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的地球300

时间:2021-11-11 06:21:14 300字

篇一:《2050年的地球》

2050年的地球

2050年的地球将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界。有人会问,那些废气、废水、废渣哪儿去了?告诉你吧,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迷你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专门吞食一些污染物,并且能把污染物转化成自己继续工作的能量。也许有人又会问,废气、废水怎么办呢?科学家早就想到了,他们在机器人身上安装了大气净化器和水净化器,能将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过滤出来,再将经过处理的大气和水放回去。这种迷你型机器人还有一处设计令人叫绝:当它能量用完,也就是没有污染物时,它会启动一个小小的自爆装置。自己自爆后的残骸能迅速被土地降解,对土地没有丝毫的污染。

那时的人们不住在楼房里,因为那会破坏环境和谐,他们住在环保的大泡泡里,一个泡泡便是一个大家庭。千千万万个泡泡在一起,就是一座城市。泡泡是用一种新型材料——“透气软玻璃”做成的,能吸收污染物。泡泡还能移动,只要转动操纵杆,便能四海遨游,如果想停住,将泡泡放点儿气,使外壁贴住地面就行了。这种泡泡绝对环保,不会有任何污染。

这就是2050年的地球!

篇二:《《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 中科院为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确立8项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路线图提出,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我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即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

2009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

祥(左一)发表讲话。

路线图同时提出必须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中国地下4000米透明计划、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等。据了解,中科院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形成了战略研究总报告和能源、人口健康、矿产资源、空间与海洋、信息、材料、生态与环境等17个分领域报告,将以中英文形式陆续出版。中科院还将在此基础上每5年修订一次相关领域路线图,为国家宏观科技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目录[隐藏]

 • 我国空间科技发展三大战略目标 • 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 解析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 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确立8项突破口 • 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 我国能源科技十大技术方向 • 2050年我国建立普惠健康保障体系 • 制定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六项战略路径

 • 参考资料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我国空间科技发展三大战略目标{2050年的地球300}.

其中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三大战略目标。 路线图结合我国空间科技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远景为: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提出我国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三大战略目标。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二是空间应用发展战略目标:以发展对地观测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地球系统模拟网络平台为主线,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模拟与预测气候变化、区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碳循环与生态环境、陆表覆盖变化、突发自然灾害等,以及寻找与发现新能源、新资源,大幅提升空间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能源与资源短缺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问题和应对全球变化、生态退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问题上形成重大突破,实现我国从空间应用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性跨越。

三是空间技术发展战略目标:针对科学和应用两大需求,依据技术发展规律,突破关键和瓶颈技术,在超高分辨能力、超高精度时空基准、轻小型化空间飞行器和有效载荷、临近空间飞行器、深空超高速和自主航行,以及人类在空间的生存和活动能力等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为空间科学探索和空间信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其中提出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要通过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使中国农业具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食物总量和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农业进入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新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的目标。 路线图从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和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科技等5个重大农业科技领域分别拟定了至205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路线图。{2050年的地球300}.

在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领域,将重点突破植物光能转化和利用效率,坚持开发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关键生物技术,构建我国功能植物的产品研发创新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领域,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畜禽水产业,包括海洋渔业,为人类培育安全、生长快、蛋白含量高、产肉量高、饲料转化率高或抗病力强的畜禽水产品。 在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领域,研究水分、养分、人工辅助能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和途径,主要研发耕地保育与替代技术、工程-生物-化学节水技术等,全面建立节地型农业、节水型农业和节肥节能型农业三大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规范化和配套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和资源的持续利用。{2050年的地球300}.

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领域,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建立农产品病虫害流行的预警防控系统、智能专家管理系统,以及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数字跟踪系统,实行精确监测和防控的“主动安全战略”。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绿色生态环境,实现精准化食品设计和品质调控,研发多样性的营养食品,改善膳食结构,并创制“智能化个性营养食品”,满足个性化的营养需求。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解析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这份路线图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重要内容?在我国已提出面向2020年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情况下意义又是什么呢? 新科技革命先兆显现

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报告。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组织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开始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

这次规模庞大的研究涉及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

专家们研究认为,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六十余年,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经凸现,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

“这次金融危机将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步伐,在今后的10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面对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专家们基本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重要科技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出了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战略体系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严峻挑战。

为此,专家们在这份路线图中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二是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三是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四是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五是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六是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七是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八是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八大体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八个关键方面的图景,是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未来,着眼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新科技革命突破的方向,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着力点。”路甬祥说。

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随之,22个涉及各个领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被提出,这些问题或关系我国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国际竞争力,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远持续发展,或关系我国的国家安全,还有一些是应对可能发生的科技革命,需要前瞻部署的一些前沿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中国地下4000m透明计划、新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新型核能系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空间态势感知网络、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数学与复杂系统等。

“这些战略性科技问题在我国现行科技规划中尚未部署或部署力度不够,宜用国家行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或重大研究领域方向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统筹布局、分工协作、持续攻关,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路甬祥说。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确立8项突破口

为我国先进材料科技的研究发展提出目标并确立8个方面突破口。

路线图说,2050年前后,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建成材料科学技术的完整创新体系,材料全寿命成本将成为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引导因素;基础研究和新工艺新设备研发能力国际领先;实现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先进材料发展能够全面满足高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生命与健康、环境保护的需求,支撑并引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路线图指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材料科学与技术应重点从8个方面进行突破。要发展计算材料学,使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得到系统准确的理解,从而使性能预测和材料设计成为可能,进而精确设计并控制材料制备过程;在传统材料不断性能升级的同时,各种新材料应逐步研究成熟并获得应用;要实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进而发展出智能材料技术和高智能多级结构复合材料;高品质原材料的制备要争取实现高效节能,广泛采用材料绿色制备和低成本高效循环再利用技术。

同时,要推动材料近终形连续加工技术、材料器件一体化技术、智能可控加工技术得以广泛实施;服役条件包括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演化规律和机理应得到清晰认识,材料和结构器件的失效过程能被准确评估预测,实现材料寿命周期全过程评估,材料损伤能被监测与修复;要实现材料实时原位宏量的分析测试与表征;材料数据积累应不断丰富并系统全面,设计制造和材料选择综合考虑全寿命成本,形成完善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材料体系。

《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2050年的地球300}.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工作的基本现实矛盾是,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与矿业开发有关的环境问题突出,对矿床的研究、勘查和开发程度偏低。

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安排是:2020年前,确定我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突破元素野外现场精确测定技术,航空物探技术,成矿信息高精度提取技术;积极改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等。2020年至2030年,建立我国大陆成矿理论体系;突破西部地区地下2000米以内矿产资源高效高精度探测技术;突破低品位矿和尾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等。2030年至2050年,揭示地球系统与成矿系统的关系;突破地下3000米至4000米矿产资源探测技术;形成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整套核心技术等。

篇三:《2050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4》{2050年的地球300}.

2050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4℃ 地球将只剩10亿人? 扬子晚报网消息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人类最关心的生存问题之一,科学家预测称,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短则到2050年,长则到本世纪末,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上升4℃,并引发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地球上大部分陆地都将变成干旱的沙漠,地球将遭遇“生物大灭绝”,只有大约10亿人幸存下来。

格陵兰岛冰原可能成“生命绿洲”。

威尼斯市可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温度上升,许多地方将出现干旱。

海滨城市将成为“水下城市”。{2050年的地球300}.

新奥尔良2005年遭飓风袭击后的景象。 气候预测 本世纪末,平均温度将会上升4℃ 4℃听起来好像不算多,它甚至比白天和黑夜的温差还要小,它可能只是从波士顿到佛罗里达州、从英国到西班牙度假时才会感觉到的温差。然而,假如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4℃,将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地球将会因此变成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的世界!

科学家预言称,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温度上升4℃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份2007年的报告预测,本世纪全球温度将上升2℃到6℃左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主席鲍伯·沃森在2008年8月警告称,人类必须研究“气候适应策略”,以便准备好在本世纪迎接气候变暖4℃后的地球。 根据科学家们设计的气候预测模型,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到2100年左右将会上升

4℃,还有一些科学家担心,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就会比现在上升4℃。

据科学家称,地球表面温度上一次大规模上升发生在5500万年前,当时大量被困在深海地壳下的冷冻甲烷和50亿吨二氧化碳通过火山爆发释放到了大气层中,使已经相当炎热的地表温度又上升了5℃到6℃。顿时,极地融化长出了茂密的热带森林,海洋则由于溶解的二氧化碳变得充满了酸性,大量海洋生物遭遇大灭绝。海平面上升到了比今天的海平面还高100米,南非到欧洲则全变成了一片沙漠。科学家相信,如果地球表面的温度再上升4℃,那么相似的末日惨剧会再次在地球上演。

恐怖后果 众多城市消失,地球遭遇“生物大灭绝”

假如地球表面温度再上升4℃,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科学家警告称,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4℃后的最严重后果,是许多土地都将不适合居住。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使许多海滨城市淹没在2米高的海水下。如果格陵兰岛冰原和南极洲部分冰原也发生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会升得更高。

美国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说:“南极洲西部冰原很难在本世纪幸免于难,这意味着本世纪海平面将至少上升一到两米左右。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0万分之550(目前是100万分之385),地球将变成无冰的世界,海平面将上升80米,地球上很多地方会成为„灾难水

世界‟。”专家称,地球上许多海滨城市,包括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威尼斯、印度孟买和越南西贡都将变成失落的文明——成为像亚特兰蒂斯一样神秘消失的“水下城市”,孟加拉则将被海平面吞噬掉至少三分之一的陆地。玻利尼西亚群岛将彻底在海上消失。

地球上更多的土地将成为沙漠,巴西亚马孙雨林将会消失,沦为广阔的“亚马孙沙漠”,而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成为沙漠。由于泥土中的湿气将被大量蒸发,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南美洲大部分、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将缺乏淡水。世界各地原来的沙漠向外扩展,撒哈拉沙漠将会吞噬欧洲南部和中部。

欧洲的多瑙河和莱茵河也将干涸,许多高山——包括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脉都将“断流”,导致许多亚洲国家的河流枯竭。据日本科学家称,随着地表蓄水层的干涸,地球表面将会形成两个沿纬度方向的“干涸带”。一条“干涸带”横跨中美、南欧、北非和南亚,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