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享受

时间:2021-11-03 06:29:08 600字

作文 享受(一)

享受为话题的一组原创作文

1.怀念一棵树

高二(6)班 徐天娇

在鸟转莺啼的春天,我怀念那一棵树。

它那时大约是一个孩子,既不高大,也未如现在这般粗壮,细瘦得教人怜爱。它有时感到疼痛,因为它飞快蔓延的根须时常碰到石子沙子,也因为那些无知的孩童时时折断新生的枝叶,只留下一块创疤,和上面细细密密的液滴。是血,还是泪?它无语,倾听鸟鸣啾啾。生命,不能说不美好。它脸上时常有微笑,带泪的笑,在泪眼模糊的一瞬间,它看见了成长。

享受成长的笑与泪。(能及时扣题点中心)

在绿树荫浓的夏日,我怀念那一棵树。

热气在泥土里蒸腾,步履匆匆的人们在它身下走过,感受片刻的荫蔽。蝉趴在它身上,让声音在夏日流动,有小鸟在巢中,小脑袋伸进又探出,喜悦的目光与炎热的天气极不相称。它的身躯开始挺立,脊脊宽宽,眼神骄傲,那笑却与往日不同,却是成熟而沉着。

享受奉献的快乐。

在天高气爽的秋季,我怀念那一棵树。

风中落叶飘飞,鸟儿大多已沉寂。积蓄了很久的寂寞的味道,在空气中氤氲开,一种悲凉的气息在不经意间充斥、游动几乎要溢出。多是不见,它的身躯食不果愈加挺拔。抬起头,天空蓝蓝,高远地几乎看不见。是被它耸立的脊梁撑起的吗?天空不说话,它的笑,依然如故。

享受支撑的责任。

在白雪纷飞的冬天,我怀念那一棵树。生起火炉,数点枝上寒鸦。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只有它,依旧青翠,依旧挺拔,北风劲厉,柴扉紧锁,窗外窗内,俨然是两重世界。我感到它的枝间有一波振颤,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外面这样冷,为什么不进来烤烤火呢?屋内,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屋外,是它坚毅的目光,挺直的脊梁。(语言洗练)

享受与命运抗争的不屈。

终于又看见它,苍老的皱纹,发却依旧青葱。它老了,昔日挺立的脊梁却愈发宽阔,为无家可归的小鸟留下温暖的港湾。老当益壮,老而弥坚。所有的记忆都已苏醒,树下,一棵小苗正在以芽,它又笑,宽容,和蔼,平和,这是尘埃洗净的回归,这是生命最朴素的睿智,钻华洗净,方是本色。

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李叔同说:“咸有咸滋味,淡有淡滋味。”这何尝不是生命最美好的注解?享受每一个喜与悲,享受人生,我这样想

于是我也耸立成一棵树——

——人们说,这棵树,叫做松。

评语:文章错助松树这一意象,展现生命成长过程中每一份快乐,散文笔法,老练洒脱,卒章显志,由物而人,由虚而实,水到渠成。

2.且活并享受着

高二(13) 徐盼楠

且活,其实就像一艘漂流的小船,在不断前行,驶向幸福的彼岸。在旅途中,如果你只一心赶路,忘却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那么岂不很没意思,所以我们应生活并享受着。

也许享受就是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当那缕阳光照进你有房间,整个屋了便明亮起来,推开窗户,吮吸着湿润润空气,吹拂着凉丝丝的微风,整个人便精神起来,享受着清晨的合适,快乐的一天便开始了。

也许享受就是那一杯清香的淡茶。喜欢用透明的玻璃杯,沏上一杯清亮的绿茶,享受着的是那份惬意,阳光折射在玻璃杯中,随着茶叶的上下翻飞,闪动着灵动的光,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一片淡淡的绿溢满了整个玻璃杯,看着那徐徐上升的热气,那是怎样的温暖,轻呢一口,那清香便冲击你的舌头,身子仿佛住入了一道暖流,真是舒服极了。

也许享受就是秋天那零星的细雨,牛毛般的细雨从空中飘悠下来,洒在你的脸上,就像妈妈手拂过你的脸,雨丝纷纷扬扬地下着,洗涤着绿叶,洗刷着蓝天,

也荡走了心中的尘埃。雨后的天空是明朗的,空气也是清新的,一切都是新的,黄灿灿的麦穗,绿油油的柏秋雨给大地带来了丰收。也给我带来了好心情。

也许享受就是运动的快乐,生命在于运动,喜欢运动过程中激情的碰撞,会让你忘却烦恼,喜欢运动后气喘吁吁,因为它让你觉得生命在跳动。运动着并快乐着,享受运动中的快乐,你会永远年轻。

也许享受就是努力的过程,不在乎成败,只在乎这一过程,面对人生的种种风浪,我们必会去战胜它,努力了,也就懂了,也就享受了其中种种苦楚,种种快乐,不害怕失败,只知道曾经拥有过。

也许享受就当下,不要说什么以后会有好日子,那只是虚的,不管过去,不管将来,享受的就是现在,把握现在,享受每天的喜怒哀乐。有一天你老了,便不会后悔,人生的每一章都是充实的,享受当下,活在当下。

生活的两岸有太多太多风景,生活的途中有太多太多的风浪,不管是喜是忧,好好地享受它们,生活并享受着。

评语:语言流畅,优美且富有蕴藉,虽然采用平面式结构显得有些散乱,但文章结尾能通过议论精当概括,收束全文。

3.享受百味

高二(11) 曹涌

西方有一句谚语:“人生在世界上不是来享受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生活中天天都在享受无处不在。

享受是一种体会,当你看到美丽的花朵时,是一种享受;当你尝到美味的食物时,是一种享受;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时,是一种享受„„享受是用快乐、悲伤、激动,恼怒等词汇来修饰,享受是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接收,用必来感受,旁观者很难体会的钓鱼的快乐,下棋的乐趣,却只会在意捕获的多少,棋局的输赢,而鱼咬钓的时的快乐,子行走时的物状,也只有处在事中的体会者来静静地享受了。(重在点明心的认识感悟)

享受是一种态度,同一种工作,有的人怨天尤地,有的人兴趣盎然。为什么?如果只把工作看成一种劳动,一种支出,那么消极是必然的,但如果把工作看成

一种享受为,一种志向,那力量与热情也就会源源不断了,任何事情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煎熬或一种享受,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对立面,有一个故事,一个女孩从窗口看见自己手植的鲜花死了,伤心地哭了起来,母亲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窗外,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如果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享受,那一定是你开错了窗户,持错了态度。(有理有据,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让人信服)

享受是一种境界,被贬滴的苏轼在山林之中,觉得人生是一种享受,受腐刑的司马迁在著作之前,觉得人生是一种享受,不得志的李白在酒杯之间,觉得人生是一种享受„„大凡圣人都对人生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虽身处逆境,仍能知足常乐。为什么他们能够享受人生,因为他们把被人们忽略或不被人们所认可的享受所为快乐,泛舟江中即为享受,只言片语即为享受,一杯浊洒即为享受,如果把平常的事上升到享受的高度,那么即使是多灾多难,也能照样过得有滋有味„„(叙例概括简练,例后分析较到位)

人生中值得享受的东西太多,即使是“小小的快乐”,也能成为“大大的享受”。享受在生活中以各种形态出现,需要我们去认真口味,认真享受„„</P< p>

评语:习作思路清晰,多角度论及了对享受的认识和感受,一些章节语言流通,论据贴切,分析也较到位,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4.敦煌

高二(17)班 黄亚

初次与敦煌结缘是那本余秋雨先生的《又化苦旅》。

为了沿袭那份心情,我选择了下午四点从成都飞往敦煌的飞机。

飞机缓缓下降,迎接的是那片文明的黄土,透过机窗,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沙漠,而我必中所向往的圣境正依偎在这片土地上。

敦煌的傍晚确实很美,那是一种文化的美。(情景交融)凌艳晚霞染红了整个西天,难道那就是东方古老民族滴血的伤口?或许吧,但我不知道。

第二日清晨,旅团早早地驶向我神往的莫高窟,但还是晚了,以了大门口,我们下了车,一排排绿树矗立在门口两侧,与那主色调的黄土色相比,它们太惹眼了,风在不停地吹,似乎在赶走这不幸者。也许这片土地不属于他们,或者说他们不属于这片土地。

太阳在爬升,风中带着沙土的气味,整个大地在风地鼓吹下灼烧着,人们都一个劲地向前挤,我一个劲地向后退,也有人不解地看着我。(与一般一行为极差,为下文埋下伏笔)

人都进去了,我放弃 到里面看的机会,里面的佛象、壁画和卷轴我全都错过了,不过我仍不后悔,因为我享受的是这片文明的土地。

天格外的蓝,大地也变和深黄,回头看见一座塔,差点忘了,那就是“道土塔”。是那看守佛家圣地的道土圆寂的塔,多么具有讽刺意味,更多的是莫高精品就被塔的主人以廉价售给了外国人,呵!

正有那坟,只知道是位画家的(没有记住名字),那是莫高真正的守护者,死后也加坟一样敦实守侯,而不是高高地矗立来俯视莫高。

中午,人们从里面出来,导游见了我很是焦急,责怪我不报从命令,我只淡淡地笑过。

天的蓝与地的黄是在何处相接?遥望远方,天与地连成一线,那是一条什么的线,我不知道,只觉天地小了,心开阔了。(始终抓住景物的特征,寓理于景)

下午仍须进去参观,我厌恶和喧闹的人一起进,仍固执的留下,在外面转悠直至傍晚。

巴士在这土地上留下了痕迹,似乎在说明自己已来过,熟不知,晚上的风沙可以把痕迹掩埋。

回来时是坐得晚上的飞机,那片土地已在黑暗中浸没,一种宁静,一种享受,那是中国文化给我带来的享受。

点评:笔墨太淡!文章看似平淡的笔墨,抒发了中国博精深的文化的深深的热爱,初看云淡风清,实则立意高起,文章将敦煌的特定景物和所表达的对文化的享受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结尾以极简练的笔墨点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