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医大师,毕生研究成果

时间:2021-11-10 13:01:30 200字

篇一:《国医大师名录》

国医大师名录

篇二:《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

作者:南广孟建红 发表日期:2011-11-07 阅读次数:32

2009年,我国首次评选出了30位国家级中医,并授予他们“国医大师”的称号。这些国医大师不仅德高望重、医术精湛,而且大都是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长 寿老人,帮他们提升精力、保持视力、调和气血的“健康源泉”究竟是什么?一碗药粥、一个小动作、一道小菜还是一杯药茶?近日,《中华医药》推出了“国医大 师的养生之道”系列节目,带观众一起关注国医大师独特的养生之道。

朱良春:“虫类药学家”喝粥养精神

朱良春在业界以善用虫类药医治各种疑难杂症著称,被誉为中医界的“虫类药学家”,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不仅如此,朱良春还常常被邀请到中国 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讲学,有时经常是下了诊就往机场赶,下了飞机又直接赶到医院坐门诊,夜深人静的时候,朱良春还有另一项工作——回复患者的来信咨询。93 岁高龄的他一天工作的时间常常达到10多个小时,而他保持精力的秘诀却是一碗用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和大枣煮成的粥,做法也很简单,将绿豆、薏仁、扁 豆、莲子和大枣洗净后倒进砂锅,加水大火煮开,然后换小火煮40分钟,最后倒入枸杞再煮10分钟。60多年来,朱良春每天都坚持喝一碗这样的粥。

别看粥的用料普通,功用却不一般。中医有“五脏调,百病消”的说法,心主血脉,莲子能够清心养心,绿豆能够清热解毒,它们都入心经;枸杞能入肝经,是补肝 的佳品;脾主运化升清,红枣和扁豆都是可以用来健脾的;肺主气司呼吸,薏仁有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肾藏精,主骨生髓,而莲子、薏仁、枸杞又都入肾经, 有补肾的作用。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能够滋补五脏,令正气充足、精力旺盛。

煮粥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极为关键,就是煮粥的水要用中药黄芪煮出来的药水,黄芪能够补气,中医所说的“气”是指能够使脏腑和机体发挥正常功能的精微物质,气 虚了,精神和体力都会缺乏,容易疲劳,而中药黄芪被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因此,几种食材再加上黄芪,便可有效提升精力和体力。但黄芪毕竟是药,做粥时 要适量,对于普通人来说,用30克黄芪、50克绿豆、50克薏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30克大枣以及10克枸杞配在一起,煮出来的粥是5天的食用 量,每天吃一小碗就可以了。

贺普仁:“天下第一针”护眼有道

提起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炙界可谓无人不晓,他挖掘整理了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把针炙可以治疗的疾病发展到了300多种,他的针法犹如晴蜓点水,因此有“天 下第一针”的美誉。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他腿脚虽然不太方便,眼神却出奇的好,不仅能准确定位人体的穴位,给患者扎针,读书看报也不需要戴老花镜,更出人 意料的是,贺普仁还有最拿手的一招儿——穿针引线。 多年前,贺老普贤被诊断患有轻度白内障,可如今却能穿针引线、看

书读报,原因就在于他练习的养眼功——转睛。贺老的这一养生法不用花一分钱,也不用特定的 时间或者地点,只需要闭上眼睛,让眼球先顺时针转36次,再逆时针转36次,长期坚持,对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都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中的道理很 简单,从眼睛的构造图可以看到,眼球前端正对着瞳孔的是晶状体,晶状体的作用类似于照相机上的镜头,通过自身形状的调节聚焦成像,再投射到视网膜,使人能 够看见东西。近视眼、老花眼就是晶状体自身调节能力异常的结果,而当晶状体由透明变为浑浊时,便会阻碍光线进入视网膜,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实际上, 眼睛是人体代谢最缓慢的器官,转睛可以促进眼内部微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改善晶状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病变和渗出物的吸收,有助于早期白内障的改善和控制。

转完眼睛后,贺普仁的养眼功并没有结束,还要按揉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当人目视正前方的时候,黑眼球正下方、眼眶骨上的那一点就是承泣穴,按揉时用食指按住 来回搓。中医讲“目受血而能视”,这里的“血”不仅仅指血液,还包括由血化生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果说转睛可以疏通络脉,祛除淤滞的话,那么按揉承泣穴就是 在帮助眼睛得到更多的气血,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而中医讲“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脾胃化生的气血是最多的,所以按揉这个承泣穴,能够 使眼睛得到更多的气血濡养。

李济仁:药茶喝出鹤发童颜

国医大师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他还原了600多位新安医学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擅治痹证、痿证,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80岁的他可谓鹤发童颜,至今仍然每周坚持出诊,其中的秘密就是一杯喝了二三十年的药茶。

上世纪80年代初,50多岁的李济仁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虽然一直在用药物控制,但还是时常出现发昏目眩的状况。于是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他开始琢磨自己的保养方法。

根据自身情况,李济仁调配了一种药茶,选取了西洋参、黄芪、枸杞子和黄精四味药,泡制方法很简单,取黄芪10~15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 克,黄精10克,用开水冲泡,加盖闷5-10分钟就可以喝了。喝到晚上,还可以把泡了一天的黄精、枸杞子、西洋参全都吃下去。

这种口感好、效果好的药茶逐渐成了李济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至今已经喝了30多年,不仅解决了头晕的问题,还喝出了好面容。

仔细分析这道药茶,其中的黄芪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是“补药之长”;《本草纲目》认为黄精有“补诸虚,填精髓”的功效,这里的精髓其实指的是血。

据说,当年的无暇禅师常年隐居深山,就是以黄精为食,活了120多岁。李济仁的头晕,中医认为是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头脑所致,而黄芪补气、黄精补血,再加 上西洋参和枸杞的共同作用,令气血充足上濡头脑,头晕就缓解了,气血足脸色自然也显得年轻了。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药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能不 能喝还要咨询专家,而且正在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够喝的,另外经常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病人也要少喝。

路志正:“不撤姜食”40年

国医大师路志正出身名医世家,因善用脾胃调理法治疗各类疾病而名噪海内外。路志正常说:医生必须把自己的身体弄好,不然怎么给患者治病?怎么教人养生?那么90岁高龄依然能出诊的他又有什么独特的养生之道呢?

中医有句古话叫“药补不如食补”,路老的养生就体现了这一原则,他非常注重饮食,有一样东西已经吃了40多年,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姜片。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路志正就养成了每天“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自从坚持吃姜以来,路志正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健康,最近几年的体检结果更是显示,他的血管弹性居然和 四五十岁的健康男性一样,其他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路志正“不撤姜食”吃出好身体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姜有养护脾胃的作用,中医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 系统,可以说是为五脏六腑提供能量的基地,脾胃弱就会气血不足,也就是说营养的消化吸收不好了,从长远来看,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 而生姜能够健脾胃,脾胃健、气血足,各个脏器的功能就都能保持正常了,心脏也不例外。

吃姜虽然好处不少,也要讲究吃法,路志正吃的姜是醋泡过的,姜本身是一味药,有发散作用,能避风寒、预防感冒、帮助消化、促进胆汗分泌。醋是活血的,又能 止痛,姜用醋腌过再吃,效果会更好,路老特别提示,每次吃姜的量很重要,几片就够了,吃太多会刺激胃壁,导致胃热。与此同时,吃姜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年之内夏天是吃姜最好的时候,而秋季则不适宜。一天之中又有“早上吃姜,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

路志正大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了姜的好处,但姜也不是人人都适宜吃,比如内热或者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长期或者是大量食用生姜。同时建议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一下医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篇三:《30位国医大师名单》

30位国医大师名单

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玉川 王绵之 方和谦 邓铁涛 任继学 朱良春

苏荣扎布 李玉奇 李济仁 李振华 李辅仁 吴咸中

何 任 张 琪 张灿玾 张学文 张镜人 陆广莘

周仲瑛 贺普仁 班秀文 徐景藩 郭子光 唐由之

强巴赤列 裘沛然 路志正 颜正华 颜德馨 程莘农

附简介:{一代国医大师,毕生研究成果}.

王玉川 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绵之 1923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医方剂学专家。

方和谦 1923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邓铁涛 1916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专家。

朱良春 1917年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家。

任继学 1926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苏荣扎布(蒙医) 蒙古族,1929年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玉奇 1917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内科,尤精胃疾。

李济仁 1931年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歙县“世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

李振华 1924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辅仁 1919年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吴咸中 1925年生,满族,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攻中西医结合外科,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开拓者之一。

何 任 1921年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对张仲景学说研究有很深造诣。 张 琪 1922年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30余年,是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张灿玾 1928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

张学文 1935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内科治疗。

张镜人 1923年生,2009年a6月14日病逝。出身于中医世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陆广莘 1927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

周仲瑛 1928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等理论观点。

贺普仁 1926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创立“贺氏三通法”针灸治疗体系。

班秀文 1920年生,壮族,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 徐景藩 1928年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尤擅长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研究。 郭子光 1932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诊疗特点,擅长内科诸病。

唐由之 1926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擅长中西结合治疗眼病。

程莘农 1921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

强巴赤列(藏医)1929年生,藏族,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

裘沛然 1913年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曾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 路志正 1920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妇、儿、针灸等科。 颜正华 1920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内科杂病。

颜德馨 1920年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衡法”治则的研究。

综合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

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

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3、广州中医药大学;4、天津中医药大学;5、南京中医药大学;6、成都中医药大学;7、山东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9、长春中医药大学;10、河南中医学院;11、陕西中医学院;12、广西中医学院。

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学院(南宁);21、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安徽中医学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6、上海中医药大学;7、河南中医学院;8、湖南中医药大学;9、广州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山西中医学院;12、陕西中医学院;13、云南中医学院;

14、江西中医学院;15、福建中医学院;16、广西中医学院;17、天津中医药大学;18、辽宁中医药大学;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23、贵阳中医学院。

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

1、广州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篇四:《中国60位国医大师名单》

中国60位国医大师名单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

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 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0. 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1. 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2.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3. 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14. 张琪,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15. 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16. 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 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7. 张镜人,男,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 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8. 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20. 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1. 班秀文,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2. 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23. 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4. 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

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25. 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26. 强巴赤列,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27. 裘沛然,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28. 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9. 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0. 颜德馨,男,汉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原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

第二批“国医大师”名单

(共3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一代国医大师,毕生研究成果}.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评选第二届国医大师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217号)精神,经逐级推荐和评审,并经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拟授予干祖望等30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现予以公示。(注:未表彰){一代国医大师,毕生研究成果}.

1.干祖望 男,汉族,农工党员,1912年9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1930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代国医大师,毕生研究成果}.

2. 王琦 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2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研究员。1961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3. 巴黑·玉素甫 (1934.7-2014.4)(已逝)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主任医师。1956年1月起从事维吾尔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民族医。

4. 石仰山 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3月生,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1950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上海市名中医。

5. 石学敏 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6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

6. 占堆 男,藏族,中共党员,1946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1959年3月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西藏自治区名藏医。

7. 阮士怡 男,汉族,中共党员,1917年2月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55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

8. 孙光荣 男,汉族,1941年11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1958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 刘志明 男,汉族,1927年10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0. 刘尚义 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12月生,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名中医。

11. 刘祖贻 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7月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

12. 刘柏龄 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6月生,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

13. 吉格木德 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39年12月生,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1956年3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名蒙医。

14. 刘敏如 女,汉族,农工党员、中共党员,1933年5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1956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川省名中医。

15. 吕景山 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1月生,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1962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名医。

16. 张大宁 男,汉族,农工党员,1944年9月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