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怎么读|读《江南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29 00:00:00 情书
文言文阅读答案(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③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④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氏录为得焉得:恰当、适合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结交

C.数以杀忠臣之罪数:列举

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仅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①一举而胜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吾以情得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

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②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③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④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⑥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⑥

12.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答案

9、答案B(与:名词,依赖的人)

10、答案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递进。C①介词,趁机;②介词,依靠。D①介词,根据;②介词,因。)

11、答案B

12、答案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文中“故”字说明徐铉已死,“弹劾”无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阅读答案: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王澍:城市化的逆行者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舟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朋友阅读答案刘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阅读答案灯下草虫鸣阅读答案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社科文阅读答案守岁文学类阅读答案选自《从维克塞尔到布坎南》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答案布坎南认为:“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是一头野兽上集贤文相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汉王既用滕公《新序》刘向阅读答案王忠嗣传旧唐书阅读答案翻译《旧唐书·王忠嗣传》廉希宪事略阅读答案翻译《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程知节传旧唐书阅读答案翻译狄仁杰传大唐新语阅读答案翻译阎县典传阅读答案翻译《国朝二十四家文钞》疏广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汉书·疏广传》翠柳曹衍东阅读答案翻译窦群传新唐书阅读答案翻译李贺传唐才子传阅读答案翻译夏言传明史阅读答案翻译杨延昭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陈棱传隋书阅读答案翻译《史记?滑稽列传》阅读答案翻译《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翻译季布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阅读答案翻译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书左仲甫事张惠言阅读答案翻译《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翻译《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阅读答案翻译张咏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胡孝子传刘大櫆阅读答案翻译宇文士及传新唐书阅读答案翻译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熹阅读答案翻译周泽传后汉书儒林列传下阅读答案翻译杨一清传明史阅读答案翻译陶季直传梁书阅读答案翻译刘健传梁书阅读答案翻译杨信民传明史阅读答案翻译《明史?杨信民传》吴太伯世家史记阅读答案翻译窦玄德太平广记阅读答案翻译卢充搜神记阅读答案翻译潘岳传晋书阅读答案鉴赏王登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山简传晋书阅读答案翻译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阅读答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