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水调歌头以第一人称我

时间:2021-10-26 16:21:05 节日作文

第一篇:《改写《水调歌头》》

改写《水调歌头》

一个中秋的夜晚,当时我在密州当地方官。此时,几乎每家每户的人们都在吃着月饼、葡萄准备赏月亮。可我却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桌前喝酒。

不知等了多久,月亮还有没有出来。我有些不耐烦了,举起酒杯去问苍天:“苍天呀,月亮怎么还不出来?”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我又问:“不知道你们天上怎么样,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已经七年没有和我的弟弟团聚了,心情很是糟糕。真想乘着清风再回到那个美丽的广寒宫。但怕那个用玉砌成广寒宫,在高处的严寒。”说完这些话。我眼前的月亮好像在慢慢的变大,云朵儿在慢慢的后退,我被这个越来越大的月亮迷住了。这时,我说什么也不相信,我还在人间。月亮,照在华美的楼阁上,也照着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我。这月亮呀,为什么要在别人分离得时候圆呢?不过,这也不怪它,人的悲欢离合,就像它的阴晴圆缺一样。从古至今,也没有改变。我愿那些与我在一个月亮下的亲人都活的很长久,也都很幸福。

我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梦见了我和家人一起,一边吃着月饼、葡萄一边赏月。

吉林长春长春市安达小学四年级:齐凌赫

第二篇:《《水调歌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广西北海合浦县党江中学傅伟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阅读文章,理解词作的内容。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分析苏轼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义。

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学习这首词,不仅停留在对词作内容上,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一步对苏轼进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 学生分析:

学生对网络和网站上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月亮和月光的诗词,查找关于苏轼的材料,既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上网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自己确定主题,建立网站,互相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 课前准备:

老师了解关于苏轼的材料,准备好《明月几时有》flash课件,建立以“走进苏轼”为主题的网站。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上网搜集有关月亮和月光的诗词,查找关于苏轼的材料,整理好做成网页。

六、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和月光的?请同学们把收集到有关材料展示出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生6:“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思乡念亲之情。

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同样表达

了苏轼思乡念亲的感情。

(二)感知

师: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请同学们阅读小序,用第一人称把苏轼当时的形象简单得勾勒出来。

生: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色迷人,我却十分的抑郁苦闷。我远在异乡,多年无法与弟弟子由见面,回想小时候与他一起嬉戏玩耍,是多么快乐啊!如今他不在,我只能一人对月独饮了。今晚就让我喝个痛快,一醉方休!(从酒壶中倒水,作痛饮状,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众生笑,鼓掌)

师: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flash让同学们的情感融入诗词当中。

(三)赏析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这首词。诗词是抒发作者情怀的。咱们看看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自由讨论,并把各自在网上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在上阕展开了想象,谈到了天上不如人间,好像有对生活的追求吧。 师:这组同学认为上阕抒发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追求。谁还发表意见?

生:上阕好像是作者的感性认识;下阕是理性认识。

生:上阕写想为朝廷效力又不得志,下阕是抒发想念弟弟的思想感情。

师:三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大家预习过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背景知识。中秋佳节本应家人团圆,可作者苏轼却是孤独一人。我们可以想到,他的心情一定是抑郁低沉的。一个人独自饮酒赏月,不由得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看上阕的内容,看看作者想到了什么?我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投人到作品中去。

(众生思考)

师:作者通过想象,提出了两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凝神望月,浮想联翩,这一轮皓月是何时出现的呢?可见作者对月亮充满了喜爱之情。

(明确: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接着看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作者难以入眠,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感慨万千。他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呀?

生:(齐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师:对。作者有没有将思绪禁锢在离愁别恨之中,越想越伤心:为什么弟弟子由不能与我团圆呢?他的思想感情是这么发展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如何发展的呢?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这时作者站在一定高度对人生哲理进行探求,„„然后他把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化作美好的祝愿,也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拥有一种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明确:下阕:无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师:词的赏析先进行到这里。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把《明月几时有》flash课件展示给你们。(播放课件)

(四)探究

师:相信同学们对课文都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宋代大文豪苏轼你了解多少?请各小组把收集到有关苏轼的材料制作成网站。

(同学们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制作网站)

师:把做好网站放到主机上互相交流,你们觉得哪一组最好?

生:第二组。

师:为什么?

生:他们的网站内容全面,分别从苏轼的生平、苏轼的故事、苏轼的诗词、苏轼的字画、苏轼的成就来研究。

师:说得好,研究古代文人不能片面,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老师也把自己的网站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与我交流,共同探讨、研究。

第三篇:《闸北区2012届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闸北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期末练习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

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及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中国的城市文化》 (有删节)

(1)中国的城市多有外国名城的美喻别称,例如哈尔滨之谓“东方莫斯科”、苏州之谓“东方

威尼斯”等等;繁华一时的上海素有“东方好莱坞”、“东方巴黎”的美誉。只不过那是过去的事了。

今天,当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雄心勃勃地欲定位于“国际大都市”时,“东方巴黎”的桂冠似乎还“名

花无主”。

(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重组,挟港台文化之势的广州一时成为商业化的

通俗流行文化重镇,略近好莱坞之相。风云激荡的北京则出人意料地成为“另类”艺术和文化的乐..

土,吸引着星夜奔驰的外省青年,“流浪北京”成为他们无可选择的命运。八百年古都的香火竟也点

燃了先锋艺术的星火。于是“圆明园”不仅记录了百年国耻,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成为凭

吊近十年文化的一个“圣地”。

(3)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正如传统教育具有官学和私学两个源流、

两种传统;北京文化也具有两个空间和两种品性——它□□是体制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

□□有中国最宽容、最活跃的民间文化空间,成为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心。兼容并蓄的北京生成着一

种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气象,使之成为与中国大多数城市绝不相同的富于磁力的城市,渐呈艺术之

都巴黎的恢弘峥嵘之势。

(4)这是一个难解的当代文化之谜。这一事态如发生在上海,似乎更为顺理成章。这里没有法租界、咖啡馆、法国梧桐和法国大菜,没有欧美风雨的浸润;甚至也没有了历经沧桑、雄踞四野的城墙和城门,没有了茶馆和会馆,以及四合院里的肥狗、胖丫头、金鱼缸和石榴树。若说起北京和

巴黎的关联,只是曾有过一所中法大学;此外,便是大革命时代的激进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

传送的文气文脉了。

(5)两个文化之都的差异清晰可见。一个中国留学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比较过北京和巴黎:

位于永定河以北的北京是典型中国式的“单岸城市”,塞纳河横贯的巴黎则是欧洲式的“双岸城市”;

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方正归整的“井田效应”,巴黎则是有中心向外扩散的“涟漪效应”;北京城市以

西向和北向为主的发展潜含了一种“内陆取向”,而巴黎沿西北向发展的“历史性轴线”,表明了一

种明确无误的海洋走向。

(6)当代北京的现代化取向或许并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则上,其现代文化在本土生长,已形成

直接吸纳世界文化的相应机制。后者曾经是上海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之一。回过头来看,经

由港台转手倒卖外部文化,终究是难成大器、难以远行的。令人遗憾的是,以“国际化”定位的许

多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就城市建设面貌、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等许多方面而言,都只是港台

文化的拙劣翻版,距主流文明相去甚远;即便是北京文化,在这许多方面同样是亟待改进的。

1. 第①段画线句的意思是 :————————————(2分)

2.第②段“另类”一词的含义是:——————————(2分)

3.填入第③段空格处关联词语应为:—— ——(2分){改写水调歌头以第一人称我}.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选取富有特征性事物的意图;这样做意在表明——(4分)

5.概括文中几座城市当今的文化特点或文化地位:(4分)

A.广州:——————————— B.上海:————————————C.北京:————

————————D.巴黎:————————————

6.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由于城市文化格局的变化重组,北京已成为“另类”艺术文化和先锋文化的乐土和圣地。

B.城墙、茶馆和四合院,代表了典型的北京传统的城市文化。

C.从文化地理学上比较,是为了证明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规划不同,现代化取向也难以相同。

D.北京要想靠近主流文明,必须在城市建筑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诸方面加以改进。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1)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

(2)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

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3)天下事都是如此——

(4)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

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

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5)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

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

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

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6)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7)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

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

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8)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

之,我不信了春天。

(9)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

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10)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

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11)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

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12)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13)春在眼前了!

(14)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

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15)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

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16)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17)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

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

放!

(18)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

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