去塑造良好家风并且世代传承。一、每个家庭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父母长辈之间相敬和谐,互相关爱,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快乐,会让孩子相信社会,相信世界的美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相反如果家庭氛围不好,亲人之间总是矛盾不断,会让孩子心灵受伤,甚至形成扭曲的性格。二、每个家庭都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要重视提升自身素养,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甚至是照着父母的样子做事,作为父母一定要以自身为榜样,做好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三、家庭教育要立足家庭,更要面向社会;人与人之间是有联系的,家庭与家庭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而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走入社会、面向社会,社会中有好的事物也有不好的事物,而父母长辈在做家庭教育的时候,也要传授一些社会技能和好的社会风气与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让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小小行动小小坚持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社会风气是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美好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去努力塑造。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4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0月11日播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习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过《孟子》中的这句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他的关于家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等论述,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指导性的方向。

家风连着党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在群众眼中,党员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党员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家风连着政风。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群众了解政风状况的窗口。如焦裕禄等先进典型,用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公仆精神,让老百姓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良好的作风,能带出良好的家风,而良好的家风,又能促其养成良好的作风,用良好家风熏陶和感染他人,带动社风民风全面向好。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5

自古以来,我们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一国之兴盛,必立德当先。

国无德不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抗战时期正是有无数人坚信共产主义,坚信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奋不顾身投身战争,严刑拷打摧残的邓中夏、肉身堵枪口的黄继光、英勇就义的赵一曼等等无数英雄壮烈牺牲。他们就是立德为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前面,不顾自身安危,以胸怀天下苍生安康为己任,为万世开太平!当今时代发展人民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人各个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人无德不立,君子其慎独也。《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自古以来,我们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立德为先,做人做事把德放在前面。《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在一系列反腐行动中,据中纪委通报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6万多起,处理19.7万人。权力没有特殊性,作为一个个体必须要慎独也,心里要悬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权力,那么他就要负多大的责任。要有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精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让监督与自我监督内化于心。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6

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经过几天的收看,我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触良多,在这里发表一些我粗浅的理解。

众所周知,习总书记在自己的讲话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中的语句,比如第三期节目中提到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这期节目旨在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对经典的频繁引用体现了习总书记深厚的文学功底,而总书记多次提到做人为官要以德为本,也回答了在新时代我们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的问题。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立此大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有了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强大力量。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7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家庭美满,和顺兴旺,才能共建美好家园,决胜全面小康。美满的家庭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如习总书记所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滋养个人德行,传承优秀品质,孕育爱国精神。

好家风,滋养个人德行。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是教化家人的第一本教科书。不像家规刻意教诫或传授,家风润物细无声,沾溉浸濡、熏染影响每个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准则。好家风,滋养个人德行,浸润优良品质,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于自身可正己修身,于家庭可齐家修德,于社会可无私济世。而败坏的家风,往往是滋养贪污腐败的温室温床,纵容失职渎职的幕后推手,最终将成为牵引官员走向牢狱的绳索。广大党员干部应常躬身自省,重家教,严家风,汲取文化精髓,继承传统美德,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家风。

好家风,传承优秀品质。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文化氛围、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好家风,不仅惠及今人,更能作为一种优秀的家族品质传承下去,恩泽后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告诫子女“俭以立名,侈以自败”,司马光之子都谦恭有礼,人生有成,世人皆赞“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习仲勋为人克己奉公,艰苦朴素,以身作则,胸襟宽广,形成了“勤俭持家”“舍小家顾大家”“坦诚宽厚待人”的朴素习氏家风。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像习仲勋一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以自身为标杆树好家风、立好榜样,传承艰苦朴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

好家风,孕育爱国精神。有家才有国,国好家才好,家与国水乳交融,血脉相连,从不曾分离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特有的家国情怀。南宋陆游弥留之际写下《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嘱咐儿子要将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清代林则徐被充军伊犁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向妻子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中华大地上,涌现无数“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精美呈现,是爱国精神的言传身教,也是良好家风的优秀传承!

广大党员干部应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培养,用家风影响党风,用家风建设政风,促进家风正,党风廉,政风清。将爱家和爱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

2018年10月9日至11日,共产党员网刊登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3集;这3集视频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为作基层党员干部中的一名,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去开展好基层工作。

一、以身作则,打好群众基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人民为中心” ,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群众的工作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张卫庞同志对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再糙的饭他都能咽得下,再穷的老百姓他都看得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党中央的政策宣传贯彻到基层,筑牢群众之基。

二、注重民生,传承优秀文化。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作为基层党的干部,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准则,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基层工作,注意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我们在开展工作中不能以数据脱贫,表格脱贫,而是真正从我们的优秀文化和现原资源上找到一条让群众真正脱贫的小康之路。

三、厚德载物,推动以德治国。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作为党的干部首先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干部道德素质。加强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党的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营造以德治国的良好社会环境。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9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有力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兴盛。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稳步的上升,在思想建设与纪律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行,标志着我们国家的人民进入了丰衣足食、自力更生的美好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我们党新时代的宗旨和目标,结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和品德更加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继承了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品德更年轻、更简洁、更深入人心。

重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八大以来,全面小康的发展就是要加大力度发展贫困落后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只有老百姓出门走的是水泥路,住得是安全房,喝的是放心水,通的是稳定电,这样的生活才能是小康生活,才能让我们的老百姓有一个安全稳定的人居环境来脱贫致富,“屋好不遇连夜雨”才能有心思、有能力去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民生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民之根本。

兴民德,注重思想建设。百姓富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精神的发展就必定要跟随上物质发展的脚步,才能避免“扶不起”、“地铁霸坐”等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八荣八耻”简要的说出了我们现代社会百姓所需要学习、牢记,并融化到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只有精神的发展与物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能够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全面小康。

得民心,强化政治、纪律建设。十八大以来,很多“打老虎”的罗马,就是为了肃清我们党内政治环境,理清历史问题,扫除恶习旧习,还百姓一个干净清明的行政环境,从以前的“办事难”、“乱证明”等现象中脱离出来,明纪律、实办事,把一部分“迷失”的党员干部从混乱中拉回来,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来,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加深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

平“语”近人,说的是人之态事,不仅在谋国家之发展,更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来改善人民生活,以思想建设来提升百姓品德,以文化发展来丰富群众精神,平“语”说的也就是百姓的生活、干部的工作以及我们党和国家充满希望的未来,平“语”近人,更是进入了我们老百姓的心里。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家庭教育养习惯。我们国家现在之所以可以有良好的社会风气,跟我们的传统美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我们的父辈跟我们讲做人要诚信,诚信是一个人的本质。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小孩放羊无聊,想着逗逗村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村民们说狼来了,只是为了好玩,可是当狼真的来的时候,人们都已经不相信他了,最后他的羊都没了,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如果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可以让他懂得诚信做人的道理,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诚信对人,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工作;只有诚信对事,我们才能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家庭的教育不单单是只有诚信,善良、尊老爱幼、脚踏实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的。所以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个一个的小家如果都可以这样以优秀的传统品德教育自己的子女,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建设就会越来越扎实。

品德教育促发展。家庭教育中关于子女的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做父母的都应该把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孩子,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老一辈的革命人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家训,古代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等,所以家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个人优秀品质的是从家庭中带出来的,足可见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可能过于严厉,可能有些轻松,但都是为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让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品德教育,都是家风形成的决定因素,用一个一个小家的良好的家风来促成我们国家的优良的社会风气,我们要一起同心共筑起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去努力奋斗。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观后感15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2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20篇观“平语”近人有感15篇平“语”近人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