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人心情不好是怎样处理的吗?

时间:2021-11-10 08:57:33 100字

篇一:《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古人患了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引言:青蒿素与中国传统医学

昨天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屠呦呦先生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华籍科学家。屠呦呦先生在黄蒿中提取青蒿素,对疟疾病毒的控制率在100%,对于贫困落后,卫生条件不发达的地区,这一研究可谓拯救了数百万的生命。

虽然屠先生的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现代医学的技术,但是对于黄花蒿的选择,以及提炼的设想,却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的支持。青蒿、黄蒿本来就是中药中“祛邪”的药物,对于疟疾等流行病的治疗,经过了长时间的验证,但是当屠先生的研究已经指向了黄蒿,提取却成了大难题,用现代药学普通的提取技术,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极不稳定,疗效甚至不升反降。

屠先生失败了89次,为了提取青蒿素可谓耗尽了心血,尝试了许多方法,但是依然突不破青蒿素不稳定的瓶颈。后来她受到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寒热诸疟疾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使用“渍”的制药思路,采取低温萃取的方式,才提取了高效而稳定的青蒿素。

正如屠先生言,传统医学正在面向世界,正在走向世界。

然而,传统医学除了药学,还有“医学”,对中国传统医而言,人的身心是一体,《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身心一体才是完整的人。身体的不调会影响心理,“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调经论》),同样心理的不调,也会影响身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东医宝鉴》说:“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病;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 传统医学中,除了研究药物对疾病了治疗,也研究心理对疾病的影响以及治疗,认为疾病的根本在人心,治病不医心,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中医医书中,医生运用心理疗法的案例有六百多例,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医治疗中,也是常用到的疗法。

传统医学的典籍对现代药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于心理治疗同样是值得深挖的宝库,虽然如今从事中医心理学的专门人才还为数不多,并且绝大多数学者是兼职人员,但是中医心理学对疾病治疗还有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却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传统医学中的心理疗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中医里是屡见典籍,并且收效甚好的一种疗法。在面对许多“疑难杂症”,其实也就是如今划归心理异常类疾病时,药物往往难以见到效果,中医们便积累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比之如今的认知行为疗法,也丝毫不逊色。

《名医类案》记载:一人误饮有很多小红虫的水,从此,总觉得“心中如有蛆物”。治疗者将一些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用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等到他拉出来后,看到那些红线“荡漾如蛆,其病从

此解。”医生并没有真正开药,而是让病人建立肚子里没有虫子的认知,当病人建立起了良好的认知,病就不药而愈了。

还有用厌恶疗法的。《世医得效方》记载:为了治疗一个酒精成瘾的“酒鬼”,医生让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医生便让家人将瘀血放人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并且散发出浓浓的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从此滴酒不沾。

名医俞用右接到一个癔症病人,这个病人是女性,因为一次打哈欠把手举起来便从此再也不能放下去。当她来到俞用右面前时,高高地举着双手,无奈请求医生施以国手。俞用右当下取来银针,扬言要解她裙襦,还没来得及等病人同意,俞用右便已经开始拉病人的裙带,病人因为羞耻,害怕裙子当着众人的面掉下去,下意识地用手去提裙子,从此手就能放下了,行动如常。 更为精密的,还有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称为“系统”,便是因为行为疗法的脱敏要建立恐怖或焦虑层级,逐渐实现摆脱焦虑和恐怖,是非常系统,也是针对焦虑症和恐惧症最为有效的疗法。

虽然号称是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实际上中医对此也有一定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惊者平之”。

而元朝的名医张从正就用过这样的方法,并且这例疗法和现代的系统脱敏法相比,毫不逊色。

《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了一例张从正用系统脱敏治疗恐惧症的案例:卫德新之妻晚上遇盗受惊,从此,一听到响声就“惊倒不知人。”张从正在治疗时首先当着患者的面以木猛击茶几,“其妇大惊”,但是“张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他让患者暴露在恐惧环境中时,立马令其放松。“伺少定,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张子和反复如此,让恐惧和放松状态交替,直到患者不再恐惧。然后,“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建立更高的恐惧情景层级,“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然后继续提高层级,最后“嗣后虽闻雷声亦不惊”病人的惊恐症状完全消失。

二.精神分析疗法

传统医学的心理治疗,除了立竿见影的行为疗法,还常常采用具有精神分析色彩的心理治疗,让病人直面无意识,沟通意识与无意识间的连接,消除力比多的冲突,从而减缓、治愈症状。

《灵枢·师传》篇说:“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传统医学认为治病要“顺其志”,也就是要让病人内心的力比多得到流动,要让病人的自我和本我能够和睦相处。

《程杏轩医案》记载了清代名医程文囿治一“室妇郁症”,就是治疗一个患了抑郁的女孩,医生发现该女孩其实是性欲得不到满足,该女是因思嫁未遂致抑郁,于是进食即吐,药治无效。于是劝告女孩家长令其出嫁,女孩嫁人后症状就痊愈了。

《景岳全书》讲治疗“诈病”,除了故意装病,还有就是有症状但是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疾病,如今不再称为诈病,而是称为癔症。治疗癔症要“借其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也”。“借其欺而反欺之”,这就是精神分析

中的利用其防御机制进行工作,让其“真情自露”令无意识涌现,就可以达到“假病自瘳”的治疗目的了。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治疗的秘诀在于“爱与工作”,《四川医林人物》载:“肖文鉴,南充人。一室女患郁症,形消骨立,鉴嘱女结伴锄菜园蔓草,刈草二背。女初不耐,久习为常。如是一百,体渐强壮,面生华泽。”肖文鉴医生的治疗方法,也未尝不是“爱与工作”的体现。转移,是精神分析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催眠,就是一种转移的方法,而工作也是如此,当患者心理能量得到转移,不再固结于一处,并且在工作中树立起自我效能感,获得自我认同时,心理症状就不药而愈了。

三.人本治疗

传统医疗非常讲究“以人为本”,《素问·汤液醪醴论》甚至指出“病为本,工为标”,与人本学派的“来访者中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本学派认为人天生具有自愈的能力,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不是去药到病除,而是去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需求,以人格的成长为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来带动整个心理系统的成长,已经症状的治愈。《素问·汤液醪醴论》“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正是人本的精神,患者自身才是治愈的关键,医生起到辅助的作用。

《灵枢·师传》,也指告诫医者:“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在治疗中,劝慰开导病人,是治疗的手段,也是医者的义务。

孙思邈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治,以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因此成疾。”医圣孙思邈的观察与如今心理治疗的结论不谋而合,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女性远大于男性,神经症、抑郁症等疾病,女性的患病几率几乎是男性的四倍,这也是因为男性女性的生理构造以及社会印象的不同所导致。

看似冷酷的指责,实际也是人本的精神,在乎患者个体,而不仅是症状,《内经》中提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尝乐后苦......必问贵贱,封君败俗,及欲侯王”,对于来访者除了症状的诊断,更要对来访者个体的心理甚至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加以诊断,比之人本的会谈,同样具有来访者中心的精神。

并且孙思邈看似冷酷地对女性进行责备,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本身的能量对身体的影响,女性之所以比男性多病,并且更难以治疗,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如果我们能够协调自己的内心能量,都可以做到健康并快乐。

无论心理治疗还是身体的治疗,医生都要学会“等”,等待病人准备好痊愈,医生才能施术。所以医生医不好喝酒的肝病患者,心理治疗师也医不好内心动力没有启动的来访者。

传统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书本里的字句,而是医者所奉行的原则。 《儒门事亲》载:“息城司候,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戴人就是那个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张从正,他不仅为了病人敲桌子敲门,还为了病人当着大众的面扮演小丑,又蹦又跳还说段子逗患者乐。这样的治疗,心理治疗师也难以做到。

四.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现代心理治疗对此多有借鉴,但是情志疗法是中医所特有,不仅是方法,更是其背后的哲学背景。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理论之一,传统医学认为“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是治疗的根本方法,于是也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疗法,称为“以情胜疗法”。《素问·五运行大论》言:“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愤怒的情绪失调就会伤及肝脏,可以用悲伤的情绪来中和愤怒的情绪,而高兴的情绪失调会伤及心脏,就要用恐惧的情绪来中和,脾、肺、肾也是各有所主,各有所和。这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情志疗法的背后,代表了整个中华哲学的精髓和根本。

金代朱丹溪也曾诊治一年轻秀才。秀才新婚后突然亡妻,终日悲伤哭泣,食寝失常,形神俱损,遍求名医,久治无效。朱丹溪诊其脉后说: “你有喜脉,恐有数月。”秀才捧腹大笑说: “什么名医,男女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发笑,亦常将此事作为笑料告之他人,与众人同乐。后来秀才心情慢慢好了起来,食欲增进,病态就消除了。

《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太多,导致一病不起,于是请宋国的名医文挚来治病,文挚诊断后发现齐闵王的症状是由于思虑过多引起,于是故意激怒齐王,对齐王傲慢无礼,请三次才去给齐王开药,一到齐王床边,直接穿着鞋踩上去跨在齐王身上看齐王。齐王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要处死文挚,也因为这么一怒,齐王的病竟也不药而愈了。

《奇症汇》载:李大谏的父亲由于儿子科举高中,于是大笑不已,历时十年,“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治疗者让其儿媳捎信回去说他儿子死了。患者大悲,悲属阴,正好用来调节喜即阳过盛,大悲显然是阴盛于阳,于是又捎信回来说儿子病治好了。李大谏的父亲一喜,阴阳便平和了,于是“笑症永不作矣”。

情志疗法往往在生活中运用灵活,并且出人意料,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情绪能够“发而皆中节”,就是养生,也是治病。

修身养性是很靠谱的疗法,于身于心都是如此。

情志疗法中除了“以情胜疗法”,还有音乐、艺术、喝茶、静坐,都是心理治疗。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医院曾经利用中医的情志说来治疗神经症患者,其中一例:患者,女,36岁,教师,已婚,2013年6月7日初诊,因夫妻感情不和而渐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少,喜静怕乱。懒散少动,严重时则有厌世情绪。人院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常规药物治疗,辅以中医“喜胜悲”之工娱疗法,音疗曲目为“百鸟朝凤”,适当体育活动,10d后患者心情明显好转,兴趣活动增多,饮食大增,获痊愈治疗效果。

结语

中国传统的医学以及哲学,都特别强调“心理”,如果心理学离开了心,那么心理学又是怎么样的科学呢?

心理学是一门时间并不算长的学科,但是却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心理学。以史为鉴,也有助于心理学研究和解决心理疾病,帮助更多的人。

西方在公元3世纪后,随着古罗马文化的衰落,特别在中世纪,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他们被送进寺院中去,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许多专门“著作”,研究魔鬼的性质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甚至教皇亲自指定编辑一本名叫《魔鬼的锤子》的手册,来为拷问、审讯、发现“魔鬼”提供方法。

至中世纪未宗教思想更形荒唐,对待精神病人更为残酷。如用烙铁烧炙皮肤,用长针穿舌头等,用可怕的苦刑来处罚躲藏在躯体内的魔鬼,使之无法栖身。声援精神病人的正义呼声很可能被宣判为异端邪说,那些人被当作社会上的危害分子而加以烧杀、坑害。成千上万的精神病人被伤害,被控告。

而中国对于心理的重视以及关怀,是传统文化里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人为本,以心为本,或许更能指引我们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种继往开来,以及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加健康、幸福。

篇二:《古人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古人的心理智慧是源自于心灵

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心理智慧吗?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源自于心灵。 真正的智慧源自于心灵。

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不论你属于哪个民族,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也不论你说的什么语言……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所有的文化及事物都来自于人们的头脑、心灵和本能,这是人性共同的部分。

古代的人,心灵的发达远非现代人所能及。“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头脑,而“智慧”则来源于心灵。

在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过着蛮荒的生活,那时候,语言还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全出自心灵的感受力。远古时代的人们,心灵是极度发达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你想要倾诉什么,只要一个眼神,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表达什么,只要一个动作,对方就能知道你的需要。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全可以用心灵来感应时,那是人们最质朴、最原始的状态,也是最美妙、最自然的一种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灵的感受力逐渐退化了,要了解对方,要理解对方,就需要靠语言来进行了。语言的产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人们所表达的内容也许并非内心所想。心灵退化了,感受力弱了,无法知道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告诉自己什么意思,只能靠语言来沟通,来表达。

语言属于头脑的范畴,当人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意思的时候,人们就不再试着用心灵去体会对方的心意。人们的头脑在进化,但是头脑发达了,心灵的感受力却弱了。

语言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也无法进行彻底的沟通和表达了,随之产生的就是文字。人们发明使用文字,这同样属于头脑的范畴。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可是心灵却更加退化。当你用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尚且需要用心去体会对方一句话中的语气,体会他真实的想法。可是到了文字,就变成完完全全是用头脑在思考问题了。

们要知道,一个人生命的能量是均衡的,头脑越发达就意味着人的心灵越萎缩。曾经有很多人说,语言文字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这并不是全面的,我认为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语言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心灵退化、头脑进化的标志。差异就在这里,心灵的感受力和头脑的发达程度是此消彼长的。

我们当代的人,头脑的发达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对于文字的使用同样也达到了一个极致。先进的科学技术,网络的大量使用,使我们都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各种资讯从四面八方涌来,武装、填充了我们的头脑,我们习惯了用头脑来判断,用电脑来工作。看看我们周围,人们都是用什么来交流的呢—手机、网络。我们不再是面对面地感受对方的心灵,而是面对着冰冷的屏幕,用手指和键盘说话。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症状,就是在网络上能够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他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却语无伦次,甚至说不出话来,语言有了障碍。这是很应该警醒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心灵感受力竟然会退化到如此地步呢?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情的冷漠。有的人,宁愿相信没有生命的机器,也很难对身边的人付出真诚。可见我们的心已经封闭了,心灵已经物化了,每个人宁可把自己的内心禁锢在黑暗冰冷的城堡了,不去感受外界的冷暖,也不愿意让别人走进来,那么你的这颗心就会渐渐麻木直到死去。学会把你的心门打开吧,只有让这颗心见到阳光,淋到雨露,吹到春风,这样,它才会慢慢苏醒,逐渐敏感。

我们现代人,没有分清楚原来头脑和心灵是要彻底分开的。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而心灵上的感悟和想象往往是最美的。很多人都在感叹,为什么现代人没有古人聪明了?为什么古人能建造出巧夺天工的建筑,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器皿,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诗词,

能画出行云流水的绘画?事实上,不是因为古人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古人的心灵比我们要发达。这就是古人和今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头脑和心灵之间的差异。

提起古人,我们同样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很多人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虽然我们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却没有把他们运用到科学技术上。很多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像欧洲人那样用火药大量制造枪炮,把指南针广泛运用到航海上,那么我们中国就有可能征服全世界,成为世界霸主。这样中国的国门也不可能被外国人的大炮打开……争斗是无休止的,如果这么想,那么你就迷失了方向。什么是“霸主”?什么是“征服”?你又能成为谁的主人?不管国家之间有什么差异,可是我们的家园毕竟只有一个啊,古人真正意识到了这点,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一旦把发明运用到科学技术,作为武器、作为征服的工具,那么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想一想,当今的世界,军事竞赛此起彼伏,核武器、原子弹的制造使得这个世界时刻处在一个惶恐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这些拥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被使用,那么就会给我们这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也将遇到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古人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这些东西使用不当,就会给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灾难和麻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博爱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的文明,能够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能够用心灵去理解世界,能够包容,能够顺应。这是我们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东方人的哲学。 我们了解了古人和今人的差异以后,再来看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差异。

本能是人类共同具备的,是人类最接近于动物的本性,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要知道越是原始的需求,就越是接近于本质,也就越一致。所以,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区别,就要从头脑和心灵两部分来看。

西方人重视头脑,而东方人重视心灵。当我们提起西方人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他们的热情奔放、会想到他们的直接坦白;可是当我们提起东方人的时候,想到的往往是“神秘”、“含蓄”、“内敛”之类的字眼。这是因为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方式造成的。

西方人的逻辑性很强,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很直接,西方人会很明确地告诉你他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是要A,还是要B。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到一个西方人家里做客,主人招待你的时候,会问你想要喝些什么。这时,你一定要很明确地告诉他,我想要喝红酒、白酒、咖啡或是茶。你一定要很明确地告诉他你想要什么。但是如果你到一个东方人家里做客,当主人问你想要喝什么的时候,你只要说一句“随便”就可以了。这时候,主人一般就不会再问你了,而是直接端上了茶或者咖啡。

为什么西方人希望直接得到问题的答案,而对于东方人一句“随便”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呢?我们都知道“随便”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的范围很广,指向很大。对于听到“随便”的这个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