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的诗意200字

时间:2021-11-02 11:23:40 200字

第一篇:《牧童 、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怪不得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清平乐·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第二篇:《诗意之旅——《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诗意之旅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第七单元的一篇,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一共分上下两阙,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形象巧妙地组合在一幅画面里,赋予乡村平常的景物以新的意境,读来琅琅上口。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通过看图及联想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是通过探究词意来理解这一家农户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这对老夫妇却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揣摩体会词作者的内心情感。

设计理念:

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走近课文,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再让学生走出来。在读思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感受和品味,尊重学生的体验、表达,实现学生天性和语文教学规律的统一。 设计思路:清平乐村居的诗意200字

读通词,读懂字面的意思,读出画面来,读出味道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体现:1、指导体现趣味性和拓展性。2、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读、说,还注意听的训练,把读与

思,思与说形成互为因果的统一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音乐声中)同学们,我们大都来自农村,一说到乡村田园,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这样一幅图:山青水秀,田舍掩映。这么优美的田园生活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宋代的爱国诗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中去。

板书: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诗意200字

2、我们一同去领略他所描绘的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

生齐读课题。老师注意提醒“乐”(yuè)的读音。

3、“清平乐”跟我们学过的《卜算子·咏梅》中的“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你知道村居的意思吗?

二、读通词,读懂字面的意思。

1、你猜想一下居住在农村里的人家,在那里会有一些什么景致呢?

2、我们一同走进辛弃疾的村居好吗?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文),这就是一首词,轻轻地把它读一读。生读1—2遍。

3、和以前一样,我们知道,这首词分上阙和下阙,谁愿意把上阙读一读。指一生读上阙,注意读好“翁媪”。

4、谁愿意把下阙来读一读。注意指导读准剥(bāo),这里做动词来讲。还可以让学生用另一个音bō来组词。(剥削)

5、谁能连起来把上下两阙响亮地读一读。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了。

6、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词当中去好吗?请你自己读读上阙,想一想上阙字面的意思是什么?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待会可以提出来。

7、有没有不理解的词?学生纷纷发言。

8、那么,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有没有知道的同学?你知道哪个词,你可以告诉同学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透个别难解的词意)。

9、有谁能够把上阙连起来,说说字面的意思呢?(学生听、评或补

说上阙字面的意思)

10、我们已经理解了字面的意思,现在再来读一读上阙,感觉肯定会跟刚才不同,谁来读一读?

11、上阙主要写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景 老年夫妇)

12、下阙你读读看,能不能把字面意思也读懂,先看看有什么不懂的?(生读)

13、谁有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结合学生的预习,帮助学生扫清个别词理解上的障碍。如:无赖、卧剥等)

14、谁能把下阙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5、谁愿意把下阙来读一读。

16、你们知道下阙写了些什么吗?(相机板书:大儿、中儿、小儿)

17、我们读到这里就知道了虽然这里的茅草蓬非常矮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读(生读第一句),在这么优美的地方,有一对白发翁媪,读(生读第二句),他们的儿子正:生读下阙。

三、读出画面来。

1、同学们,我们今天把这首词字面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词画面的意思给读出来,有这个本事吗?

2、那你可以看看图(出示图),就书上的这一幅图,选择一句、两句或者几句,结合图来把画面的意思想象一下。请自己练一练。

3、谁愿意选择几句来说一说?(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注意相机组织学生讨论一下用得很巧妙的一个字“醉”。一种意思是陶醉,另一种意思是酒后微醉,你们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清平乐村居的诗意200字

4、因为生活他们觉得那么美好,所以那对老人陶醉了,你说一说,他们用吴音谈论些什么呢?你找一个同学一起聊一聊。

5、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几组学生分别上台来聊)

四、读出味道来。

1、我现在明白了,那对白发夫妻不仅是被周围悠然自得、秀丽的美景给陶醉了,他们更陶醉的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刚才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谈

到了。你看,他们大儿子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再加上老年得子,真是天伦之乐。看来,这对老年夫妻他们的醉是缘于幸福的醉,也可以说是酒未醉而人先醉(板书:醉)。我们把画面的意思读出来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味道读出来呢?先练一练,好不好?清平乐村居的诗意200字

2、我们说说看,在读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你觉得这首词反映的是作者一种什么心情呢?(相机板书:向往)

3、他觉得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多好啊,他也很向往,也很喜欢,也很热爱,谁来读一读。老师帮你配上音乐(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朗读,师生评价读。)

4、如果你能够不看课本就能朗诵出来更好,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试一下。

五、拓展延伸。

1、了解词人

同学们,学了这首词,让我们记住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也记住了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出示)

辛弃疾,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但屡受打击,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的抒写,倾注了期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状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2、拓展诵读

本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田园风光词作《清平乐·村居》,我们再来读读词人的另一首词作——(出示)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读词,同样是写乡村风光,它与《清平乐·村居》有什么不同呢? (这首词描写乡村夜晚的风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怀有的喜悦之情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明月、清风、稻花香、蛙声,组合成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轻快活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夜里,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叫人多么高兴啊!)

学生自由读词。

3、激情延伸

同学们,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首田园词作,辛弃疾一生还写下了大量的充满爱国热情和倾诉壮志难酬、悲愤的爱国词作。他继承并发扬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作风格,著有《稼轩长短句》等。这是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同学们课后去读更多的宋词,喜欢上宋词!

六、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上阙景 老年夫妇

下阙 大儿 中儿 小儿

醉 向往

第三篇:《26清平乐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第四篇:《清平乐.村居》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房子屋檐低小,茅舍小,在茅舍旁有一条小溪,小溪潺潺,岸上长满音音绿草,屋里传来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这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嬉笑着互相逗趣着、取笑着。

大孙子懂事了,在小溪的东岸帮父母除豆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那为小鸡们编一个温暖而有舒适的家,手艺可巧了!最让人喜爱的是顽皮、淘气、可爱、贪吃的笑儿子,你看,他正躺在溪边的草地上剥着刚长出来的莲蓬呢!嘴里还数着一、二.....

这就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向往的温馨、亲切、美好的田园生活,人们过着没有名利纠纷、没有权势纠纷、没有一些钱财纠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

第五篇:《清平乐.村居改写》

清平乐.村居

天语

夏日里,深绿色的青山在洁白的云中若隐若现。山脚下一条清如玉带的小溪摇动着她那婀娜的身体奔流过一片翠色欲流的田园,来到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低矮的茅屋,屋顶的干草,风一吹便稀稀疏疏的落下几根。土墙上的泥土摇摇欲坠,好象在向人诉说他的沧桑。屋旁有一棵笔直的杨树,墨绿色的叶子上,几只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门前的小溪,清澈的水潺潺地流着,溪旁张满了青绿色的莲叶和鲜嫩的莲蓬。

屋里坐着一对老夫妇。他们衣着朴素可怜上却喜气洋洋。老头子手中紧握着一直雪白的酒杯,嘴里念念有词:“瞧,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比起以前,”他的目光扫到正在为他斟酒的老伴,嘴角微微一动:“好多了!”老婆子笑笑,指着山腰间的一片田地说:“看呀!”田地里有一位身体健壮,满脸笑容的壮小伙子正在锄地,原来高傲直挺的野草在他的锄头下也乖乖地低了头。老头子语重心长的说:“哎,咱们的幸福生活可全靠他了!”说完轻轻的尝了一口酒。

这时一声清脆的鸡鸣,打破了这片静寂。老婆子一看,哦,原来是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呢!看见二儿子灵巧的双手,她露出甜甜的微笑。可一看见儿子手上龟裂的皮肤,便无奈的叹了口气:“老头子,你看儿子们都长大了,能干了!”“不,还有一个。”老婆子顺着老伴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他们的三儿子正趴在屋檐下剥蓬子呢。“呵呵!”老婆子望着小儿子那专注的神情,开心的笑了。

这是一个清贫的人家,但也是一个美满的人家。他们在清贫中找到了快乐。

第六篇:《改写《清平乐村居》》

改写《清平乐村居》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