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时间:2021-11-10 16:22:33 200字

篇一:《2003非典感人事迹》

王晶

36岁的王晶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王晶生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现了首例“非典”患者,原本负责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王晶,看到医院急诊科缺少卫生护理人员,主动向医院领导要求进入“非典”病区。她为病人输液、调整呼吸机、清理分泌物、做生活护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直到倒下的前一天,王晶还坚持值守了最后一个夜班。而自4月初进入病房到最后去世,王晶没有能再与丈夫和孩子见上一面……

在非典病房里,王晶既是病人又是护士。看到身边的病人出现恐惧、忧郁,同样虚弱的王晶便强打起精神,用言语和行动鼓励病友树立信心;看到护士们戴着严密的防护镜操作不便,呼吸困难的王晶主动去为病友扎针输液……王晶病情加重治疗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为其会诊;了解到王晶故事的人们更是自主发起为她寻找可供治疗的血清;一位女工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肺捐献出来。但人们的爱心和努力未能唤回她年仅36岁的生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是其中的一名战士。她主动上了前线,身后是丈夫和孩子长长的思念。她勇敢善良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义无返顾、舍生忘死的精神,而这正是使人们能够度过那段黑色的日子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叶欣事迹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事迹

叶欣同志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在这次与非典型肺炎战斗中为了抢救病人不幸染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忠于职责,坚守岗位;

今年1月份广东发现了非典型肺炎,得到通知后,叶欣护士长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夜班,特别从1月开始在二沙急诊也收到这类病人后,叶欣护士长干脆放弃回家,长期驻守医院,随时应对突发问题的出现,直到病倒前的常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叶护士长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一天回过家。

二、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

随着医院对于这类疾病的深入了解,叶欣护士长已经清楚围绕抢救毒性特别强的急危重病例过程,是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叶欣护士长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承担起这类病人的抢救工作,把危险留给自己,尽量保护自己的同事。她与该科主任一样,一早就暗暗做好了会病倒的准备,对家人和孩子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多的人员接触,他们总是自觉承担起这些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不让其他医务人员介入。

三、抢救患者不幸染病

医院抢救的急危重的非典型肺炎患者,都伴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有时甚至是以其他疾病为主送进急诊的。叶欣护士长就是在抢救一例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的。该患者因为急腹症被送进二沙岛分院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细心的医务人员经过认真的判断,高度怀疑该患者可能同时也伴有非典型肺炎。之后患者情况出现非典型肺炎重症的表现,叶欣与其他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了紧急的抢救,并及时转进了ICU,由于抢救和发现及时,该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可就在这期间,叶欣护士长却与其他几位同事都受到了感染,于3月4日,出现发烧等症状,接受隔离治疗,很快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四、病后仍不忘使命和职责

叶欣护士长在病倒后对马上赶来探视的医院领导所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院长,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受到了感染,给医院添麻烦了!”在住进ICU接受治疗的头几天,仍然每天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息给科室询问大家工作情况,叮嘱大家

要多加注意,过问几个重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直到上了呼吸机,无法说话为止这才停了下来。早期一度她感觉不错,甚至对看望她的科室同志说,“科室工作太辛苦了,有什么干不完的,拿一点给她在病床上干”,大家都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可以说,她自始至终直到昏迷前都始终没有停止过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五、生死抉择中,她把生给了别人和患者

特别具有意义的一幕是,在ICU中,叶欣病床恰在经她手挽救的患者的病床旁边。该患者日渐康复,在出院后一个星期不到,叶欣护长却因为病势沉重,终于不治。在抢救叶护士长的过程中,医院专门为她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不惜一切代价,要用最好的办法挽救她的生命。全省乃至全国的很多一流的专家都被请到了医院参加了会诊。医院领导每天了解情况,组织专家制定治疗方案。叶欣护士长的事情不仅牵动着全院同志们的心,也牵动了上级领导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多次过问病情,并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仕亲自到医院了解情况和慰问;副省长雷于蓝亲自到医院了解情况;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非常关心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叶欣护士长去世后,雷副省长以及卫生厅黄庆道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长彭玮等领导参加了追悼会,慰问家属。

六、家庭理解支持,共谱动人的乐章

叶欣护士长的家人自始至终非常理解她的工作,给予他了非常大的支持。他的丈夫张慎在不仅承担了整个照顾家庭的责任,甚至叶护士长去世后,非但没有一句埋怨,还主动向医院领导询问在抢救叶护士长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务人员的康复情况,并表示要自己出钱慰问他们。

七、多年来一贯出色,点滴事迹感人至深

叶欣护士长长期以来一直在技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是一位优秀的护士长和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她曾经多次代表医院下乡参加义诊,足迹遍及翁源等贫困山区。她对同事关怀备至深得大家的喜爱;她对患者无微不至,灿烂的笑容曾经感染了很多到医院看病的患者。

钟南山同志先进事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

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看病“三个一样”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学不能明哲保身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

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人要活在理想中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丁秀兰: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

篇二:《2003年的“非典”事件》

2003年的“非典”事件提供了信息公开化的良好契机,灾难过后的新闻界开 始反思传媒角色,与时俱进创新传媒管理理念;

2003年的“非典”事件,既给中国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又提供了实施信息 公开化的良好契机。

针对非典防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国 务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⑤最后一种,就是“非典”的报道模式。即由开始的“淡化处理”,到中期 的“有限报道”,再到后期的“全面客观”的报道。

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遇到突发性的灾难事件时,我们的媒体应该力求作 到以下几点,即:①尊重公民的知情权;②增加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在公开 和透明中逐步整合,逐步完善,以取信于民;③把如实的和及时的报道作为记者 的社会责任,以体现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把这种责任和精神与反腐败, 反地方保护主义,和开展适当的舆论监督紧密地结合起来。

非典事件2002年n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发现首例非典病例2003年1月2

日,河源市有病例报告:1月21日至22日,中山市也发现同种病例。广东省卫生厅 组织专家组前去调查,确认这是一种非典型肺炎,属病毒传染,病因不明。其间有 一

记者试图采访,但被有关方面封杀。此后,“非典”流入人口稠密的广州。广东失 去向公众及早通报疫情,群防群治的最佳时机。由此看来,从广东发现首例“非典” 病例到政府首次发布疫情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政府的讳莫如深和主流传媒的集 体失语致使流言乘虚而入、填补真空,并且逐步升级,达到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 作用。

从以上5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突发事件是“捂”还是“放”, 结果是大相径庭的,何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也是不言自明的。而后 面两个案件的妥善处理充分彰显了政府信息公开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独特 功能。

这种报道机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结果。从国内的因素来看,主要是 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了解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 治考虑。从根本上说,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两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冲突。因此,问题集中在如何在满足社会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与满足公众的知 情权和维护社会稳定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1、新闻理念与时俱进

2002年2月23日,第一个输入型病例进入越南,短短两个月内越南就成功控 制住了“非典”,除了发现及时、措施果断有力、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等因素外, 相关信息的公开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越南卫生部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 向公众通报疫情及防治的最新消息。及时准确的消息使“非典”最初给当地人民 带来的恐慌很快平息,人们开始按照卫生部门的建议购买口罩、防治药品,加强 清洁工作。因此,当地由于不了解情况而感染“非典”这种传染病的人数得到了 最大程度的控制,没有在社会上蔓延,而且社会稳定,没有出现食品抢购潮。反 观中国,由于没有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谣言四起,造成民众恐谎,在政治、经济、 文化、国际形象等方面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失职和缺位的背后,深藏着的是我们某些宣传管理部门管理理念 的危机。在它们那里,新闻的任务通常只是“正面宣传”,管理的任务通常只是{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加强控制”,而管理的“稳健”则可以无视事实和抛弃社会责任感为代价。正 是在这样堪称落后理念笼罩下,其所治理的大多数媒体的公信力的丧失才成为可 能。政府管理部门和传统媒体必须在新闻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公开上有所进步, 其根本理由是:从当代社会的传播路径的丰富性上说,已经完全没有了“不透风 的墙”;如果传播的咫风足够大,那么,那些笨拙的控制之墙,不仅会被穿越, 甚至会归于崩塌。在社会学总体意义上,这类结果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在信息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要封锁消息已经是“一厢情愿”而已,当人 们无法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时,自然会转向人际传播、网络传播,甚至区域外 媒体。媒介“压”新闻忽略了民众信息渠道的多元,从而导致其他媒体乘虚而入。 这种在过去比较封闭的信息环境中曾经有效,已经在前两年,尤其是浙江千岛湖 事件中尽显破绽的传统处理方式,在“全世界在观看”的信息全球化时期,“不 仅不利于局面的控制和事情的解决,甚至会削弱党报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公信 力,即使事后尽力弥补,群众也将信将疑,可谓事倍功半。”25

结尾:直面信息公开背景下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广变革,正视我国传媒与境外媒体的 巨大“信息落差”,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透明度”这一核心点上。从根本上说, 通过传媒确保公众知情权、议政权和舆论监督权的实现,关键是提升我国传媒资 讯的“透明度”,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新闻传媒信息沟通和社会协调功能,这也意 味着传媒角色的重新定位与理性回归:

必须极大地拓宽传媒公开报道的内容范围,由既往的宜传者、鱿动者转变为社会情况 的沟通者和社会变动的守望者;

传媒由“典论一律”的执行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多元典论的反映者和引导者,成为社会 协商对话的主梁道;

传媒由决策结果的宣传者转变为决策过程的反映者和参与者,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 供“透明”的讲坛.{2003年非典感人作文}.

汤因比曾经说过,所谓历史就是人类以其智慧不断回应现实生活挑战的历 史。在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点上,中国传媒将展现出怎样的智慧?

且让我们翘首以待„„

篇三:《小学作文:抗击非典珍爱生命》

抗击非典珍爱生命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非典”吗?它可是冠状病毒带给人类的“大魔怪”。 “非典”对人类的攻击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被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很大。

目前,人类虽然还没有研制出可以完全制服“大魔怪”的特效药,但是经科学家研究,已经知道它与果子狸等几种野生动物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人类身上的冠状病毒很可能就是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

可是,我认为制造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因为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逐渐减少,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