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1-11-10 14:33:11 500字

篇一:《《活着》观后感》

福贵,他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的一生大富大贵吗?无论这是不是他们的初衷,命运都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因为福贵的一生是如此的坎坷悲惨。

福贵,大约出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一个富贵人家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少爷生活。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起兴儿就赌博的逍遥自在生活,也许使人真的以为他真如名字一般将富贵一生。哪知命运在一夜间改变了他的生活:老宅子被他输的片瓦不剩,气跑了老婆孩子,气死了倔强老爹,气病了年迈老娘,也气的身在局外的我不停地骂他败家子儿!

所以说,此时,我对福贵特别厌恶,觉得他活着就是浪费空气,死了又可惜了一块土地,活的一点儿意义都没有。按照我的剧本,福贵会一蹶不振,一无所有,流落街头,受尽侮辱,孤独到老。

然而,这位昔日荒诞不经的少爷竟然在人来人往的街边摆起了小摊,艰难地糊起口来!我突然发现,面对生活的玩笑,他挺直了脊梁,开始认真地活着!

更可贵的是,在这贫穷的时候,家珍带着儿子女儿回到了福贵身边,她坚定地对福贵说:我不怕苦,只想跟你过安生的日子。我不禁感慨:家珍真是个好女人!福贵有妇如此,何其幸运!同时,也让我很期待他们以后的日子!

为了挣更多的钱,福贵干起了皮影行当,在我看来,此时福贵已务正业,家珍也是贤妻良母,俩孩子更是听话懂事,他们应该会好好的活着了吧?可是命运弄人,福贵在出外挣钱时被颓败的国民军抓去打仗,当他九死一生,深切体会到活着的不易与可贵准备回家好好活着时,却发现女儿因病聋哑。他接受了命运的捉弄,和老婆一起带着两个孩子顽强地活着,毕竟一家四口还在一起!

几年过去,夫妻俩在公社里勤恳地工作着,女儿凤霞勤劳懂事顾家,儿子有庆调皮捣蛋却从小知道爱护弱势的姐姐,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或许开始好好活着了。然而,命运再次将灾难降到这个家庭,儿子有庆出了车祸离开了爸爸妈妈和姐姐……原本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三口。可是,这没有击垮福贵夫妻俩,他们活着是如此的多磨多难,可是他们还是挺了下去!

看到这里,败家子福贵彻底从我脑海里抹去,剩下的就是坚强的福贵!我想对他说:福贵,加油!家珍,加油!还有什么苦难尽管来吧!还有比这个更遭的吗?!

一转眼,凤霞长大了,可以谈婚论嫁了!看到懂事勤劳的凤霞嫁给老实能干的二喜,真是替她开心!命运还是善待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给了她一个爱她的丈夫,一个幸福的家!不久她怀孕了,想到她将有一个孩子,更是觉得幸福在向她招手!这时候,十年文革正在蔓延,医院的有资格的医生都被关牛棚了,还好二喜有权带来了一个教授医生,不停地为她们母子祈祷……可是,因为教授被关三天滴水不进,福贵好心给他买了七个馒头,教授竟然噎着喝水又撑着了!导致了凤霞死了!该死的文革它是杀死凤霞的罪魁祸首!

此刻,福贵,你还有眼泪吗?为什么活着是这么不容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磨难? 在电影的结尾,福贵,家珍,二喜,还有凤霞的儿子馒头,四个人顽强地活着!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福贵一家的生活,我想可以用“惨”来形容,但是尽管这样,福贵都在努力地活着,不放弃希望,很努力地活着。这让我不禁想到,那些遇到些小挫折就轻生的人们,真是懦弱!跟福贵比较,有什么资格自杀?活着是如此的珍贵,我们要珍惜活着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好好活。

篇二:《电影《活着》观后感》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原小说更加沉痛,电影里消减了很多。小说《活着》中,在“屠夫作家”余华的笔下福贵的亲人一一的悲惨死去。电影《活着》终于给影片主人公福贵留下他可爱的小外孙、孝顺的女婿以及他的妻子。

余华自述: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党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优的活着只是中国千千万老百姓活着的缩影。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泪水中我们也有庆幸。

福贵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也是一部分人的命运。一个败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变为贫穷,母亲的去世,巡演皮影戏被抓服役,参加内战,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死,都是那么惨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极力的维持中,命运和社会给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看得出来,生活没有丝毫动情,要给他一个完好的感觉。福贵居然坚强的活了下来,晚年与妻子为伴,想这种可怕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无奈。深深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真是一个要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另外,皮影戏是本片的一个亮点,它贯穿电影的始末。有些人认为是故意以“民俗”来取悦于外国的影片评委。皮影戏在这片子里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他败了家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时候,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变成了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装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篇三:《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余华先生的作品《活着》在读完之后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并让我深刻的思索“活着”的意义。余华先生赋予了这部作品直击人心的力量,用最简单朴质的文字,镌刻了生命的沉痛与恒久。

《活着》通过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了一生的经历,凄惨的不可思议。作品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悲惨的人生遭遇: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活着》这部作品浓缩了一个历史阶段,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体现了“活着”的艰辛。

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作品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但作品中历尽艰辛的主人公从头到尾都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口吻进行冷静的讲述,仿佛在描述一个荒诞的故事,而这又切切实实的发生在他的身上。凄惨的经历与超脱的心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主人公从悲伤到麻木,又从麻木到平静,当他真正认识到活着的本身意义时,他就以平常心态面对苦难、面对生活。人生的兴衰荣辱,酸甜苦辣他都尝尽,但在任何经历面前,他都不讳地摆着一个态度:“我要活着!”

读完整部作品,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作品的题目——“活着”二字时,不禁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活着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先生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无疑是一部经典,美国短篇作品家艾米丽〃卡特称之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谬赞。对于工作了数年的我,人生阅历虽浅,但亦有所感受,在读毕《活着》后,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新的体会,活着的意义是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而一旦

认识到活着本身的意义时,生命才有价值,生命才可延续。延伸到工作上,感悟如下:

1、活着,不要在工作上为自已找什么借口,工作是活着的一种责任。{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2、作品中主人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因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痛苦是因为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后来他也因此有过深切的悔恨和反省,以及对自己的无法原谅,但这个事件也很快的戏剧性的演变为塞翁失马的幸运与欣慰。

主人公的一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在生活工作中当欲望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时,严于自律的重要性,不断反省反思的必要性,同时,对于工作上的不如意、不称心我们不必时时挂在心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篇四:《活着 观后感》{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活着》观后感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

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 —— 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

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

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篇五:《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一家是可怜的,但他们只不过是成千上万户普通平民家庭的一员,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话是福贵在送有庆上学去的时候那段对话,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长大了变成共产主义。结果当天有庆就死了。在最后馒头问老年的福贵同样的问题,结果福贵在最后支支吾吾,所幸家珍替他说了,估计他是留下了当年的阴影吧。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活着的观后感600字}.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每次谈到“活着的意义”,心里都感慨万分,思想沉重甚至迷茫,“活着”这两个字牵扯到的东西有太多了,没有人能说清楚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能让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有太多。《活着》用它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活着的真谛。

外三 胡婷

篇六:《活着 观后感》

电影《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徐福贵,妻子家珍。纨绔子弟福贵由于嗜赌如命从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经历解放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一家人的经历。

说实话,电影一开始,看着家珍的眼泪和福贵的嗜赌的鲜明对比,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我是恨福贵的,心里一直在祈祷他转身离开那个喧闹的赌场,可他没有,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福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福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泪时心就开始痛,手牵着小孩,肚子还怀着小孩,在那里苦苦的哀劝那个不珍惜自己的所谓的丈夫,希望她转身离开那个爱她还不如赌博、不顾家的福贵,希望她遇到一个上进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只是我的“希望”,她并没有这样。家珍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福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福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福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福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福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不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啊,可福贵和家珍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

令我感动的是福贵的妻子家珍对福贵的真诚的生死与共的爱情,在福贵家庭没落时,不离不弃,同呼吸共患难,以及对老人和孩子真诚的爱,有福同享,有难同担,这看似伟大的爱情其实同我们的父辈所经历过的和所拥有的爱情没有区别。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年轻夫妻有多少。我在一个婚姻节目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妻子(年轻貌美)因为与丈夫吵架离开,丈夫没有追出去而要求离婚,原因是因为觉得丈夫不够在乎自己。对比的多么鲜明,讽刺的多么有力。可笑,可悲!

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的: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嗯,忍受,只是两个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之重啊。现在这个社会,不说远处,就拿身边的故事说事吧。才在这不久前,重庆大学的一女博士就这样从高楼上从身一跃结束了她的“痛苦”,结束了她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国家和她家里人拿重金培养出来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识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还尚且这样轻生,不能承受生活压力之重,那还有的芸芸众生呢?悲啊,叹啊!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两口子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不知不觉

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只说他真切地告诉了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累,悦纳!

苦,接受!

痛,生并努力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就是修行!

篇七:《活着观后感》

近日,偶然有机会观看到了由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它虽未能在中国上映,但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电影《活着》在原著的基础上改动了许多,张大导演深刻地理解了余华这部小说的精髓,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心目中的活着。我看完后,它带给我内心很大的震撼,引发我沉重的思考:什么是活着?

电影开头都是用一些特效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活着》开片就是乌烟瘴气的赌场,而主人公富贵正以一副败家子的模样兴致勃勃地摇着手中的色子。他妻子多次劝他不要再赌,但他死性不改。怀孕的妻子家珍实在忍受不了颓废的他,带走女儿凤霞回娘家了。由于长期的欠债,富贵将他的祖宅都输给了以皮影戏起家的龙二。第二天,龙二带着几位长老上门讨债,满头白发的富贵他爸替他签下契约后被活活气死,他母亲从此卧床不起。一切不幸都找上了富贵。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年后家珍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到富贵身边。富贵从此洗心革面,借来皮影开始养家糊口,替母亲买药治病。然而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壮丁,看到一大片士兵因伤冻死。后来又当了共产党的俘虏。富贵惦记妻儿始终想回家,回到家后发现女儿因发烧而成了哑巴,龙二被枪毙。

在“大跃进”时期,有庆因为太困而在墙角睡着,而刚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倒墙压死了原本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有庆,富贵一家痛不欲生。后来凤霞和二喜喜结良缘,也许这是此片中唯一喜庆的场景了。但不幸很快降临了,凤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生下来却产后大出血,而妇科教授因吃太多馒头又立刻喝水而撑死了,那些学生又束手无策,凤霞就这样死了。富贵给他外孙取名”馒头“眼中满是希冀:“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越来越好了。”

《活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生活就像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要因为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活着,才有机会改变现状;活着,才有机会体验人生的美妙。不管前方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活着,希望就不会破灭,才有机会成功。

篇八:《《活着》观后感》

《 活 着 》 ——观后感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福贵一家人的坎坷命运,福贵和他的家人在风风雨雨几十年中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都透出了时代的缩影,从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六十年代,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赌博输掉了祖宅、老爹被气死、被国民党抓丁、战友都死了向解放军投降、回家后发现女儿凤霞哑了、之后有庆被车撞死,凤霞结婚后难产大出血而死,一系列的悲惨遭遇,福贵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

伤感的黑色幽默从头到尾贯穿整部影片,之中还隐隐的透露出一股悲悯的情怀。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原来是一个地主家的阔少爷,他嗜赌如命,却会唱一口秦腔,之后他将祖业输给了龙二,不喜欢他赌博的家珍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后来老爹被气死了,福贵从一个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后来家珍带着刚出生的有庆和大女儿凤霞回来了,福贵随后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与同村的春生投降了解放军,在部队里当民夫,给解放军演皮影,后来回到家中,发现凤霞因病哑了,在大跃进的时候,一家人生活艰苦,可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后来春生回来担任新区长,视察的时候开车意外的撞死了有庆,福贵一家人痛不欲生,后来就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在动乱中人们的生命毫无保障可言,福贵的战友被批斗而死,凤霞结婚后因生孩子大出血而死福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到了这里影片便结束了。

影片的结尾很平和,但却引人深思。影片中有俩处对白,一是福贵对儿子有庆说的:“小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就是羊,羊长大了就是牛”“牛之后了呢?”“牛之后就是共产主义了。” 另一句是福贵对孙子馒头说的:“小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就是羊,羊长大了就是牛”“那我就可以骑牛了”“到那个时候馒头就可以开上火车,飞机了”“到那时候,咱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了。”这俩句对白体现了对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讽刺与福贵对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很佩服福贵经历种种不幸后还能坚定的活下去的信念。在绝望无助下坚强,这是中国人民所共有的品质,我由衷的赞美这种品质,希望我能在我的人生中坚强的走下去。

篇九:《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余华 记得是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余华的《活着》,那个时候有着满满的感触,现在再捧起这本书时,竟然充满了恐惧,看到有庆死了之后,就不敢往下看了,不敢再次体会福贵亲人一个个离去,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很惧怕生离死别的人,何况我早已知道小说中人物的结局,有什么必要再为主人公悲伤一次?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小说,让我对苦难和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活着里,我跟随福贵的脚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文革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从他的遭遇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我看到那些士兵背井离乡去打战,无法逃离,连抢一个大饼都要付出生命代价。可能很多人都将目光停留在了福贵的亲人身上,我却还深深地记得一个叫老全的士兵,老全,幸还是不幸?经历了那么多次的死里逃生,终究逃离不了战争的悲剧,当他在死人中间翻找,和福贵和春生说:“有四个,我认识。”时,子弹恰恰打中他,还来不及为他的那句话悲伤眼泪便夺眶而出,可曾想到,他昨晚还在安慰春生不要说丧气话啊,如何能料到自己明日就会死在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我在想,如果老全说那句话的时候就料到子弹会飞过来多好?起码他知道自己下一刻会死。在活着中我又看到大跃进时期的荒诞,文革时期的阴暗,其实很多关于文革时期的事情都是从老一辈那里听说的,看小说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感激改革开放,感激中国的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我们中华民族好好定位自己,让我们中国人能更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总是被问或问自己,觉得自己会活多久?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个怎样的人?可是我们忽略了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就像小说中,作者给了我们很多的希望,却会在一瞬间用死亡摧毁这些希望。有庆跑步跑了第一名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可他竟然会因为抽血抽得太多而死去,这如果放在现在社会有多少人会相信?而作者恰恰抓住了小说的背景,让这一幕发生得如此合情合理。当福贵给家珍准备棺材,所有人都觉得她活不过一个月时,她奇迹地能下床了,给了福贵希望,却还是逃不了病死。我知道,作者早就给他们设定了这样的结局,而他掌控着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怎么死才更符合当下历史,怎样才更让读者震撼。 然而坚强如福贵,命运给他的人生带来大起大落,他领悟到了要珍惜生活,珍惜亲人;命运让他的亲人相继死去,在亲手埋葬掉一个个至亲之人后他还是勇敢地活了下来,尽管是平凡地活着。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阿太和外公,在他们走之前我还未亲身经历过死别,看着别人因死别而悲伤也只是看客的角度,然而命运就在半年不到的时间给他们也给我们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阿太因年老而去世,四个月之后外公因疾病去世,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多想这一切只是一个梦,梦醒的时候跑到外公家还能看到他们的笑脸。但是在外公的病床上,我哭完之后的一瞬间,想着外公应该是希望我们能好好生活下去,也不知道哪来的坚强,让我擦掉眼泪,叫外婆不要哭,一切都会过去的,尽管当外婆回答说:“这是你的外公,我怎能不哭”时眼泪还是夺眶而出。当初的不能接受,在六年后的现在想起来,就像福贵讲述的一样,朴实的语言,平静的回忆。没有过不去的坎,死别更是如此,生活只给了我们一小段悲伤的时光,在一段叫做遗忘的岁月后,我们还

要继续生活下去。

讲到小说的主旨,觉得总结的最好的一句话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的命运如此悲惨,但是他从未放弃,一只老牛的陪伴也能带给他活下去的勇气。作者余华写到:“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回到之前说到的人生的意义,虽然命运是残酷的,我们依然要懂得抗争,在抗争中寻找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和意义,看福贵一家人,他们一直是在抗争的,与战争,与贫穷抗争,不管结果多么悲剧,他们的抗争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而这份责任归功于爱情和亲情的力量,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她说不想死的时候肯定用了很大的力量去抗争,虽然终究抵不过命运。映射到我们现在社会,新闻报道对于自杀和他杀事件总是层出不穷,一个是对自我生命的不尊重,一个是对别人生命的不尊重,归根结底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相比与福贵他们一家人用精神上的力量支撑物质的贫穷,现在的人却是在享受物质资源而抵不过精神上的压力。最近又听到好几起高校学生跳楼事件,我觉得选择轻生是对生命最不负责任的方式,一念之差留给家人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云南昆明火车站的砍杀事件,真的极度气愤,那些暴徒凭什么主宰无辜群众的命运?凭什么剥夺他们活下去的意义?

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毕淑敏说:很多事情别人承诺你,说你可能发财,说你可能有什么什么样的运气和经验,都不一定能兑现。但我承诺你,你一定会死亡,这件事情是百分百要应验的。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一件事情,怎么能回避它?为了让我们的人生少遗憾、多完美,让我们能够把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按照你的意志来运行。看完《活着》,我说不出像两位作家一样让人感悟很深的死亡看法,我只能用自己很简单却真实表达心情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体悟:我学会了珍惜,珍惜亲人朋友,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不知道命运会在什么时候给我们开一个无法挽回的玩笑,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意义,负责人地活着,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关心我们的亲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