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

时间:2021-11-02 13:09:57 200字

第一篇 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2016特色自我介绍作文6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顾峻弛,今年九岁,是红房小学二年四班的男生。我活泼开朗,眼睛小小的,脸蛋圆圆的,妈妈说我笑起来很可爱。

我的特长是画画,我喜欢创作画,因为创作画能提高思维能力。妈妈喜欢我的画,还经常把我的画贴在墙上。我的缺点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看课外书,我决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知道当科学家一定要学习好,还要多看书。谁的理想和我一样,那就多看书,努力学习吧。

这就是我,一个淘气的男孩。

##第2自我介绍

走进实验中学七四班,你可以看到一个高个子的男生,他有两只元宝似的大耳朵,浓眉下有一双不大而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下有一张看似会说的小嘴。我是一个阳光的男孩。我对蓝色情有独钟,因为蓝色代表着宽广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所以我的心也要变得如此豪放。

我非常爱搞笑,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一个中午,我提高了嗓门站在讲台上喊:“从前有一只母鸡,它呀下了一个蛋,不是(窝)生的,也不是(喔)的,更不是(握)生的。”以前反应特慢的xxx,今天反应特别的快,那不就是(我)生的了吗!”我说:“回答正确是你生的。”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xxx知道真相后气愤不已,恨不得把我暴打一顿。

我也是一个爱体育的人,在体育中我爱乒乓球、跑步、跳绳……但我最爱体育中的篮球,体育课上你们看见一个篮球队员在球场上一往无前的跑着,只听一声“进了”的呐喊声,球就进入了敌队的球篮筐,哪个队员就是我。我跑步快投球准,所以被球队认为先锋。

我还是个忘性子的人,有一天傍晚,妈妈让我去买一根香肠,回来给我们做菜,于是我拿着钱兴冲冲地跑了出去,路过广场看见有打篮球的,我的手发痒,心想时间还早,于是停下来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高高兴兴地玩起来,早把买香肠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打球结束后回到家我向妈妈兴奋地说起刚才打球的事,我还在陶醉着呢!接下来妈妈问:“香肠呢?”我这才想起买香肠的事。妈妈直数落我是个忘性子,我害的一家只好吃泡面了。对于我的忘性子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包涵。

以后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可以随时来找我,只要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保证能逗你捧腹大笑,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挥之而去。自我介绍完毕,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了吗?

##第3小苹果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姓苹名果,但不是花瓶的“瓶”,不是裹脚的“裹”,而是一个头上戴着草帽的小“平”果。我全身上下都是宝,兄弟姐妹各地跑。

我长得不像花瓶。我的身材比篮球小得多,但比乒乓球要大得多,其实我长得和皮球差不多。我通常穿着红色的衣服,但有些同伴也与众不同:有的穿着黄色的衣服,还有的穿着绿色的衣服。

我不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而是又香又甜的。据说我的香味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把香蕉催熟。如果你比较性急,在我还没长大的时候,就来咬我一口的话,保证会酸掉你的大牙。但是等我成熟之后,你再来“咔嚓”我的话,你就会知道,我其实是香香甜甜的,只是有一点点酸味而已。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可以帮助人们抗氧化、防辐射、降低血压、提高记忆,人们除了把我切成块、切成片,做成色拉来吃,还可以把我做成醋、酒、果汁、果脯、罐头等等,我可真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营养在人间”啊!

##第4月亮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月亮,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你一定会想到嫦蛾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吧!呵呵,其实,我的真名叫月球,我还有”嫦蛾”。婵娟””顾兔”等多达几十个美称呢!它们都是古近代的诗人。歌手以及一些词人给我取的。真是数不胜数呀!

下面,让我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在人类的肉眼中来看,我只有盘子般大小。其实我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的半径约1737400米。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虽然有这么大,可是与地球。太阳相比,我就好似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之所以在人类肉眼中我只有盘子大小。是因为我离地球的距离影响的。现在让我来回答这一个问题。

我是里地球最近的一颗天然卫星。我距离地球384400米,有人会很惊讶”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有这么远呀!”是啊!所以人类在地球看到的我才会只有盘子大小呀。我离你们太近,你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我就是个能一手遮天的了,这样就失去了我温柔善良的一面。你们也很容易就能来拜访我了。

不光只有这些,我还有地方能使你们感到惊讶呢!这就包括我的表面温度。就说表面温度吧!你知道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要穿宇航服上太空和我近距离接触吗?这是因为我的表面积温差很大,最高达到150度以上,最低至-120度左右,如果你不穿宇航服的话,就一定会被烧焦的,要不然就会被冻成冰块儿的!呵呵,听到这些会感到恐惧吧!不用怕,现在科技发达的很,制造的宇航服具有隔热和保温等作用,有了它,你就不会被我的温度给烧焦或结冰了。

说了半天,让我和你们谈谈我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吧!除了和太阳的距离差不多以外,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就来举几个例子吧!

和地球一样,我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我是一个赤道略宽。两极稍扁的球体,我的扁率是0。006,所以你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我是一个圆,现在,人类发明了许多观察我的工具,可大部分都不能发现我是个不规则球体。对于上面说的:”在地球上看到的我是一个圆。”有人会问:”可我平常看到的月球是一个弓形或半圆呀?”这是由于太阳把我的一部分遮住了,实际还是你们看到的我是个圆,在每年中秋节时,你们就会看到一个圆形的我。

除了扁率,还有我的自转周期,我的平均自转周期是27。32166天,与地球的平均自转周期只差仅仅2天左右,这一点可以证明我和地球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因为这些特点,人们把我说成地球的女儿,这怎么说也不合理嘛,就因为它比我大吗?现在是法制社会,不是体积和武力能解决的,说她是我姐还可以勉强接受,可……就为这事,我哭了几个月,整日以泪洗面,哭肿了眼睛,哭瘦了身子,后来才发现,哭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减肥方法。

在我这个充满黑暗,一望无际,孤独的星球中,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嫦蛾奔月。吴刚伐桂,在此,我就不一一讲述了!为了纪念我,人们把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做为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格外的大。圆。亮。这一天人们要吃月饼打灯笼,是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说到这儿,又引出一个朱元璋月饼起义的故事……

人们探索我,是因为我身上有许多可利用资源。下面,让我来一一讲述吧。

在我身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利用。何诈麻也说:”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地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用地球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上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口说无凭,人类还有拜访我的纪录呢!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朗特乘”土星5号”来到了我身上。他先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然后树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写了一些地球字,我不认得便也没有在意。他取出摄像机安装在月面,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再安装了一台月震仪用来测定月震,后来插上了星条旗。准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过了几十年,中国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三人也陆续来到太空,这验证了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飞快的

今年,日本再发射了”月亮女神”绕月卫星,它的任务是观察并向地球上的基地发出信号,时刻向基地报告我的情况。

此后不久,中国也再发射了绕月卫星”嫦娥一号”这是中国人民对科学崇尚的良好见证。

我介绍完了。相信你们一定了解了一些关于我的知识吧!希望你们常来拜访我,和我做伴!

##第5参考答案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你们能从百忙中抽时间听我作报告,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参考答案,下面就是具体的自我介绍。

我的肚量非常大,各种练习册、课本练习题等等的大案都在我这个宝贝大肚中。你可别小瞧我,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离了我根本“活”不成,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连在教室上课时也敢大模大样捧着我不放,直等到他们的作业都“写”完了才罢休。当然,这样我也很累呀,所以有时候就给他们开个小玩笑,在某道题的答案上写上“略”字,弄得他们抓耳挠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我就会像武林好汉那样爆笑几声,让他们知道我得厉害!!

可是,当我正得意的时候,某老师竟然命令学生们把我从练习册上撕下来交给他,是为了禁止有人再不劳而获。这是对的,我很支持,但也请诸位不要把我“参某”(姓参,名考,字答案)看扁了,因为我不仅是坏孩子的好朋友,也是好学生得知心伴侣。

在写作业、做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会做的题,而如果正是没有老师、同学询问时,我就派上了用场。这样就可以起到自学的作用了,看着我的朋友豁然开朗的样子,我也替他们高兴。再有的时候,练习题做完了却不知对不对,找同学对题太麻烦,那就找我吧,我会帮助你解决困难,重见光明。

学习差、学习好,他们共与我为伴,为何差别如此之大?那就在于怎样去利用我了,只有合理的请我帮忙才会有进步的。

听完我的自我介绍,你是不是更加了解我了呢?

##第6小麦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麦,在植物分类中属于两年生植物。我想你们对我都很熟悉,为了增进你们对我的了解,我在自我介绍一下。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

每年秋分前后,我便开始钻入泥土,过七天左右,我便破土而出。刚出世的我,嫩嫩的,黄黄的,两天后,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变成浅绿色的了。我要睡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喝过春雨,沐浴着春光,我一个劲地往上长,变成了深绿色。到了初夏,我就长出了青青的麦穗。这时,人们到地里遛达的时候,就会掐几个麦穗搓者吃,或是搓出麦粒回家下锅。俗话说,吃新麦活一百。端午节前后,我便成熟了。远远望去,你就会看见满地都是金灿灿的,那就是我。农民伯伯把我收回家里磨成面,这时我的作用可就大了。人们可以把我做成一根根面条,可以做成白白的、软乎乎的馒头,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饼……

我的作用很多,赶快和我交朋友吧!

央视没敢曝的画面: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

央视没敢曝的画面: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夏林说,画面上杨利伟尽管脸色稍显苍白,但身体状况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

杨利伟本人近日出书,曾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

2003年10月,前空军飞行员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此,被誉为火箭故乡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绕地球14圈,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他在《天地九重》一书中回忆了太空飞行中的惊险瞬间。

我以为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我对此也非常清楚。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期间,用数码相机拍了100多张照片。

5时35分,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这是聂海胜拍摄的作品,他说,在太空拍照很不容易,得用胳膊支在某个固定物上来支撑身体。拍摄的时候,常常是一只手拿摄像机,另一只手拿照相机,而双脚往往飘在空中。在神舟六号上,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共拍摄了300多张照片。

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神舟飞船突现大片裂纹

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第二篇 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2太空一日课件》

第三篇 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2003年杨利伟当年出舱时为什么满脸鲜血?》

2003年杨利伟当年出舱时为什么满脸鲜血?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夏林说,画面上杨利伟尽管脸色稍显 苍白,但身体状况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

杨利伟本人近日出书,曾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3年10月,前空军飞行员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此,被誉为火箭故乡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绕地球14圈,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他在《天地九重》一书中回忆了太空飞行中的惊险瞬间。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 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我对此也非常清楚。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期间,用数码相机拍了100多张照片。

5时35分,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 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 载,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让我紧张以致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 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这是聂海胜拍摄的作品,他说,在太空拍照很不容易,得用胳膊支在某个固定物上来支撑身体。拍摄的时候,常常是一只手拿摄像机,另一只手拿照相机,而双脚往往飘在空中。在神舟六号上,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共拍摄了300多张照片 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

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第四篇 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杨利伟:航天员是用等量的钻石堆起来的》

航天员是用等量的钻石堆起来的

1998年1月,经过预选、初选、复选和复审四个阶段的严格选拔,我们这12名预备航天员正式入住坐落于北京西北部的航天城。

其实,这是中国第二次航天员选拔。1970年夏,中国准备从约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其中许多都是当时的战斗英雄。那时就差最后阶段的工作了,但是因为技术、经济等原因,载人飞船的工作暂时中止,航天员的选拔也戛然而止。

航天城里那座红色的两层小楼就是神秘的航天员公寓。平时有士兵把守,即便是航天城内部的科研人员也不得进入。我们周一至周五必须住在这里,与外界隔绝,不能离开。从此,我们便一同“隐居”起来,成了最神秘、最难以接近、最不“自由”的人。

除了要求我们严格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和纪律之外,航天员的生活是由服从最细致的管理、遵守最严格的纪律开始的。《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就有这样一些对常人来说几乎不尽情理的“五不准”: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等等。

航天员的饮食规定也非常多,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工程师制定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当然没有人每天盯着你吃饭,但是否遵照了营养师的配餐要求,在体检时就能发现。基本上,我们三个月一次小体检,一年一次大体检。体检发现情况不对了就会找你谈。

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大多是家常菜,没有鲍翅之类的东西,食谱很平常,只是搭配更讲究。我一直喜欢吃肉,但按要求必须要改,我就尽量忍着,让自己少吃肉,多吃菜。

生活管理是全封闭的。平时我们进出航天员公寓都要拿交钥匙,登记出入时间。虽然家就在同一个大院里,但不能回家,必须回宿舍,大家都很自觉。如果你跑到外边,无意中感染个什么病回来,不仅你的职业生涯断送了,而且还成了危害大家的千古罪人。

国家为了选拔一名航天员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是用等量黄金堆起来的,那么航天员就是用等量的钻石堆起来的。

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进行着全封闭的训练,并迎来了首飞航天员的选拔。就在公布首飞航天员前夕的9月3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王志采访了我。那时,防“非典”还没有结束,要求我接受采访最好穿着防护服,可穿着它上镜效果又很不好,我和王志就都没有穿。

结果,为了保证我的安全,工作人员就用几个大电扇,一直对着王志吹,让他处于下风口。这样,他那边的气息就流通不到我这边来。王志就这样一直顶着风采访我。那个采访场面对我来说很新鲜,估计王志也是第一次在人造大风中采访,我很感动。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火箭起飞了。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因为很快就有动作要做,所以全神贯注,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仪表板,手里拿着操作盒。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远不像训练中想像的压力那么大,全身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了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可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意外出现了,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变得十分可怕。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很清醒。共振持续了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改善,在神七飞行中航天员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画面是定格的,其中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地面的工作人员谁也不敢吱声,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飞船此后的飞行非常顺利。近10分钟时,最后一级火箭跟飞船分离,飞船没有推力了,身体感觉猛地往上一提,我意识到已经处在微重力环境了。

这时,被束缚带固定在座椅上的我,突然感觉离开了座椅,不贴着它了。我注意到飞船里的灰尘“噗”的一下,全起来了。只见所有的束缚带,在飞船里用来固定物体的绳子,全都竖了起来,微微摇动,颇有韵律感。就像湖水中的水草一样,在水中蓬勃生长,舞动着生命的活力。

我已真正进入茫茫太空——

在太空中吃饭、睡觉、刷牙、洗脸……

太空飞行,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体验。

我在太空吃了三顿饭。航天食品可以根据航天员个人口味搭配,像我喜欢吃辣,喜欢吃水煮鱼,就给我准备一些辣味食品。据调查,航天员最喜爱的食品就是榨菜。

因临近中秋,带上去的月饼较多。在船舱里,我把特制的小月饼扔起来,让它漂浮着,然后过去一口吞掉。我还把饼干一个个排列起来,之后按顺序逐个吃掉。

刷牙、洗脸还比较好办,漱口就用一口一块的消毒口香糖,塞嘴里嚼5分钟就行了;洗脸就用脸巾包,就是用一块浸有消毒护理液的湿毛巾擦脸。但上厕所比较麻烦,由于上天前采取灌肠、吃低残渣食品等措施,我两三天都不会有“大事”。小便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类似于“尿不湿”的东西,还有一个是类似医院的导尿系统。

人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睡觉不受姿势限制,可以躺着、坐着,也可以站着,甚至还可以倒立着睡觉!因为那里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依托可依,只能在飘动中睡觉。但睡前一定要固定住自己,否则睡着后,会在舱内飘来飘去。睡眠时,一定要将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着仪器设备的开关。在失重状态下,人睡着了偶尔会产生头和四肢、躯体分离的感觉。有资料说,国外曾有航天员在睡意朦胧间,把自己的手臂当成了向自己飘来的怪物,吓出一身冷汗来。

虽然程序设定我有6小时的休息时间,可我只睡了半个多小时,实在舍不得睡。因为在太空的时间实在太宝贵了。

事实证明,我在太空所有的经历都有它的价值。在返回地面后,在一年多时间里,我回答了科研人员的几百个问题,涉及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方面面。后来,神舟六号比神舟五号有了180多项改进。比如说我落地时麦克风把我的嘴磕了一个口子,流血不止,就因为麦克风的造型有个棱,改进后它变小变平了,外加一层海绵,确保下次航天员不会再受伤。

至今无法解释的怪现象:神秘的敲击声

飞船出了测控区,进入了短暂的夜晚。我突然发现窗外特别亮,而且那亮光神秘地一闪而过。

我大吃一惊,忙顺着舷窗向外寻找,可闪光却消失了。我迅速回到仪表板前,翻开各种数据,检查飞船的各个系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

当飞船飞到阴影区的时候(相当于黑夜),我早早地在舷窗边等着,想看看是否还有类似情况发生,但闪光并未出现。

在太空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感觉到不正常,紧张得出了汗,但我必须找到原因。我又一次拼命地去翻数据,查看仪表板,连铆钉都检查了一遍。使劲地想,是什么会带来光亮呢?

在第三次进入黑天之前,我依然在舷窗前等待,亮光一闪,贴着地面有一个光柱一闪,将太空瞬间照亮,随即消失在黑暗中。原来,那耀眼的亮光是地球上的闪电!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在太空俯瞰,一阵阵的闪电像是盛开的丝状花朵,而闪电接连出现时则犹如一片火海。

我在太空碰到另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

这个声音也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不知什么时候就响几声。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无法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我心里很紧张,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什么也没发现。而飞船内部也没发现任何问题……

飞行时,对声音变化是很敏感的。飞船哪个地方稍稍有点什么动静,都会让人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个动静?

飞船运行一直很正常,可诡异的敲击声却不时出现!

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想弄清楚这个神秘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听着不像。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声音再也没有在我耳边完全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也出现了,我告诉他们:“出了这个声儿也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返航时舷窗忽然出现大片裂纹

10月16日4时31分,我接到了返航命令。

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会出现意外吗?我的脑海里也曾闪现过这个问题,但我马上就否定了它。从起飞到在太空中的所有过程都是顺利的,返回也理应不会有问题。

5时35分,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飞船持续减速,在向地球靠近。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开始减速,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像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美国航天员和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已经训练过,我应付自如

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紧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耐高温的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外边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却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我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至1800℃的超高温度。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有尖锐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一看到窗玻璃开始裂缝,我紧张了,心说:完蛋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这样出事的,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热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当时还没有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就想是不是因为玻璃是两层的,是不是里边的这层不裂就没问题?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离地大概80公里到40公里。之所以造成“黑障”现象,是因为飞船与大气剧烈摩擦,在飞船四周产生了一个等离子鞘,使飞船的无线通信与外界隔绝。这时飞船无法和地面或其他方位的任何人联系。我那时真是有点紧张。

当飞行到距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了,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我检测飞船后,与指挥员联系,地面向我报情况,说着陆场温度多少、风速多少。与此同时,等待多时的直升机迅速捕捉到了飞船发出的讯号,并开始搜索或救援行动。

最折磨人的就是开伞杨利伟回来后是假的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糊糊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激烈的动作。伞外边有个盖,以爆炸开启的电爆阀连接,离地10公里时一下子炸开,它飞出去,同时把引导伞带出来。

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

接下来是一连串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它紧跟着把减速伞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主伞有1200平方米,这时它不完全打开,一下子打开突然减速太厉害,人受不了,材料也受不了。它有一个巧妙的收口设计,这时它收着口,只打开一个相对较小的面积,在收口处有绳连着,进一步减速之后统一动作,一个刀一样的东西把绳同时切断了,主伞才会完全打开。

这是一个二十几秒的连续过程,人在里边是什么感受呢?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了……每次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就怕他们害怕。我回来讲了,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每一步都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后来,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都有红外,能看着开伞,这比较让人放心。我那会儿还没红外,地面人员也看不到,完全靠我凭感觉报告。

在主伞完全开好之后,飞船以10

米/

秒匀速下落。这时没有过载了,唯一的感觉就是晃荡,斜着晃荡——主伞开了之后,只有一根绳吊着飞船的一边,晃晃悠悠的。但这时候真是无法形容心里那个舒坦,特别放心:伞很大,1200平方米,落地再怎么重,最多也就受点伤。

安全了!成功了!生命肯定没问题了!肯定可以完成任务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正了。被摆正的飞船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随即,座椅自动提升起来,打开减震装置。

我打开电台,再一次检查舱内物品,扎好束缚带,固定好自己,之后盯着仪器,同时像起飞时那样用力收紧肌肉,等着飞船接地的瞬间。

接地时,我第一个要做的是判断是否落在实地,第二个要做的是切伞。在确认落地之后,要及时把伞切掉,伞不切的话,它会乘风带着飞船跑。以前做实验的时候,这个1200平方米的大伞带着像球一样的返回舱,顺风跑起来汽车都追不上,而且它还边跑边颠簸,人在里边会被颠坏。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距理论着陆点

4.8公里。而这一时刻,正好是天安门当天升国旗的时刻,这是一个无法设计的巧合。

后来证实,当时的风比较大,另外伞有很多地方破了,所以落地力量很大,但我切伞非常及时,只蹦了一下,跑离第一次落地地点大概十几米。

飞船落地时我感到嘴上一麻,心想坏了,肯定磕破了。我把面窗打开,伸手一摸,血流了下来。手边没有别的东西,我就开始用里面的布手套在那里擦,擦了半天也没能止住。

但我顾不得它了,我得把舱内的一些操作完成,打开信号发射器,尽快和指挥部联系。

我向指挥部报告:“我是神舟五号,我已安全着陆!”这时嘴里有血的咸味。

落地后飞船倾倒了,我是头冲下,脚朝上,身体被座椅压着,刚落地时连动也动不了。总不能就这样等着来人吧!等报告完后,我稳定了一下,之后把束缚带解开,一用力翻了下来。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糊糊的,看不到外面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见外面有人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从舷窗上模糊地照过来。

手电在烧黑的窗玻璃上晃啊晃,外面的人在一声声地叫着,正丁丁当当地拿工具。我马上打开飞船舱门的平衡阀,从里面解锁,我听到外面插上钥匙,舱门动弹了……

我心里那个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