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仰望夜空

时间:2021-11-10 19:21:56 800字

第一篇:《2013福建卷作文分析及例文》

福建卷

【真题回放】

阅读顾城的《忧天》一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点评】

一、难得一见的“好材料”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材料”为顾城的诗 《忧天》,算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材料”。仍是“供料作文”题型,“供料作文”逃不掉的是“材料”的片面、简陋,以至虚假、杜撰;逃不掉的是命题者“命意”(显性或隐性),考生“被立意”。但由于这道题所“供”之“料”是诗歌,内涵较丰富,属于“半隐性命意”,诗中阐明了作者“一半”的观点:“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是显性“命意”。

另一半“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隐性”的“命意”。就“命意”而言,“隐性”的优于“显性”的。考生要理解该诗的半隐性内涵,才可能较好地“选意”或“定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现力、概括力、选择力。 其次,该诗之意是“二元对立”的,较去年“人生的赛跑„„”只讲要跑得快的片面性要好。该诗的规定性较丰富,可以发掘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该题值得肯定之处。

二、命题知性与理性兼具

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错,材料充满诗性,同时蕴含理性思考,展示了多元的矛盾关系。而矛盾是议论分析的基础。知性与理性兼具,避免了考生在写作时空洞抒情。 对考生来说,能否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决定了其作文水平的高下。一般考生可能会关注到流星与树根、天空与地层、理想和现实的这几组矛盾冲突。层次高一些的考生会关注到流星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在空中就会无依无附,没有束缚(“自由”)的代价是

没有归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或与材料有所偏离,写不出高分作文。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三、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考生临场容易发挥。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考生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 “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佳作展示】

守望心灵的月亮

福建一考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题记

总觉得,最美的树,要在厚土里扎根,在风雨中坚挺,在喧嚣中独立,写葱郁的文章,做笔直的栋梁。

人也一样。大写的人,要守住做人的根本。厚德载物,笃实淳朴,心宽有容。觉人之诈,不形于色;受人之侮,不动声色。面对各种权谋与诈术,依然能够保有最初的纯净、善良与正直,不为黑暗所侵,不为流俗所动,始终坚守着自己最朴素的心。

当今社会,诱惑太多,汲汲于富贵的计较与谋算时常上演,且往往会在短时间内使人获利。因此,慷慨大度的退让与善良的成全似乎便受到了功利主义者们的颇多质疑,而这些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正在惨遭这一群体的摒弃。

可是,人之为人,如果失去了这些根本,世界又会成为什么样子?若没有了这些,便不会有十二岁的小女孩何 在坦然面对死亡的同时还不忘帮助他人的善举,便不会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若没有了这些,也不会有高淑珍以泥土一样质朴的心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残疾孩子遮风挡雨,撒下辛苦的种子让爱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不会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孩子们

上的最震撼人心的一课……人性之中,一旦失去这些根本,整个世界便会失去太多真、善、美,天地便不会有爱,人间亦不再有情,灰灰漠漠的生命里便不会有暖色,苍苍凉凉的故事里亦不会有温情。大千世界,便纵有再多的物质上的繁华,可人与人之间,却唯有冷硬如寒冰的壁垒横亘。

所以,坚守自己做人的根本吧!让心灵生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厚德载物,善良宽容。这是一种修行,人性的自我坚守与磨砺会教会我们不必勉强与扭捏,用一种淡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里的沉浮,用一种独立的姿态来对待外界的各种诱惑。如此,我们面对俗世纷争,便会拥有处之不惊、淡然以对的从容;便会有直面心灵、毫不动摇的坚定和无怒无怨、勤恳努力获取成果的踏实。

《菜根谭》中有句话,一直很喜欢:“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是的,或许汲汲以求各种势利繁华、不断动用各种阴谋诡计的人会有短暂的名利上的荣华,可这些转瞬即逝,恰如流星。我只愿做一棵树,扎根厚土,在清风夜拂中看守好自己心灵的月亮,在明媚灿烂的白天里沐浴阳光,洒落阴凉。

【点评】

考生紧扣材料,由树及人,进而写到人生,写到心灵,举例论证,事例丰富,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有如下几个突出亮点:

(1)铿锵有力,长于说理。作为议论文,本文的说理可谓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古训到现实事例,从人生感悟到心灵守望,环环紧扣。

(2)事例详实,引用得当。在举例论证上,选用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具有典型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事例后面议论恰当,不会使人感觉烦冗。《菜根谭》的名言用在结尾,切题的同时又使文章显得古雅厚重。

守望千年的美丽

福建一考生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粽子飘香时。算来端午节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想我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遗留太多的美丽下来了。单就文学一脉而言,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散文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便足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宏阔的文化精神和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更别说还有曲艺的优美,国画的空灵,茶文化的高雅,各种器具各种建筑的精致……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那种传承千百年的美丽常让我们觉得它们美令人无所适从,目不暇接。

可惜,这种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美丽似乎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敢于破格、日新、造世界、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中国青少年正在为追寻思想上的“自由”而努力远离传统带来的“束缚”,我们的成年人也在努力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于是,我们青少年的英文、韩语流畅无比却看不懂一段文言文;我们会写漂亮的英文花体字,却不会拿中国的毛笔;我们喝着咖啡、可乐,却忘记了曾是世界级奢侈品的中国茶;我们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忽视了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却被韩国人拿着我们的端午节去申遗;我们看着美国大片、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却忘记了曾经让世界惊诧的中国水墨动画;我们狂热地学习外国文化礼仪,盼着孩子出国留洋,可外国人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要学习中国文化……

正因为如此,传统文化的缺失日益严重。可这种缺失,并没有给我们带走发展中的束缚和带来真正的思想解放的自由。恰恰相反,这种无所依附的“自由”让我们感到的是无所归依的彷徨。放眼看去,小学生对传统美德的了解仅限于“勤俭节约”,成年人不知道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题内容,不了解中国典型性人格的核心——怎样做谦和好礼、勇毅力行、孝悌仁爱的中国人,这些问题,正在因为我们文化根基的缺失而让我们茫然无措。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所以,让我们扎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丽,拒绝无所依附的“自由”,给自己一个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

【点评】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流星的“自由”和树的扎根。只有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精

神上才能有所依附,才会建立起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角度准确,材料丰富,极具说服力。{我仰望夜空}.

(1)深思熟虑,找准角度。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题目中所给的素材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感悟的。所以在衡量比较之后,作者选取了文化之根这个角度进行生发。

(2)举例翔实,善于提升。文章从眼前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进而列举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流失、在传承上面临危机的例子,从这些例子上升到精神层面,写到现代人的精神迷茫,使文章上升了一个层次。

(3)开阖有度,一气呵成。从文章材料的组织来看,从文学写到文化,从文化写到人的精神家园,大量列举触目惊心的事实的同时又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第二篇:《仰望夜空 ——你是我的唯一》

仰望夜空

——你是我的唯一

福建省光泽一中 初二(2)班 何奕卿

当灵魂被你浇灌白,飘逸出来的是一阵芳香,一路从灵魂的荒漠走来。你是我沿途唯一的绿洲,在沧海苍穹中,慢慢历史长卷,多少文人志士名垂千古,多少迁客骚人静看四时之时的岁月轮回,但唯你,映入我的眼帘,认识你,就喜欢上了你。

杜甫,你还好吗?其实,我很担心你。你时常紧皱眉头,忧国忧民,感慨世界的沧桑。你是否又独自仰望夜空,或是在异国他乡战火燎乱的地方期待着家乡的来信。你虽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你时常为国为民担忧。你诵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你平生第一首诗也是与收复失地,平叛胜利有关。你的博大胸襟,你的爱国之心不止一次令我震撼。你的魅力经过千年仍然熠熠生辉,你是我的骄傲。杜甫,你不止一次梦见了好友李白,你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他鸣不平。你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叙述自己坎坷零落的心事,你对友人用情至深,愿为友人两肋插刀,让人心潮澎湃。你与友人离别时,忍住悲痛写出“明月隔山岳,出事两茫茫。”孤独寂寞中,又有多少人懂你,知音难求啊!杜甫,你是我的榜样。

杜甫,寒冷的季节里,你的茅屋还结实吗?你时常因追茅草而“归来倚权自叹惜。”如果你生活在现在,你就不会在风雨中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吧。你爱后人景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你,最强毅志。杜甫,你是我的导师。

杜甫,你还记得你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吗?你挥笔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可造物弄人,一场安史之乱毁掉了大堂的盛世,毁掉了你经世济国梦,但坏中总会有光彩,安史之乱也造就了最优秀的你。你不被乱世所压倒,反而在逆境中脱颖而出。杜甫,你真棒。

杜甫,我总说想为你唱首歌,当我明白,无论唱什么歌都无法表达出你的伟大和坚忍。该如何定义你,杜甫?

诗中圣哲,笔底波澜,有友如此,夫复何求,指得就是你。而你就是你,再多的言语毫无意义。

穿越了千年,让我认识你,或许是缘分。但唯有你,让我着迷,在人生之路上,我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起风停。在寂静夜里,仰望星空,想起了你,我的偶像,杜甫!

指导老师:刘希珍

第三篇:《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如何审题{我仰望夜空}.

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是: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了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所给的材料是一首内容简明的现代诗,诗的意旨比较明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正面立意:

一、根据诗中 “如果地球失去了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内容,可以这样立意:要正确处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没有约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题目可以用《自由与约束》、《没有约束的自由是无本之木》、《没有约束,就是自由吗?》、《不要做无依无附的流星》、《我要自由,但我不能没有地球的拥抱》、《拒绝“无依无附”的自由》。

二、诗中说到,为了避免自己变成“无依无附”的流星,“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可以立意为:努力打造扎实的人生,避免浮华与轻佻。或者说想要在自由飞翔,而又能够有效地自我控制自己,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为保障。这个基础就是人生中的一些根本,如道德修养,学识,为人处世之道,社会公德,价值观,生存能力等。文章的题目《自由飞翔与扎根大地》、《扎根大地,自由的保障》、《没有大地,没有自由》、《我扎实,我自由》、《根深才能叶茂》、《不做浮萍做树根》、《唯有根底实方能飞的稳》。

三、根据诗句“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可以立意为:人在大自然和宇宙面前必须要有敬畏之心。社会发展到今天,自然和宇宙在人类科技面前似乎没有那么强大,人类可以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征服大自然和宇宙,甚至人类在大自然和宇宙面前似乎无所不能。有些人认为大自然和宇宙已经被人类完全征服了,有些人在自然和宇宙面前显得十分的高傲与自大。可事实是,自然与宇宙的强大根本不是人类可以征服的,而且自然和宇宙会根据人类的胡作非为给予致命的报复。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可以拟出以下题目:《敬畏之心不可无》、《时时敬畏,方能永恒》、《多么可贵的“惊恐”》、《敬畏宇宙,彰显智慧》、《心怀敬畏,和谐相处》。

四、从全诗来看,作者“仰望着夜空”,不是仅仅欣赏夜空的美景,不是打算着如何“上九天揽月”,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宇宙、思考着宇宙与人类的关系,思考着人离开了地球引力会产生什么后果,思考着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宇宙与自然的关系,引发出“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方能避免成为“无依无附”的流星的哲思。由此我们可以从人类在大自然在宇宙面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冷静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这一问题,冷静思考才能正确认识,理智是战胜狂妄的利器。题目:《理智思考,正确认识》、《正确的认识来自冷静的思考》、《理智与自大》、《摒弃狂妄,保持理智》。

五、当然也可以从反面来立意,诗中写到:诗人仰望星空,感到惊恐,惊恐的原因是担心地球一旦失去了引力,人就会变成“无依无附”的流星,所以诗人急切希望自己成为一段树根,深深埋没在地里。这岂不是杞人忧天吗?这是一种多么无聊的担忧!由此可以立意为杞人忧{我仰望夜空}.

天之心不可有。题目:《杞人忧天何时了》、《世间本无事,烦人自扰之》。(刘长科)

第四篇:《2013年福建卷优秀作文》

2013年福建卷优秀作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的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会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一、难得一见的“好材料”{我仰望夜空}.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材料”为顾城的诗 《忧天》,算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材料”。仍是“供料作文”题型,“供料作文”逃不掉的是“材料”的片面、简陋,以至虚假、杜撰;逃不掉的是命题者“命意”(显性或隐性),考生“被立意”。但由于这道题所“供”之“料”是诗歌,内涵较丰富,属于“半隐性命意”,诗中阐明了作者“一半”的观点:“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是显性“命意”。

另一半“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隐性”的“命意”。就“命意”而言,“隐性”的优于“显性”的。考生要理解该诗的半隐性内涵,才可能较好地“选意”或“定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现力、概括力、选择力。 其次,该诗之意是“二元对立”的,较去年“人生的赛跑„„”只讲要跑得快的片面性要好。该诗的规定性较丰富,可以发掘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该题值得肯定之处。

二、命题知性与理性兼具

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错,材料充满诗性,同时蕴含理性思考,展示了多元的矛盾关系。而矛盾是议论分析的基础。知性与理性兼具,避免了考生在写作时空洞抒情。 对考生来说,能否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决定了其作文水平的高下。一般考生可能会关注到流星与树根、天空与地层、理想和现实的这几组矛盾冲突。层次高一些的考生会关注到流星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在空中就会无依无附,没有束缚(“自由”)的代价是

没有归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或与材料有所偏离,写不出高分作文。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三、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考生临场容易发挥。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考生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 “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优秀作文】

守望心灵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