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100字

时间:2021-11-02 05:37:07 100字

水资源保护100字(一)

第七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

第一节 概述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前提下,更注重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及节约保护,以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实现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必须控制污染物入河量。根据污染物入河量和纳污能力,确定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并拟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针对温岭市水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对于水源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并提出针对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第二节 水功能区划分和水质保护目标

合理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对保护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域功能区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

一、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水质目标

根据温岭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温岭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温岭市共划分地表水功能区14个,见表7-1。

由表7-1可知,温岭市水域污染严重,大部分功能区水质无法达到主导功能水质要求,水质现状和2010年目标水质差距甚大,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重、难度大。

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排污状况、不同水功能区的特点、水资源配置对水功能区的要求以及当地技术经济等条件,拟定水功能区现状条件与规划条件(2020年)下的水质目标。

2.拟定水质目标依据的水质标准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等。

3.拟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① 水功能区水质类别; ② 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表7-1 温岭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分

③ 相邻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④ 水功能区排污现状与相应的规划;

⑤ 用水部门对水功能区水质的要求,包括现状和规划; ⑥ 社会经济状况及特殊要求; ⑦ 水资源配置对水域的总体安排。

4.拟定水质目标的具体方法是:将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功能区主导功能水质类别指标进行比较后,按下述情况分别处理:

① 当现状水质未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时,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应拟定水质保护目标,水质目标可分阶段达标。

② 当现状水质已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类别时,应按照水体污染负荷控制不增加的原则,拟定水质保护目标。

5. 在拟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按COD、氨氮两项指标拟定水质目标。

② 对于没有规定水质类别的功能区,如排污控制区,要根据功能区水质现状和下游功能区水质要求拟定水质目标。

③ 无水质现状资料的功能区,有条件的应进行补测,也可用相邻水域水质数据推算,源头水可根据天然水的化学背景值推求。

④ 在拟定水质目标时,要考虑同一水功能区现状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同一水平年相邻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协调。

⑤ 水质目标的拟定应与供水预测中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协调一致。

根据上述方法和原则,拟定水功能区2010、2020、2030年水质目标,见表7-1。 三、水环境质量目标

近期2010年局部区域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各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V类或优于IV类 ,并能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目标见表7-2。 表7-2 温岭市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目标

第三节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一、设计流量(水量)

1.在现状条件下,计算断面的设计流量(水量)一般采用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水量)。

2.设计流量的计算

有水文长系列资料时,现状设计流量的确定,选用设计保证率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无水文长系列资料时,可采用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无水文资料时,可采用内插法、水量平衡法、类比法等方法推求设计流量。

3.断面设计流速确定

有资料时,可直接用公式计算:

V=Q/A

式中,V为设计流速;Q为设计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

无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断面流速,也可通过实测确定。对实测流速要注意转换为设计条件下的流速。

4.湖(库)的设计水量一般采用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根据湖(库)水位资料,求出设计枯水位,其所对应的湖泊(水库)蓄水量即为湖(库)设计水量。

二、纳污能力计算

1.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是指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污染物最大允许负荷量。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河流水质模型

本规划选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一维对流推移自净平衡方程:

C

UKC

X

上式的解为:

C(x) = C0exp(-k

x) u

式中: C(x)为江(河)段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0为江(河)段起始断面浓度,mg/L;k为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s;x为起始断面距控制断面纵向距离,m;u — 设计流量下的平均流速,m/s。

污染物一般是沿河岸分多处排放的,即每一河段内可能存在多个污染源。规划的远

期水平年期间各排污口的设置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概化。即认为污染物排放口在同一功能区内沿河均匀分布,此概化体现了污染源分布的一种平均状况,如图7-1所示。

图7-1 河流中污染源均匀排放示意图

根据上图,设河段长度为L,对于功能区下断面,其污染物浓度为: c =m

(1-exp(-k

))

河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应为:

m=86.4×0.365×(Cs-C

exp(-KL/u))( Q KL/u)/(1-exp(-KL/u))

式中:m 为河段的纳污能力,t/a;Cs为目标水质,mg/L;C0为起始断面浓度,mg/L;Q为设计流量,m3/s ;u为设计流量下平均流速,m/s;k为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s;L为河段长度,m 。

② 平原河网水质模型

平原河网纳污能力计算,不同于河流,按平原河网水体的90%保证率设计水位来确定各河段的设计水量,此时水位较低,流量相对也很小,流速几乎为0。纳污能力计算,仅考虑水体水量一部分的纳污能力,计算公式为:

[m]= 3.65KVCs

式中:m为该河段的纳污能力(吨/年);Cs为该河段控制的目标水质(mg/l);K为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d;V为该河段的体积(万m3)。

③ 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C(t)

mm0mm0

(C0)exp(Kht) KhVKhV

Q

K 平衡时: V

Kh

水资源保护100字(二)

水资源保护100字(三)

水资源保护100字(四)

水资源保护100字(五)

寻乌县东江源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报告

一、寻乌简况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边境,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广东平远,南连广东兴宁、龙川,西接江西安远、定南,北毗江西会昌。全县土地总面积23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9.94万亩,占80.74%,水域面积12.5万亩,占5.39%,耕地18.98万亩。全县有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1万人。寻乌社会经济情况总括为:寻乌是革命老区县,是边远山区县,是东江源头县,是果业大县,是稀土大县。

寻乌物产丰饶,享有“稀土王国”、“江南水电大县”、“中国蜜桔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等美誉,全县已探明稀土储量50万吨,远景储量150万吨;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已开发9.5万千瓦,建有大小水电站150座;全县果业面积43.6万亩,产量约38万吨。寻乌是东江源头县,境内的桠髻钵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

寻乌又是红色老区县,发生过毛泽东“寻乌调查”、长征前夕“罗塘谈判”、红四军“罗福嶂会议”等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其中毛泽东在我县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寻乌调查纪念馆成为了赣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

二、寻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河流与水系

1

寻乌县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全县有大小河流547条,河流总长度1902公里,河网密度为0.82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3条。

县内河流分为三大水系,即珠江流域的东江水系,长江流域的赣湘水系和韩江水系。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三标桠髻钵山,海拨1101.9米。东江水系流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寻乌干流长度153公里占东江河长的22%,寻乌东江水系流域面积占整个东江源流域面积的37.8%,占江西东江流域面积的55.7%,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0条,境外来水流域面积105.4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6.7亿m,过境客水0.9亿m,合计水资源总量为17.6亿m。

湘江水系流域面积192.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3%,分布在本县东北部,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境外来水流域面积89.07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64亿m,过境客水0.76亿m,合计水资源总量为2.4亿m。

韩江水系流域面积154.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在县内没有汇集成大的流域,分散在县界边缘出境。水系内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没有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5条,水资源总量为1.32亿m。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1.32亿m(包括过境客水),全县人均占有 2 33333333

水量7107立方米/人,耕地亩平均水量为10351立方米/亩。

(二)水资源开发情况

我县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全县建有中小型水库51座,山塘559座,各工程合计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8.98万亩的79%,但也老化失修严重,标准很低。建有大小堤防工程76处,堤线长90.17km,保护耕地1.09万亩,保护人口4.04万人。建有13个自来水厂,其中县城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5万吨,可满足县城4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建设乡镇村集中供水点111个,已解决42个行政村饮水问题,累计解决农村人口8.6万人的人口饮水问题。全县建有小水电站150座,总装机容量9.5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

三、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对东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很难筹集解决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问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繁重,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质水量呈衰减趋势

1、水资源量显递减趋势

据斗晏资料分析,1990年以前寻乌水降雨径流系数为0.55,2000年以后实际数据分析情况是降雨径流系数不足0.5,地面径流量约减少10%以上。

3

2、水质呈下降趋势

八十年代,1985年有关部门对寻乌水监测显示:PH、硬度、挥发酚、氰、汞、砷、六价铬、氟、镉、铅、锌、铜、高锰酸盐指数、氨氯、砂氮、亚硝氮、悬浮物1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I类水标准,符合国家源头水的使用目的和保护标准。

九十年代,1991年寻乌水的水质监测17项指标,全年、平、枯水期达到国家(GHB1-1)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996年全年、平、枯水期寻乌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1999年全年、平、枯水期寻乌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1999年和2000年寻乌水全年、平、枯水期约50公里长河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07年1-8月水文部门在我县水源、县城2处、斗晏出口共4处每月取水样送检化验一次,结果是水源点基本保持Ⅱ类水标准,县城2个点保持Ⅲ类水标准,斗晏出口基本在Ⅲ-Ⅳ类水标准。因取水时间是确定的,有时刚好合到久旱无雨又突降大雨、暴雨后取水水质会降低。

(二)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低下

由于我县地处三省交界,林政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县的天然林已越来越少。据统计,全县林分活立木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1.57立方米,低于全市(2.91m/亩)、全省(2.56m/亩)水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封山育林和造林,但成熟林、过熟林少,中幼林、纯林偏多,尤其是种属繁多的原始植物,天然阔叶林退化成单一林,灌丛或荒山秃岭的趋势仍在继续。

4 33

(三)水土保持功能低下

一是矿区水土流失亟待治理。历史上,寻乌是水土流失区,但一直未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县。稀土、铁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尾沙虽有拦沙坝、挡土墙等予以保护,但大量裸露的泥土遇雨仍有相当部分直接冲入寻乌河。全县水土流失366.52平方公里,仅是稀土矿区就有水土流失面积58.79平方公里,亟待复垦和治理。二是流域治理发展不平衡,尚有447hm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由于资金困难,影响小流域治理后的成果管护和后续效益发挥。

(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大

由于农村环保执法网络不健全,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果业开发中的无序行为,化肥农药的过滥使用,生活垃圾的无处理,已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和饮用水水质,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四、水资源保护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江源头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一)营造一个氛围

根据江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封山育林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宣传保护开发东江源头的决定》、《关于切实做好果园戴帽树造林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利用林地开发果业规范审批及施工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 5 2

水资源保护100字(六)

水资源保护100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