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京杭运河博物馆总结

时间:2021-11-11 07:57:30 200字

篇一:《游杭州运河博物馆有感》

游杭州运河博物馆有感

周末和室友同往杭州运河博物馆,对于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颇有感触„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杭州运河博物馆:杭州运河博物馆于2006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并且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建筑风格总体定位:“传统而不复古”,建筑环运河文化广场呈扇形状布置,造型平坡结合。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展厅分为分序厅、“大运河的

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等。

进入博物馆,有一股浓郁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脚下是一条蜿蜒的“河流”,那象征着运河曾经为漕运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想象,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清晨,一群年轻且朝气蓬勃舵手,整装出发,挥手与自己的亲友告别,满载着祝福与信心,乘风破浪,满载而归!在这条运河之上,多多少少的船只来来往往。一眼望去,满目的货船,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那就是运河的繁荣与当地人们的勤勉与热情吧?

在展厅中还展示了各式各样了当地人民平时所用的各类物品,大到置物柜,床等别具风味的各式家具,小到一只脸盆,一双鞋子,一件发饰,甚至一枚钱币,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这运河沿岸的沧桑变化,兴盛衰败„其中有一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件做工相当细致的篮子,以前仅仅在电视上有过“几面之缘”,其用途似乎是为离开家的外出打工的亲人送去饭菜的工具,但是其做工之精细,可以看出为亲人送去饭菜的人的细腻的心思。所以,即便是在外忙忙碌碌的人,当他们面对再大的风浪,面对再大的委屈,我想只要当他们的手里捧着一碗自己最亲的人送来的饭菜,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博物馆里,吸引了最多的人驻足观看的我想应该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神态样貌惟妙惟肖,更加独特之处在于这些雕塑真实的展现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许他们生活的富裕安宁,因而有的穿着整齐的大褂,一副悠闲地神态,正打算迈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而有的也许生活在但是社会的中层,他们有的有时安详,而有时又面露忧愁,也许在为生计而烦恼,也许在为生活上的琐事而忧心„也许是因为运河的缘故吧,所以在杭州运河博物馆中,最随处可见的就是一些身处运河边上的纤夫的造型,和一些拿着笨重的锄头辛勤劳动的劳动者形象..他们穿着朴素而单薄的服装,脖颈上挂着一条早已经被汗水浸透的毛巾,不时抹一把从额头落下,豆大的汗珠。再看看那些似乎背着一根粗重的纤绳的纤夫们,他们脸上的神情凝重,双手紧紧地握住肩头的绳索,有些还张大了嘴巴,也许是背上过于沉重的负担吧?让他们不可抑制的喊了出来,是为了一起使劲,亦或者只是大口的喘着粗气,现在的我已经不得而知„看看他们专注的神情,一个个紧锁眉头,也许是为了将全身的力气集中到手上吧?不知是雕塑本身的原因,还是雕塑者刻意的设计,如果你临近这

些雕塑,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在这些劳动者的手上,布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是劳动的标志,更是岁月在这群人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这群生动的展示了当时的情景的塑像的四周是一副巨型的壁画,画中展示了运河的繁荣景象,一眼望去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似乎是在赶集,又似乎只是一个忙碌的早晨„而在不远处展示的是当时的人们在工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有一些类似巨型的钉子,有的类似小耙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工具,但是我想一定为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为即便做的很粗糙,甚至形状很奇特,在现在看来也许落后到不行,但是每一件,每一道工序,无不凝结着当时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汗水!是时代的记载者,同时他们也目睹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憨厚...

每一次的旅程都是一次成长,在这一次的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更是对当地人民的淳朴,静谧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在参观的行程中,我们对所看的展览物产生过浓浓的好奇之心,也对当时人民的智慧衍生了无限的敬佩...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在面对不同的生活困境,面对不同的挫折的时候,他们也许并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他们下定决心依靠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让自己变得强大,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这一群强大的人呢?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的知识,更是学会了让自己变得坚强,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逃避只会延长这些困惑对你的压迫,而当你开始正视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只要自己不怕,只要自己有一份野草精神,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把你打到!

这就是这一次的杭州运河博物馆之旅,充斥着满满的惊讶与敬佩!

篇二:《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

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

汉语言文学091第1研讨小组 蔡莹莹 109251004

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 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二、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

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可是,当年有一条丽水路把两者一分为二。因此,在丽水路改造时,下挖通道300米,将道路改为从运河文化广场下穿过,使博物馆能够采用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主题展与室外实物展融为一体。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室内陈列物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更可以通过在运河两岸生活的人家体会特有的运河风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三、高新技术为古韵金河添彩

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这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另一大亮点。

在第二展厅专门设置了“漕运故事半景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故事的10分钟全景短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到一幅长61米、高12米、弧度达270度的环型全景银幕上。这幅700多平方米的环型银幕不论是其体量还是科技含量,在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均属首屈一指。

第三展厅还专门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将实景拍摄的资料,通过高亮度投影机、270度水平视场角柱幕投影三维视景系统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篇三:《运河博物馆游记》{参观京杭运河博物馆总结}.

运河博物馆游记

走进运河博物馆的大门,我被大厅里一艘帆船上的《前言》吸引住了,我随着《前言》走进京杭大运河——这条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第一展厅”。“第一展厅”内,有许多各种各样出土于运河的物品,如,古时候的磨刀石、“宣和六年”铭传、古代的陶油灯、宋代的剪刀等......虽然这些古代的器具、物品已是锈迹斑斑,但是它们却见证了大运河那悠久的历史文化呀!“第一展厅”中,还有京杭大运河的微缩景观,并将大运河分为了九段,分别是邗沟、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济州渠、广济渠、会通河、通惠河以及江南运河。看到被分成这么多段的运河,我想:京杭大运河明明是一条河,为什么会分成那么多段呢?于是我想到“第二展厅”去看一看,了解大运河分成那么多段的原因以及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目的。

进入“第二展厅”,我便知道到了早期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军事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漕运、灌溉和疏浚。而运河分为那么多段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于经济或军事目的,挖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后来,元帝国建都北京,对运河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运河,也就是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在京杭大运河河段介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通济渠开凿过程的介绍。通济渠的工程十分浩大,但却在半年内完成,成为中外工程史上一个惊人的奇迹。可是人们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这个工程中,不到一年,死去的劳动者竟

然多达二百五十万人!我想:建成通济渠虽然不到半年时间,但在这期间,劳动者要滴下多少血,洒下多少汗啊!这通济渠是古代劳动人民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啊!

走着走着,我们便走到了“第三展厅”。“第三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运河美景的图片,并且知道了要爱护运河,保护运河,不能让昔日的繁华缺失。我想: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一样,哺育了周围许多如宝石般璀璨的城市,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运河!

不知不觉,我们离开了“第三展厅”,进入了“第四展厅”。在“第四展厅”里各种资料告诉我们,运河不仅仅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昌盛和新的文化气象哩!运河为我们的城市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难道我们不应该爱护她,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大运河吗?

走出运河博物馆,来到运河边,我不禁觉得长长的京杭大运河虽然不像黄河那样声势浩大、汹涌澎湃,也不像漓江那样清澈见底、水平如镜,,但是她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悠长而沧桑的的历史。

坐着水上巴士,我看见太阳那刺眼的光芒照耀着运河,河面上波光粼粼。一条货船驶过,激起层层波浪。波浪轻轻拍打着两岸,仿佛在向人们倾诉运河那遥远的故事......

篇四:《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大运河的开凿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的漕运故事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起来,生动的再现了古运河过去的繁荣景象,使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的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博物馆的序厅,脚下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让你如同在运河上徜徉,两边青砖铺设的地面,又宛如蜿蜒的河岸,迎面一艘帆船正缓缓“驶来”。船帆被巧妙设计成博物馆的前言牌。序厅正面展墙上有九个喷水的龙头,代表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源头——北京白浮泉遗址。元代郭守敬以白浮泉作为通惠河的水源,这就是白浮泉的出水口。展厅中间两根承重柱设计成古老的石拱桥式样,代表大运河南方的终点——杭州拱宸桥,它始建于明代。这样的设计,寓意千年运河从北京绵绵流淌到杭州,贯通南北,连接着两个千年古都和沿岸诸多古镇名城。

在序厅的右墙上是一幅大型的铜雕——《地球上的运河》。人类不仅利用自然河流,也开凿人工河道从事灌溉和航运。如连接分散的水域,亚洲人于公元前7世纪开始挖掘运河,波斯人也在公元前5世纪沟通了尼罗河和红海。欧洲的运河时代始于17世纪末。到19世纪,地球上又出现了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三条重要的人工河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在人类运河史上占有最引人注目的地位。从这幅世界运河分布铜雕图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存的世界运河中,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

人工运河。

序厅的左面展墙上是一幅仿制的清代《南巡道里图》。这幅画蓝本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又称《京杭道里图》,长卷以清代钱塘江入口的杭城为画作起点,以蜿蜒的运河为轴,收藏于紫荆城外的山峦之间,长卷简约的描述了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地理风貌,而对沿途的大小城垣与名胜古迹,则以金彩作详细描述。运河流经处,黄河色黄,淮河水清,山冈青绿,海滨翻腾,气势宏伟,笔意充满古风。河上船只形态各异,或行或停,或单或集,一派盛世气象。

展厅中有一组运河中出土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几年前,在运河畔的大关桥北出土了4万枚唐开元通宝钱。这些古钱究竟是当时沉船时留下的,还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有意将他们埋下的,不得而知。 运河中出土的文物种类相当多,有各个时期国内著名窑口烧制的瓷器碎片,有唐宋时期的瓦片,剪刀,瓷油灯,磨刀石,也有较近时期的铜簪,骨簪等工艺品,还有鱼叉,船篙头,铜船钉等与水上生活有关的器具,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展厅中不少文物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水上运输的一些情景,有当时的船票,运货单,有关往来生意的信件等。其中有一张清末“顺风快利”的船票特别有意思,上面印有“顺风快利”四字,表达了商家希望一帆风顺,早日获利的美好愿望。上面还写明了收款的一些项目清单,以及提醒顾客保管好随身行李的提示等。

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苏州府官斛,是当时征收漕粮时的重要量器,这是官方制定的标准衡器。运河模拟游船舱也特别受参观者欢迎,模

拟舱内播放着一个立体短片,让参观者在影厅里感觉像坐在游船上游览运河一样,一边了解运河的有关历史,一边欣赏大运河沿线的风光,感受大运河“申遗”的呼声。我们通过管内还有一个十里红妆展厅,展示的是反映运河上婚俗的红妆家具,浙江宁波、绍兴一带流行的木制红漆嫁妆器皿,或髹朱漆,或泥金朱漆,有的局部还有朱金木雕,做工精致,富丽堂皇,被称作“中国红”。这些民俗遗存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京杭运河博物馆总结}.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办好了基本陈列,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还积极引进或置办各种与运河有关的临时展览,不断挖掘和展示深远的运河文化。 开放迄今,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百万人,它的建成开放,不仅为广大民众了解深厚悠久的运河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场所,同时也为广大青年进行爱国教育,社会历史教育提供了一个社会课堂,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不无裨益。

本次出行教育意义深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恰逢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能够多多参观博物馆,增长见闻。

篇五:《运河博物馆》

1.Hangzhou is the terminal point of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e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canal which connect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Near the Gongchen Bridge, which is the sign of the southern terminal point of the Grand Canal, there is a grand and unique museum which is called China Grand Canal Museum. 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Canal Culture Square. More than 100 million yuan has been invested in the building of the museum which has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0,000 square meters and exhibition area of more thatn 5,000 square meters.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端点。杭州的发展与运河的跌宕起伏是密切相连的。拱宸桥,这是京杭运河的南部终端点的符号,附近有大和独特的博物馆。这就是"中国的北京-杭州大运河博物馆"。它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杭州运河博物馆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2.作为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四个展览厅收集、 保护、 研究运河文化数据。四个展厅分别是"京杭运河的开凿和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它们反映并演示了大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目前,博物馆收集和展示的数以千计的文物和历史数据,充分表明大运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As the first large-scale special museum on the theme of canal culture in China, China’s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Museum collects, protects, studies canal culture data from four exhibition halls. The four exhibition halls are “digging and change of the Grand Canal”, “utiliz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long the Canal city” and “canal culture”. It reflects and demonstrates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historical culture of the Grand Canal. At present, the museum collects and exhibits thousands of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al data, fully shows the fun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3. The first highlingt of the museum i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anal. Thousands of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collected by the museum shows the critical role the canal has played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second highlight is people life and culture along the Grand Canal. The Canal Culture Square, where the museum is located, stretches to the bank of the canal. The ancient Gongchen Bridge and the museum form a fine contrast, adding charm to each other. As canal boast passing by every now and then, people can be seen enjoying their leisure time and children playing games on the verdant lawn, all of which make a dynamic part of the museum.

第一亮点是再现大河历史。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亮点是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

4.第三亮点是高新技术为古韵金河添彩。通过运用现代的的高新技术,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它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这在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均属首屈一指。另外,每年寒暑假,博物馆会为台湾大学生承办一系列活动,并举办讲座。并且组织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大运河考察社会实践活动。 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high-tech adds luster to the ancient Canal. Combining the record and high-tech by using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t vividly records visions of Prosperity in Grand Canal. It is in the top position of its kind in China. In addition, in every year’s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the museum will the several activities for the students from Taiwan and organizes the lecture. It also organizes the student in Hangzh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practice about a survey of Grand Canal.

1

篇六:《运河博物馆讲解词》

运河博物馆

(运河文化陈列部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运河文化运河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馆名是由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同志题写的。

博物馆座落在水城广场东侧,美丽的东昌湖北岸,于2004年11月开始筹建,2009年5月1日对社会开放。它的建成,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中国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

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6000平方米,共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除了序厅之外,另有十个展厅:第一层三个展厅是“聊城庆祝设市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第二层三个展厅是“运河文化陈列”,第三层三个展厅是“聊城历史文物陈列”,第四层一个展厅是临时展览。{参观京杭运河博物馆总结}.

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博物馆的序厅。

序厅内是一个全面反映聊城城市概貌的大型电子沙盘,从这个沙盘上我们就可以对聊城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一览无余。古城犹如一叶方舟,漂浮在碧波绿水之中;运河则像一条丝带,从古城和新城之间穿过。

下面我们首先参观“聊城庆祝设市十周年大型图片展”„„请继续参观“运河文化陈列”。

“运河文化陈列”共包括“世界运河陈列”、“中国运河陈列”、“聊城运河段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