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时间:2021-11-11 04:49:24 200字

篇一:《内蒙古全二平先进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 全二平 全二平曾获乌拉特前旗十佳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十佳文明服务标兵;获巴彦淖尔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连续15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邮政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2007年被树为巴彦淖尔市邮政“爱心邮路”建设标兵;2007年7月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称号 ;2007年9月评为“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07年9月20日评为“全国邮政先进个人”;2008年5月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2008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7月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模范共产党员;2008年11月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工资不高,小佘太镇过去雇用的几个邮递员都先后辞职。1991年,全二平被安排在邮电所,成了一名乡邮员。全二平要完成的是40多个自然村80多个邮点的投递任务,十九年风雨邮路,全二平骑烂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全二平所在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山区地处白云查汗山与查斯太山之间,沟壑纵横,道路难行,并且气候十分恶劣。他每出邮一次,就得骑上自行车来回行走70多公里,走遍分布在70公里沟壑坡梁的80多个村庄邮点,有时遇到风雨雪天爬坡上梁,过河谷走山涧的羊肠小道,几乎都得推车步行;有时走的累了,遇不上人家,饿了啃几口烙饼,渴了喝山泉水;山高路陡的时候,

干脆就宿在山洞里。

19年来,全二平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请过一次假,无怨无悔地干着看似普通却惠及民众的通信服务工作,将他的青春和爱心奉献给了这条崎岖的邮路和大山里的人们。

全二平沉甸甸的邮包里,不仅有山里人的家书、汇款单,还有党政公文。小佘太镇党委书记刘基平对记者说:“他把文件和报纸送来,我们才能了解中央的政策。老百姓也很需要他,经常来问“有没有我的信?”遇到收信人地址不详、姓名不清的邮件,对全二平来讲更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从来不怕多跑路、走弯路,四处打听,走村进户,凭着对老百姓的浓浓深情,想方设法将这些死件变成活件,亲自送到收信人手中,以自己的执著温暖了千万人的心。农忙季节,全二平总是帮助村民代邮代取各种信件包裹,时常有邮件的人家干脆给了把钥匙,让全二平自己找手章盖在邮件单上。乡亲们都称全二平是老百姓“放心的邮递员”、“贴心的邮递员”。

山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村民们的农用品、生活必需品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甚至还要到山外去采购。全二平有摩托车,整天走村串乡,和村民又打成一片,成了村民的“免费采购员”。十几年来,全二平无怨无悔地为山民义务服务,山民们一天见不着他就不习惯。全二平的邮包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们每天要他捎办的事情。村民们称他的摩托车是“义务通勤车”。每年开春,全二平在投递时都会带

着箩筐、化肥、种子、地膜;到了夏天带着农药、蔬菜;到了冬天带着铁炉、烟筒;到了年底又要替乡亲们办年货,一年四季摩托车很难有闲的时候。

每当走在崎岖的乡邮路上,全二平常想,乡亲们祖祖辈辈在山区辛勤劳作,可依然过着苦日子,常琢磨着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凭着接触报纸杂志、了解政策的机会 ,知道中央惠民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党和国家就是想让农民生活好,便逐渐认识到,扶贫要先扶智,致富要先治愚,出路在科技。从1994年开始,全二平为全四壕村订了《辽宁青年》、《信息快报》、《法制周报》、《巴彦淖尔科技报》等刊物,并制作了阅报栏,组织同龄人学科学、用科学,种植科技示范田,原来死认老经验的老农也主动请前来帮扶的科技人员到家讲解。全二平还把自家的田作为科学种植示范田,现在覆膜种植玉米已成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他还带领和组织村民筹资投劳,用2年时间把原来坑坑洼洼、只能勉强通过马车的3公里“烂路”修好,与外面的公路连接,并组建土特产销售公司无偿为村民服务。他组织村民义务投劳,实施筑渠引水工程,使全村人均水浇地达到12亩,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为了能让全村人吃上自来水,他多次央求在家乡投资开矿的七叔,投资10多万元给全村安装自来水,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全二平从7岁开始就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任秀菊:本村无儿无女、双目失明的任秀菊老人,早年逃荒到这里,被全二平

父母收留。全二平父母在自家房屋旁边盖了间小土屋,让任秀菊老人居住。从那时起,刚上小学的全二平就帮老人洗头、洗脚,打理一些家务,像对待亲奶奶一样。后来老人瘫痪,失去自理能力 ,全二平每天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整整伺候了两年;乡村教师全喜贞1995年患脑血栓偏瘫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两个孩子正在念书。全二平将全喜贞老师家的农活包了下来,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药、浇水,秋天收割、耕地,还常给老人请医生、买药;全二平还努力争取企业和镇里出钱为刘财家安自来水,亲自动手,用了10天时间,开挖自来水管道60多米。

2009年2月4日,一位操着河北口音的妇女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局长李向东的办公室,将一封信送到了李向东手里。是感谢“全国道德模范”、乌拉特前旗局小佘太镇邮政支局乡邮员全二平帮助他们找到了失去联系50年的亲人的感谢信。全二平帮助寻亲的过程颇费周折,这位小名叫王葡萄的妇女因为在全二平的帮助下,终于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在深深感激之下,又对记者讲述了全二平帮助她寻亲的整个过程,记者以“葡萄回家”为题在《中国邮政报》进行了详细报道。

全二平以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的身份,光荣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希腊雅典传递奥运圣火的境外火炬手,为企业为家乡争得了巨大荣誉。

岁月荏苒,“爱心邮路”在全二平的脚下不断延伸。在他的

感召下,当地村民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蔚然成风,现在全二平依然照顾着刘财和韩存娣两位老人,逢年过节都要去探望,并为他们送去相应的节日所需用品,为他们代领低保金与退耕还林的各项补助。他通过红十字会等各种渠道,以个人名义共向汶川地震捐款达1000多元。而且从2009年10月份起,为前旗六中初二学生周艳枝每月资助生活费100元。全二平有句座右铭,“把简单的事情办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平凡”,这正是乡邮递员全二平的真实写照。

篇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罗阳

罗阳,男,汉族,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2年11月25日,罗阳为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时,突发心脏病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和共 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信念坚定,忠诚报国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参加工作以来,罗阳前20年设计研发飞机,后10年指挥制造生产飞机,以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举共和国战鹰完美升空,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航空强国梦。他常说:沈飞的责任不仅关系企业生存,更关系国家利益。沈飞不能忘了这八个字,那就是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员到军工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他用坚守30年的航空报国理念,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任务,实践了对党忠诚的一生,对祖国忠诚的一生,对航空事业忠诚的一生。

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默默无闻之人。罗阳上任几年来,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沈飞公司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他把项目研制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签发总经理令,成立现场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严肃性和执行力;亲自签订责任状,组织部装、总装和试飞三大战役,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决战,成功克服资源不足、成品供应不及时等一个个难关,完成多个重点项目任务,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他带领沈飞公司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实现重大突破,生产能力实现跃升。他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作为沈飞公司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三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在生命最后一个月,罗阳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用全部精力带领着沈飞冲上事业巅峰。罗阳荣获全国优秀共 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革命烈士、辽宁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共 产党员、全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孔凡成

孔凡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2005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tbm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tbm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14项,中标额

从最初的1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11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12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

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吴斌

吴斌,男,汉族,1965年3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公司驾驶员。短短76秒,吴斌突遭重创时临危不乱,强忍剧痛将车停稳,以极大毅力完成了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了顾客、诚信、爱岗、敬业和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观,他被人们誉为最美司机。

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着载有乘客的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上,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后吴斌被送往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8岁。

76秒,面对突发事件,吴斌沉着冷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准确完成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这些背后,离不开他过硬的驾驶技术,离不开他十年积淀的高超职业技能,更离不开他崇高的职业道德。正是平时积淀的过硬操作技能,保证了他在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保障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出事时,不管是坐姿,还是停车措施,都是完美无瑕的。事后,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吴斌生前的同事们一致认为。 平时,吴斌立足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瞬间的伟大。吴斌自2003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从业十年来,他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次违章记录,没有一起旅客投诉。2008年春运期间,杭州遭遇连日大雪冰冻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成千上万的旅客都在等着回家,吴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雪救灾。艰难的道路,他第一个出发,与同事们一起抢在春节之前把旅客平安送回家。吴斌在车内一直放着一本安全手册,得空时,他会拿出来翻看。他认为,只有对车子有了相当的了解,面对各种情况,才能从容应对。虽然从业多年,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新手,坚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将安全第一、旅客生命财产第一时刻放在心里。 吴斌生活节俭,在同事眼里,他除了买过几件喜欢的运动服,平时穿的都是工作服。但他却很大方,当春风行动、5?12汶川地震捐款时,他捐得比别人都多。

吴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孙奇

孙奇,女,汉族,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站售票员。孙奇从事铁路工作22年,无论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时刻将热情和严谨注入岗位,用真诚和微笑服务旅客,用平凡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真谛。

孙奇总想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当线路工,她扒道砟、抡洋镐,与男工友一样脏活重活抢着干;当巡道工,她顶烈日、冒风雪,每天步行16公里精检细查,防止各类隐患82起;当客运员、班组长,她热情服务、精细管理,班组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当售票

员,她废寝忘食钻业务,总结出七字售票作业法和十二句服务规范用语,在全国铁路客运系统推广。

孙奇把旅客装在心里。当售票员后,为减少旅客购票时间,她仅用25天就记熟所有过往客车的1120个停车站代码,练就了话音落、车票出的绝活,创造了铁路局单班售票2475张的纪录。她每个班都坚持提前到岗,把规定的25分钟吃饭时间压缩到10分钟。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英语、蒙语和手语,成为服务旅客的贴心人。

孙奇的微笑是铁路的名片。她的售票台放着一面镜子,写着今天你微笑了吗,时刻提醒

自己礼貌待客、笑脸相迎。一次,一名旅客买了4张硬卧车票,因粗心弄丢一张,却硬说孙奇少给了他一张。尽管很委屈,但孙奇依然微笑着耐心解释,查了几百个退票、改签记录,终于在退票窗口查到了这张车票。都说微笑着售一张票不难,难的是微笑着售出每一张票,孙奇做到了,旅客们都愿意在她的窗口买票,称她为微笑天使。孙奇最大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她无数次将旅客遗失物品及时归还,把患病旅客送到医院,帮助走失孩子找到家人。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徐昀买票时丢失钱包,孙奇主动垫钱为她买了车票,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从事售票工作7年间,她收到表扬建议1350条、表扬信233封、锦旗27面。2011年5月,孙奇在自己身患癌症、公公因肺癌去世的情况下,还资助了农村贫困小学生谭旭。

孙奇患重病后仍然心系岗位。2010年8月17日,孙奇晕倒在售票台前,经检查确诊为卵巢癌,不得不离开她钟爱的售票员岗位。养病期间,她写信给铁路总公司,为改进客运服务献计献策。她还主动回车站为新职员传授经验,在往返北京治病的火车上热心解答旅客问询,并根据旅客需求,建议车站制作了购票提示卡。

孙奇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孟祥民

孟祥民常年早出晚归、奔波在外,加上生活极不规律,时常感到腹部胀痛,经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当时正值整治活动开始,他把诊断书塞进口袋,一头扎进工作。那段时间,他一直用喝香油的偏方来润肠通便。同事们看着奇怪,却不知道他已经重病在身。就这样,他忍着病痛,以坚强的毅力带领着同事们先后关停取缔小砖瓦124家,小炼铁21家,小石灰窑292家,圆满完成多项环保整治任务。而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老孟经历22次化疗。而他除去住院治疗时间,全都坚守在岗位上。

虽然生活清贫,但孟祥民坚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他一家三口住的是不足70平方米的老房子,家具、电视等都是老式样。妻子下岗在家,女儿上大学的学费都要找亲戚东拼西凑。一天晚上,曾经撮合老孟夫妇相识相恋的媒人突然来访,留下了一沓百元大钞,希望老孟在两天后的整治中高抬贵手。经历过多次手术,家里积蓄早已花完的他比谁都需要钱。可他坚决退款,并依法对该企业进行整治。

孟祥民为企业服务满怀感情。一家制药企业外排废水经常超标,老孟发现主要原因是污水治理技术跟不上。他三次带着企业有关负责人到外地学习治污技术,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建起新的污水处理设施。此后,该企业废水排放不但达标,而且

废水还被重新用来生成沼气发电,每年还带来两千多万元效益。至2010年底,孝妇河淄川段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完成山东省确定的重点污染河流治理目标。

孟祥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1年7月24日 ,那年他47岁。在生命最后时刻,已神智不清的老孟,还请求妻子给自己穿上执法制服。

孟祥民被山东省追授为道德模范、省优秀共 产党员,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菊美多吉

菊美多吉,男,藏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是菊美多吉一生鲜明的写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勤奋工作。舍小家为大家,他十二年如一日,为人民群众献出了全部真情、青春和热血,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

2001年,年仅22岁的菊美多吉从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成为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扎拖乡的一名乡镇干部。初到扎拖乡,经验不足的他多次碰壁,难与群众沟通,工作陷入困境。为此,他暗下决心,不论困难多大都绝不退缩。12年间,他想百姓所想,忧百姓所忧,一心

为民,对乡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困难麻烦他总是第一个扛,就像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这片高原。

2003年普初工作时,为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及时入学,他深入农牧民家中做动员,面对个别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他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讲道理,直到家长同意为止,乡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节节攀升。

扎拖乡海拔高,农牧民住地分散,即使是一件小事,都要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严峻考验。面对恶劣的环境,只要群众需要,他被子一卷就出发。2008年,他调到海拔4000米的龙灯乡工作,这年查出他有高血压,头痛、头晕、胸闷......但他没有退缩。2009年,全省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他带领同事翻山越岭、走村入户、风餐露宿,对54户农牧民逐户进行动员。规划、选址、协调施工队、落实补助资金......他总是走在前头。 2010年,他调到瓦日乡工作。修桥、铺路......帮助群众致富。在拉日牧民新村定居点,每当看到一幢幢充满藏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牧民新居拔地而起,菊美多吉脸上总是溢满快乐。然而他自己的家,早在7年前就购买好了建材、木料,准备翻修,因为他极少回家,家中缺乏劳力,修房的事一拖再拖。如今木料已经腐烂,他家的房屋却因为又旧又破,与藏区小洋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不是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孩子出生时,他不在;妻子父母有需要时,他顾不上;家里甚至没有一张全家福......不是他不爱家人,不想侍奉父母,而是他真的忙不过来。有困难找菊美,群众的事在他心里永远是最大的事。2012年5月18日,年仅33岁的他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而离开人世。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为小学接洽安装热水器的事忙碌着。 2013年4月10日,由中宣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菊美多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菊美多吉荣获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杨小玲

杨小玲,女,汉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从事残疾人工作23年来,杨小玲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考入大学,是1000余名寄宿学生的爱心港湾,将一批学生培养成全国顶尖

残疾人艺术人才,被聋哑孩子亲切称为鼓舞妈妈。

1990年初夏,杨小玲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无意中看到一群聋哑孩子在教室里跳舞。谈不上姿态,谈不上美感,动作甚至有些僵硬,但孩子们的那股子认真劲,让她的眼泪刷地一下掉下来。就这样,心系聋哑孩子的杨小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到条件更好的小学、幼儿园工作的机会,执意选择了武汉市第一聋校。{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从此,杨小玲一脚跨入无声的世界。第一道门槛,学手语。看到学生聊天,她就上前请教,勤学苦背,很快她成了手语活字典。但跳舞的困难超出她的预料,音乐再悠扬,节拍再鲜明,学生们都听不见,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杨小玲创立鼓舞教学法,敲击大鼓,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她还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听见音乐的孩子们,终于找到前行的路。邰丽华在春晚舞台上一鸣惊人,《千手观音》家喻户晓;王志刚通过舞蹈《秦俑魂》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在一次训练中,杨小玲左脚跟腱不幸断裂。医生说,18天内必须卧床休息。当时离一次重要比赛只有三个月,杨小玲坐着轮椅来到教室辅导学生排练。最后到上海比赛时,杨小玲拄着拐杖上台指挥,赢得了湖北在这次比赛上的唯一金奖。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工作,团长三番五次要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