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慈溪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在慈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慈溪市市长 项 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慈溪撤县设市30周年,是我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的一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力实施“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迎难而上,扎实有为,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开创新局面。一年来,发展中的亮点尤为可喜: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690亿元(市级1150亿元),增长8.5%(市级7.5%);财政总收入331.8亿元(市级170.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市级104.6亿元),均增长14.4%(市级分别9.1%和11.1%)。经济总量领跑省内各县市,列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二是高铁设站成功在望。在国家铁路集团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通苏嘉甬(沪嘉甬)铁路明确我市经停设站,可望“十三五”期内开建,慈溪的“高铁梦”即将实现。三是接轨上海翻开新篇。启动“五年规划”和“六大工程”,构建与上海政产学研广泛合作机制,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约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同时我市相关平台列入宁波前湾新区核心区,开启了全方位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局面。四是招大引强凸显成效。引进电咖新能源汽车、博氢新能源燃料电池、正大农业智创湾、“宁波全球进口商品基地”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5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在世界宁波帮大会上我市签约项目数及投资额均居首位。五是城市名片更加闪亮。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和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单位,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功举办“十大华语电影”颁奖典礼、中华“慈文化”高峰论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等一批全国性文体盛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行,“秘色瓷都、智造慈溪”城市形象口号发布,慈溪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极大提升了我市的发展形象和全市上下的发展信心。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稳中有进促进经济高质量。致力振兴实体经济。举办经济风云榜颁奖大会,开展“政企同心、你我同行”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创新“双百直通车”微信服务,激励企业增强发展信心,解决涉企个性难题1500多个,为企业降本减负逾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722家,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改造目标,获评国家强基工程应用示范和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各1个、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家。实现“个转企”565家、“企进规”113家,新增“国字号”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列入宁波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1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上市企业1家,宁波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8家。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众车联”建成,家电产业列入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致力稳外贸稳投资。出台稳外贸八条政策意见,组织800多家次企业参加38个涉外重点展会,在广交会历史上首个举办城市专场对接会,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自营出口预计731亿元、增长11%。开工新项目214个,保障用地指标3671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4亿元,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6%和13.5%,宁波工业投资现场会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致力产业联动升级。启动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阿里巴巴全面开展内外贸电子商务战略合作,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城吾悦广场和博洋智谷一期开业运营,鸣鹤古镇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商品销售额、旅游总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6%和25%以上。实施质量兴农十大行动,成立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田园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入选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推出区域公用品牌3个,新获地理标志认证2个,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二)转换动能增强发展竞争力。强化创新引领。中科院系统两大合作平台竣工交付,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慈溪分院建成运行,分别与浙江科技学院、和利时集团等多元主体共建创新基地,建立环杭州湾政产学研联盟及智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我市科技进步监测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230家;新获国家科技大奖2项,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2项、“品字标”认证18个。深入实施人才新政,新引进集聚院士和“国千”“国万”等人才12名,入选宁波“3315系列计划”项目15个,引进“上林英才”计划项目25个;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增加到9家,市级众创空间发展到15家。强化改革牵引。“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覆盖民生和企业事项,“一件事情”归集97项,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无差别全科受理”全省首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实现“最多100天”;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5万家,总数16.2万家保持宁波各区县(市)首位。出台新一轮国企改革意见,完成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新组建市工业投资集团,全面开展国有资产调查,加强优质资产注入。推出“标准地”供地10宗,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100亩;兴建万洋众创城等4个新型小微企业园,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作坊)2460家。“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7万多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近4亿元。强化开放带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和浙江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挂牌成立,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设立。首届世界慈商大会成功举行,市镇长工程取得实效,签约外资项目34个、内资超亿元项目35个,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引进内资150亿元。强化平台打造。配合开展宁波前湾新区规划,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扩容成立、已有企业2000多家;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引进园区产业项目23个和19个,新投产企业20家和12家,五大专业园加快打造;商品市场园区实现农贸城竣工;现代农业开发区正大系列为主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家,建成农旅融合体验项目10个。新列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和宁波培育名单各1个。

(三)迎难而上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处置化解企业“两链”风险,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网络借贷,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48%,创近年来新低。处置盘活“悦城壹号花园”等停工楼盘,实现复工新交付4个。开展化债专项行动,政府性债务加快消化。打好脱贫帮扶攻坚战。投入近亿元资金,在贵州实施29个精准扶贫项目,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以及支教支医支农深入开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仁市成功“脱贫摘帽”,在安龙县筹建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首个产业园项目。与常山县山海协作不断深化。大力推进“消薄增收”,实施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用房项目10个,货币化兑现村发展留用地政策4510万元,解决农村住房困难2985户,低收入农户收入预计增长14%。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治水资金22.3亿元,东部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基本完成,涉水排污企业“门户管理”130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5个,“河湖库塘”清淤150万方,关闭畜禽养殖场27家,改造农村公厕840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超额完成任务。强化扬尘和涉气行业整治,PM2.5平均浓度下降5%。开展污染源普查,试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推行全民参与环保长效管理,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26件。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落实整改,省环保督察交办的96件信访件全部办结。

(四)改造更新促进城市高品质。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启动“2049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完成市域总规修编和“多规融合”编制,建成城区综合管线信息系统。新城河区块一期改造PPP项目签约实施,城南、城西和新潮塘等板块建设扎实推进,新城大道、文化商务区灯光夜景亮丽呈现,文化公建群全面投用。完成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3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3个,房屋征迁33万平方米,安置房分配1298套。设施功能不断完善。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建设推进,芦庵公路(329国道至七塘公路)提升改造、西二环北延等项目开工。新建公共停车场33个,增加停车位2400只。新设和优化公交线路14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33辆,“慈沪医疗专线”及浦东机场直达班线开通运行。建成城南水厂,试点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完工,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二期和中部三塘横江(陆中湾至水云浦)拓疏项目开建,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实施建设。精细管理得到加强。整治“围挡”项目259个,完成拆违243.3万平方米、“三改”174.7万平方米,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智慧城管延伸到12个镇(街道),“三北城管家”打响义工志愿品牌。城乡生活垃圾全面实行“车载桶装、以桶换桶”,分类覆盖率超过50%。聚焦“关键小事”,整治“桥头跳”23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209处,加强市政设施养护,治理乱占道、乱设摊、乱倾倒等市容突出问题。城乡统筹加速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通过省级验收,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省文化强镇各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镇和“森林城镇”各2个,卫星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市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横线美丽乡村精品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农村文化礼堂41家、省A级景区村庄23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达到12个。

(五)惠民利民提升群众获得感。人代会票决的10项民生实事按期办好,新一轮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9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各达5.9万元和3.5万元,增长7.6%和8.5%。教育事业更好提升。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主体建筑结顶,市实验小学北校区完成扩建,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建,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治,高考一段上线率及人数均居宁波大市首位。出台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园6家。职业教育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21枚奖牌,终身教育模式得到国家教育部肯定。健康慈溪加快建设。出台“健康慈溪2030”行动纲要,试点健康村镇建设和村(社区)卫生室功能提升,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全面开展。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和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扩建项目开工,新增国内知名医院学科合作项目10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1%。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放心消费环境深化构建。文体发展持续进步。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140场次,“青瓷瓯乐”亮相央视春节栏目和中东欧国家经贸部长会议,我市曲艺作品获全国最高奖(牡丹奖),文化研究工程出版首批成果,“书香慈溪”深化建设,市第十一届艺术节和第十五届运动会成功举行,我市运动员获世界级赛事冠军7项。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打响品牌,新增“中国好人”2名、“浙江好人”8名,获评全国志愿服务最佳社区和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各1个。社会保障提高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0.6万人。创新社保“基层办”“社银合作”及“退休预办理”方式,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提高政策待遇,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扩大范围,本市户籍人口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9.4%。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开建城区福利院二期项目,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783万元。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事业实现新发展,红十字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9713万元。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体系,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全面构建,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深化推进,新型居住证和流动人口量化积分制度全面实施,“慈溪无欠薪”行动扎实开展。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以及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兵员征集质量居全省前列。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统计、广电、档案、市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展“压事故、保平安”安全专项整治,立案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735件,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生产安全以及道路、消防安全事故指标全面下降。建设城市“雪亮工程”,侦破涉黑涉恶案件252起、刑拘778人,刑事发案数下降9%,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六)从严治政强化担当执行力。出台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计划,建立“10+X”重点工作每月汇报集体抓落实制度,实行市政府班子“学新理念、谋新思路”每月研讨交流,强化担当担责、督办落实等执行力建设,“政务钉钉”全面应用。法治政府建设连续两年获评省和宁波先进单位,支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加强衔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建议265件、政协提案293件。网上审批办事4万多件,快递免费送达11.4万件,市镇村三级代办服务事项22.8万件(次),不动产登记提速至2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现场办结,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更上水平。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值班接待群众制度,健全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机构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成。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正风肃纪,推出政商关系负面清单,认真配合省委巡视组巡视并紧抓问题整改,规范公务支出、考察接待和因私出国(境)等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绩效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我市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扎实、拼搏劲头更加高涨的一年。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创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也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慈部队官兵,上级驻慈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慈溪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还不够快,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力仍待增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繁重,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中的困难较多;对照提升城市能级品位的要求,交通、环保等功能设施仍存短板,城市文化气质还需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改善,城乡开发建设机制路径尚需拓宽,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增强,城市精细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期望的要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压力,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还有不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需提高;对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一些干部理念、能力、担当、作风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攻坚破难的手段办法还不够多,改革举措落地需要加大力度。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靶向聚焦,以更精准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爬坡过坎、转换动能、抢抓机遇、增创优势的重要一年。展望未来,发展环境大变局中的考验与挑战很多,各种风险和困难带来的压力很大,但利好我市的积极因素更在持续增强,尤其是中央支持民营经济、推动企业降本减负等政策红利增多,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等国家、省战略机遇凸显,通苏嘉甬(沪嘉甬)铁路经停设站在望,加之沪甬跨海通道(公铁两用)启动规划研究、全省高铁高速大通道加快延伸覆盖,给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同时,当前我市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不断巩固,创新转型活力增强,干部队伍心齐劲足,为我们提供了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动力保障。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利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拼搏实干、抓住机遇,练好内功、行稳致远,坚定不移地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前进,不断书写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精彩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及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一主题,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着力攻坚项目投资、智能制造两大突破,重点抓好民营经济、社会治理、干部作风三项提升,强信心抓机遇,强改革促突破,强开放创优势,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争创“三区三城”,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向着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市级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市级10%);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95%(市级2.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好转。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工作中重点抓好十个方面:

(一)巩固动能,促进经济平稳新增长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旗帜鲜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优化完善产业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深化“政企同心、你我同行”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完善“双百直通车”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发挥企业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功能,提供零距离、个性化帮助。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新生代创业精英,建立“百强优秀企业”评选激励制度。抓好高成长、龙头型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成长之路,发展“隐形冠军”,促进市场主体升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开办、项目投建以及资源要素获取等便利化程度,依法、审慎、妥善处置涉企案件和纠纷,对发展前景好、一时有困难的企业依法依规实行税费缓缴;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建1个高成长企业拓展园,尽力解决本地高成长企业的用地要素瓶颈。

积极促进有效投资。始终把大抓项目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各类项目谋划生成与落地推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落实省市县长工程,滚动实施市镇长工程,实行重点项目小分队机制,计划实施市级重点工程100个。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健全慈商回归、国企对接、引进外资、激活民资等工作机制,提高PPP项目谋划、推进和管理水平,力争开工超亿元产业投资项目20个以上,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盘活利用土地资源,消化处置存量建设用地5000亩,推行用地指标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抓好能源、通信等重要设施项目,输变电工程建成3个、开工4个,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3座,对接准备5G无线网络建设。

切实稳外贸拓市场。深化落实稳外贸八条政策意见,大力支持参展参销和出口信保,建立健全“订单+清单”预判和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跟踪指导,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确保市场份额不降低。深入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深化家电出口基地建设,发展外贸品牌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引进外贸优质综合服务平台,招引异地出口业务回归。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增强企业跨境电商运营能力。推动“宁波全球进口商品基地”建设,发展进口贸易平台。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稳步“走出去”,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抢抓国内消费升级机遇,引导企业拓展内需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鼓励和支持本地优质产品首购。

增强金融支撑能力。健全政银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功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强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提高信用贷款发放率,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设好金融服务中心,创新发布中小企业金融指数,设立困难企业救助基金。支持企业发债,推动债券融资。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小微金融服务,支持保险产品创新与推广。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深化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巩固“去不良”成果,确保银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8%以内。

(二)提升实业,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径

加快产业改造提升。聚焦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围绕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改行动,新增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500家、工业机器人应用200台,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以上,新增“上云企业”2180家。结合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推进一批区域和行业智能化示范改造,做大做强石墨烯、高端轴承、精密模具等具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产业链,升级打造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群,推动鞋类、童装、五金加工等低效行业改造提升。引导和支持“众车联”“魔蛋智能家居”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快推动“众电联”落地。以“一镇一业一园”模式,发展新型小微企业园,新开建4个、建成投用2个。

加快壮大新兴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共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引进建设“数据湖产业园”,引导发展共享仓储和共享物流等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推进博洋智谷二期、保利湾底文化小镇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壮大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争取商品销售额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业态,挖掘“红色基因”、人文遗存以及“山滩农湖”等特色资源,打造若干精品线与重点区块,鸣鹤古镇抓紧与战略投资商合作开发;塑造“四季节庆”品牌,推动民宿和农家乐特色发展。

加快推动股改上市。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股权开放,加强新注册企业股改培训,争取企业股改50家以上。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注重抢抓上海科创板机遇,加强企业上市宣传发动、培训辅导和结对联系,完善上市工作专家库,“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争上市2家、申报3家,新三板及宁波股交中心挂牌40家。壮大上市后备队伍,辅导培育目标企业60家以上。建立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重视专业中介、专业基金引进和作用发挥,全方位为企业提供金融和资本市场服务。

加快重要平台开发。积极对接前湾新区规划建设,提升我市平台发展能级。高水平打造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加强整体规划,集聚创新资源,创新运营管理,提升打造“杭湾金融港”,推动潮塘江两岸文旅、“时光里”商圈等项目开发,丰富新经济新业态,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滨海经济开发区加快电咖新能源汽车、博氢新能源燃料电池、环保石塑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新引进优质项目20个以上,完善“区镇合一”体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抓紧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战略合作,加速健康智谷产业园、智能换电站等项目进程,发挥和利时智能服务平台作用,新引进优质项目10个以上。现代农业开发区推动正大农业智创湾项目开发,实施一批景观提升工程,深化“一区多园”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商品市场园区加快轻纺布料城建设,开工建材家居城等项目,招引发展总部经济。深化“五专”机制,重点引进专门基金和专业公司,推进生命健康、军民融合、新材料、航空和中捷(中东欧)等五大专业园开发,加快形成新产业集群效应。

(三)畅通破阻,释放更多改革新红利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一证通办”“全城通办”,完善“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加强“一件事情”归集。完善投资项目代办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实现“最多90天”,力争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推动线上线下集成融合,推广“浙里办”和“一网通办”,拓展自助服务终端和银行代办点。推进数据共享,建设“无证明城市”。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见效。深入落实市人大国有资产特定问题调查的整改,加强资产盘活利用,提高国资经营绩效。激发七大国企集团活力,倾斜优质资产注入,推动国企参与重要区块开发和政府特许经营,改善主业质量,规范经营管理,增强盈利能力。推动国企资本运作,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推进与央企、省属国企等合作,努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资产证券化上取得突破,争取实现实体化、市场化转型2家以上。完善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加强国资监管和考核激励,设立国企债务风险基金。

联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抓好上级各类改革试点,争创更多改革亮点。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行住宅用地出让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商品房开发同步配建安置房(保障房)等模式,建立土地出让联席会议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更好打通社会资本投资公共领域的通道。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推动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企业改造提升,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作坊)2000家以上。深入发展“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组建产业性农合联2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3家以上。妥善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加强债务风险源头管控,积极探索化债与合法合规融资新路径,谋划推进市镇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四)增强创新,壮大内生发展新动力

 

发展创新服务综合体。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以公共创新平台为主体、集成系列配套服务功能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中科院系统两大合作平台入驻见效,推进清控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浙大网新智慧谷等一批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上林科创走廊”。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招引高校院所,丰富创新联盟和合作基地。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做优做精小家电智造小镇和息壤小镇等6个省、宁波特色小镇。扶持培育“众创”发展,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以上。

壮大企业创新主力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省创新改革联系点建设,实施“创新DNA工程”,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发明专利授权45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启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新增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企业研究院5家以上。深入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发布“浙江制造”标准8项、“品字标”认证8个。壮大创新型企业梯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20家。

增强人才创新支撑力。深入实施“上林”系列人才工程,创新引才育才机制,加强人才综合服务保障,新引进集聚国家、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宁波“3315系列计划”等高端人才(团队)10个以上,打造环湾智能经济人才大走廊。发展柔性引才,发挥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作用,设立上海、深圳“飞地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支持企业人才引育,鼓励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实行企业人才年薪评价和职称自主评价制度。扶持培养紧缺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社会事业领域人才队伍。

(五)扩大合作,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聚力接轨上海。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深化全方位接轨上海,扎实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全面战略合作,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沪甬合作先行区。建好“上海工作基地”,汇聚上海慈溪经促会、慈溪商会和慈溪中学校友会等人脉优势,继续选派干部赴上海挂职,深度对接上海产业平台以及科创、人才等资源,通过上海引进优质项目15个、到位资金18亿元,招引中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推进与上海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领域合作,扩大优质资源吸附。谋划设立沪慈旅游直通车。加强城市品牌在沪宣传,增强我市在上海的影响力。

狠抓开放招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探索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新路径,下大力招引十亿级、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68亿元以上。实行招商项目智能化管理,推行全程代办机制,畅通项目“快车道”,促进尽早落地见效。深化“关爱家乡工程”,重视异地商会建设,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以及工商联、各类乡贤团体等作用,强化镇(街道)属地联系服务职能,汇聚慈溪籍在外人士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加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浙江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园、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建设运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杭州湾新区融合联动、融促互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层面统筹对接,合力建设前湾新区,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推进与安龙、兴仁扶贫协作和常山山海协作,开建“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加快“消薄飞地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到结对地区投资,努力在对口帮扶上走在前列。加强与周边城市在引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沟通合作。

(六)攻坚治理,建设绿色美丽新生态

全力攻坚污染防治。突出源头防污治污,狠抓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认真执行市人大水污染防治决议,落实各级河长“巡河、管河、护河”责任,推动全域水生态修复,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建成周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北部和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以上,确保“水十条”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整治涉气行业,强化扬尘治理,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争取设立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确保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完成餐厨垃圾处置二期工程和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垃圾综合填埋场。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更好守护绿水青山,争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深化“森林城镇”和“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新增平原绿化3000亩、城市绿道21公里,谋划沿海防护林体系。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80个以上。支持发展屋顶光伏,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矿产乱采滥挖行为,注重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治理废弃矿山10处。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促进河网水系环通,开建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工程,推动市域南部防洪排涝综合整治。

从严强化环境监管。深化全民参与环保长效管理,畅通环境举报渠道,健全环境信访闭环处置规程。加强环保执法联动和网格监管体系建设,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注重运用先进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环保设施运维管理。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试点改革,推广“第三方环保管家”模式。强化重点排污企业“门户管理”,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整治沿海砂场作业点,规划建设中小型普货码头。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运用好普查成果。严格落实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长效巩固。

(七)塑造品质,展现城市魅力新形象

推进城市改造更新。抓紧“2049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城市重大机遇与发展前景,及早研究高铁板块规划建设,谋划三塘横江和四灶浦江“拥江经济带”开发,适时研究撤镇设街道。打造城市新核心,全面启动新城河一期区块建设,滚动推进区块征迁和招商开发。有序推进城南改造,提升城西和新潮塘等板块功能形象。结合“围挡”整治,抓好“三改一拆”和省基本无违建市创建,试点3个城中村综合改造,推行梳理式改造和“微改造”,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改造30万平方米以上。研究优化征迁政策,计划实施房屋征迁70万平方米。重视老小区综合管理,试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科学把握供地节奏,妥善处置停工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配合实施宁波引水工程,推进市域供水一体化,积极探索分质供水,推开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支持卫星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推动各镇建设活力魅力美丽城镇。深化智慧城管,推行“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推广人行道精细化养护,治理乱停车、越门占道等市容顽疾。

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主动对接高铁、城际、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科学谋划高铁场站周边快捷交通。开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慈溪段)、建附线二期(浒崇公路至胜新公路新建段)和白彭公路改造(彭南至妙山段)等工程,加快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新观附公路(建附线北至七塘公路)等项目建设,维修提升中横线等一批骨干道路,推进西二环北延、潮塘江北路(担山北路至新城大道)等城区道路续建新建。深化“桥头跳”整治,大力治理交通堵点,加强文明交通劝导和违法行为查处。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破解“停车难”问题,试点城区路边区域停车收费,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新增公共停车位2500只。坚持公交优先策略,新设和优化公交线路5条以上,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辆,公交出行分担率18%以上,探索配设公交车安全防范终端,争取接轨沪杭甬等地“交通一卡通”。

提升城市人文气质。结合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文明实践“四双”工程,开展“三美三净”创建和移风易俗普及行动,办好“市民幸福体验日”系列活动。打响“秘色瓷”品牌,推进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投用青瓷文化传承园,提高越窑博物馆运行水平,推动“青瓷瓯乐”扩大影响,办好第五届越窑青瓷文化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启用市博物馆新馆,支持民间博物馆发展。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扶持培养文艺精品、文艺人才和优秀文化企业,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丰富城市文体韵味,实施城市“绿景、夜景、水景”和“步道、庭院、雕塑”提升工程,积极引进高端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加强地方志工作及文献整理,升级改造“数字档案馆”。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八)强农兴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争创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多园”建设水平,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增精品园、示范园和休闲观光园6个,发展“农商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大学生“农创客”,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小农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大格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农牧渔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推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完善追溯管理体系。推进农技服务体系创新,推广产业技术团队专业指导,新增“庄稼医院”3家,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升级打造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三村一线”项目和村庄景区化,重点培育若干个典范村,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18个,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市。深化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趣味运动会、大学生农事节等活动,增强乡村振兴共建共享氛围。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确保新增40家以上,村级覆盖率超过80%。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争创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2个,改造农村公厕360座以上。解决农村住房困难700户,鼓励因地制宜破解村庄“停车难”问题。深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善治示范村创建。

推进强村富民工程。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类分批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经营性收入过40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积极创造农民增收条件,引导“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广“多权一房”质抵押贷款,鼓励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引导农村产权市场交易。

(九)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新福祉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统筹提升城乡办学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市和省教育现代化市。加快城南、明月湖和新潮塘等板块学校续建新建,扩建第三实验小学东校区,抓紧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项目及周边配套建设,继续加强“招院引校”。推进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落实住宅小区同步配建幼儿园,争取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分别达到23%和85%以上。推进普高特色多样化发展,推动职教创新和产教融合,加强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管理,持续整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及“县管校聘”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和创业扶持,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推进社保制度改革,落实新参保人员“五险统征”,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加强社保基金运行管理。投用住房保障“在线审批”系统。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养老品牌,促进医养融合,加快城区福利院二期和阳光老年城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0张,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老年助餐服务覆盖90%以上的村(社区)。发展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推进残疾人共享高水平全面小康。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

推进健康慈溪建设。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先进市创建,试点省级健康家庭创建,普及全民健身和健康生活。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市级医院学科水平及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广村(社区)卫生室综合功能提升,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和提供健康服务,开建市第五医院,支持本地医疗医药企业产品推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重视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推进网络订餐平台“在线阳光厨房”建设,加强药品流通领域“飞行检查”,让群众用药更安心、饮食更放心。

(十)增进和谐,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

持续加强平安建设。加强基层平安系列创建,确保省平安县市创建成功。深化数字警务和“雪亮工程”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打击通讯网络诈骗及其他新型犯罪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狠抓“压事故、保平安”系列行动,强化“打非治违”和隐患整治,突出抓好交通、消防、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施气象公共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清零”地质灾害隐患点。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运行“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体系,加强市镇村三级联动和专业力量下沉,规范网格运行机制,提升平台工作实效。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深化“圆桌夜谈”“村民说事”“居民议事”等制度,全面推行“微项目·微自治”,推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抓好基层“七多”问题清理整顿,巩固长效管理。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作用。

促进社会包容和谐。精准开展“七五”普法,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深化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打造“一地一品”调解品牌,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以智慧舆情平台为核心,构建县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用信息联通应用。深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力争创成省“无欠薪”市。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量化积分制度,重视和谐促进会建设。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初信初访办理,提升信访办理效率,依法处置“非访”行为。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加强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和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每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体现了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市政府经过公开征集和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虑项目性质、项目结构、项目属地、项目周期等因素,提出了12个候选项目,将提请大会票决。票决确定后,压实职责任务,全力办实办好,确保兑现承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围绕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和作风过硬,扎实推进“两强三提高”,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本领强服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拥护”,不折不扣把中央重大决策和上级、市委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理论武装,精准培训干部,增强新时代谋发展的本领。坚持问政于民、问政于企和向群众学、向企业学、向先进地区学,常态化制度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健全“民生小事”和企业诉求回应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持之以恒将便民利企活动进行到底。深化落实政府与企业家、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沟通联系机制,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重担当重实干。坚持“10+X”重点工作汇报会制度,完善大抓落实工作机制,严格“对账销号、亮灯管理”,增强督查督办刚性,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强化经济指标“双底线管理”以及重点工作进度通报等制度,加强考核督促和跟踪问效。大力促进实干担当,变“找惯例”为“创新例”,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完善落实容错免责制度,能够为企业和基层担当破难的事项,尽最大努力予以解决。聚焦工作中的弊端环节,优化理顺体制机制。注重实绩实效导向,完善优秀干部服务攻坚重点项目挂职锻炼机制。关心关爱干部,加强人文关怀,倾听干部心声,重视褒奖激励,激发公务人员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更大干劲。

(三)讲法治讲透明。提高全体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能力,严格做到依法办事,规范各项行政行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沟通机制,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发挥政府智库和法律顾问作用,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科学设定编制、厘清职责,构建高效运行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支持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及检察机关开展行政公益诉讼。抓好第四次经济普查,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微信矩阵”,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政务公开,完善常态化新闻发布机制。

(四)守廉洁守规矩。践行清廉慈溪建设,全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坚决落实巡视反馈意见整改,逐项对账销号,健全长效制度。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落实机关工作人员操办婚丧事宜若干规定,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和“三公”经费管理,分类处理政策性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政采云”平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投标管理。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大力惩治违纪违法行为,牢牢守住廉政底线。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成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坚忍不拔,只争朝夕、拼搏进取,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加快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