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英烈祭: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

时间:2021-09-29 00:00:00 演讲稿

清明,是一个涤荡心灵的日子。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青松挺拔,绿草茵茵。“丹心碧血为人民”纪念碑前,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位耄耋老人,听他讲烈士的故事,言者动情,听者动心:“信仰支撑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信仰……”

清明,是一个追思怀远的日子。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71岁的常州市青龙乡村民沈兆兴一早就来到烈士纪念碑下,鞠躬、致敬,驻足良久,目光里充满崇敬……

清明,是一个历史与未来对话的日子。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春风轻卷红旗。来自各地的人们拥聚在这里,仰视那组史诗般的浮雕——那浮雕回响着风吼浪哮马嘶鸣,激荡着不屈的豪迈情,挥洒着生命与热血,镌刻成永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们看到,1840年那场屈辱战争后,中华民族在苦难阴霾中的挣扎;

人们看到,1921年那个夏天,嘉兴南湖那叶游船上升起希望的灯光——

90年来,为了让那灯光永远照亮中国,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以青春激情、鲜血生命,一往无前,前赴后继,执着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的伟大梦想。

我们追问历史:90年来——

是什么,让这些共产党人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在中华大地书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

是什么,让这些共产党人超越时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耸立起永不磨灭的丰碑?

我们探问未来:90年后的今天——

我们用什么告慰先烈不朽的英魂?

我们靠什么续写世纪复兴的辉煌?

 

一种铭记,先烈们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始终印刻在亿万人民心中

84年前的那天,也是一个清明节。

清晨,天气格外晴朗。北京东交民巷原俄国兵营却杀机四伏。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被视为北方“头号赤敌”遭严令通缉。本有很多机会离开,但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却选择了坚守。

200多名宪兵、警察将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喊叫声、脚步声,由远及近传到屋内,女儿惊恐地扑到父亲怀中,李大钊镇定自若,轻拍着女儿:“没什么,不要怕。”呼啦啦,一大群带枪的特务、警察、宪兵闯了进来。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就义。

6年后,清明时节,李大钊的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宪兵向送殡队伍开枪,但各界自发参祭者仍越聚越多。西长安街上,花圈挽联连绵达一公里。行至墓地,早有一人载墓碑一块敬上,只见碑顶刻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内刻镰刀斧头,碑文是“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从此,那五星、镰刀、斧头、铭文连同烈士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2011年,又逢清明。

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院——李大钊故居。暖暖的阳光洒在了绿色葱茏的海棠树上。院内,先生那尊半身黄铜雕像,戴镜蓄须,目光深邃。人们安静地走近,鞠躬,献花。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给李大钊爷爷献花呢?”一个清脆的童声发问。“因为他是为了百姓幸福而牺牲的先烈,值得我们纪念!”爸爸回答道。望着孩子若有所思的眼神,当父亲的知道,先烈一词,已开始刻印在孩子刚刚开启的人生字典中。

先烈,90年来中国共产党英勇的先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

他们是慈母,是严父,是体贴的伴侣,是孝顺的儿女,他们同样是柔情万般的普通人。

不,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旧社会的叛逆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急先锋。

穿越90年的历史,人们仿佛听到赵一曼烈士临刑前对幼子轻声的呼唤:“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人们仿佛听到李白烈士那永不消失的电波声,看到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上从容的身影,领略到任长霞深入虎穴、智斗歹徒的机警,感受到焦裕禄紧贴在群众脉搏上的心跳,目睹到孔繁森跋涉在雪域高原的脚步……

他们是宝剑,锋利无比,威震敌胆;他们是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是灯塔,指引着航船永不迷失;他们是红旗,在胜利的高地上猎猎飘扬……

他们怀抱崇高信仰,秉持民族气节,无私无畏,超越自我、穿越时空,缔造不朽,成为永恒!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精英、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永远镌刻在亿万人民心中,永远是历史天空中最闪亮的星。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大多数离世时风华正茂,大多数无名无姓。有名有姓列入烈士英名录的只有180万左右。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无论有名或是无名,他们的生命之花成为全中国人心中盛开的永恒。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日。负责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员,参加了开国大典。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那一片漫卷的战旗,那一张张征尘未脱的年轻的脸,邓小平感慨万千。当日,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他们为祖国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近几年,国庆节来临时,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充分表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下,《烈士褒扬条例》正在修订,国家将对烈士施行褒扬金制度。一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抢救保护工程,也在拟议当中。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将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全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约有1.5万处,每年上亿人次瞻仰。人们还在网上设立了难以计数的“先烈纪念馆”,从抗战烽火到抗美援朝,从抗冰抢险到抗震救灾,网友们以在网上“种植”菊花、梅花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山河可以改变,沧海可变桑田,但英烈不死,精神永生一种信仰,点亮东方的天空,始终激励着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换上新洗净的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抵膝裤。泡上一杯浓茶,点上一支香烟,临窗沉思,片刻,提笔写下绝笔诗。这时屋外脚步急促,他知道最后时刻到来了,遂疾笔草书诗半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注明“秋白绝笔”。

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面对行刑者,他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甚好,开枪吧!”

上世纪80年代初,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为了理清父亲的事迹,找到了当年下令对瞿秋白执行枪决的原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在讲述了瞿秋白生前最后的情形后说:“我一直对瞿秋白先生坚定的信仰和渊博的学识非常敬重,只因职责所在,才下令杀了他。”瞿独伊听后,热泪长流。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是什么力量能够让革命先烈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如此令人扼腕慨叹的场景,并非仅仅存在于遥远的战争年代。

2003年初,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坚守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身染病毒。当她病重至说不出话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降。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中学教师谭千秋,弓着背,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体将4名没有冲出教室的同学护在身下。学生活下来了,谭千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冲锋在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这样一种精神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他们身上那种超越凡俗的生死观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庄重地回答。这个答案,他探寻了多年。

1985年,正是而立之年的厉华,来到重庆红岩博物馆。每次去渣滓洞,看到那些狰狞的刑具,那令人窒息的环境,他还难以理解先烈们面对地狱般酷刑、面对生死考验作出的人生抉择。从此,他埋首在一件件档案中、一封封书信里,执着地试图走进先烈们的内心世界。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一桩桩荡气回肠的事迹,在他的面前浮现:

那是1948年的一天,审讯室的门开了,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人被带了进来,透过灰暗的灯光,审讯桌后的特务头子徐元举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称“七少爷”的青年。“七少爷”刘国鋕出身四川庐县一个地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因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被捕。这样一个富家公子能从骨子里相信共产革命那一套吗?不过是年轻人图新鲜赶时髦而已。徐元举想,只要稍加规劝,一定能使“浪子”回头。

询问开始了,出乎徐元举意料的是,任凭如何威逼利诱,刘国鋕回答得很简单:“我什么都不会说。”

面对酷刑,刘国鋕仍守口如瓶。今天,在歌乐山烈士陵园档案中,还能看到当年徐元举对他充满迷惑的询问:“你们家有钱有势,革谁的命?造谁的反?”

刘家动用了种种关系来搭救他。国民党的战区司令、参议长、市长纷纷说情,狱方也一退再退,提出只要刘国鋕在认错书上签字,即可获得自由。然而,刘国鋕拒绝了。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反动派却要做垂死的挣扎,一场大屠杀即将开始。

带着黄金、名表、空白支票,刘国鋕的哥哥再次来监狱打点。哥哥流着泪跪在地上求他:“只要保住性命,出去后你愿意到美国留学我出钱,不愿意留学可以跟我到香港做生意。”刘国鋕也流泪了,但坚定地摇着头:“我死了,只要党在,就等于没死。”

11月27日,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近两个月之时,刘国鋕被敌人枪杀于歌乐山松林坡。被押赴刑场的路上,他高声吟诵着自己写的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先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厉华。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共产党烈士,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还是从海外留学归来,却坚定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生命坚守,至死不渝。

厉华找到了答案。近年来,他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做报告达1000场。他说:“不把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出去,那是一种罪过。”他宣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忍受人世间最为残酷的刑罚,可以微笑着面对死亡。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夏明翰的生命绝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似烟云,痴情奉献革命事业。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的彭湃,走上了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怕他“败家”,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彭湃将自己分得的田契当众付之一炬,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在柔肠寸断中,选择了抛妻别子,书写出惊天动地的人间大爱。1928年10月,25岁的共产党员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这样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切。”5个月后,23岁的赵云霄在给初生的女儿喂完最后一次奶,留下遗书,从容赴死。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将手中的每一点权力、身上的每一份精力都用到了人民身上。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一辈子坚守清贫,坚守激情:“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

信仰,绵延90年并将继续传递下去。不同时代的先烈有不同的特点,但对信仰的追求却一脉相承。他们被科学的理论所武装、被强国富民的真理所吸引,为了人民的事业、民族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心目中,信仰,如生命的火炬,长明不熄;似奋斗的旗帜,指引方向。

正是因为信仰,让1921年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正是因为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华民族以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一种深情,先烈们以生命捍卫人民,人民以赤诚之心相回报,鱼水之情始终是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源泉

4月5日9时,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长长的队伍肃穆有序。

这样的场景,平时并不少见,只是,在清明的日子里,队伍又长了许多。

“我是带着孩子来的,让他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想到毛主席一家六口为百姓幸福献出生命,谁能不肃然起敬?!”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动。

为了人民,共和国领袖的家庭率先垂范: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6口人献身,这有多少次的肝肠寸断,有多少次的倾盆泪雨啊!

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满门忠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岂在少数。h

1928年,湖南衡阳礼梓山豪绅夏家的“天”塌了。2月28日,七子夏明霹,衡阳游击斗争领导人,英勇就义,时年不足20岁;3月20日,三子夏明翰被敌人杀害,时年28岁;次日,老五夏明震,中共郴县中心县委书记,在郴州反革命暴乱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同年6月,老四夏明衡,湘南妇女运动领袖,光荣牺牲,年仅26岁。两年后,红军攻打长沙,夏明翰的大姐夏明玮支持儿子邬依庄参加红军,那天,他带人活捉了伪湖南省反省院院长,在押回红军总部的途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

有谁知道,这以天下为公而奋不顾身的忠烈人家在那村间巷陌还有多少?在那无名的坟茔里还有多少?以这些人为代表的党,谁能不爱?这样的党引领的道路,谁不追随?

于是,我们看到了隆隆炮火中老大爷推车支前的无畏,看到了白色恐怖中孩子们村头放哨的机警,看到枪林弹雨中柔弱姑娘为渡江大军摇橹的镇定……

史料记载,淮海战役中,60万人的共产党军队打败了8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参与战役指挥的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方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最高时达1:9。人民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

1948年秋,战士张忠孝在参加济南战役时壮烈牺牲。他和其他4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了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正在支前的村民刘修芝含泪掩埋了他们。

虽然日子艰苦,但刘家还是花钱请人做了5个墓碑,并刻上了烈士的事迹。5位烈士中,只查到了张忠孝的姓名和籍贯,另外4位烈士都没有留下姓名。每逢清明,刘修芝就带着家人祭扫烈士。在烈士坟前,刘修芝给儿子们立下规矩:“只要刘家还有后人,就要世世代代为烈士守墓!”

1976年,守墓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长子刘振顺接过了守墓“接力棒”。每年清明,他都要把在外工作的两个儿子叫回家一起祭扫。

后来,刘振顺患上了脑血栓,大儿子刘延宝又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守墓第三代。如今,刘延宝的儿子刘增龙又接下了重任。刘增龙已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他说:“这是我们家的第五代守墓人,只要刘家有后人,就会一直守护下去!”

革命者满门忠烈,用鲜血捍卫人民;人民代代坚守,将真情献上。

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就像种子与大地,有了大地的滋润,种子才能发芽生根壮大。有了种子的萌发,大地才充满生机。

1943年,16岁的杨善洲参加了滇西抗战。一次他被派去参加担架队。和他一起抬担架的是一个叫刘贵的农民。刘贵用绳索将杨善洲套在担架上,以便滑倒时能拽住他。上坡时,刘贵叫他在前,自己在后;下坡时,刘贵让他在后,自己在前。杨善洲走得轻松稳当,可刘贵走得挥汗如雨,草鞋磨烂,在山路上留下点点血迹。

人民的深情,让杨善洲记了一辈子。回报人民,奉献人民,成为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几十年里,他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的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他尽一生的忠诚与执着,一心为民,留下身后百姓悠长的怀念与敬重。

一种梦想,始终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勇担重任,奋勇向前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宣示一个民族的梦想。

时隔近一个世纪,我们仍能从文中豪迈的气魄,铿锵的言辞间感受到沸腾的热血和激情。

从沉疴中,实现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那是一个美丽而强烈的梦想。迈步走向梦想的路又何等蜿蜒曲折,何等荆棘丛生,何等地浸满鲜血,但共产党的先烈们无所畏惧。

那是一个怎样的起点?

从1840年起,苦难和屈辱笼罩着中华民族。洋务运动失败,维新运动昙花一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中国如何走出这漫漫长夜?中华民族何时才能再造新生命?在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奋起中,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苦苦追寻。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青春乃至生命进行了不懈探索,为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奋斗。

斗争,流血,有人倒下,后继者继续前行。

坚持,一个十年、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

1935年,在那间狭小的牢房里,阴暗的灯光下,带着沉重的脚镣,方志敏奋笔将自己满腔的热望倾注于《可爱的中国》……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做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优美而深情的文字,是一个共产党人追寻梦想的生动写照。

……

国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90年历程中,以执着的信仰,用鲜血和真情赢得了民心。

2011年04月05日17:44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景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