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中的明妃

时间:2021-11-10 08:58:57 200字

篇一:《一个社科研究者笔下的密乘义理--佛教密宗女性神佛》

佛教密宗女性神佛

李 南*

载《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

【内容提要】佛教密宗的神殿中女神云集,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忿怒的凶神。大量女性神佛的出现与印度教性力派崇拜的兴起不无关系,而忿怒女神的涌现则是佛教密宗重要义理的体现。

在佛教密宗当中,女性神佛的身影堪称无处不在。最高神本初佛的明妃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具有无上的智慧和地位。五位禅那佛也各有明妃,大力协助五佛弘扬五智。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佛母、天母、瑜伽母、荼吉尼活跃于天上地下,人世之间。这些女性神佛有的慈眉善目,扶危济困,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有的面目狰狞,杀气腾腾,令众魔罗闻风丧胆;有的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在世间宣道弘法,传播胜义之谛。然而,在佛教创立初期,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在佛教初期的巴利文和梵文佛经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一些男女神明,他们源自印度早期存在的其他宗教体系。那些皈依佛教的信徒们在接受佛教教义的同时,并未完全放弃其传统的信仰和崇拜。于是,婆罗门教系统乃至吠陀时期的一些神祇改换门庭,进入这一新兴宗教的领域。在巴利文文献中,这些神明虽未达到至尊,却也居于天界之中,其地位仅次于佛陀。在早期的佛教女神当中,地母神波哩提毗,以及吉祥天母即财富女神地位最为重要。

《名义明灯》称吉祥天母是美貌与吉祥女神。巴利文《长部经注》将她描绘为家庭财产与智慧女神。在《奢梨迦本生经》等本生经故事中,她司管财富、智慧和道德。《萨罗婆伽本生经》宣称吉祥天母决不会抛弃一位善于感恩、以心制胜、温柔、仁慈的智者。由于佛教的吉祥天母同时兼具智慧女神之神格,可以说她是婆罗门教的吉祥天女与娑罗室伐底的结合。不过,佛教中也有一位单独的女神被称做娑罗室伐底,亦即辩才天母。《小史》中提到,笃信佛教的锡兰国王波洛罗摩婆诃一世在首都普拉提城王宫附近修建了一座辩才天母庙。巴利文《法句经注》将她称作赐王位财富天母,表明她赐予王位和财富。《小史》中还提到英雄吉祥天母,她是一位在战斗中赐予英雄胜利的女神。在《吉祥迦罗迦尼本生经》中,吉祥天女被描绘为护持国土、安抚众生的天王持国天的女儿。她自天而降,身着金色衣衫,涂饰金色油膏,配戴金色饰物,放射出夺目的金色光芒。她爱上一位商人,在他落魄时与他共同生活。她钟情于他,因为他举止文雅,温顺和蔼,待人友善,乐善好施,刚正不阿,忠诚正直,不施诡计,是一位颇具魅力的高贵之人。若要获得她的青睐,这些品质缺一不可。这位女神的对立面为非吉祥天母,等同于迦罗迦尼。本生经将她描述为广目天的女儿。她从空中降临大地,身着蓝色衣衫,涂饰蓝色油膏,配戴蓝色珠宝,放射出不祥的蓝色光芒。她青睐虚伪、淫荡、乖张、贪婪、嫉妒、诡计多端之人。

在大乘佛教的文献当中,女神的数目日益增多。及至大乘佛教发展到佛教最高阶段

——密教金刚乘时期,众多女神纷纷出现,体系庞大,蔚为壮观,其影响更是空前绝后。于是,在金刚乘的神殿中,我们发现了六位女方位神,五位女保护神,四位女门神,四位女舞神,四位女光神,四位女兽面神,四位荼吉尼,十二位波罗蜜多女神,十二位自在女神,十二位女持明,她们各司其职。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五禅那佛及其所统辖的浩荡的部母、明妃等女神队伍。在密教的早期经典《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中,初次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密教的神殿,包括五禅那佛及其真言、坛城和各自的部母、明妃以及他们统领的其他男女神祇。五禅那佛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和不空成就。他们分别具有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大圆满智、平等智、妙观察智和成就所智。据称,若通过明师指引获得这五种智慧,即能达到“菩提”,即身成佛。此外,由于密教各派皆主张以方便(悲)为父,以般若(慧)为母,特别强调般若与方便(慧与悲)的结合,认为当方便不与般若结合时,便是一种束缚,只有当二者相互紧密结合时,才可变为解脱。因此创造了大量男女神佛神圣结合(maithuna)的双身佛,以此作为“悲智和合”的表征。五禅那佛作为密教各部的部主,自然也有各自的部母、明妃等女尊为其配偶。在这部经典中,弥陀的明妃是白衣观音或称白处尊菩萨,阿閦的明妃是忙莽鸡菩萨(也称多母或金刚母),大日的明妃是佛眼菩萨,不空成就的明妃是度母,宝生的明妃是金刚界主菩萨。在《文殊师利根本经》和后来的《成就法鬘》、《真实瑜伽论》等经典中,作为统辖五部男女天神的部主,五禅那佛更为系统化,而内中神明,尤其是女神的数量和属性也更为丰富。

属于弥陀佛部的男神有两位,而女神有三位。其中最为重要、广受尊崇的是居楼居拉佛母。在《成就法鬘》中,至少有14个成就法是针对她的。据说,她在一种称作“所作自在”的、以法术魅惑人的密仪中能够赐予修行者成功。她的真言是:“唵,居楼居拉,吽,醯利,莎诃”,若吟诵万遍,就能魅惑任何人,甚至国王。她常做挽弓放箭姿势,箭由鲜花做成。因此她与爱和征服的仪轨有着特殊的关系。她有双臂和四臂两种形象。毗俱致观音地位较低,是观世音的伴侣。她是四臂、一面、三眼的美丽童女。大尸陀婆蒂天母为四臂、一面,肤呈红色。

仅有一位男神属于大日佛部,其他均为女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摩利支天母或称威光天母。她有时也被认为是大日佛的部母。她是一位太阳女神,其车辇由七只猪所曳。在《成就法鬘》中,有十六个成就法描写出她的六个不同形象。但只要凭借一副母猪的面孔(若她有多张脸,必有一张是母猪脸),以及为她驾车的七只猪,就可以轻易地将其辨认出。女神最胜佛顶天母是一位广受崇拜的神,她肤白,三面,佩戴华美饰物,正当豆蔻年华。她的四只右手持有双雷、莲花上的佛陀、箭矢、结施愿印;而四只左手执持弓、套索、水罐、结无畏印。白伞盖天母, 阿波罗尔多(无能胜天母)和大千毁灭天母在这里都是地位较低的神。除了摩利支天母,属于大日佛部的重要女神还有金刚亥母和纯陀天母。金刚亥母与呬噜迦的结合是著名的《胜乐轮经》中的主题。下文还要详述。纯陀天母是被称作《纯陀陀罗尼经》的佛教陀罗尼经的概念化身,寂天曾经提到过这部经。这位女神的名字在《文殊师利根本经》和《大乘集菩萨学论》中出现。她的形象在《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写本中画有图像。这位女神在《成就法鬘》中被描述为四臂、一面、肤白的形象。在《真实瑜伽论》中有三段对她的描绘。有几个纯陀天母的形象为十六臂。

在不空成就部的群神中,金刚甘露是惟一的男神,其他皆为女神,大多属于度母族。除此之外,还有叶衣菩萨,她通常被认为源自阿閦佛。金刚商竭罗天母和金刚健驮棃天母是地位略低的神。只有大孔雀天母比较重要,其形象为六臂、三面,每张脸上有三目。三只右手上分别持有孔雀羽毛、箭矢、结施愿印;而三只左手分别是珠宝、碗,以及置于膝上的水罐。还有一些属于度母族的女神。

属于宝生佛的神有宝藏神和不净金刚。宝藏神有时被认为属于阿閦佛部。他与财富有关,据说可向他的虔信者分发珠宝和财富。在印度教中,类似的神是俱比罗。宝藏神的明妃是雨宝天母,二神常呈双尊像。当单独出现时,他是金色的,左手持猫鼬,右手持枸掾。他的明妃谷物女神雨宝天母,也经常被认为属于阿閦佛部。属于宝生佛部的其他女神还有阿波罗尔多(无能胜天母),她将群主踏在脚下,结猛击印。大随求天母或单独出现,或作为四位一体的成员之一与其他三位神一起现身于曼荼罗中。这里还有金刚瑜伽天母的身影。她一般由两位瑜伽天女陪伴于两旁。属于宝生佛部的女神中还有两位来自度母族的女神。

在五禅那佛中,统领识蕴的阿閦佛经常居于最高地位。前四位禅那佛一般以第五位禅那佛阿閦佛的小像为标志,而后者又以金刚萨埵的小像为标志。在金刚乘中,至高神为本初佛或曰金刚持、金刚萨埵等,他是空的体现,是空与悲的无二状态;为了表明空识他同时也具有空与悲的同一性。五禅那佛皆源于他。他的明妃是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他经常以双尊像的形式出现,紧紧拥抱着他的明妃。

属于阿閦佛部的神明队伍庞大,青色的阿閦佛与恐怖神相关联。事实上,除了宝藏神,所有源于阿閦佛的男性神都具有骇人的外形:狰狞的面容,呲出的獠牙,充血的三眼,吐出的舌头,髑髅制成的花环,虎皮与蛇皮的饰物。在这些神当中,暴戾可畏天是著名的《暴戾可畏大激昂经》中描述的最重要的神祇。对于他的崇拜总是秘密进行。在佛教造像中他常与明妃相拥,呈双尊像。

阿閦佛之化身呬噜迦是佛教密宗金刚乘中影响最为深广的神灵之一,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印度学者S.B.达斯古普塔指出:金刚乘“试图以与可怕的伽梨女神的结合,来解释创造和自然的神秘力量。而这种结合不仅是五禅那佛与伽梨女神之间的,甚至还是本初佛本身与伽梨女神之间的。用这种方式,通过禅定,本初佛逐渐发展了一种产生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产生了骇人的胜乐天母,以及其他恐怖的荼吉尼魔女,全部都是伽梨女神类型。她们获得了与她们同样可怕的配偶。而这些配偶又都被认为是本初佛和诸禅那佛的反映。这些凶恶的‘佛’,分别叫做时轮金刚、呬噜迦、不动明王、金刚陪罗缚等,据信,他们具有不亚于那些天界佛本身的力量。”[1]《呬噜迦怛特罗》以及其他的金刚乘经典中描绘了对于呬噜迦的崇拜。他以半跏趺坐状位于尸身之上,身披人皮,右手执一金刚,左手持一盛满鲜血的髑髅。身配骨饰,头上饰有五髑髅。呬噜迦的明妃是无我天女和金刚瑜伽天女。以双尊像出现的呬噜迦的另一形式是大名鼎鼎的胜乐金刚,其明妃为金刚亥母。这三位著名的佛母以及其他属于阿閦佛部的女神将在下文详述。属于阿閦—呬噜迦系列的男性神佛还有瑜伽空金刚、觉头金刚、七无尽金刚、大幻金刚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佛教女性神佛大都源自部族宗教体系,是大乘佛教与部族宗教妥协的结果。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与非佛教的女神在性质与观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她们不过是一些思想的抽象体现,而崇拜部族女神的实用目的十分明确,那些女神代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哈拉帕母神基本上是地母,主司生殖与丰饶。吠陀女神代表了不同的自然现象,用以适应游牧部落生产生活的需要。史诗与往世书女神是不同信仰调和的产物,有关这些女神的观念揭示了漫长的历史变革。确实,古已有之的女性崇拜的教派对于佛教密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实践上使之浸透了女性崇拜的原则。但是,佛教密宗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许多女神缺乏具体性。密宗佛教徒的造神过程堪称不屈不挠,他们把一切外境、宇宙和哲学原则、字母、方位、甚至愿望都转变为男女神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用神明表现各种抽象的佛教教义信条的特征。例如,婆和婆吒著《胜乐轮注》第四品中写道:“现在教说诸天母之自性。具身念处之自性者为荼吉尼。具受念处之自性者为喇嘛母。具法念处之自性者为碎生母。具心念处之自性者为有色母。以上

属于识轮。具欲神足之自性者为暴恶母。具勤神足之自性者为怒目母。具思惟神足之自性者为光华母。具心神足之自性者为大鼻母。具信根之自性者为勇心母。具精进根之自性者为侏儒母。具念根之自性者为楞伽女王。具定根之自性者为树荫母。以上属于心轮。具慧根之自性者为护法母。具信力之自性者为大怖畏母。具精进力之自性者为风力母。具念力之自性者为饮酒母。具定力之自性者为绿天母。具慧力之自性者为妙贤母。具定觉支之自性者为马耳母。具精进觉支之自性者为鸟面母。以上属于语轮。具喜觉支之自性者为轮力母。具轻安觉支之自性者为碎生母。具择法觉支之自性者为酿酒母。具念觉支之自性者为轮甲母。具舍觉支之自性者为勇猛母。具正见之自性者为大力母。具正思惟之自性者为转轮圣母。具正语之自性者为大精进母。以上属于身轮。具正业之自性者为鸦脸母。具正命之自性者为枭脸母。具正精进之自性者为犬脸母。具正念之自性者为猪脸母。具有使未生善法生起之自性者为阎摩护法母。具有保护已生善法之自性者为阎摩女使节。具有断除已生恶法之自性者为阎摩獠牙母。具有使未生恶法不生之自性者为阎摩毁灭母。以上属于尸林轮。具有正等觉之自性者为吉祥亥如伽。”[2]

前面提到,阿閦佛部有着为数甚巨的神祇。属于阿閦佛部的女神,更是特色鲜明。有一些女神来自印度教神殿。其中,颇负盛名的常瞿梨天母作为医治、防止蛇咬伤的女神备受尊崇。她等同于印度教女神玛那萨。有趣的是,在印度教往世书和怛特罗中,常瞿梨天母是玛那萨的一个名号。叶衣菩萨是防止时疫爆发的女神。她与印度教女神悉达拉十分相似。通常她被描绘为不空成就的明妃。在造像中她常表现为将象征窒碍的群主踩在脚下。雨宝天母是宝藏神的明妃,前已提到,后者相当于印度教的财神俱比罗。而她相当于印度教观念中的地母与谷物女神。她是一位16岁的少女,右手结施愿印,左手持谷穗。她通常属于宝生佛部。

还有一组来自阿閦佛的女神属于度母族,数目繁多。关于慈悲济世、广受崇拜的度母,笔者已有专文论述[3]。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两位阿閦佛部的重要女神是无我天母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无我天母”是呬噜迦的明妃。其名号“无我”,是“空”的另一名称。密教认为,通过“空”识获得菩提心,即可达到涅槃。在此,“空”的纯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女神无我天母。当呬噜迦与之结合时,会获得永恒大乐。她面孔骇人,舌头伸出,右手持短剑,左手执髑髅,其形象酷似伽梨女神。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端坐于白莲之上,右手执一朵红莲,左手持一部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其他阿閦佛部的女神迥然相异的是,她具有秀美的面庞和欢快的表情。她经常以书本的形式被崇拜。她呈现出白色、黄色、金色等多种形态。一般认为,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能够赋予崇拜者们智慧和博学。

佛教密宗发展到无上瑜伽部时,女性神佛数量空前,地位日升。她们当中,有些女神一直是重要的佛母或菩萨;有些女神在刚出现时原本地位较低,而后发展成为教派崇拜的中心;还有的女神曾经是男主神的明妃,后来地位逐渐提升,最终占据了怛特罗坛城的中心,而其男性伴侣反倒受到排挤。在这些女神当中,金刚瑜伽天母的形象尤其引人瞩目。作为单独出现的神,金刚瑜伽天母是“众瑜伽女之首”。她的主要真言兼名号为“一切佛陀之荼吉尼”的符咒。这名号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它清楚地表明,在崇拜金刚瑜伽天母的教派中,金刚瑜伽天母被理解为“一切佛陀之荼吉尼[4]”,亦即,她是一位佛教荼吉尼的至高化身,是一位最杰出的金刚瑜伽女,是一切金刚乘女神之和。不过,她具有多种形象,分别被冠以不同的名号。

金刚瑜伽天母最常见的一个形式是金刚亥母。在许多有关金刚亥母的修行成就法中,她都被尊称为金刚瑜伽天母。一般认为,金刚亥母本质上与金刚瑜伽天母并无二致。金刚亥母名字意为“金刚母猪”或“佛教之母猪”。她源于婆罗门教的一位女神亥母,作为七或八位母神之一,她曾经广受崇拜。在尼泊尔,她迄今仍以此种身份接受膜拜。通常,婆罗门教的亥母有一副猪的面孔,是毗湿奴下凡的化身之一野猪的女性配偶。她有四臂,左手持钩子或刺棒,右手执套索;另一左手持锤子或狼牙棒,右手执矛;她大腹便便,凶恶强大,被祈求灭除敌人。佛教的这位女神继承了她忿怒的特征,同时,正如亥母一样也具有面目可憎的猪头,用以威吓敌人,因此金刚亥母的特点也是凶残忿怒。 一如亥母,金刚亥母并非总是仅仅生有一只猪头。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一只咆哮的猪头附在主头的右侧。按照传统,恐怖的兽头形象与保护有关。而这似乎正是金刚亥母造像中有着颇具特色的猪头的目的。尽管佛教传统上将猪与愚痴、无明联系在一起,但是,梵文的各种佛教成就法中皆未对这一猪头的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加以解说。不过,据英国学者伊丽莎白•英格利希考证,早期瑜伽女形式的坛城中曾出现过一位愚痴女神的形象,她有一张“原猪(即毗湿奴的猪之化身)”的面孔,并且有着“惑人的目光”。与此同时,她的忿怒特性也得到强调。密宗的忿怒神明往往会“使恐惧本身恐惧”,或者“使危险本身危险”,因此他们的忿怒应被理解为大悲情怀的展现。金刚亥母也与其他密宗神明有着共同之处,她忿怒地实施恐吓,实际上是悲悯的体现。[5]

猪首女神大约在佛教密宗瑜伽部形成时期进入佛教经典。在《一切如来真实义摄经》中,亥母是湿婆教派的“一切母”之一,位于地狱界。通过金刚手,她皈依到佛教坛城。此时,她的名号为金刚脸。而在瑜伽母怛特罗中,一位猪脸女神“亥母”作为许多侍从女神之一出现在呬噜迦的曼荼罗中。如前所述,她还是摩利支天母的一群猪脸侍从之一,其义理与作用均与保护有关。当金刚亥母成为位于曼荼罗中心的呬噜迦的明妃时,地位变得日趋重要。担当这一角色后,她的造像也起了变化。在《大悲空智金刚王经》中,她作为四臂呼金刚的明妃出现。在此,她具有与其主人相同的形象:青色,手持髑髅碗与金刚,却绝未提到是否生有猪头。在《真实瑜伽论》中,描写了两个呼金刚的曼荼罗,而她是其中一位呼金刚的明妃。不过,金刚亥母只有在被当作胜乐金刚的明妃时,在呬噜迦曼荼罗中才实实在在地占据了中心地位。这一教派以胜乐金刚崇拜为中心。胜乐金刚是呬噜迦的另一形象,是青色、怖畏型的神明,具有十二臂,与金刚亥母相拥。在此,这位女神的形象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不过,再次没有显现出猪首。她红色,双臂,因情欲而疯狂。她右手持金刚,左手高举一只淌血的髑髅碗,鲜血流入其主人张开的口中。当胜乐金刚展现出其他外观时,金刚亥母也是胜乐金刚的明妃。例如,在《中间静虑经》和《真实瑜伽论》中,当他处于六转轮曼荼罗的中心,以金刚萨埵慧荼加现身时,即是如此。在这一曼荼罗中,位于中央的这对神被五位荼加佛环绕。在这里她分别被称作智慧荼吉尼、智慧界主母、金刚亥母等。金刚亥母在造像中的形式一般随着胜乐金刚形象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她身为胜乐金刚六臂七字化身的明妃时,她同样也有六臂和与他相近的属性,惟一的相异之处是,她持弓和箭,而胜乐金刚持一张剥下的人皮。此外,金刚亥母还是呬噜迦的另一形象马头金刚的明妃。

随着崇拜瑜伽母教派的深入发展,金刚亥母逐步变为自己坛城的首领。《秘密三昧耶成就法鬘》的论述表明,她是一位中心神,在与胜乐金刚的相拥中是这样,当她作为更为常见的没有任何伴侣的“孤独女英雄”时,更是如此。在此,金刚亥母能够化身为数种不同的形象,她往往与金刚瑜伽天母相关联。例如,在胜利金刚的《金刚瑜伽天母成就法》中,金刚亥母是修行者致敬的对象,而金刚瑜伽天母实际上是被观想的神明。密宗经典还声称一切荼吉尼都生自亥母族。《秘密三昧耶成就法鬘》提供了这位女神的丰富造像,在其他怛特罗的文献和艺术作品中,也还有多种金刚亥母的形象。譬如,一副

篇二:《道教房中术与佛教密宗双修(整理打印版)》

道教房中术与佛教密宗双修

密宗,又称密教(EsotericBuddhism),国外又称怛特罗(Tantra)佛教;也称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na)、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yana)、金刚乘(Vajra-yana)。它是公元7世纪到12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分为大乘与小乘两大系统。在大乘佛教中又分为显宗与密宗。密宗是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它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旨教授,为“真实”言教,故名。是一种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核心的佛教派系。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密宗的传承体系,自称是大日如来授法金附萨堙,释迦逝世后八百年时,龙树开南山铁塔,亲从金刚萨棰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和善无畏。唐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及金刚智的第子不空先后来中国输入密教,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在中国汉地传两世后衰微。与密教传入汉地差不多同时,密教也传播至中国西藏地区。8世纪中后叶,著名的密宗大师莲花生来到西藏,帮助信佛的藏王赤松德赞(755—797在位)“调伏众魔”,战胜了西藏本地的原始巫教——苯教(Bonpo),同时,莲花生将已含有密宗四部修法之最高阶段的无上瑜伽密的印度因陀罗部底系金刚乘密教传入西藏。公元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形成了藏密系统,另外,唐代贞元21年(805年),日僧空海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受胎藏界、金刚界两部秘法带回日本,形成东密系统。

一般说来,传统佛教,即所谓显宗是绝对排斥性的。尤其是早期佛教坚决主张贯彻禁欲。色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任何佛教徒都不得违犯。佛教所包含的这种坚决的古印度禁欲主义传到中国后,曾与重视男女天伦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发生激烈碰撞,于晋唐时期曾遭受儒、道为代表的本土文化集团的攻击指责。另外,佛教宣扬人生即苦,四大皆空,性欲和肉体是人生“苦”的根源,是使灵魂堕落,不得超脱涅 的邪恶之源。因此,佛教认为现实人生的康乐长寿及喜乐体验是不值得追求的。《法句经》指出,如果将灵魂比喻为火的话,那么身体只是炭、草、粪、薪一类卑贱肮脏的东西,只是精神暂居的虚幻的躯壳而已。由此可以理解、旨在康乐长寿的房中养生文化不可能在佛教显宗中产生任何共鸣和理解。

密宗却是明显的例外。

同佛教显宗不同,密宗是带有浓厚市俗化色彩的佛教派系。密宗讲究通过“三密为用”来“即身成佛”。所谓“三密”,指身密、口密、意密,即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和坐法)、口诵本尊真言(咒语)、心观想佛尊。这种通过三密即身成佛的教义直接将密宗修炼引向了人的现实生命和自我身体。例如,密宗的身密修法,包括手印<手和指结合成不同形状)、身印(身

的特定姿势)以及人体内部气、脉、轮的修法,后者与道教气法非常相似。这样,尽管密宗并不直言追求生命健康长寿,但三密以及瑜伽的修炼却将其引上了长寿康乐的效果。 既然密宗将目光关注于自我生命的“即身成佛”,性生理也就成为重要研究对象。他们吸收了古代印度瑜伽性能量“军荼力”.(Kundali—niyoga)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人体主要的气脉有三轮七脉;三脉是中脉、左脉、右脉。左脉为红色,下通右睾丸。为阴脉(d),象征雪山女神、阴性能量(s'akti)和月。右脉为白色,下通左睾丸,为阳脉(pingala),代表湿婆、阳性能量和太阳。左右两脉交叉缠绕而行,中间是最重要的中脉(susumna)。中脉在脊髓中间,晕蓝色,上端达头顶“梵穴”(百会)。向前弯下至两眉中间,下端开口于“密处” (外生殖器口)。左右二脉在脐下四指处与中脉会合。三脉于顶、喉、心、脐等处缠绕成结,称为“脉结”,是阻止气入中脉而自控生命、心识的生理性障碍。常人左右二脉被精、血充满,而中脉却扁缩不通,如干枯羊肠,密道修炼者即要打通脉结,将一切气注入中脉,便能获宇宙能量而永生。

怎么样才能打通中脉?这就要求观想中脉上的轮脉,以激发性力“军荼力”冲开脉结。关于脉轮的说法,有四轮、五轮、六轮、七轮、八轮等各种说法,其实大同小异,只是于某些轮有所侧重而已。现以七轮为例:

(1)密轮。又称海底轮、脊根轮、育乐轮。位于会阴之上。该轮是性力之源,其形四叶,红色,有“军荼力蛇”(又称灵蛇、拙火、灵力、灵热)以三蜷半之形蜷卧休眠,头部向下垂落。

(2)生殖轮。又称密杵轮。力源轮位于外生殖器根际及末端,呈黄色六瓣莲花形。为“乐空双运”(双修)的关键部位。

(3)脐轮。亦称化轮。位于脐后,其形为灰色的十叶莲花。

(4)心轮。又名F轮。位于二乳连线中点内中脉相合处。白色.(或红色)十二瓣莲花状。

(5)喉轮。又名报轮、受用轮。位于喉根处,呈紫色十六瓣莲花状。

(6)眉间轮。位于两眉间三角骨内中脉上端,呈双瓣白莲花形。

(7)顶轮。又称梵穴轮、大乐轮、涅磐轮。位于顶门中脉处,中脉以此为出口,呈杂包干瓣莲花状。

密宗无上瑜伽“乐空双运”双修法的生理学根据便是三脉七轮及“军荼力蛇”学说。所谓“乐空双运”,即是密宗无上瑜伽密的教义及特别修行法。其理论根源于密宗《大日经》与《金刚顶经》。本来早期佛教在性排斥问题上是决无妥协余地的。然而密宗圣典《大日经·住心品》中却说学佛须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其中关键在于最后一句为密宗所独具。“究竟”意为“彻底”、“极尽”;“方便”意为“善巧”、“灵活掌握”、“权变”,

这句话为密宗突破大小乘佛教杀、盗、淫等根本戒律真正开了“方便之门”。这就是,为了达到成佛的目的,没有什么手段不可以

使用。只要“佛祖心中留”,没有什么不可违背的戒条。菩萨应持不邪淫戒,但为了度人度己,修成佛果,可以利用女性作为修法道场,以“摄护众生”。

另一重要的密宗双修依据出自《金刚顶经》:

“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静故,以染而调伏”。

所谓“调伏”的观念,是指借助性欲和性能达到“自性净”而成就佛果。这与道教房中派和内丹双修派欲借性修炼成就仙道异曲同工。所以《大日经》宣称:

“随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

《喜金刚帐本续》更说:

“腹中误中毒,复以毒中取;以楔而出楔,以垢中除垢;若耳中水入,以水能令出„„若有贪欲情,以欲中调伏”。

根据“调伏”的说法,密宗双修已是顺理成章。菩萨天人均有了性修炼伴侣。天人有天后,天女为伴,降伏“恶魔”的诸尊明王相应有明妃(佛母、空行母)陪伴。《大日经疏》卷9说:“明是大慧光明义”,又说:“妃是三昧义,所谓大悲胎藏三昧也”。 明王与明妃双修交媾便成为“以万便 (悲)为父,以般若(慧)为母”这样一个“悲智和台”的象征。密宗信徒依此观念,遂以金刚上师为父,以上师修法的性伴侣以及一切修密的女性这空行母,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的手段,称之为“欲乐定”、“莲杵氤昧三定”。

解决了双修的教义及戒律方面的问题后,佛教密宗便以古印度瑜伽的气、脉、明点等生理学说为根据,发展出“乐空双运”的双修实践体系。{密宗中的明妃}.{密宗中的明妃}.

密宗无上瑜伽认为,蜷伏沉眠于人体密轮之上的性潜能“军荼力蛇”须赖明王明妃两性交媾中所击发的性能来刺激唤醒。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两性性交时所产生的体内性激素和性能量最容易激发人体潜能。他们认为,人在两性交媾过程中达到性兴奋时,心间不坏明点与意念及全身的气皆往下身走,凝集于脐下。所谓“明点”(blndu)是印度古瑜伽概念。指人体中生命能量的凝聚点及水液。其中有些明点与道教内丹的“精”类同,故有译为“精”、“真精”、“真火”的。“不坏明点”类同道教内丹的“元精”、“真精”,为人生命及心识之本,终身不坏,禀自父精母血,为意识底层的心识之本“阿赖耶识”与命根气的结合,住于中脉中,随人的心理生理活动而于中脉中变化移动。

当性欲冲动时,并随其渐达高潮,不坏明点从顶轮降至喉轮、心轮、脐轮,这时全身心识与气皆聚一处。若以瑜伽加以修炼调控便能转化发生智慧。密宗又认为。一般人在性立时射精将性能量释放,使女性怀孕产子,这里将性能传递转移给了后代。而密宗双修者通过性

交媾运动激发己身内的性能量,但是不射精,而是以意念调动密杵轮的性能去制激唤醒“军荼力蛇”。《诃陀瑜伽灯明》说:“知瑜伽者当保其精。耗其精者死,存其精者生”。这种观念,与道教内丹认为人的阳精“施之于人则生人,施之于己则成仙”完全一致。

当密道修行者通过性交激发的能量使密轮上沉睡之“军荼力蛇”觉醒,蛇头开始由低垂而高昂,喷出拙火。在不断的用意、念咒、呼吸修炼过程中,金黄色蛇体渐渐由蜷曲而伸直上窜,喷出的拙火也愈加明亮、炽热,灿烂,经过诸轮,沿中脉升腾,直达顶轮与明点相合,烧融顶轮中脉出口处的脉结即“白菩提”,此时左中右脉接通,滴下甘露,收一切气入中脉,人与大梵接通,天人合一。此时密道行者感受到大喜乐境界,生理与心理发生极大变化,入高深定境,获得空、明、乐、无念的禅定之境。

密宗双修理论与道教房中理论在本质上是基本相通的。

首先,二者都认为,人体生命能源是性能量。道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精补脑是以性能量—一元精为生命物质基础;密宗所谓“军荼力蛇”、“灵蛇”、“拙火”也是以性能为生命修炼根基。其次,二者都采用男女性交媾的技术操作来达到激发性能——生命潜能的修炼目的。道教内丹双修要求有法、财、侣、地。取坎填离、乾炉坤鼎合炼成丹;密宗则有明妃、空行母作为性修炼伴侣。且二者都有一套完整的性修炼技术操作体系。第三,无论是道教房中还是密宗双修,回精与逆流都是最根本技术和行为。道教房中无论哪派都以“从而不施”、“不泄于道路”为根本法则,并讲究“黄河逆流”,将精气循督脉运至头顶,形成周天;密宗则以性交激发性能,将未射出之精气击发拙火,循中脉上升至脑。达到这——步的便被称为“逆精者”(ordhvaretas)。第四,道教房中和密宗双修都以信仰为基础,目的是成为登逾彼岸者。道教房中术的信仰基础是神仙不死,羽化飞升。内丹双修派更要达到“阳神出顶”,“炼神还虚”。但在现实客观意义上,却与祛病治疾,健康长寿紧密相关。密宗双修的信仰基础是即身成佛、涅 寂静;客观效果上也有长寿——虹化的现实意义。第六.作为宗教行为,道教房中与密宗双修都伴随着神秘的宗教仪式仪轨。道教天师道的“合气之道”须集体进行“真人日礼”、“诏冥醮录”, “男女至朔望日先斋三日”;还有专门的“师尊”进行性修炼指导,“入私房诣师立功德”。密宗双修则要举行隆重而神秘的无上瑜伽密灌顶仪式。又称灌顶大法。具体包括密灌顶与慧灌顶,均为上师对其弟子在双修知识和实践上的言传身教。密宗有严格规定,未经此二灌顶者绝对不能用“乐空双运”之双身修法。

佛教密宗双修法与道教房中术本质相通并不是偶然的。

在历史上,印度的佛教于公元2~3世纪以来曾大举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主要宗教之一,这已是众所阂知的事实。然而,在此同时,中国的道教也曾逆向远播至印度。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佛教,使之演化出密宗,则鲜为人知了。由于印度密宗的产生晚在公元7世纪以后,而中国的房中术依据马王堆西汉墓竹简房中书推断,不应晚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也就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因此在佛教于公元2—3世纪循南、北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时,中国的房中

术完全可能循同样的道路随着当时兴起的道教传播至印度。密宗经典对此有不少蛛丝蚂迹可寻。如密宗古典《楼陀罗问对》卷17说,梵天之子瓦西沙曾苦修数年而未得成就,于是其父劝他求取“中国修 炼法”。他后来到了中国,见佛陀身边有无数裸体术士饮酒吃肉并与美女性交。他感到惶惑之际,佛陀乃以性仪及五摩之义授与他。所谓“五摩”,(5m),乃是饮酒(madya)、食鱼 (matsya)、食肉(mamsa)、性准备(maithuna)、男女群体性交(mudra)。这也就是印度教性力派的“五摩(m)字真言。”这里所载的很有可能指的是西南天师道所举行的“合气”仪式。另外一部权威的密教经典《梵天问对》、又称《风神合璧旦多罗》也记载了大体相同的传说,说是密宗大师殊胜曾远赴“摩诃支那”和“秦地”学习正道,却见佛陀沉缅于醇酒美妇,疑问之下,佛陀向他传授了“五摩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毅先生曾在《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一书中指出,道教传播印,度,主要是通过滇缅线,即今所谓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此论甚为精到。根据此论,中国道教房中术传播路线为,西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终点的印度密宗发源地迦摩缕波 (阿萨姆),东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另一终点,即道教天师道发源地川西成都地区。大约在公元2世纪到4世纪间,佛教沿西南丝绸之路东传同时,道教天师道的“合气之道”也循同一路线西传,由此刺激了邻近中国的迦摩缕波地区奉“五摩字真言”的“外道’’流传,最后衍变为佛教密宗,并于公元8世纪回传到中国汉藏地区。由此,除去佛教信仰教义及来自古印度瑜伽生理学外,我们可以解释为何印度佛教密宗双修与中国道教房中术竟然如此类同,如出一辙了。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就此曾指出:“乍视之下,密宗似乎是从印度输入中国的。但仔细探究其(形成)时间,倒使我们认为,至少可能其全部东西都是道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说:“由于基于止精法的房中秘术从纪元初便盛行于中国,而其时在印度却毫无迹象,所以很明显金刚乘的这一特点当是经阿萨姆邦从中国传入印度”。(《中国古代房内考·附录》) 密宗双修传自印度,源于中国道教房中术。且在西藏等地区,已演变为道地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双修法,包含了深刻的信仰、哲理、人体科学知识和认识,并有一系列观想、行气操作方法,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人体健康和长寿有一定益处和效果,因而是中国房中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与道教内丹双修一样,密宗双修要求的个人条件及心理生理修养水平很高,(西藏黄教规定,未经二叶余年显宗课程修习及严格考试是不允许学密的)一般人是不可能自己独自修炼的。至于作为修密准备的各种炼气法门,如金刚数息法、宝瓶气法、金刚诵法、九节风法、大圆满次第法等则可以作为自身习炼气功以祛病健身、追求长寿的参考。

篇三:《密宗》

真实的佛教密宗男女双修

作者:青暗

西藏的密宗的灌顶仪式更是令人发指。根据黃教(又称格鲁派,达赖喇嘛即是派教主)创始人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四﹐灌頂是修密宗时必需举行的仪式。一个僧人从入密門到修炼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密,要按照次第进行行多次灌顶。密宗視灌顶为最庄严、最神圣的仪式,未受灌顶者是不能修炼密法和阅读密宗经典的,否则不仅得不到成就,死后还要下地狱。

灌顶仪式必须由金刚上师执行。仪式在曼陀(绘有佛像、法器的修行道场)前举行,事先受灌者要沐浴,穿着盛装,由上师手持一个內装“圣水”的宝瓶,向受灌者头上洒水,再用以人的头盖骨做的碗装青稞酒让受灌者喝。最高级的灌顶仪式是修无上瑜伽密之灌顶。其过程是﹕修密弟子找一个12岁,16岁或者20岁的处女,引到密室內用幔帳包围住的屏內,将此女献给上师长,此女被叫做“明妃”(佛母)。然后由上师加持“金刚莲花”(男女生殖器),将“俗女身观空后,生天女身”。然后上师携“明妃”进入入屏幕內,行“大瑜伽怛特罗法”(“男女和合之大定”,通俗地说就是性交,然后“入定”)。弟子在幕外以布遮目跪候。事毕,上师携“明妃”至幕前,以大拇指和无名指取“摩尼宝”(精液)置于弟子口中,同时念诵《金刚曼经》。弟子要诵意为“希有大安乐”的咒语,把“摩尼宝”咽下。而“明妃从入定起,不着衣服,于莲花中取甘露滴(处女血),同样置于口中,亦如上而饮”。这就是所谓密灌顶。灌顶后,弟子去遮目布。上师将“明妃”手置弟子手中,然后以自己的左手执他们的手,以自己的右手持金刚杵置于弟子头顶,教训道﹕“诸佛为此证,我将伊授汝。”然后令弟子与“明妃”如法修“和合之大定”,“引生大乐”。

所谓灌顶名为宗教仪式,实为轮奸少女。四十岁上下的朋友应该有人记得1987年《人民文学》第一期上的一篇文章《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文章里描述了一名叫桑桑扎西的少女被选中成为“明妃”,到灌顶后致死的全过程。以为描写太过写实而被禁止发行,当时的总编辑刘心武因此而被免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公共图书馆翻翻,看是否还可以找到这本书。

我不知道那些被藏传佛教感动得感激涕零,认为在那片透明蓝天下的宗教是如何纯洁,如何可以荡涤灵魂的小资女人们看了这样的过程会有何感想?如果那个被选中的“明妃”就是你,你又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没有哪个人会告诉我她要为了自己的信仰去献身!

实地访问不丹佛母--朱巴.基米雅 (古子文 著)

我和扎凯撒仁一早从普那卡出发,沿谷地正南往正东行,翻过一道山梁又是一条谷地。谷中有一群房舍,那就是东莎宗(也写作“汤萨”),老远就看见东莎堡巍然屹立。我们没有停留,又翻过一道山梁,又下到一片谷地,又望见一座城堡。这里叫扎西羊宗(也叫“塔西岗”)。我的夥伴扎凯撒仁当年裹在出逃的人流里从库鲁谷出境而不是从亚东或樟木出境,就因为这里有基米雅佛母可以投奔。我明白扎凯撒仁此次鼓动我横穿不丹的目的是想拜望收留他十余年的恩人,作为人可以忘却仇恨,但不可忘却恩惠。

上城堡的路比较宽,石板嵌地。城堡的墙夯土而成,有三米厚。城堡的高处有庙叫扎西拉康,呈长方形,有穿黄袈裟的喇嘛进进出出。我们没爬到山顶,而从扎西拉康下面绕过去,前面就是佛母大院。佛母大院是个四合院,没有大柱殿堂,标明这里不是庙,但佛母大院的内墙全是壁画,又描绘著密宗教义之精华。

我立即被那些壁画所吸引,便向那色彩鲜艳的墙壁走去。

扎凯撒仁说:「藏传佛教在吐蕃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