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_《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1篇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第三集以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句典故。德行,是考察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在于立德。从为政者个人角度看,政德是一个人从政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体现。古人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干部讲政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所以说,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从政之基。鲁炜等极少数人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都与政德不彰、道德沦丧有直接关系。这些教训深刻警醒我们,要把立政德摆在重要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所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事业、所肩负的责任,注定与党密不可分,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拧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政治立场,在事关大局、事关方向、事关根本的原则问题上清醒坚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地位和权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2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若要从根本上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以德修身、以德服众。

在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要坚守和崇尚的时代之德,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提升道德修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凡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身言行堪楷模典范,才能把工作做好,把国家治理好。

明大德,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明大德之基,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者、执行者,若其缺失共产主义信仰,则会弱化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执政能力、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阻滞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绝对忠诚是明大德之须,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守公德,自觉做遵规守法的规矩人。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处处为群众着想,做老百姓的“代言人”;要敬畏法律,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权力大小、贡献多少,都不是法外之人;要学法尊法,弄明白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不可干,知晓为官做事尺度;要依法履职,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阳光下用权。

勤学是保障。要勤学经典,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要勤学榜样,要学习那些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献身的英雄,也要学习现在身边的道德楷模。要勤学以恒,勤学的关键,在持之以恒,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更要“须向高高山顶立,须向深深海底行”。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3篇

10月10日晚8:0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角度,深入讲述了习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让人获益颇丰。青年的我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实现远大理想,首先从修德的开始。

一、勤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查找自己的不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自己该如何做,如何打理培训自己的品德,对于我们年轻党员,更要通过学历史、学典籍、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革命前辈及党员模范的事迹,进一步的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勇于担当起党的事业。

二、明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做到“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青年更应当要善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时刻以《条例》、《准则》约束自己,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

三、笃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德不仅是需要学习来培养,更应当通过实践来提高。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有行才有德,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一词,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基层工作的我们正是面临的平常百姓,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帮群众解决困难、如何替群众建言献策等等工作都成为对我们的一场修炼。

修德是共产党员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青年人实现家国情怀的基础。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干净的党员领导干部。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4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角度,深入讲述了习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在学习完之后我获益颇丰。青年的我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从修德开始。

一、勤学。对于我们年轻党员,要通过学历史、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革命前辈及党员模范的事迹,进一步的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要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前辈的工作经验,查摆自身不足,而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

二、明辨。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我们在学习实践中要善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条例》、《准则》约束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优秀党员。

三、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道德不应只靠学习来培养,更应当通过实践来提高。在基层工作的我们面对的是平常百姓,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帮群众解决困难、如何替群众建言献策都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体会总结,在实践中落实升华。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官无德不为。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终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5篇

2018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在央视首播。该集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以及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立德、修身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观看视频,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党员干部为政要以讲政德、立政德为先有了如下的深刻体会: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也是我国非常重视立德、修身的传统文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深刻了解和始终坚持新时代的好干部标准,做到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把良好的道德修养看作是人生最可贵的资本,是事业的奠基石,是成功的必备根基,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处事公道正派、做人老实本分、干事勇于担当、为官清正廉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期,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切实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贯穿始终,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有关平“语”近人的文章:

《平“语”近人》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感5篇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5篇教育工作者观看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研讨会发言稿百家讲坛《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