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业典型材料

时间:2021-11-10 22:44:08 200字

篇一:《优秀企业家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董建平的先进事迹

董建平,男,生于1966年,研究生学历,2009年创办豪斯服饰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四届阜阳市政协委员,依靠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改革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豪斯集团公司从最初的几十人,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到上千人的企业,在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达1.8000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销售收入2亿元。被市政府授予“返乡创业之星”,“十佳外来投资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艰苦创业,矢志不渝

董建平1987年从部队转业之后,用自己的黄金时段在人生道路上打磨、锻造,岁月见证了他在创业路上所经历的各色各样的酸甜苦辣人生。2003年董建平凭经验和智慧认定服装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就办起了宁波永晗针织厂,产品主要销往英,美及东南亚,以生产销售为主,2005年又成立了依莱卡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2008年董建平返乡探亲,看到农村留守妇女务工困难,他萌生了一个在家乡投资办服装厂的想法,相应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来解决广大剩余劳动人员就业问题。 2009年董建平总投资2800万人民币,创建阜阳豪斯服饰有限公司,自此开始了一段辉煌的创业历程。

二、学习理论,充实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作为私营企业家的董建平,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身边人的工作激情。所以,他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工作中,他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董建平会经常和员工谈心,走进生产车间,了解她们的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工作和生活困难,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敬佩。无论再忙,他也会按时参加党员的学习和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来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董建平不断更新创业观念,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市产生深远影响。他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奉献精神,受到广大创业者的拥护,他的创业精神和业绩是全市有志之士的创业典范。如今,豪斯服饰集团可以吸纳上千人就业,为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跟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代表,董建平董事长被评为“第四届阜阳市政协委员”,还获得了“返乡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傲岸不群,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表达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谢意,希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反哺社会。2012年,阜阳市插花

镇史寨小学,是我公司出资捐助的一所贫困学校,在校近百名学生大多数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学校条件很艰苦,进入冬天了,教室的门没有完整的,窗户是用塑料布蒙的,孩子们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内上课,不少学生的脸、手和脚都冻的起了冻疮。

偶然的机会,董建平知道这事后,很是关心,很心疼,立刻安排出资购买门窗,并强调:“抓紧时间装,不能让孩子们再受冻!并多次到学校慰问,节日还送去了孩子喜爱的礼物”。

崭新的门窗很快装齐,史寨小学的师生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很感激,他们心里牢牢记住一个企业的名字:《豪斯服饰集团》,为表达感谢,史寨小学的师生们,还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以及他们亲手制作的贴图漫画送到公司来,用祝:“豪斯服饰生意兴隆!”等方式表达着谢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来市场新的需求与更高的要求,董建平正不断思索、不断求新和不断开拓。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不停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为公司、为社会做得更好。

2013年4月6日

篇二:《创业典型材料》

乌桕映赤子 经霜叶更红

——记大悟裕丰毛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光强

乌桕之乡的大悟县,漫山遍野的乌桕树,茎如柱,冠如盖,傲霜雪,斗风雨,每至金秋,脱尽片片红叶,回归深情大地。在与乌桕树相伴中成长的大悟裕丰毛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光强,对乌桕树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常常托物言志地说,自己就是家乡的一棵乌桕树,回归创业就是为了实现对故土的回报。

艰辛磨练:铸造创业精神

1970年,杨光强出生在大悟县阳平镇陈湾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家境的困苦,迫使他辍学。1985年,不满15岁的他扛着家庭生活的重压和弟妹们读书的希望,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刚到广东,人生地不熟,他最终找到增城市华辉毛织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织机工人。他的师傅是一个台湾人,对学徒十分严厉,动不动开口就骂,学徒们避之不及,只有杨光强总是笑着面对。他常常告诫自己,得忍着,得赚钱养家,得为弟妹们挣学费;同时他的心中还有一棵希望的种子,那就是学得一技之长后,好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以便将来回报像父母一样贫困的乡亲。

织机技术,学起来不难,精通可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织机工,单靠认真细心还不够,得掌握技术要领,才能又好又快。织机工一般拿计件工资,工作不认真,返工率就高;技术不熟练,产品量少,工资待遇就低。有心人爱琢磨,杨光强不仅工作认真细心,还善于琢磨技术要领,时

间一长,台湾师傅便留意起这个小男孩,常常密切关注和耐心指点,教他一些基本功;而杨光强又是一个进取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当别人都在休息聊天时,他常常一个人快乐地站在机台前学技术、练本领。在同龄人中,他的货做得又快又好,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器重,被提升为最年轻的操作技师。由于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他先后被提拔为部门主管和生产总管,任生产总管时,他才19岁。事过20多年,谈起那个台湾师傅,杨光强还感激不尽,认为正是师傅的严格要求,才使他掌握了技术,磨练了意志,走上了管理岗位,迈出了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2000年,在毛织行业锤炼多年的杨光强,看到一片大好的毛织行情,为了实现自主创业的夙愿,利用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资金,与他人合作,在广东增城组建了正丰毛织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没想到2001年的冬天提前到来,产品主销地的北方,气温骤降且持续低温时间长,导致正丰生产的薄羊毛衫大量积压;而公司组建不久,严重缺乏资金支撑,雪上加霜的是,合伙人中途毁约,正丰不得不宣告破产,亏损达700多万元,杨光强除把多年的积累全部赔光,还净负债70多万元。

后来总结经验教训时,杨光强认为尽管自己首次创业赔尽了老本,却增长了见识,他认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建立稳定的多渠道分销网络。二是在追求公司效益的时候,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导致在既没有雄厚的自身实力,又没有挂靠一个强势公司的情况下,丧失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三是失败的不是产业,而是偶发因素造成的暂时性挫折。有了对失败的清醒认识,就有了走向成功的方向,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甘于失败的

人,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决心再走打工创业之路,并按“借船出海,借风扬帆,借港避风”的经营策略,使自己的二次创业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又回到创业的起点,被敏兴集团香港纬兴毛织有限公司聘任为生产经理。

回报故里:实施二次创业

在纬兴任生产经理期间,杨光强不但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才智,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还在闹民工荒的关键时刻,从家乡组织去了3000多名工人,帮公司度过了难关。有了这些无形资产作基础,杨光强开始筹划二次创业,这次,他想把公司建在自己的家乡,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每每看到自己带出的民工漂泊异地,不能照顾家庭,常常在节假日为了与亲人团聚,来回奔波,特别是每逢年关不得不四处求购高价票,甚至在车上遇到扒手,把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他的心里都隐隐作痛。他想,要是能把公司开在家门口,既能造福家乡,又能让乡亲就近打工那该多好。有了实现这个愿望的条件,他便开始行动,2003年初他正式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建议,但由于公司对大悟的情况不熟,对投资能否成功没有把握,只好暂缓决策。2003年底,恰逢大悟县到广东举办招商会,杨光强便向县主要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后,他积极与公司沟通。有了杨光强这份无形资产的保障,有了大悟县的全力支持,公司吃下了定心丸,决定首期投资350万美元,组建香港纬兴毛织有限公司大悟分公司,并委任杨光强为总经理。该公司已于2004年9月正式投产,提供了1500余人的就业岗位。

已引进纬兴毛织有限公司并任大悟分公司总经理的杨光强,并不满足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认为一心赚钱的人只能算“老板”,而只有兼顾

社会责任,为更多人谋福利的人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回大悟创业后,在贫困中长大的杨光强,接触贫困家庭越多,其压力和紧迫感就越大,为了让更多的乡亲富裕起来,杨光强又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澳越国际针织有限公司,他知道这是一个实力更加雄厚的针织集团,要是能把它引进大悟,不仅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06年,杨光强看到引进澳越的时机基本成熟,为了增进澳越的信任并提高成功率,他义无反顾地辞去纬兴大悟分公司总经理职位,全身心投入到引进澳越集团的准备工作中去。在历时5个多月,完成可行性调查、投资策划、经济效益分析及建厂的有关协调之后,他邀请澳越集团高层来大悟实地考察论证,并用纬兴公司成功的实例,促使澳越国际有限公司最终决定到大悟投资兴建裕丰毛织有限公司。2007年6月,裕丰毛织有限公司完成前期投资200万美元,安装织机2600台套,缝盘机400台套,年生产能力达200万件,可解决就业岗位3000多个。建厂伊始,看到毛织原材料上涨的趋势和考虑到农民工就业不便等因素,为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群众就近就业,杨光强建议将公司总部设在县城,将部分车间设在夏店、宣化店等五个乡镇。一年多来,在大多数毛纺企业受羊毛减产、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而不景气的情况下,大悟裕丰毛织有限公司通过调整经营布局、严格经营管理和有效成本控制,创造了优异的业绩,成为澳越集团各分公司中最佳经济效益单位,并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文化

杨光强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营要素,要想做成事,必先带好人;要想带好人,必须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因此,员工

进厂的第一天,杨光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购买所规定的各种保险。他要求公司办公室要记住每一位员工的生日,并按时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他倡导员工要把公司当作一个大家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把员工当作亲人,发现困难,要及时反映并尽力予以解决,一次,一位清洁工在上班途中,因雪地打滑摔成骨折,杨光强二没说,立即送医院治疗,医疗费3万多元,除部分按有关规定报销外,其余的1万多元全部由杨光强个人支付。正是因为裕丰管理层塑造了公司如家的亲情氛围,才使公司产生了强大凝集力和战斗力,工人生产热情高涨,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产品报废率一直在2%以下。今年8月份以前,中国沿海毛纺企业有6万多家关门倒闭,而裕丰以出口为主的毛织产品,以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外商的信任和赞誉,使市场越做越大,产品越销越远。

“富裕生活,从裕丰开始”,这既是杨光强为公司制作的一句广告词,也是杨光强回归创业的动因和承诺。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裕丰公司计划再投资5000万人民币,在大悟开发区征地150亩,把大悟裕丰毛织有限公司打造成一个大型毛织加工企业,以实现自己对家乡的郑重承诺。

一点红不算红,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才是杨光强的理想和追求,身为县政协常委的杨光强,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想做一棵植根于深山的乌桕树,把丹心化成红叶,奉献给曾经哺育过自己的这片热土。(刘文华 蔡英)

篇三:《优秀企业家事迹材料》

回报社会,调味人生

------徐春发同志事迹材料

徐春发,男,现年41岁,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现担任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西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自05年创建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以来,依靠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改革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他引领着一家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绿色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省级优秀龙头企业。现如今他也从一个推板车叫卖的小商贩到如今成为总资产31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617万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家。

一、 艰苦创业,矢志不渝

1983年的那一天,在南昌市喧闹的墩子塘综合市场,突然冒出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推着板车,用稚气的童音大声叫卖:“酱油、榨菜、萝卜干咯„„”,他就是尚未读完初中便中断学业、跟着家人从蒋巷来到南昌谋生的徐春发。

1993年,洪城大市场竣工开业,徐春发审时度势,买下了一间50平米的店面。他给自己的小店取名“旺发”,除了经销还搞批发。徐春发认准一个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正是这个理念,让徐

春发在诚信经商、热情待客、依法纳税的同时,做了很多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14岁到4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段,徐春发用自己的黄金时段在人生道路上打磨、锻造,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品,见证了他在创业路上所经历的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人生。时隔26年,不经意中市民发现,市内和周边20多条公交线的公交车统统“变脸”!新“脸”被色彩斑斓的“祥橱”鸡精、胡椒粉等调味品所覆盖,“调味专家”随着车身行驶的轻微晃动,向行人点头示意,流光溢彩的画面勾住了行人的眼,勾起了人们对味觉的憧憬。

二、学习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创新。他思想活跃,不断更新创业观念,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市产生深远影响。他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奉献精神,受到广大青年的拥护,他的创业精神和业绩是全市青年的创业典范。如今,他的企业可以吸纳近200人就业,为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起草编写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Q/JXC001《辣椒系列调味品》、Q/JXC002《海鲜、肉、禽系列调味品》、Q/JXC005《鸽精调味料》、Q/JXC006《厨房勾芡用淀粉》、和Q/JXC007《桂皮》。

他主持先后完成了“30g精品炒菜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150g排骨鲜味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鸡精调味料技术标准及特性指

标制定的研讨”、“利用生物酶—膜反应耦合技术生产鸽精”和“酵母抽提物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等一大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研发利用生物酶一膜反应技术生产“鸽精”的工艺研究通过省科学技术签定,并获南昌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空白,翻开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首页。

市场上复合调味品的数量和种类相当之多,他通过多年复合调味料研发经验,特别提出以下几方面复合调味料精品研发的思路:1、 家用调味料的研发 2、 餐饮专用调味料的研发 3、食品工厂需要复合调味料的研发。

三、 专业打造,优化品牌

也不知从何时起,超市货架上的调味料品种越来越丰富,顾客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可就在近一两年,调味料专柜上的大部分位置被同一个品牌占据着。从每餐必备的鸡精到早餐使用的粉面调料,从典型赣味的麻婆豆腐到沿海风味的海鲜鲜味王,从精致小巧的瓶装到优质实惠的袋装,还有花样繁多的各式香辛料系列、复合料系列以及卤料系列等,正所谓百味可口,让人垂涎三尺。

说到将一位头戴厨师帽、手拿小汤勺、憨态可掬的小厨师作为吉祥物,想必大多数人更加确定这个品牌的名称就是祥橱。其实,好的产品名称能让企业的品牌形象保留于广大民众的印象中,从而对其产

生有影响力的品牌信任感与亲切感。据徐春发介绍,“祥橱”取意为吉祥如意的健康美食,正如LOGO中从“橱”字延伸出来的一撇象征一把调味勺,外边框下部的突出部分好比一个炒菜锅,整体看起来就像是将祥橱的调味品慢慢地添加到锅内,从而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徐春发在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整体策划上,非常注重每一个设计上的小细节,希望将一个完美的形象呈现给广大市民。

四、 质量造就名牌,名牌成就市场

“产业报国,造福社会”是徐春发早已确立的创业理想;“人民健康高于一切”是徐春发始终恪守的企业道德准则。徐春发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倡导健康的饮食理念,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系统、完备的市场服务网络、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因此,徐春发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视诚信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视关爱人类的健康为最高天职。

徐春发反复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无声的推销员,没有对产品技术、质量的精益求精,产品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他在企业确立“顾客主宰质量”、“质量从设计开始”和“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的质量理念。

他制定出严密的采购控制程序和原材料检验验收作业指导书,通过对供应商的调查、质量保证能力评审、产品验证、试用、有关协议及合同的签订,确定合格供应商及其产品。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保

证实力供应商进入祥橱公司的配套体系。他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指挥制度,建立质量预警系统,畅通质量信息网络,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生产中去,不定期对公司产品关键区域进行内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加大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质量管理积极性。

徐春发始终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用质量公式做标尺,用监管制度做保障,用科技创新做支撑,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五、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跟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代表,徐春发荣获了“江西省优秀厂长”、“全民创业十大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县十大杰出青年”、“南昌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和评为“南昌县政协委员”,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宣,《南昌晚报》以“徐春发从板车夫到调味品大王”为题、《南昌日报》以“调味专家调出百味人生”为题等先后四次报道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江西人民出版社《创业英雄谱》中刊登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傲岸不群,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表达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经销商、消费者的谢意,希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反哺社会。祥橱调味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收购于本土的农产品,企业一直在不断让利,希望能够带动农户进行大蒜、生姜、辣椒等农产品的种植。徐春发主持完成的“复合生物酶可控水解与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项目带动年产240万只乳鸽的乳鸽养殖基地的形成,促进南昌地区乳鸽产业的发展及南昌

篇四:《企业家事迹材料》

回报社会,调味人生

------徐春发同志事迹材料 徐春发,男,现年41岁,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现担任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兼总经理,江西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自05年创建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以来,依靠

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改革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经

营管理机制。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

努力奋斗。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他引领着一家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小

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绿色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江西省著名商标”、“江

西省名牌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省级优秀龙头企业。现如今他也从一个推板车叫卖的小商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