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的核心精神

时间:2021-11-03 09:07:20 100字

篇一:《论万隆会议及其影响》

论万隆会议及其影响

陆庭恩

【作者简介】陆庭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前所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关 键 词】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精神/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讨论和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和通过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会议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推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更快地走上胜利的道路;促进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争取经济独立。

世界政治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国家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自主讨论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举行这样的会议,在亚非国家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次会议史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的发起国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缅甸五国。它们于1954年5月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的会议上进行过讨论。同年12月,上述五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再次举行会议时,就召开亚非会议达成协议,规定会议的被邀请国必须是“具有独立政府的国家”。当时参加会议的29国中,亚洲除5个发起国外,还有阿富汗、柬埔寨、中国、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泰国、土耳其、

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注: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南部地区。)、也门等国。非洲有6个国家参加会议,即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利比里亚、利比亚和苏丹。(注:事实上,当时黄金海岸和苏丹的政府属于英帝国内的自治政府,它们都还不是独立的国家。那时的中非联邦(1953年10月由南部非洲的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等3块英属殖民地的白人统治当局联合成的)曾受到邀请,但没有参加会议。)此外,非洲还有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喀麦隆等国正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南非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政党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了会议。它们主要是突尼斯新宪政党、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摩洛哥独立党、喀麦隆人民联盟、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印度人大会等。

与会的29个国家,拥有16亿多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2/3,有着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实际上分为3种类型,即:大批的和平中立主义国家;极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少量已经参加西方国家组织的地区侵略集团的国家。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隔阂与矛盾,对于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的看法也有不少分歧。至于对参加会议的社会主义中国,不少国家更是会存在疑惧和误解,有的还抱敌视的态度。

会议使大家聚集一堂,彼此增进了解,讨论和解决亚非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十分难得的。很清楚,会议虽历经周折,但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与会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相了解,求同存异,努力合作的结果。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公报分为“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个部分。(注:参见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237页。)它表明了与会国就共同面临的一些有着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决议。公报内容所体现的是努力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

作,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共同斗争的精神(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

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更应该指出的是,在处理各国间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它又被简称为“亚非会议十项原则”,原载于最后公报的第七部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十项原则即:(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与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应该说,这些原则的制定,不仅对于与会亚非国家,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友好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环顾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它们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二

万隆会议后,在会议期间亚非国家孕聚的团结合作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和发扬。可以说,万隆精神的直接结果是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万隆会议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和反帝、反殖斗争很快有了新的发展。1957年12月~1958年1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亚非人民团结大会,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首次规模空前的民间集会。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地提出要进一步联合、协调和加强亚非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加速民族独立和促进亚非独立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还专门

建立了总部设在开罗的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联系、协调和宣传工作。1960年4月继而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举行了第二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将理事会改称亚非人民团结组织。1963年、1966年又先后举行了第三届、第四届大会。以后,亚非两大洲的地区性国家会议和民间集会不断举行,进一步推动在反帝、反殖基础上的团结合作的发展。像在非洲,受万隆精神的鼓舞,从1958年起的4年中,先后召开过两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和3届全非人民大会。第一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于1958年4月15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召开。当时非洲所有的独立国家(加纳、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还有尚未独立的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和多哥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非洲国家独自举行会议讨论自己的事情,这在非洲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会议通过了宣言和多项决议,反映了非洲国家争取和保卫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非洲必须由,不许干涉非洲”是会议发出的最响亮的声音。这次会议不仅促进了非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加强了各国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力量,对当时仍处在殖民奴役下的一亿多非洲人民的斗争也是一大鼓舞。为了纪念这次会议,非洲国家把4月15日这一天确定为“非洲自由日”。至今,非洲国家每年在这一天都要搞纪念活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东西方冷战的严重对峙,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世界上许多新独立国家表示要走“和平中立”的道路,弘扬万隆精神,联合自强。经南斯拉夫、印度、埃及、印尼、加纳等国多年的酝酿、筹划和协调,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宣告成立。这次有25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和平中立政策,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加强成员国的团结和协商,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

义,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数十年来,它定期举行首脑会议、部长会议等,其成员国由开始的25个发展到21世纪初的110多个,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不少国家。不结盟运动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反帝、反霸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亚非会议结束后数十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壮大。毛泽东早在1974年2月先后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注:《毛泽东同卡翁达谈话记录(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布迈丁谈话记录》,均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

(四),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8页。)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障碍”。同时还特别提到要支持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也门等国人民的斗争。(注:参见《中国外交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86页。)显然,这对于仍处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的众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说,上述号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它们深受鼓舞,增强斗争胜利的信心,推动着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到来。史实证明,万隆会议后,亚非地区的民族独立斗争迅速高涨,其影响所及在全球范围内殖民地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史无前例的新浪潮。非洲人民的斗争站在最前列。南非有色人种民族主义政党与会。会后,它们在国内积极开展争取人权和种族平等权利的斗争。1955年6月,来自南非各地的3000名代

篇二:《【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

2015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

一、热点材料

2015年4月24日,第一个“亚非日”,30多位亚非国家领导人齐聚万隆,以重温当年亚非领袖“历史性步行”的方式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在过去的一个甲子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万隆精神”仍引导着当年的伙伴们再度重回万隆、共谋发展。在“亚投行旋风起,‘一带一路’号角响”的当下,品读中国倡导、践行“万隆精神”的昨天、今天、明天,别有一种梦想激荡的情怀。

新华网伊斯兰堡2015年4月2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抵达伊斯兰堡,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当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时,巴基斯坦8架“枭龙”战机起飞全程护航。当地时间上午10时50分许,专机抵达努尔·汗空军机场。习近平和彭丽媛步出舱门时,机场响起21响礼炮,向中国贵宾致敬。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夫妇、总理谢里夫夫妇来到舷梯前,同习近平和彭丽媛热情握手,热烈欢迎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名身穿民族服装的巴基斯坦儿童向习近平和彭丽媛献上花束。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今年是“中巴友好交流年”,也是“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之年。通过访问巴基斯坦吹响这一号角,并以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巴基斯坦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此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9年来首次访巴,将推动中巴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中巴将签署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协议,中巴合作的瓜达尔港即将完工,在“一带一路”为主旋律的周边外交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热点解读

为纪念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60周年及“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将于4月19日至24日,在雅加达和万隆两地举办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将与109个亚非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庆祝,推动新形势下的南南合作及亚非合作,意义非同寻常。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0年前,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秉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精神,为会议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会议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揭开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新篇章。万隆会议在中印缅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亲诚惠容理念是这些原则的时代提炼。

一甲子前的国际形势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美苏冷战的阴云笼罩了大半个地球,二战的惨痛记忆也远未消散。但亚非人民争取独立自主、和平进步的心声却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最终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召开。在万隆会议上,

众多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当家作主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大国颐指气使的情况下发出了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呼喊。而彼时的中国虽然百废待兴、饱受误解,却凭借“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想情怀极大地推动了“万隆精神”的诞生。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亚非国家联合自强、互利共赢。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通过的《2015万隆公报》《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和《巴勒斯坦问题宣言》就是对此最鲜活的证明。

60年前,新中国是冲破了重重封锁才如期参加万隆会议的。因此,中国比任何国家都要珍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把握机遇、共迎挑战,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60年来,从早已传为佳话的坦赞铁路到将来自亚非国家上百位公民救出险境的“也门大撤侨”,无论时间、地点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和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万隆会议60年后,中国早已不复当年的积贫积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相比之下,不少亚非国家却依然没有摆脱发展困境:有的在追求善治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有的甚至还在饱尝战火之苦。中国并没有忘记万隆会议上的这些老朋友。在雅加达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之所以不辞劳累地密集与印尼、缅甸、津巴布韦、伊朗、柬埔寨等国领导人会见交流,为的就是共商互利共赢、携手同行的发展大计。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越来越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此次与会,充分显示了中方推动亚非合作、促进亚非国家共同发展的坚定立场。与会期间,习主席将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就新形势下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阐述中方主张和立场,传播中国周边外交致力于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魅力,充分展示在多引擎拉动下,我周边外交提速发展的态势。首先,亚投行不限于“一带一路”业务,通过服务于亚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拉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与繁荣。其次,亚投行的成功充分展示中国亲诚惠容理念,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法则,反映了21世纪的时代要求。再次,亚投行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充分体现周边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的地位,也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独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恰源自于中国将亚非国家视作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了众多的亚洲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则不断延伸、史无前例地将山海阻隔的亚非国家联结起来。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原则的“亚投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吸纳了57个创始成员国的加入。“亚投行”的成功创立也史无前例地让那些经济发展受制于融资难的亚非国家愁眉尽展、欢欣鼓舞。而中国-东盟、中阿、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则将中国造福亚非国家的努力机制化、常态化。连一贯刁钻的《纽约时报》都感叹道,中国在开启新时代的同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习近平主席被邀请第一个发表讲话就说明了亚非各国对中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赏。可以说,今天中国收获的赞美礼遇其实就是源自于中国对“万隆精神”60年来不曾动摇的倡导与践行。

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国未来5年内将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连续在华举办亚非青年联欢节,共邀请2000名亚非青年来华;将成立中国-亚非合作中心,设立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年内还将举办以弘扬万隆精神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一串串扎实的数字、一个个近在眼前的实在项目和机遇,不仅闪耀着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之光,还彰显出新时期中国外交义利观交相辉映的大国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世界的大花园里,100多个亚非国家就是一大片不可忽视的花丛。没有亚非国家之花的竞相怒放,就谈不上世界大花园的春天。亚非国家都曾经经历过苦难、抗争和自强,也共同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能够创造出来。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中国梦同亚非人民及其他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我们由此坚信,古老而又年轻的亚非大地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因为中国对“万隆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激荡起不可阻挡的“亚非梦想”!

4月19日,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主席在巴基斯坦《战斗报》和《每日新闻报》同时发表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中国人民的福祉,也追求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愿同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南亚各国和睦相处,愿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要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这样的美好愿景,必将化作丰硕的果实。(国平){万隆会议的核心精神}.

4月20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中国力推亚非携手开创南南合作新局面的信心与决心。真乃计利当计天下利,计势当计发展势,计权当计亚非权。

60年前,亚非人民“有难同当”——告别西方殖民统治而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如今可谓“有福同享”——以“一带一路”所描绘的亚非“互联互通”蓝图致力于共同发展和繁荣。

习近平主席之行,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概括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同万隆会议精神、求同存异原则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强调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可以说,这次访问不仅充实了中国同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内涵,启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全面建设,还将对深化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诚如王毅外长所言:习主席巴基斯坦之行演绎了中巴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二重奏”,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则吹响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奏”,必然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立足周边、面向亚非、放眼世界,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统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主线,是拓展我国外交布局的又一次重要行动,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印尼方面邀请到109个亚非国家代表及使节和25个国际组织出席此次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三天访问印尼。其实,这可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为中国打开了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面对当时世界流行的担心中国输出革命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威胁论”,脱稿发表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为主题的著名演讲,表明中国坚定支持亚非人民争取独立解放正义事业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打开新中国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世界各国纷纷与新中国建交。万隆会议既开启了中国同世界和平共处的先声,也开启了不同国家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二、万隆精神让亚非人民站起来。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也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它首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掌握了国际议程中的部分话语权,冲击了西方世界所构筑的战后体系。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广大亚非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再次面临着西方定义的“正统”压力,向左还是向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2005年的第二次亚非会议撇去政治共识只谈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亚非国家面临从政治立国到精神立国的新挑战,迫切需要达成新时代下的共识,重新掌握亚非地区国家的话语权。

三、命运共同体建设始于亚非合作,寄希望于亚非再次携手共进。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次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时表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如果说60年前的“求同存异”是针对许多亚非国家对中国存在误解而对症下药的良方,那么在亚非地区意识形态之争已经十分弱化,更多地是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敬畏的60年后,赋予万隆精神新的内涵已然十分迫切。中国需要解释自己并非恃强凌弱的恶霸,要提出新时代的万隆精神解答外界的疑问和困惑。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命运共同体,能够降低外界对中国的恐惧。

通过“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建设,一个通过建立经济联系而缓和政治纷争及至扩大中国领导力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