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迁800

时间:2021-11-11 07:36:51 200字

篇一:《我的家乡作文800字 三篇》

我的家乡作文800字(一)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的水。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风景如画,景色迷人。

在离我家屋后不远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碧绿的河面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小河两旁绿树成荫,树影婆娑,那些花花草草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小河里成群的小白鹅排成一列,欢快地游来游去。岸边三三两两的人们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夏天伙伴们在水边嬉戏,打水仗。小河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近年来,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狭窄的公路变得更宽阔了。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驶过。公路两旁人来人往,一到晚上,一盏盏路灯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昼。街道两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取代了以前破烂不堪的小平房。形形色色的商店,一个个大型的超市,象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真是应有尽有。店里的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的家乡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晏家广场。广场有一个大花园,分为里外两层,广场中央有三根大理石柱,最粗的石柱上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晏家广场左边石柱上顶着一个圆圆的太阳,右边石柱上有三颗亮晶晶的星星和一个弯弯的月亮,他们象征着日月同辉;中间的石柱上有一匹飞奔的骏马,高高的马头仰天长啸,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远方,你看它浑身每个部位都搭配的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得那么有力量,胖墩墩、圆滚滚的屁股上,长长的鬃毛上往后飞扬,四只蹄子平稳的停在空中,看起来那么雄壮威武。这匹骏马象征我们晏家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繁荣苍盛!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广场成了人们聊天纳凉的好地方。晏家广场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晏家镇的中央。晏家广场是晏家人民的骄傲!

由于长寿经济大发展,我们这里的田地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接比的厂房,一座座美丽的厂房就像一座座美丽的大花园,厂房四周那一块块绿油油的草坪象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吐露芬芳。晏家可谓是旧貌换新颜!晏家人民真是有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呀!

听了我的一番介绍,你大概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请你快到我的家乡来吧!我的家乡比我描绘得更美丽,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我的家乡作文800字(二)

我的家乡宜宾位于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聚之地。在宜宾境内,有长江、金沙江、岷江,还有淯江、符江、横江,越溪河、南广河、黄沙河等,是这些河流为宜宾带来了富足,也是这些河流孕育了宜宾的大江文化,延续了宜宾的文化根脉。宜宾的大江文化,涵盖了龙崇拜、敬川主、修塔镇水、码头民俗等。没有三江(金沙江、岷江、长江),就没有宜宾这片土地,也没有宜宾这座古城。大江润泽了宜宾的山川原野,大江也塑造宜宾原初文化模型。数千年来,浸润在宜宾人血脉中的第一文化元素,就是大江文化。大江容纳百川、奔向海洋

的气魄,塑造了宜宾人兼容并包、开放开明、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这是大江文化的灵魂。

宜宾是着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它穿越了40000多年的历史时空,承载了3000多年的酿酒史,2780多年的建城史,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古老城市之一。

市区被群山环抱,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在合江门与长江汇合。宜宾旧城依山傍水,背靠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佛教胜地文化古迹千佛寺,哪吒祖庙哪吒行宫坐落于公园翠屏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古建筑群分布在公园内真武山上。

坐落在市区江北区域的五粮液十里酒城,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内有酒圣山、鹏程广场、奋进塔、安乐泉、世纪广场、东大门广场、酒史博物馆、财富宾馆等景点。

宜宾芽菜更是一绝,它是四川四大名菜之一,亦名叙府芽菜,始创于清道光中(约1838年前后),以鲜青菜剖丝,晾至余叶渐枯,再配以作料腌制而成。主要特点是香、脆、甜、嫩、味美可口。宜宾的红茶也不赖,它是我国着名的三大功夫茶之一,与祈红,滇红齐名。

怎么样?我的家乡宜宾不赖吧?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旅游!

我的家乡作文800字(三)

沿着太湖之滨的千里沃野,城镇风光绮丽,水流柳荫下,船穿石拱桥。春天,处处桃花开如云霞;夏天,荷花淀香遍水涯;秋天,丹桂、金桂、白桂处处飘香。

就是这丰姿异彩的城镇和水乡,镶嵌着明珠似的太湖。

镶嵌这明珠一角的是:梅园、蠡园和鼋头渚。

这三座名园,天造地设,都坐落在无锡。无锡是大自然的宠儿,得天独厚。

无锡,我美丽的故乡,我为有这样的故乡自豪!

无锡别名梁溪,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地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古运河正好穿过,在惠山脚下,太湖之滨。东临上海,西靠南京。交通发达,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是个好地方,素有小上海的美称。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

无锡文物古迹很多。是许多古代名人常到的地方。据地方志记载,唐朝的陆羽、张继、李阳冰、许浑宋朝的范仲淹、苏东坡、韩世忠、文天祥都来过无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无锡也是许多着名人物的故乡,古代的如顾恺之、李绅、李纲、邵宝、顾宪成、薛福成都是无锡人。现代的着名人物有:民族实业家荣宗敬和荣德生、革命家秦邦宪(博古)、严朴和陆定一、文学家钱钟书、科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漫画家华君武、还有那虽然出身贫寒但

可称得上是世界级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

无锡的名胜、人文景观也很多。有88米高的灵山大佛,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经沧桑的龙光塔,人来人往的锡惠公园,太湖隹绝处的鼋头渚,四季飘香的梅园,珍奇细巧的蠡园。

无锡的惠山泥人、油面筋和酱排骨是久负盛誉的传统工艺品和传统名特产。惠山泥人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造型千姿百态,精致优美。油面筋和酱排骨味道鲜美。油面筋被称为素斋中的山珍海味。酱排骨名声远扬,是无锡的一道着名特产。还有那皮薄、汁多、味甜的水蜜桃,令人唾涎欲滴。

无锡的经济发达,自隋唐至宋代以来,贯通南北的大动脉――运河,使它逐步发展成为江南的名城。明清时代,无锡社会经济更加繁荣,逐步发展成为苏南地区的粮食、棉布、蚕茧和生丝的贸易中心。无锡与芜湖、九江、长沙成为闻名中外的四大米市。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土布已为吾邑生产之一大宗,无锡布码头之称就传遍大江南北。随后蚕桑业兴起,无锡又成了甲于东南的丝茧市场。1895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创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业勤纱厂。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朱仲甫合伙创办宝兴面粉厂。1933年,无锡已有大小工厂323家,位居全国第五位。无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无锡解放五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突飞猛进。1981年,无锡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现在无锡已成为江苏省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无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投资环境极好。那动人的《太湖美》和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吸引了大批的客商来无锡投资,尤其是日商特别钟情于无锡这块热土。今天,无锡人民正意气风发,全面实行小康而奋斗,我作为一个无锡人,为无锡的方方面面感到自豪。

篇二:《案例《我的家乡--泄滩的变迁》》

案例

《我的家乡----泄滩的变迁》

秭归县泄滩乡初级中学 汪玉铭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家乡的变迁800}.

2、让学生了解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3、让学生体会泄滩的变迁,展望未来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2、三峡工程给泄滩带来的发展机遇

教学准备:1、走访乡移民站,聘请兼职教师

2、借用《秭归县移民志》制作幻灯片

3、录制《永远的老屋》

教学方法:讲议结合

教学地点:九(1)班教室

教学安排:“三峡工程的概况(规模、效益、移民)”这部分内容用两课时教完

一课时:了解昔日的泄滩及泄滩移民,听散文,谈听后感;

二课时:在调查的基础上,认识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1、了解昔日的泄滩及泄滩移民;

2、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重点难点:了解昔日的泄滩及泄滩移民;

教学准备:1、走访乡移民站,聘请兼职教师

2、借用《秭归县移民志》制作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议结合

教学进程:

一、课前导语:

1、同学们,我们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到,我国有哪几次大的移民呢?是什么原因迫使

封建统治者要进行这样大的举措呢?(同学们讨论回答„ „)今天,我们请来了乡移民站李德新同志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泄滩的移民情况,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2、乡移民站李德新同志讲解(略)

二、学习新知识:

1、 用大屏幕出示《秭归县移民志·移民情况》

移 民 情 况

——选自《秭归县移民志》

(葛洲坝工程)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香溪宽谷和庙南宽谷地带。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境内流长64公里,纳泄溪(亦名泄滩河)、沙镇溪、吒溪、窑湾溪、香溪、龙马溪、九畹溪、茅坪溪,形成“蜈蚣”状水系。汉置秭归县,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长宁县为秭归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归州(县一课时

级)为秭归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名秭归县。东与宜昌县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大峡口、高桥乡。县境东起茅坪溪口,西止磨坪乡的凉风台,东南最大距离66.1公里;南起杨林桥镇的向王山,北至水田坝乡的懒板凳垭,南北最大距离60.6公里。全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县土地管理局详查全县耕地面积为51.77万亩。1992年,全县设8镇8乡,总人口为421905人。秭归系湖北省著名柑橘之乡、“千两黄金县”、对外开放县、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搬迁重点县、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试点县。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新县治茅坪镇东经水路距省会武汉市674公里,距宜昌市人民政府驻地48公里。

1971年3月17日,三三0指挥部勘测设计团来秭归县测量长江葛洲坝水库淹没县境范围,并调查受水库淹没的实物指标。

12月13日,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决定秭归县移民至枝江县营盘湖安置。

1980年2月,毛云峰撰写《兴建三峡大坝给秭归带来的光荣任务》一文。

1992年12月26日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县新县城建设开工典礼在新城址茅坪镇剪刀峪举行。

12月28日,三峡工程库区茅坪溪泄水工程动工建设。

实物调查

1977年10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三三0工程局、宜昌地区移民办公室及秭归县移民办公室共同复查实物淹没指标,并进行注册登记。其移民人口12594人淹没土地5035亩,淹没房屋面积154990平方米,淹没果树经济林木37373株,淹没公路19.7公里,淹没港口7个,码头、渡口36处,淹没电话线杆1381根。1981年7月18日,长江发生大洪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与1982年8月在秭归县库区沿岸埋设界桩138个,作为永久性标志。

泄滩公社

单位: 食品所、牛口小学、粮管所、牛口居民服务站、陈家五组仓库、后岩小卖部、牛口缝纫社、

牛口电站、牛口加工厂、老坟园煤矿、陈家大队煤矿、泄滩供销合作社、牛口煤厂、牛口砖瓦厂、泄滩二砖瓦厂、庆丰大队煤厂,共计16个单位,原有房屋面积5231平方米。

人口:191户1026人(其中农民45户,207人,居民146户、549人,单位16个、207人)。

房屋:西陵区860间(砖瓦房224间、土瓦房468间、草房139间、其他29间)。

泄滩公社房屋面积15430.6平方米(其中居民8396.8平方米,农民1902.8平方米,单位5231平

方米)。

耕地:339亩(其中水田5亩,旱地334亩)。

林木:2734株。

埋设界桩:11个,移民迁移线93、17~97.6米,土地淹没线91.39~96.6米。

实物补偿

1979~1985年,国家共下达秭归县葛洲坝库区移民补偿经费指标2207、25万元,其中1979年下达实物补偿指标1959.25万元,1982~1985年下达修建库区沿江人行路桥经费、移民生产投资经费、补充下达漏登茅坪文昌阁电站补偿费、新滩渔业社、香溪中小学(坍方)二次搬迁费、交通恢复费、建集镇增补款、移民受灾补助费,计248万元。泄滩公社25.97万元

设施投资

泄滩镇位于长江北岸,县城归州西12公里处,泄溪与 长江汇合处,南宋大泄铺即指此地,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75年,此镇为泄滩公社革委会驻地,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即将淹没。1979年选址于柳树湾建新集镇,至1983年末,移民部门重点投入“三通”(水、电、路)资金26.25万元,新建水沟滩抽水站,建容量500立方米蓄水池一处,铺设引水管道2994米,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新建公路2.5公里,石阶梯

路300米,修建泄滩石桥等。

人行路 归泄路 全长12.62公里,路面宽2米,施工一般难度75﹪,较难工程占25﹪,投资1.88万元。 泄牛路 全长12.43公里,路面宽2米,施工一般难度40﹪, 难度较大工程占50﹪,悬崖峭壁

占10﹪,投资1.5万元。

牛口桥 单孔石拱桥,全长20米,单孔净跨14米,桥面宽3.6米。1979年12月14日,县移民

办公室批准修建,1979年12月开工,1980年1月18日合拱,拆除脚手架使石拱圈陷

落,全县通报,再拨款5300元,年底建成,共投资202万元。

泄滩港 1991年6月1日动工新建,1992年1月15日,县移民局投资4万元,建成港口混凝土{家乡的变迁800}.

结构人行道长123.2米,阶梯169级。 电力设施 泄滩~石门输电线路3万元,泄滩~牛口输电线路7万元,83年建牛口电站投资4.61万元。 电信线路 老坟园~泄滩段296根电杆,17.5杆程公里。

三峡工程

1979年11月,国务院规划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坝轴线定在宜昌县三斗坪,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按水位高程190~200米开始大坝的设计工作。施工围堰高程定为100~105米,拟于1985年动工,1987年完成。秭归县是三峡坝上第一县,又是屈原的故乡,地位重要。

1983年7月,按海拔165米水位高程测算,秭归县淹没区岸线长约110公里,涉及小集镇12个,即茅坪、新滩、香溪、卜庄河、贾家店、旧州河、郭家坝、归州镇、沙镇溪、水田坝、泄滩、牛口;淹没生产大队166个,淹没生产队1102个,31927户,124374人,其中城镇人口2.7万人,淹没厂矿企业294家;其中县办企业38家;淹没柑橘树205万株;淹没良田109077亩;其中水田47600亩;淹没桥梁42座,公路191公里,全县淹没损失折款10.85亿元。

1984年4月5日,国务院原则批准国家计委的报告,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同年5月,秭归县按20年一遇水位直接动迁人口52205人;淹没耕地31094亩,编制出《三峡水库秭归县移民安置轮廓规划》。

1987年12月,秭归县移民局编制的《三峡工程175米水位方案秭归县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由县政府行文上报。面积93.95平方公里(水面31.5平方公里,陆面62.45平方公里),全县受淹人口74535人(直接受淹66764人),其中农业人口49462人(直接受淹42542人);淹没农民房屋51636间(直接受淹44306间),附属房35692处(直接受淹30518处),集体公房93954平方米(直接受淹90030平方米);淹没城镇房屋126.83万平方米,工业企业受淹473家,房屋面积16.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8.4万平方米;受淹水电站29座,38台机组、9437千瓦;淹没35千伏变电站5处,987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73公里,10千伏,275公里;淹没电信线路925杆程公里,广播线路911杆程公里,淹没公路168公里,其中三级公路25.9公里,四级公路33公里,全县受淹耕地31128亩(直接受淹25606亩),经济林地 3.7万亩(直接受淹3.3万亩)。

1992年1月19日,长委会根据地方材料,进行勘测复核,基本达成共识。

泄滩集镇

位于泄滩河与长江交汇处,是泄滩乡政府所在地。镇区高程在86~152米之间,建成区面积6公顷,非农业户口743人,工农业总产值1171万元。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泄滩集镇1个居委会,25个单位,受淹人口1142人,其中居民381人,单位362人,建成区农业人口399人,受淹房屋面积50525平方米,其中居民房屋13502平方米,单位房屋23467平方米,农户房屋13556平方米。三峡水库蓄水后,泄滩集镇需迁建新址。1986年9月,经长办和地县移民部门踏勘,拟定杨家坪至墓坪为泄滩乡集镇迁建新址,地质状况经长办专家鉴定,认为地质稳定。用地面积约0.2平方公里,占地范围涉及方家山村第1组,陈家湾

村第1、2组。1987年8月,县政府同意将泄滩乡镇并入取级集镇,规划人口规模1800人,用地规模0.1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61平方米。1992年4月,长委会复勘,新址选择在杨家坪至团包,场地标高180~350米,位于长江北岸,300米高程以下,地形地貌属中、低中区,斜坡坡度25度,为逆向坡。区域地质为亚粘土层,厚1.6~6.2米,水陆交通均便,公路可通归州,又可在长江建港,;供水水源为泄滩河或长江。

据李德新介绍:三峡大坝底座长2公里,宽120米,高180米;泄滩水淹3村18组,耕地1110亩,(柑橘796亩),移民1256人(已兑付),静态资金:集镇建设1397万元,农户(外迁)1970万元【静态×0.5314=动态资金】

此内容摘自《秭归县移民志》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听了乡移民站×××同志给大家介绍的泄滩移民情况《秭归县移民志·移民情况》,同学们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对三峡工程的移民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借此机会,我们用更热烈的掌声对×××的介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进行社会调查,对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三峡大坝的修筑,以及移民给泄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