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美 800字

时间:2021-11-10 09:45:49 800字

三峡之美 800字(一)

三峡之美 800字(二)

三峡之游,首先是一场对自然生态的游历。三峡之美,最直观地表现在山水的起承转合之间。每个人都会问,三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经过河湖之变,三峡的美,在大峡谷得到稳妥的保全。现在,我们去三峡,看高峡出平湖,被峡谷荡气回肠的美感击中,于是,我们还原了三峡游的本义。

大峡谷集中了自然之美的所有形态,三峡最本质的之美,不在长江之汹涌,不在平湖之柔媚,不在丛林之幽寂,不在深山之诡异,而在峡谷。自然生态的所有美的形态和质感,都在大峡谷得到完美的呈现。关于三峡最美的地方,有人说是水的奔腾,长江三峡段的白浪滔天、剑气如虹,让世人知道一向被视为柔弱的水也能如此咆哮磅礴;有人说是“高峡出平湖”,这是毛泽东都预想过的壮丽画卷,众多新湖泊的出现让惊险壮阔的大江涌流点缀上柔美的元素;有人说是漫山遍野的丛林,两岸高山上红一片绿一片的植物,掩饰了岩石的突兀,也让游客四季能看到不一样的生机……

?其实,三峡作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其本质就是峡谷。三峡景点的独特之处也正在于峡谷,至于水的奔腾、河湖之变、高山上的丛林甚至深山里的村落等等,都是基于峡谷之上出现的,都是峡谷之美的辅助元素。

而早上白帝城朝霞满天的时候,默念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当年诗人轻盈与潇洒的情怀也许能轻易体会到吧。

真正的峡谷之美,在白帝城之后就悄然来临。江面越来越狭窄,首当其冲的是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夹江的峭壁逼人而来,似乎人需要屏住呼吸控制身体的些微起伏才能通过。而似乎要冲上云霄的峭壁夔门,在轮船从“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下侧身而过的时候,整座峭壁似乎就笔直地向人压过来。这时候的江面,最宽的地方大概1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而已。江水似乎想要把峡谷冲开,却又总是徒劳地奔流出来,在涌出夔门之后,还遗憾地闷声呜咽。

三峡旅游的终点由原来的葛洲坝变成了三峡大坝,这个巨龙般的身影挡住了四百里狭窄湍急的江流,当滚滚激流从闸口奔腾而下,长江水便成了滋润两岸人们的伟大工具,完成着自然赋予它的使命。是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和中国人民,而三峡文化是巴楚民主传统艺术的精华,强悍的巴民族和智慧的楚民族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这种具有杂交优势的三峡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放射着绚丽多彩的光华。 由此,我更认为,三峡的美在于峡谷本身和它内在涵育的文化。

三峡之美 800字(三)

《三峡》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 王京霞

【设计理念】

《三峡》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辞采丰美,感情充溢,像一幅

隽永秀丽而又风姿绰约的水墨画。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欣赏写景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诵读,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章意趣;

2、了解古人描摹山水的写景艺术,提高欣赏品味;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三峡的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望“文”生“景”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欣赏写景类文章的方法。

2、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方法】

分层朗读,合作探究,美点追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也有广袤的土地,秀美的

山川。在这幅锦绣的河山中,三峡,像一朵瑰丽的奇葩,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去游览一下三峡的绚丽风光。

二、目标展示

1、诵读,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章意趣;

2、了解古人描摹山水的写景艺术,提高欣赏品味;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课文朗读与赏析

(一)一读,读得准确,读出文言语感(PPT展示要求)

在对照注释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同桌两名同学互相听读课文,

指出对方朗读过程中读音、停顿方面的不足并帮助改正。

(二)二读,读出自我,探究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自读,(默读为主),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倡导做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并就文章内容,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有疑而问),也可以是你觉得对理解文章非常重要,有必要提请大家注意的问题(无疑而问)。

在学生思考、展示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

的问题是学生问题的扩展与深化。(PPT展示,依次提出问题):

1、通读全文,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你能概括出文章每一节各描绘出了三峡什么特点吗?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先初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三)三读,读得忘我,读出抑扬顿挫。(PPT展示要求)

在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读

课文,注意:准确把握文章感情,深入体味文章意境,以自己的朗读传达作者的情意,读时,要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忘我的状态中领略文章风景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过程:

1、学生自读,自我陶醉;

2、个别展示,秀我风采;

3、变换形式,共同参与:(PPT展示)

(男女领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男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男合)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女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女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女领)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男领)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男女领)故渔者歌曰:

(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四读,含英咀华,品味文章美点。(PPT展示要求)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写景类文章的方法,做赏析的行家。

A、教师引导:(PPT展示)

欣赏写景类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突出景物特点写景的角度:

如:(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

出了春雨轻柔、细密、闪亮的特点。

2、从描写角度的变化的角度:

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正面描写蜜蜂采蜜的繁忙景象,

是为了从侧面突出春天花朵开放得繁盛的景致。

3、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景的角度;

4、从高低远近不同视角写景的角度;

5、从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角度写景;

6、从炼字的角度,体会运用的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等的角度;

7、可以从句式的多变,如长短句、骈散句的巧妙变换,四字短语的灵活运用等的角度;

……

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入手分析,以上方法,多方尝试,多多益善,并鼓励自创角度分析。

B、小组展示:

先在小组内交流,并优先让学困者先发言,组长点评指正。

C、全班展示。

教师借此环节掌握全班学生本环节的学习情况。

(五)五读,回味咀嚼,再探文章蹊跷(PPT展示要求)

所谓“文章蹊跷”,是指文章独特的出人意表的内容表述,写作手法等。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纵深层面上探究文章的独特点。

例如:

1、文章第四节写三峡的凄清、肃杀的气氛,是否与作者对自然山川

的赞美之情相矛盾呢?

(明确:首先,从内容上讲,是客观展示自然风貌的需要。三峡一年之中不全是水流湍急,树木蓊郁的景观,也有水落石出、万物萧索的景象。

其次,山岩遮蔽日月的雄奇是一种美,水流风驰电掣的气势是一种美,青山绿水倒映在碧绿的潭水中的清幽是一种美,那么,白草霜树、高猿长啼的凄清也是一种美。三峡就像一位伟岸蓬勃的男子,盛夏热烈奔放,春冬俊逸洒脱,秋季还会哀伤喟叹,有着鲜明卓立而又丰富多样的性格。

再次,在本节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江上渔者的一种深深的悲悯情怀,丰富了文章内涵,使意境更加丰富深邃。)

2、本文在描写三峡景致时,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是先写夏天的景致,再写春冬之时,后写秋天的景致呢?

……

四、小结结束本节课:

三峡之美,让人欲罢不能,赞美之情充溢胸中,不舒不快,作对联一副以表此意:

上联:群山无阙重岩叠嶂盖曦月

下联: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横批:美哉三峡

附:板书设计:

三 峡

郦 道 元

参考资料:

1、

三峡之美 800字(四)

《三峡》教学设计

宿州市桃园中学

王新法

2014/11/5

《三峡》教学设计

宿州市桃园中学 王新法

【教材解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作家们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的神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姿多态的性灵”。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借助课下注释及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2、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生活在平原,对山脉、江水,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疏通文意,掌握方法,轻松诵读。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思之美;展开想象,领略三峡之美;了解作者,体会情感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思之美。

【教法设计】

1、预习法。学在教先。先预后教。

2、注重朗读。范读、导读、默读、分组读、齐读 诵读等

3、发现法。自主发现,合作解决。

4、涵泳品味。深入意境,发挥想象,审美体验。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利用互联网查阅神女峰(望霞峰)传说故事、

3、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及写作背景。

4、利用互联网搜集名家描写三峡的诗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猜余先生说的是哪个地方?(释义板书:峡))

检查预习:讲述《神女峰(望霞峰)传说故事》

三峡就是那么一个神秘,神奇而又令人神往的地方,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穿越时空,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感受读。目标:学会读。

1、走近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 课件)

2、读通课文:

(1)正字音。( 课件,检查预习。)

(2)通文意。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

景观?能否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其特点?(自主学习)

3、指导 朗读:

(1) 指导把握节奏,注意轻重缓急,特别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

音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把握好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停顿有

段落停、句子停、句中停,这里我教给同学们句中停顿有的

两种方法:

A、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例如: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和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例如: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范读,教师读第一段。

(2) 分段读。比读。(找男生女生各一名比读,然后评议。)

(3) 激情放声朗读课文(看每段提示)。

三、品悟读。目标:理解课文。

1、默读。默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发现难点。(运用批注法)

2、自我发现,找出难点,提出问题:字词难点、文句难点、写法难点、情感难点等。(分组分段来提问。)

四、赏析读。目标:鉴赏语言。

1、说美。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的神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姿多态的性灵。

句式:我认为《三峡》的是美的,因为。

2、想象美: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想象三峡的雄壮的美、奔放的美、清幽的美、凄婉的美;想象三峡的动静之美?高下之美?色彩之美,线条之美,镜头之美,句式之美„„

3、诵读。(方法:减字法,以一、二段为例,课件。)

五、拓展读 目标:走出课堂(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我们搜寻了有关写三峡的诗文,现在交流一下。请举手发言。

2、现在就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看一看这些诗句与本

文哪些内容能联系上。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的美。

2、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3、三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 —— 连高 雄壮美

夏 ——疾 奔放美

水{春冬——清 清幽美

秋 ——凄 凄婉美

【简历及成就】

王新法,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特色作文教师,独创的神五阅读,新法作文深受学生欢迎和受益。辅导学生作文曾在国家、省、地市级获奖,本人亦有十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王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做研究,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后发表,是一位教研型的教师。

我认为《三峡》的山是美的,因为它写出来山的高峻、山的连绵、山的雄壮。 我认为《三峡》的夏季的水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