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2 06:54:33 800字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语文版第三册,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准备:录音机 诵读带  关于苏轼的资料教学方法:诵读学习 讨论法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1、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一生宦海浮沉,但就个人创作而言,硕果累累。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3、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1、诵读:学生听示范朗读带(指导朗读,疏通文字)2、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情感的把握。3、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4、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五、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1、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大”“淘”——有气势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由此可见周瑜是个风流人物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①建功年龄: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②机遇: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7、抒发什么感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 (多愁善感)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惆怅失意)8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六、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七、拓展练习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学生讨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2、诵读、背诵本词。八、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乱石穿空绘景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写人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难酬)   

马小军

【篇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开课未始,投影显示如下背景:一场时空虚拟下的心灵对话。一、整体初知师:上课伊始,我们按照平时上古典诗词的习惯,一起……生:背诵!(生起立,齐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背诵是学习诗词的很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标题,你看到了什么信息?生:“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标题,“怀古”就有“伤今”意。二、文本研读(一)解读关键词:赤壁师: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哪些是写赤壁的?(思考片刻)生:故垒,周郎赤壁,故国。师颔首,投影:1.大江东去—— 2.故垒西边——3.周郎赤壁——4.故国神游——神游故国师追问:从两个“故”中读出了什么味道?生迟疑,师提示:“故”,“怀古”,“怀古”中应有的情绪是什么?生(恍然):哀愁。师:思考一下,下发张孝祥词中有描写赤壁的吗?(马上结合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生齐声其中描写赤壁的句子:赤壁矶头落照师:这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生:背景是黄昏。师:从这样的景中看到了怎样的情?生思付:击楫誓中流。师:请结合一旁的鉴赏,我们不难发现“击楫誓中流”表达自己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师:我们再回到本文之景,苏轼的赤壁放置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点出重点词):石,涛,江山师小结:乱石(纵),惊涛(横),加上江山,视野开阔,心胸宽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视野之下人生之大境界。(二)解读关键词:怀古师:除了描写“赤壁”的,哪些信息表现了“怀古”?生思考,老师提示:除了古战场,就是古人物了。生恍然,七嘴八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师投影:【怀古】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公瑾当年—— 师:“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能否把这个句子看成一个比喻句?生:千古历史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师:那激起的浪花就是——生(齐声):风流人物!师:感受一下,浪花有什么特点?生1、壮观;生2、转瞬即逝;生3、晶莹,灿烂。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想起了一句诗“数风流人物——”生(齐声接):还看今朝。师生:风流人物就是才华横溢的,能建功立业的。师:那这样的“风流人物”具体到某一人呢?生:周瑜。师:英雄与美女,才华出众,儿女情长,又能建功立业。本文特指周瑜和小乔的风流韵事。(师结合吴宇森《赤壁》周瑜骑马射虎之场景。)师:结合张孝祥,他又是如何怀“风流人物”的呢?生: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悠游。师:这些用词能否在苏轼词中找到对照?生:“忆”对应“遥想”;“小乔初嫁”对应“小乔初嫁了”;“ 香囊未解,勋业故悠游”对应“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师颔首,投影:①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②小乔初嫁小乔初嫁了 ③勋业故优游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三、细读生成(一)比较阅读师:请同学们仔细感悟,区别“忆”和“遥想”生1:“遥想”情感更加强烈。师提示:表现了什么情感?生:缅怀,崇敬师肯定:那是对英雄的仰慕!师:“小乔初嫁”和“小乔初嫁了”有区别吗?生:多了一个衬字。师:即使是衬字,也是必不可少的。你怎么理解?生1:是格式的要求;生2:语气舒缓,有一种怀想的情绪。师:很好,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了从容仰慕的内心!师:那“优游”与“谈笑间”的区别又在哪里?生:“优游”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态;“谈笑间”更形象,指挥军队,抗击80万曹军。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气魄?(生踊跃发言)生1:从容不迫;生2:自信肯定;生3:胸有成竹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举重若轻。师:还有什么词可以感受?生:灰飞烟灭。师:其实这是佛家用语。上阙还有一个佛家用语,我们等一下再说。师:苏轼写周瑜和小乔,真正用意是什么?生:想到了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师:苏轼当时写这首词的时候是47岁,有两个妻子在他身边,王氏,结发妻王弗的堂妹,智慧型的;还有一个王昭云,歌妓出身,侍妾,知己型的,给他以精神安慰。师:有资料说,苏轼婚姻不幸福。在此处,苏轼是感慨不及周乔浪漫还是想其自己的幸福,暂不作争论。(二)关键词:思今师:说了怀古,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又是如何思今的呢?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还酹江月师:“多情应笑我”是倒装,正常是“笑我多情”,请按照顺序想想,苏轼对谁多情?师生共同完成:大江,周瑜,小乔(想及妻子),君王。师(抓住重点,趁胜追击):为何说对君王多情?生:没有得到赏识。师(颔首):那放在今天,我们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状态?生1:自作多情(其他生笑)师:还有呢,更贴切的词。生: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师:如何理解“早生华发”?“华发”,白头发,生白发正常吧?生不置可否师:但这里有一个什么字就显得不正常了?生恍然:早师:不该长而长了,字面背后有什么含义?(提示)是先白发还是先多情?生1:无奈;生2:沧桑师(赞许):未老叹老,缘于对君王的多情,即怀才不遇,所剩机会不多。师:所以,也有了“人间如梦”的感慨。投影:梦师:苏轼作品中有很多写“梦”的诗句。(结合下发资料,苏轼17句写梦诗句)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回想一生,不为重用,顿生凄凉之感。生2:梦里翩然蝴蝶,一身轻。(《南歌子.世事一场大梦》),从该词的标题看,作者有人生如梦之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想想如何产生如梦的感觉。梦有什么特点?生1:虚幻,转眼即逝生2:恍惚,美妙师追问:为何梦是美妙的?生2:现实无法实现的,就在梦里实现,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师小结:梦是似有若无的,也是恍惚虚有美妙的,抓不住却又渴望它。(投影:“人间如梦” 两种涵义1、古今如梦。由今天的眼光看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感到似有还无。 2、劳生如梦。以跳出人间的一种开阔眼光看自己和周遭人等的所为,感到恍惚虚无,一切现实的意义都变得微不足道。古今如梦是劳生如梦长度上的延伸。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赤壁赋》中我们感受过苏轼变与不变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来自哪里?生:庄子(道家)。师投影:如梦意识产生根源政治打击,禅师交往,修行学道佛家勘破真实与梦幻的界限1.《金刚经》“金刚六喻” :“一切有为法【尊称佛家的事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喻梦者,寐中神游也。 ”2.《维摩诘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从妄想生。”师:除了“人间如梦”,你又如何理解“还酹江月”?师(提示):“还”,从梦里返回哪里?生:返回现实。江是浩渺的,月是高不可攀的,归向虚无,心灵趋于宁静,归于平淡。(时间到,结束有点匆忙。) 

【篇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古代优秀读物, 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是豪放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将笔触由闺阁延伸到了社会与人生,扩大了叙写的题材,抒发的不再是男女间缠绵悱恻之情,而注入了鲜明的士大夫情怀——修身、齐家、制国、平天下,折射出作者杰出的文学天才和非凡的个性品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作品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联系时代生活,科学品评作者看淡人生的文化品格,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⑵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⑶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 醉书一曲《念奴娇》, 让世人传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苏轼的这全神贯注,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2)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 疏通词语   (4) 在粗通词语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感受文章。(初步领会全词的意蕴。) (5)说说你对这首的感受。(初步体验豪放风格。) (6)提出你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难题。 2 、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鼓励学生质疑,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为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引导提供前馈信息;小组交流讨论,既可以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赏析上阕 (1)有感情朗读上阕 ,讨论完成下表。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字 词 特 点 角 度 修 辞 基 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豪 迈 奔 放 穿 高峭 惊 汹涌 声 比拟 拍 水石相击 卷 狂澜奔腾 色 比喻雪水色纯白(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2) 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 (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3)上阙末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 2 、赏析下阕 (1)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项目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基调意境周瑜24 岁幸福美满英俊儒雅东吴都督功成名就感奋向往古代英雄 苏轼47 岁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功业未成 感伤感慨壮志难酬 (2)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 北宋著名文学家, 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 希望能抵制外辱, 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 (3)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 以酒祭月, 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 3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以上教学环节,对文中极具艺术魅力的字、词、句进行推敲的过程,既是阅读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 、 阅读比较课文与元曲的异同。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问题:词在哪些语句体现了一种什么气势?与本节课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2 、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词风分婉约与豪放两种,“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俞文豹《吹剑录》中形容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形容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形象地说明了婉约词与豪放词风格的巨大差异。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问题:这两首词在风格与基调上有哪些不同? 3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代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并且通过思想争鸣,可以使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1 、注重比较,在比较中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易于行成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达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为此,本教学设计安排了两次比较性阅读,一是将课文与同题材、同风格的元曲进行类比阅读,强化学生对豪放词内容与风格的印象;二是将课文与《雨霖铃》进行反比阅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豪放词和婉约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通过多层次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文化底蕴,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本教学设计始终以诵读作为理解赏析课文的主要手段,从范读到齐读、有感情阅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有利于学生理解赏析课文内容,感受豪迈奔放的风格。 3 、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为学生个性化地解读古代作品提供了空间。本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绕开有争议的问题的常规做法,让学生对苏轼的人生观进行争鸣,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联系现代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江西省宁师中学:温征林 邮编:342800 13576656371 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并背诵诗歌。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学习怀古诗的特点

学习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三国演义主题曲)设计目的:让学生感知豪放的力量 自古文人,每逢名山盛景,必感概万千,如孔子登泰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叹,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东坡面对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不禁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诗:苏黄。与黄庭坚并称 词:苏辛。与辛弃疾并称

散文:欧苏。与欧阳修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苏黄米蔡。列宋四 家之首。

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不拘格律,崇尚直率。

三、诵读词作:(设计目的:从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及语言)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有气势)

2、听录音朗读,注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 3、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学生独自读、学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明确:大江:浩荡 , 赤壁:险要 , 乱石:险峭,波涛:汹涌,浪花:如雪 意境:雄奇壮阔 气势磅礴 名字:赤壁江山图

2、 怎样欣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认真体会豪放派诗歌的特点。 明确:陡立的山崖散乱的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搏击着江岸。一面无际的江面涌起千万堆奔腾万丈的浪花,具有惊天动地之势,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穿”字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字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字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江面图。

五、合作学习

1、作者面对壮美的赤壁江山,生发了哪些感慨?抒发了哪些情感??

明确:“淘尽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感情:对壮美江山的赞美之情,对自己有负江

山的愧疚之情,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千古英雄的仰慕之情,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惋惜之情。

2、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感?

周瑜:雄姿英发、东吴都督、功名显赫、幸福美满。苏轼: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功业无成、屡遭不幸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抒发什么感情?

明确:抒发对周瑜生逢其时的仰慕之情,抒发对看淡人生、寄情山水的乐观之情,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人生短暂无常,功名得失易变的洒脱之情,对自己多愁善感徒增白发的微讽之情。

3.为什么有如此感概?(设计目的: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明确: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无法掩盖。然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借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设计目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辩证思维)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态度。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拓展练习(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收集信息的能力)

面临大江大河,诗人多有所感。苏轼有感于周瑜;杜甫有感于昭君;毛泽东有感于项羽.......我们的同学在这面朝大江的地方,春暖花开的季节又会联想起谁,联想到什么,试着用笔写下你的感触

七、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

绘景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

写人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难酬)

【篇五】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诵读、直观再现、指导分析、迁移拓展

学生学法:讨论法、辩论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唐人将诗书写得如此完美,以至宋人感到无法超越,他们转而探索词这种文学形式。于是,我国艺术长河中又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今天,让我来学习著名豪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识积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学生简介他们所了解的苏轼及写作背景,教师小结,见多媒体。

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2.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感受一下这首词的豪迈,《念奴娇·赤壁怀古 》被誉为“千古绝唱”,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词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征?我们又该如何来诵读这首词?

2.学会诵读,读出蕴味

请同学诵读,其他同学评价

老师范读 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四.整体感知

1.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点拨: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2.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所忆 雄姿英发 周郎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说: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在读中赏。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初步感受这首词的风格。]

3.学生思考讨论:(1)能否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

(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渐渐虚化,消失。)

(2)这三句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论语·子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如有其他名句,则随机板书)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这些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些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

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解说:在形象的镜头启发下,让学生较好地领会:“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一个“淘”字,形象地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4.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几个字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点拨: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海与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5. 思考讨论:辛弃疾曾唱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苏轼为何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小乔初嫁的“公瑾”?

点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

苏轼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小乔初嫁的“公瑾”:一是周瑜娶小乔的事实人所共知,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弃我去者”,周瑜小乔不可追;“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诗)。长江滚滚东入海,这一对英雄美人也被“浪淘尽”了啊。但这江上的月,今日照着我,过去也曾照着他们。这也是作者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的原因。

6.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点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式。(张翼语)

“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 “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解说:含英咀华,反复诵读——在赏中读。通过激情诵读,学生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总结:俞文豹《吹剑录》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五.拓展延伸

赏析《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拨: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跟他的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故有此作。上片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次说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作者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

背诵并赏析《江城子》

1.“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是

说: 。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梦幻虚境,作者这样写意在表现什么?

3.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不超过150个字)

[参考答案]1.十年来活着的和死去了的隔绝在两个世界里,谁都不知道谁怎么样。2.极写十年生死之“凄凉”痛苦心情以及双方怜爱的夫妻感情。3.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言质朴,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揉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婉而真挚,感人至深。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

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六.板书设计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

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 早生华发 才华横 人生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把诵读与鉴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去赏析,在赏析中去诵读,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自己去体悟诗歌的内涵,避免课堂上游离于学生感受之外的毫无诗味的理性分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运用CAI让学生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篇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时间: 2015年5月26日 14:30—15:10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词作,了解词人创作背景及意图,知人论世。

能力目标: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用典、烘托、对比等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用典、烘托、对比等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方法:口授;探究;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武侠小说中常有掌门传授衣钵给自己弟子,宋代文人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几乎每个时期都出现了领导风气的盟主。而早在欧阳修主盟文坛时,他就明确表示将来要把领导文坛的责任交付给年轻的苏轼,并预言苏轼的成就将超过自己。苏轼果然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望,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所以后来人说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就会把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苏轼身上。

二、 回顾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了解学习目标(PPT展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

2.赤壁怀古:

赤壁:地点(三国赤壁古战场);事件(明确赤壁之战是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分水岭);人物(略)。

怀古,追怀古昔(古迹,古人,古事)

明确:怀古目的是抒发作者之情。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故垒[lěi] 纶巾[guān] 樯橹[lǔ] 华发[huā] 酹江月[lèi]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2.教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再请学生读。

3.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五、文本解读:

1.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豪迈。

2.“周郎赤壁”,为何不是“周瑜赤壁”或者“孙吴赤壁”?

明确:郎,汉魏以后对少年美称,亦是对青年男子敬称。这里,是对少年英雄周瑜的敬仰。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雄奇壮丽的画面。

高考链接:炼字。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5.【讨论】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三国英雄辈出,词人为何独写周瑜?

明确:(1)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2)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以美人烘托英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3)对比;由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

6.“古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传达何种情感?

明确:倒装句,既是作者自我宽解,亦有自嘲之意。

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旷达。将愁情化为杯酒,寄予江月清风。

8.全班有感情地诵读。

六、课堂小结:

纵观苏轼生平,21岁随父入京,胸怀天下却屡遭不公,才华横溢却难遇明主,可以说东坡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是,磨难成就了苏轼,正是这种磨难,造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匹敌的地位。也正是他身处逆境,依然心向明月的清明和豁达,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独一无二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课外对比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苏轼丰富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上片:

赤壁之景

江山如画”

下片:

东坡之情“人生如梦”

十三、课后反思:

【篇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科研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宋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迥异。第四模块的第二单元所选的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融景物、感喟、哲理于一体,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境界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要反复吟诵,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其声律之美。知人论世,加深对词人及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从炼字的角度引导大家进入词的境界,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鉴赏诗词的语言美,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学会深入探究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词的意象意境;熟读背诵。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

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

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与处理:

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诗人们通过这些诗词向读者展示

了许多人生感怀。怀古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本课将以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深沉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鉴赏怀古诗词。在教学中把朗读和鉴赏重要词语和句子放到中心环节,以读带动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已具备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但是对语言的感悟,诗歌意境、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把握还很薄弱。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

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他是一个不可救

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他是谁?

二、读 过渡语 :让我们怀着这种崇拜的心情一起去拜读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

娇 赤壁怀古》。有人说读苏轼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朗读诗歌的最高

境界是吟读诗歌,吟读诗歌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

美,慢而有拖音。

1、 学生按要求先自渎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 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涵着诗人纵横跌宕的情感。

4、 学生齐读一遍。

三、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

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

1、感受上片意境之美:(用文中的短语概括眼前之景;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品味语言之美。)

问题1:同学们从文题看文本是一首怀古诗,那么怀古诗一般的写作思路怎样? 讨论后归纳总结(眼前之景----所思之人----抒己感想)

问题2:苏轼如何写眼前之景的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问题3:诗人笔下的景色美吗?你认为那个字最有表现力?(引导学生鉴赏“穿 拍 卷”感受诗歌语言的精妙。)

问题4:那否用词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画面特征?

答案:江山如画

2、体悟下片情怀之美:(概括英雄事迹及英雄特征,探究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1:地灵方能人杰,面对如此江山美如画,作者想到了哪位俊杰?

周瑜

问题2:诗人写了周瑜哪些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问题3:这些诗句写出了周瑜哪些特点?

答案:风流 儒雅 功成名就

问题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为何周瑜成了诗人笔下的主角?(此问难度较大,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周瑜的相关历史材料从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来分析,让学生感知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的失意)

问题5:诗人借眼前的江山如画 ,想到历史上风流儒雅的周瑜难道仅仅是抒发被贬的失意吗?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包含的深意。(难度较大,需知人论世,可结合苏轼思想探讨。)

答案:学生自圆其说,能扣住“旷达”,言之成理即可。

四、悟

拓展延伸:“苏轼我想对你说”(苏轼这样一个历经磨难而仍能保持自我,昂然而立于中国历史之上的大词人,不让你感动吗? 如果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苏轼飘然来到你的面前,你最想对这位大词人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2、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念 奴 娇•赤 壁 怀 古

苏轼

写景 壮美

思人 风流

抒情 旷达

【篇八】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4、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二、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一个过程、两种风格、三种类型、四个特点。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四、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 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赤壁怀古:

标题。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五、情读

1、古之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曹操观沧海而感起汹涌,写下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孟浩然登岳阳楼而感洞庭之澎湃,

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名篇;李白望黄河而感其奔腾,发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语;苏东坡游赤壁而感长江之无穷,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文人笔下的江、河、湖、海,似乎总是呈现出一派辽远开阔的气象。那么,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他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何不同 呢?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不同之处——浩荡长江奔流不止,往昔风流人物也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像,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当中。感情基调——豪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穿”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形”;

“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拍”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声”;

“卷”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色”;

这三句从正面描写赤壁江山的胜景,形、声、色俱全,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4、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⑴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⑵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⑶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妻,这说明周瑜已经取得了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5、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6、“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丰功伟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然而,词人转念一想:在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倒不如“一尊还酹江月”罢。词人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急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因而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体现了词人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

7、全班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引导学生试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

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词。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阅读品味。

【篇九】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最新《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 ⑸还酹(huán lâi)

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③、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④. 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⑤.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探究: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奇景

写景咏赤壁

大江气势

抒情

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

抒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