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千人计划名单

时间:2021-11-10 19:06:03 200字

篇一:《2014年浙江省第七批“千人计划”入围人选名单》

2014年浙江省第七批“千人计划”入围人选名单

篇二:《“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上岗(附部分入选者名单)》

“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上岗(附部分入选者名单)

摘要: 自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12月宣布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以来,首批入选者名单已经确定。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李虎军 乔晓会】自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12月宣布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以来,首批入选者名单已经确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共有120余人。尽管中共中央组织部尚未对外发布名单,但一些机构已经自行公布了其延揽的“千人计划”入选者。

“千人计划”是中国引进人才计划的一个大手笔。该计划将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到十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千人”实为虚指,为这一计划引进人才的大体规模。

首批入选者名单解读

“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中,一部分是各大高校引进的“创新”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发布的一则消息透露,2008年度首批“千人计划”共122人,其中高校有56人。

各大高校中,入选人数最多的学校达五人,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均在此列。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入选者中还有一位美国人:原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Robert Parker。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均有四人入选,“并列第二位”。而一些并不知名的重点大学,如武汉理工大学,也有一人入选。

部分入选者目前已开始服务于中央企业和金融系统。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发布的消息透露,中央企业首批共有22人入选,该公司推荐的杨建红也在其中。

《财经》记者获悉,中国证监会从美国华尔街延揽的“千人计划”人才,在“五一”假

期前已经报到,并在接受培训之后上岗。

还有相当一部分入选者,是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引进的“创业”人才。例如,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千人计划”入选者张彦于2008年初和朋友一起,在宁波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创办了新型光学薄膜企业——宁波激智科技有限公司。

和张彦一样,部分入选者在“千人计划”正式启动之前,已经在国内创业或全职工作。据《财经》记者了解,一位在2007年全职回国、在美国名校担任正教授的著名学者,则未能入选。

机遇与待遇

在不少人士看来,中国推出“千人计划”正当其时。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能源、环境和公共健康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政府希望从制造业主导的经济逐渐转变为知识驱动的经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才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6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杰出科教人才引进评估高层战略研讨会”上表示。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认为,目前是中国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最佳机遇期。留学人员已经在海外形成宝贵的人力资源储存库,而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玻璃天花板”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也焕发出了强大的吸引力。

张杰说:“去年中组部出台的‘千人计划’,应该说在人才吸引方面力度骤然增加,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段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争取引进尽可能多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新华社刊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的政策问答,“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六个月。对于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笔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高层次创业人才,则由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有关

地方提供配套支持。

此外,“千人计划”的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一定的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可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

据悉,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千人计划”入选者将在百万安家费之外获得更多的支持。

“关键在于执行”

“千人计划”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例如,美国关岛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研究部主任李宁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表示,第一批“千人计划”中,有一部分已经全职回国,而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写的是“引进”,不是对现有“海归”人才的资格追认。

李宁还说:“第一批实施的透明性很低,而且没有公示期,有关决策者的这种做法不能令人满意。”

无论如何,“千人计划”已经为中国延揽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西部一所重点大学人事处的副处长告诉《财经》记者,正是借助“千人计划”的东风,该校首次从国外名校全职引进了一位正教授。

在多位学者看来,“千人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专家把关。一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也表示,希望“千人计划”的评审程序得到改进。■

附录:“千人计划”2008年度首批入选者部分名单

清华大学:

施一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宋永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胡小平: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王力军: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所长、爱兰根大学教授

张奇伟: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潘建伟: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教授

赵政国: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罗 毅: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

张振宇: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陆亚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泉城分校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Robert Park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邵志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倪军: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

吴国雄:英国伦敦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浙江大学:

彭金荣: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顾 敏: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教授 邹鸿生:美国肯塔基大学结构电子学实验室主任

李尔平:新加坡国家高性能计算科学研究院电磁与电子研究室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

王 擎: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教授、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心血管遗传中心主任 蒋 庆: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曾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李 亮: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全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胡 斌:引进前的职务待核实

华东师范大学:

刘明耀: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

张增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郑伟安: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同先: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昆虫学系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苏宝连:比利时那摩尔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

杨建红: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能源系统分部研究员

创业人员:

篇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

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

篇四:《上海千人计划名单》

篇五:《最全国家千人计划名单(含5批名单)》

发个我整理的部分千人计划名单(滚动更新中)

一批122 二批204 三批336 四批160 五批318人

创新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王晓东: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医学科学杰出首席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

吴仲义: 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学系主任

林鑫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教授

许瑞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

吴瑛: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系讲习教授

刘景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 纳米科学中心主任

刘兴胜 :半导体 美国康宁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任高级研究科学家

丁洪: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教授 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谢心澄:美国Oklahome State University 讲座教授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杨贞标:生命科学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

苏党生:化学工程 德国马普Fritz-Harber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时玉舫:免疫学 新泽西州立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崔铮: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微结构中心首席科学家,微系统技术中心主任

朱慧珑:IBM半导体研究和开发中心(SRDC)

林安宁: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生物学系教授

郑国庆:日本冈山大学物理系教授 日本大阪大学、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戴鹏程:田纳西大学先进材料联合研究所讲座教授 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刘德荣:依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

杨广中: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任 教授 IEEE FELLOW

张元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部主任 教授

刘峰: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糖尿病系统生物学教授

严晋跃:能源工程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

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IEEE Fellow

张荣光: 生物物理 阿贡国家实验室教授

Michael Lynn Arnold:乔治亚大学遗传学系教授

椿范立:能源 日本国立富山大学教授

李学龙:图像与信息处理 伦敦大Reader

王卫: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系教授

周维佳: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空间自动化与机器人中心教授

丁玉龙:英国壳牌石油公司技术顾问、宝洁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杰:思比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廷军: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署与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联合研究院院士

孙文科: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副教授

Roy Anthony Periana:美国佛罗里达Scripps研究所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张彦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教授

傅阳心:芝加哥大学病理学系教授

刘正新: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赵予生: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

张明华:纽约州立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

刘平:材料物理 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教授

张宗超:美国国家实验室催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周晓洪:美国伊里诺大学芝加哥医学中心磁共振研究室主任{2014年千人计划名单}.

郭后扬:美国Tri Alpha Energy 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开发公司首席科学家

金平实:薄膜及纳米材料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铁学熙: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三级科学家(终身高级科学家)

施建成: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计算地球系统系统科学学院研究员

秦禄昌: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刘学峰:IBM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

施一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讲习教授

宋永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胡小平: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

王力军: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所长、爱兰根大学教授 OSA Fellow

张奇伟:生物信息学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罗永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专业 博士 (创业类) 李兆平:计算神经科学 伦敦大学教授

吴励:澳大利亚墨尔本霍尔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鲁白: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

危岩:德雷克塞尔大学讲席教授先进聚合物与材料化学研究中心主任

尤力:物理 佐治亚州理工大学教授

黄子为:纽约州立大学药学系系主任 教授

文一:康奈尔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储备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

孙伟:生物工程、CAD/CAM 德雷克塞尔大学讲席教授

苑纯:生物医学影像 华盛顿大学教授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小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

佘振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教授

陈十一: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fellow

陈松蹊: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统计学终身教授

黄国和:加拿大政府能源与环境领域首席科学家里 贾纳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邓兴旺:细胞和发育生物学 耶鲁大学教授

龙漫远:生物信息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张东晓: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教授 拉萨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郑春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美国地质学会Fellow

侍乐媛: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

卢志扬:南加州大学大卫帕克讲座教授 国际生产工程学院院士

刘峰: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机械与航空与太空工程系教授

刘征宇: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

高佳红:核磁共振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教授

罗光湘:肯塔基大学分子病毒与免疫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牛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讲座教授

肖瑞平: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杜瑞瑞:美国Rice大学物理系教授

鄂维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应用数学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教授

刘小博:数学 美国圣母大学教授

丛京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系校长讲习教授 ACM Fellow IEEE Fellow

上海交通大学

Robert Park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机械 ASME & AAAS Fellow

邵志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生物 AAAS Fellow

倪军: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

吴国雄:英国伦敦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刘惠春:凝聚态物理 加拿大国家研究院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黄佩森:机械工程 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系教授

季向东:美国马里兰大学基础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辛军:本田汽车公司北美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项目总监

李杰:能源 辛辛那提大学L.W. ScottAlter讲座教授 NSF I/UCR智能维护系统中心主任 蔡申瓯:数学 纽约大学教授

罗勇:美国休斯顿SBM-IMODCO公司水动力与系泊部项目经理

陆键:交通工程 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