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岩有感500

时间:2021-11-11 07:08:08 500字

第一篇:《阅读《红岩》有感》

阅读《红岩》有感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首出自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

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读红岩有感500}.

《红岩》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临行前江姐嘱咐甫志高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不听劝告,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

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和刘思扬等人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却纷纷落空。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使出了许多包括限制供水、供食等阴险手段。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叛徒甫志高带着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进了渣滓洞。在狱中,她受尽了严酷的折磨。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使出了“假和谈”的阴招。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的一个。在刘思扬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被抓起来关进了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进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

等人识破了他的阴谋,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险恶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关系。同时,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黎明。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还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做为另外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融合成一个整体,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将生命化为胜利的高尚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在情节的构造上也独具的匠心,作者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情节,而是重点把活动天地极

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鲜明地显现出来。在人物的塑造上,《红岩》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等,都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作者将这些人物放臵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江姐就是这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中的一个。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以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无比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人不禁声泪俱下。

捧起《红岩》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都被它所深深

第二篇:《读《红岩》有感》

在党的阳光下 读《红岩》有感 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这部文学名著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况。 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果断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小时候曾听父母说起过江姐这个名字,虽然那时也不知道江姐的事迹,但一直记得江姐受到十指被竹签钉入指甲缝的酷刑。当我读到这一幕: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里,我不禁毛骨悚然,这是何等的残酷,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特务们行为是何等的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贞顽强,面对敌人的拷打利诱,面对狱中生活的艰难困苦,江姐等可钦可佩的勇士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敌人抗争。

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让人的心情难以平静: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小小的挫折,就非常泄气,总以为时代不同了,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有些不满足。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合上这本书,感觉灵魂又回到了现实世界。看着书的封面,那是一片红,赤红色的天空,赤红色的陡崖,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一般的耀眼;崖边的一棵松树高挺着冲上云霄,地平线远处金色的旭日,冉冉升起,预示着光明,诠释了正义„„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线。”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市的繁华、生活的幸福轻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红岩》,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今天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是由于烈士们前仆后继,血染红岩所换来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读红岩有感500}.{读红岩有感500}.

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还无法参透。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的年轻人,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红岩》给予我很多启示,至少,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个中国人,如何去爱自己的祖国,如何去发扬“红岩”精神。无数的革命者牺牲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因为我们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心中惟有两个字——祖国!今天,先烈们把革命的火种交给了我们年轻一代,我们会接过火种,用“红岩”精神点燃它,使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把这燃烧的火炬传下去,永远的传下去我们应以《红岩》中的烈士们为榜样,珍惜幸福生活,牢记“八荣八耻”,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第三篇:《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09313242 吴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逢周年必大庆。开学以来就一直沉浸在这种喜悦的气氛当中。暑假在家中并没有闲适的呆着,而是在县图书馆中学习充电。在借阅书籍的时候,我看见了《红岩》这本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首出自《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1948年9月,杨益言被捕并关入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临行前江姐嘱咐甫志高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不听劝告,认{读红岩有感500}.

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和刘思扬等人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却纷纷落空。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使出了许多包括限制供水、供食等阴险手段。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叛徒甫志高带着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进了渣滓洞。在狱中,她受尽了严酷的折磨。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使出了“假和谈”的阴招。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的一个。在刘思扬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被抓起来关进了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进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阴谋,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险恶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关系。同时,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黎明......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还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做为另外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融合成一个整体,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将生命化为胜利的高尚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在情节的构造上也独具的匠心,作者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情节,而是重点把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鲜明地显现出来。在人物的塑造上,《红岩》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读红岩有感500}.

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等,都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江姐就是这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中的一个。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以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无比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人不禁声泪俱下。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