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青岛

时间:2021-11-03 03:09:16 700字

篇一:《青岛五四广场导游词》

五四广场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来到了五四广场,广场北倚青岛市政府大楼,南邻浮山湾,南北纵长70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风格的广场。

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众所周知,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主权问题。自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进而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长期“合法”占领占领青岛,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把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签合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发对声中,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关系,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

现在我们看到这个高大、雄伟的火炬形红色雕塑是青岛青岛市新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它重700吨,高近30米,直径27米,是当时全国钢制雕塑中最重的一个。雕塑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历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深厚意蕴,火红色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简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犹如一股腾空而起的劲风,给人以力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接下来我们看到海面上正在喷涌的那个喷泉,是我国第一座海上百米喷泉,喷泉设计采用先进的高压水泵,喷涌的水柱高达百米。因为是从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设计时选择了距岸边160米的距离,主要是防止喷泉的水雾对岸边的设施及草坪腐蚀和盐化。

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湾叫“浮山湾”,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会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喷泉是旱地点阵喷泉,它乍一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广场,而实际上却隐伏着横竖各9排,共计81处地下喷泉,可按不同形状、高度,进行喷射。

前边是一个下沉式广场,这里可举行各种露天演出,每逢节假日及重大活动,这里都举行各种演出活动。

各位团友,五四广场被分为南北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了广场的北区。在我们的北面那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是青岛市的办公大楼,楼高53.1米,共15层,总建筑面积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楼外观造型简洁明快,严肃庄重,气度非凡,其南面为正方形网状,隐喻着党政机关作风严谨,纪律严明,正气凛然。 各位团友,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今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讲解有所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见谅,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

篇二:《“五四”运动(练习)》

2.4.2 五四运动(练习)

一、选择题:

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联系最密切的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南昌起义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五四爱国运动首先爆发在( )

A.北京 B.上海 C.青岛 D.广州

4.下图再现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情景,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

(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5.“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此诗反映的史实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护国运动 D.辛亥革命

6.下列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

①“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贴出标语:“忍痛停业,冀救学生。不除国贼,誓

不开市。”这一标语声援的是哪一运动(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

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9.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地点和主力分别是( )

A.北京、工人 B.北京、学生 C.上海、学生 D.上海、工人

10.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

11.五四运动中被撤销职务的卖国贼有( )

①袁世凯 ②章宗祥 ③曹汝霖 ④陆宗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鸦片战争以来,导致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抗日战争

13.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对德和约”指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14.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有( )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五四运动,青岛}.

③日本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

④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说的理由有( )

①它是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③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在五四运动中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17.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此你认为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D.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8.右图是20世纪初一场学生运动的标语,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并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的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

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围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爱国的青年学生分别掀起了一

场空前的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这两次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无产阶级都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外争主权”指什么?

(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中国现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主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4)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1919年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篇三:《青岛五四运动A4黑白》

青岛五四运动

青岛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五月的风》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建成的。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众所周知,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自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1918的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关系,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初一六班 缪梦琪

篇四:《青岛五四广场规划设计》

青岛实习报告

班级:B1252

姓名:赵高云{五四运动,青岛}.

学号:11

浅谈五四广场规划设计

一、城市的属性:{五四运动,青岛}.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其本质将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意义象征,它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城市公共空间为社会生活提供场所,同时也对人的活动起到促发限制的作用。二者是一种互构的关系:特定的空间形式、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和用途,而行为和活动也倾向于发生在适宜的环境中,甚至对环境产生能动的作用。如果从社会生活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分析,可归纳其本质在于: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和它们的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和互相补充。

第二,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其它存在形式例如:绿地、商业步行街等相比较,广场更集中地反映社会文化,并且包含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因此,广场的时代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表现得很突出。我国近年来新建的城市广场往往既要承载集会、观演等社会活动,又要表现某些主题,在建设

之初就被要求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承担地区标志的重任。

二、城市广场的设计需求

从城市广场的本质分析其对设计提出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广场物质形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简单地说,即需求的多样性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

1、需求多样性

需求多样性是指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和广场表现社会文化多元共生的需求。

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广场包含的社会生活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广场能提供相应的空间和场所。人在广场中的活动除去集会、观演等大众参予活动之外,还有休息、交谈等活动,这类活动中人的行为可概括为两类:一是人与人的交流,包括自然的集中和约会两种方式,后者参加的人少,相对私密;自然的集中的典型例子是老年人(不一定相识)聚在一角聊天锻炼等活动,此时常常是寻找可利用的边界、边角空间。二是人与环境的交流,人需要独处,或是观赏广场景观,或是思考。这时,纯个人的行为对广场空间的要求可能更苛刻。

广场使用的多样性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人参与其中的随意性。城市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人的参与程度如何,而人对开放空间的参与是随机的和随意的,这就要求广场能提供更多使人参与其中的物质线索,路径上的可达性是方法之一,本质还在于环境意义的传达要清晰。

广场多元性的另一含意是指社会文化在广场的多元共存状态。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文化需求,人对文化需求选择的多样性都要求在广场有所体现,广场的本质也包含着多元文化共存、融合的含义。因此,“文化共生”现象在城市广场设计中表现得日渐突出,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是在这方面比较极端化的例子。

2、环境形象的整体性

环境形象整体性的含义是指环境空间中的要素:场所、路径、领域之间所具有的良好关系,并因此提高广场空间的关联性,进而使环境意义的表达逻辑清晰而具有整体性。环境形象的整体性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环境形象整体性还有助于提高广场空间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的增强有助于广场主题的表现和接受,也是使人们将广场从城市其部分区别开的途径。

人对广场空间需求的多样性和广场环境形象的整体性是从“人”和“物”两个角度对广场设计分析的结果,它来源于广场的本质和人对环境的知觉认识,针对两点设计需求,这里提出一些相应的设计方法。

三、广场设计方法研究

如果把广场的空间环境看作一个系统,那么从系统的结构比系统的要素,对于系统的功能有更根本的决定意义这一观点分析,显然,广场空间环境的空间秩序和层次的设计应放在首位,这是因为空间的秩序和层次决定了广场整体的结构,这也是广场设计方法研究的

出发点,对此,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