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打雷

时间:2021-11-11 05:35:16 200字

篇一:《天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天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浏览次数:855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9-8 10:40 | 提问者:天使的妹妹123

精彩回答

闪电形成的原因

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这些电分两种.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就象磁铁一样.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云和地面之间的空气都是绝缘体,会阻止两极电荷的电流通过.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变得足够强时,两部分的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正电荷与负电荷就此相接触.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放电).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

大多数的闪电都是连接两次的.第一次叫前导闪接,是一股看不见的空气叫前导,一直下到接近地面的地方.这一股带电的空气就象一条电线,为第二次电流建立一条导路.在前导接近地面的一刹那,一道回接电流就沿着这条导路跳上来,这次回接产生的闪光就是我们通常所能看到的闪电了.

打雷的原因

现在知道电荷中和作用时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会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的高温.强烈的电流在空气中通过时,造成沿途的空气突然膨胀,同时推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产生猛烈的震动,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不要忘记告诉小宝宝,雷电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的.){冬天打雷}.

闪电若落在近处,我们听到的就是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闪电若是落在较远处,我们听到的是隆隆不觉的雷鸣声.这是因为声波受到大气折射和地面物体反射后所发出的回声.

雷电发生的必要条件

1.空气要很潮湿;

2.云一定要很大块的;

天气干燥的地区一般不容易出现雷电。

闪电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两根电极之间加很高的电压,并把它们慢慢地靠近。当两根电极靠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在它们之间就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所谓“弧光放电”现象。

雷雨云所产生的闪电,与上面所说的弧光放电非常相似,只不过闪电是转瞬即逝,而电极之间的火花却可以长时间存在。因为在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可以人为地维持很久,而雷雨云中的电荷经放电后很难马上补充。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者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这么强的电

场,足以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闪电。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称梯级先导。这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每级梯级先导是直径约5米、长50米、电流约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约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在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回击的通道是从地面到云底,沿着上述梯级先导开辟出的电离通道。回击以5万公里/秒的更高速度从地面驰向云底,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历时40微秒,通过电流超过1万安培,这即第一次闪击。相隔几秒之后,从云中一根暗淡光柱,携带巨大电流,沿第一次闪击的路径飞驰向地面,称直窜先导,当它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再向上回击,再形成光亮无比光柱,这即第二次闪击。接着又类似第二次那样产生第三、四次闪击。通常由3—4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过程。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5秒,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

【雷电是什么】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自然现象{冬天打雷}.

回答者: 642834715 | 三级 | 2009-8-20 17:57

打雷 据专家分析,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进入1月中旬以来,暖湿气流异常强盛,气温明

显偏高,14日的最高气温达22.1℃,创历史同期最高,而17

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两者交汇,天空中不但下起了雪,而且还响起了惊雷。了解了这些原因,“冬打雷”就不奇怪了。{冬天打雷}.

闪电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当空气中对流比较强烈时,云层之间摩擦剧烈,就会有大量的电荷转移,从而在不同的云层间积累不同的电荷,这样,当不同电性的云层相遇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雷声和闪电。

先打雷还是先闪电,为什么啊

最佳答案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是由于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当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间的距离由于运动而缩小到一定距离时,正负电荷间的强大电势差将空气击穿而发生瞬间放电,放电时产生的放电火花就是我们见到的闪电,同时放电时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同理,当带电云层运动时,地面相对应的地方产生感应电荷,若云层与地面或地面高大物体间距离较小,则云层与物体间的空气被击穿而发生瞬间放电产生雷电。

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此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篇二:《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打雷》

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打雷,冬天下雪的时候不会出现打雷闪电之类的现象原因

冬天也打雷。只不过出现几率很小。

雷电一般出现在强对流天气里。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我国夏季午后常出现的对流雨、低纬度大陆东岸常出现的台风雨,它们都常伴有雷电。

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方是位于印尼爪哇岛上的茂物(热带雨林气候),那里平均每年约有322个雷雨日,有“世界雷都”之称。

强对流天气需要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夏季近地面很容易迅速升温,因而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雷阵雨。

冬季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机会少,但有时强冷空气南下,也能使某些地区近地面暖湿空气迅速抬升。此时,地面气温的高低是次要的,而地面与高空之间的温差很大才是重要的。

近地面空气迅速上升,一方面气温急剧下降,易于成云致雨——往往产生暴风雪等,另一方面,迅速上升的空气剧烈摩擦,伴有雷电也是很正常的。

篇三:《雷打雪》{冬天打雷}.

雷打雪

“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当某个区域冬季的气温偏暖的时候,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暖湿空气与另外一个区域的强冷空气相遇,剧烈的温差会使暖湿气流会迅速抬升,气流加剧,造成强烈的对流天气,这样便给“冬天打雷”提供了机会。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在冬季会造成雨雪天气,所以人们常说“冬天打雷雷打雪”。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是云中性质不同的电荷之间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被电流击穿而发生快速胀缩造成的剧烈振动过程,而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局部大气被强烈抬升,引发的所谓强烈对流天气。冬春季的雷暴同其他季节一样,也是冷暖空气斗争激化的结果。高空的冷气团和低空的暖气团相会而形成在雪天打雷的现象,气象上就称这叫“雷打雪”,是一种特殊的强对流天气。 “雷打雪”天气是天气系统激烈相互作用的结果,造成“雷打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尺度较小并且移动迅速,常会给天气预报系统带来一定难度。随着雷达、卫星、数值天气预报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对此类天气现象的正确预测将大大提高。[ 打雷,是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下雪,多在冬天,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是,只要某时某地的天气形势,具备了既能下雪,又有打雷的条件,这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就能够在一天里同时出现。

冬天,当天空阴云密布,高空云中的气温在0℃以下时,云中的水汽就凝结成雪。雪花从云中落下来,人们在地面上所看到的究竟是雪还是雨呢?这就要看近地面层几百米以内的温度了,如果近地面层的气温比较高,雪花降落时,就会在近地面层低空中重新融化,成为雨滴,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落雨。相反,如果近地面层的气温比较低,雪花不能融化,这时就下雪了。一般来说,地面气温在3℃或2℃以下时,就会出现下雪的现象。

雷雨,是由于暖湿空气受到某种原因(比如活动在冷空气的上面,或是受到地形影响,如山脉的斜坡作用等等),向上抬升;当暖空气急剧上升,产生积雨云时,雷雨就很容易发生了。

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天气条件吧J当时近地面层的冷空气,是从华北经黄海北部一带流到长江下游来的,温度很低,到了傍晚以后,长江中、下游的气温下降到o℃左右,这时具备了下雪的条件。当时在冷空气的上面,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从南方海洋上吹来的很强盛的暖湿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正好同冷空气汇合,并且沿着低层冷空气猛烈爬升,于是在将要下雪的层状云中发生了强烈的对流现象,形成了积雨云,所以产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气现象。

空气极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发生强烈的向上对流运动,而形成高耸的积雨云,云中充满上上下下奔窜的水汽,就会产生静电,云的上端会产生正电荷,云的下端会产 生负电荷,地面又是正电荷,那么,正、负电荷之间有空气作为绝缘体,若正、负电荷间的电压差,大到可以冲破绝缘体的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 光,发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巨大声响就是打雷。前几天长江中下游下雪就打雷了。

有人说:“下雪天打雷,从来没见过,是种不吉之兆。”这多数是由于不认识天气现象,受到旧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毫无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

篇四:《如果闪电击中海面》{冬天打雷}.

如果闪电击中海面{冬天打雷}.

近日,加州海岸的雷暴雨导致一人死亡数人受伤。那么,当雷劈中了海,会发生些什么,渔民们又要如何保护自己呢?

如果你住在海岸,你所在的地区又有雷暴的可能,有两种减少被雷劈的风险:走出去寻找庇护所,或者在海里游得深一些。据美国国家气象局介绍,一个标准的闪电电力达300万V、3万A足以杀死人。大部分的闪电放电方式是水平的而不是垂直,这对于那些在游泳、漂浮甚至接近海面的那些人来说是件坏事。

闪电劈中大海的时候,电流很有可能穿过整个海面,至于传到多远才能不令人致死,各学者给出的估计值都不太一样。《几分钟物理(Physics in Minutes)》作者Giles Sparrow说:“我不推荐你根据所谓的科学计算来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如果你从水里游出来了又找不到避雷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蜷缩成一个球,不要平躺在地上。如果你来不及出水那就试着游得更深些,唯一的顾虑就是怕你憋气的时间不够长躲不过一场雷暴雨。”

上为NASA制作的雷击地图,表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雷击次数。可以看到在灰色的海域部分还是会有被雷劈的可能。

鱼儿们通常都游在较深的水位,这比人类在海上游泳安全。像桨板冲浪的人把头甚至整个身体露出海面会把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气象学家Jon Shonk说:“当你在一片开放的海域的时候,你会成为闪电的唯一目标,这跟你在雷雨天气站在空旷的田地上是一个道理。雷电都喜欢走阻力最小的路到达地面。”

海上航行的船只最好都装上避雷针,将雷电直接导入海洋,避免它穿过船上的敏感区域(如乘客区和设备间)。美国宇航局调研发现,雷电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更喜欢选择陆地,深海基本上很少会有雷击情形发生,毗邻海岸的水域也时常会受到影响。

被雷劈的风险还因为季节不同而有高低之分,Shonk说:“人们的常识都知道雷击通常更容易在陆地发生,那是因为陆地的热量和上升气流使得风暴积聚,特别是夏天。虽然也可能在冬天打雷,但很显然那个时候很少人会在海里游泳。”

篇五:《辩论赛常用歇后语》

1. 阿婆留胡子——反常

2.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3.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4.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5.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6.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7.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8.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9.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10.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11.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12.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13.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14. 跋子拔萝卜——歪扯 15. 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16. 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17. 白开水画画——轻(清)描淡写 18. 白蜡杆结桂花——根子不正 19. 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20. 白纸上画黑道——抹不掉;明摆着;清清楚楚;

一清二楚

21. 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22. 半天云里拉家常——空谈

23. 半夜里抡大斧——瞎侃(砍)一通 24. 半夜聊天——瞎说

25. 报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26. 抱着葫芦不开瓢——死脑筋 27. 抱着铁耙子亲嘴——自找钉子碰 28. 抱着蜡烛取暖——无济于事 29. 抱着木棍推磨——死转圈儿 30. 闭着眼睛卖布——瞎扯 31. 闭着眼睛训话——瞎说 32. 脖子上挂雷管——太悬乎 33. 薄皮气球——不攻自破 34. 薄纸糊窗棂——一戳就穿 35. 裁缝铺的衣服——一套一套的 36.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37. 裁衣不用剪子——胡扯 38. 草帽戴在膝盖上——不对头 39. 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40. 长虫过乱石滩——绕来绕去 41. 唱歌不看曲本——离了谱 42. 唱京戏拉单弦——变了调 43. 城隍菩萨拉二胡——鬼扯

44. 城头上跑马——兜圈子;难转溜;转不过弯来 45. 吃瓜子——吞吞吐吐 46. 抽刀断水——汪费心机 47. 穿背心戴棉帽——不相称 48. 吹灯讲故事——瞎说

49. 错公穿了错婆鞋——错上加错 50. 打伞披雨衣——多此一举 51. 打蛇打到七寸上——恰到好处 52. 打掌的敲耳朵——离题(蹄)太远 53. 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

54. 大白公鸡下花花蛋——离奇;太离奇 55. 大刀斩小鸡——小题大作 56. 大个子盖小人被——顾头不顾脚 57. 大海大洋里的小舟——不着边际 58. 大蒜剥皮——层层深入 59. 大雁跟着飞机跑——落后 60. 担着苦瓜乐本——没谱儿了 61. 灯草抵门——靠不住;不可靠 62. 地瓜地里种豆角——纠缠不清 63. 东方欲晓——渐渐明白

64. 冬天打雷——没有的事;不可能 65. 额头上写字——明摆着

66. 反转葫芦,倒转蒲扇——出尔反尔 67. 房顶的窟窿——漏洞 68. 房头立雀——明摆着

69. 纺纱厂的烂线团——头绪太乱 70. 放大镜看报纸——显而易见 71. 放大镜下的细菌——显而易见 72. 放火烧山林——不顾根本 73. 飞机上开会——高谈阔论 74. 盖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75. 狗撒皮袄——乱扯;胡扯 76. 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 77. 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78.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79. 化浓的疖子——不攻自破

80. 卖牛卖发娶回个哑巴——无话可说 81. 盲人开目——瞎说

82. 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83. 媒婆夸闺女——天花乱坠 84. 煤灰拌石灰——黑白不分 85. 梦里过媳妇——想得很美 86. 米筛装水——漏洞多 87. 磨道上转圈——没头没尾

88. 魔术师的手法——无中生有 89. 木耳豆腐一锅煮——黑白分明 90. 木箱钻洞——有板有眼 91. 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92. 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93. 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 94. 拿着脸盆打月亮——不知轻重

95. 脑勺子后长疙瘩——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96.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97.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98. 螃蟹吐沫——没完没了 99.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鹜远 100. 泡软了的豆子——不干脆 101. 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102. 破喇叭——别吹了 103. 骑驴拿拐杖——多此一举

104. 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就是雨,见闪就是雷 105. 抢吃弄破碗——欲速则不达 106. 荞麦皮榨油——无中生有

107. 秦桧杀岳飞的罪名——莫须有(秦桧杀岳飞—

—罪名莫须有) 108. 蜻蜒吃尾巴——自咬自 109. 蜻蜒点水鱼打花——没有用 110. 蜻蜒点水——只接触表面 111. 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112. 球场上跑步——尽兜圈子 113. 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114. 娃娃玩火——万万不可 115. 娃娃下棋——胸无全局 116.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17. 望风扑影——一场空 118. 蚊打哈欠——口气不小

119. 向聋子吹笛——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120. 属竹子的——心虚 121. 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 122. 火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火车轮子上轨道——切实可行 123. 火车头拉纤——独出心裁

124. 火车响汽笛——一鸣惊人;火气冲天 125.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126. 脚底下踩棒槌——立场不稳,站不稳 127. 街头上耍把戏——说得多 128. 空袋子——立不起来 129. 两条腿的凳子——站不住脚

130. 脸丑怪镜歪——强词夺理 131. 脸上写字——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