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时间:2021-11-02 03:07:24 10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关羽》

我心目中的关羽

在看过《三国演义》之后,我知道里面有很多的英雄豪杰。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仁义爱民的刘备,爽直粗豪的张飞```````唯独威名赫赫熟读春秋的关将军关羽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第一的。

我心目中的关羽是最勇敢的。在和庞德的对战中,庞德偷偷拉开弓,一箭射来,关羽射闪不及被射中了左臂。关羽被庞德的毒箭射伤后,神医华佗闻讯来医治,华佗看了一下,说:“关将军中的是箭毒,应该用发刀割开肉,然后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关羽答应了。在华佗医治中,边上的将士们连看也不敢看,而关羽却一边下棋一边喝酒,谈笑自若。这‘刮骨疗伤’正显现出他的大丈夫气概。

我心目中的关羽是坚强有义气的。在关羽被马忠将押着来见孙权,孙权劝他投降,关羽却骂道:“人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辅佐汉室,怎么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只得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关羽宁愿一死,也不愿屈服。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关羽,一个勇敢、坚强、义气深重的大英雄!

篇二:《魏延 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魏延

陆光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刘蜀集团的重要将领。魏延在忠诚地追随刘氏集团的

二、三十年中,逐渐成长为一位颇识兵机,智勇兼备的高级将领。在他身上,闪烁着刚强威猛、赤胆忠心、不畏艰难、敢作敢为的优点。这位忠义之士心胸宽广、是非分明,在逆境与苦难中顽强的挣扎、抗争,最后悲壮的死去。

关键词: 魏延 ;志虑忠纯; 敢爱敢恨;英雄

My hero — — — light about the "romance of WeiYan

LU Guang Long

( Qianna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ethnic education, guizhou duyun

558000 )

Summary : the romance of WeiYan Liu shu group is the leader with unquestioning loyalty. WeiYan in the following liu of the group of twenty or thirty years, and gradually grew into a machine, Senior generals with time..upon him, and a strong and fierce and devotion, soldier, a man of merit. the old faithful people is very generous, and in adversity and hardship in their struggle and resistance. finally the tragic death.

the keywords:WeiYan; Volunteers infidelity pure; trust Dare to love dares hate; hero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三国志》为蓝本,运用小说艺术的叙事手法描写和记叙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西晋初年统一三国之间大量风云激荡的故事。它不仅有着精彩绝伦的历史战争故事,而且塑造了许多堪称封建时代英雄典型的人物形象。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常胜将军赵云、风流倜傥的周瑜、武功盖世的吕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鲜明的性格,过人的才干,在慷慨激昂、奋发进取的时代风云中,展示自我,建立功勋。同时,他们都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评论家的基本一致的评判。要么,扮演着纯粹的正面角色,要么,就是反面角色。然而,有一个人物却很特殊,同样能文能武、屡立战功,却因“天生的骨相”,遭到了众口不一的评价。这个人就是蜀汉名将———魏延。有人说他是蜀汉的一颗大毒瘤,“叛贼小儿”;也有人说他是忠臣,赤胆忠心。我个人认为,魏延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不仅有着“义绝”关云长的

忠肝义胆,而且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远见。在我心里,魏延是侠义和忠心并存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一、 志虑忠纯,功勋卓著{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在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人心难测。有的为了争权夺利,滥杀无辜,臭名远扬,诸如董卓、曹操;有的身怀大志,仁义布于海内,有口兼碑,其中以汉室宗亲刘备最为典型。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作为有勇有谋、武艺高超的魏延,自然也不会自甘落后,在仁君与暴君之间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后者,这是明智之举。从襄阳城到长沙郡,两次怒斥不仁之徒,于万难艰险之中开门献城,其正义之心日月可鉴,令我万分敬佩。魏延的正义之举博得刘备的赏识。进川之后,屡次封官进侯,予以重任。魏延为匡扶汉室、救济黎民、惩除奸恶,风里来、雨里去,功劳赫赫,足可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然而,他付出如此之多,却被诸葛亮莫名其妙的扣上了“反贼”的骂名,这个骂名伴随了他的一生,可谓是奇耻大辱。刘备死后,他本可以全身而退,离开诸葛亮掌控下的是非之地。然而,身为大丈夫的魏延把这一切都忍了,至始至终尽心扶汉。由此可见魏延之忠心。

1.弃奸恶,追仁主

魏延的正气惊天地、泣万军,源于“反叛”。魏延最初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在《三国演义》第41回才开始出现。当时曹操南下攻打刘备,刘豫州携带军民数十万众一路南逃,来到襄阳城下,驻守襄阳的刘琮听信投降派蔡瑁等人的话拒不接纳刘备。这时有一将领挺身而出,大喝道:“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翻守门军士欲迎刘备,结果和文聘打将起来。刘备不忍心扰民,就绕城而走了。魏延投刘备不成,转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这一系列画面给我的印象是:魏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胸怀大志,大义凛然,而且善择明主,勇武不凡。魏延的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五十三回,关羽攻取长沙的时候,与守将黄忠惺惺相惜,韩玄瞧出其中玄机,要杀黄忠。这时挺身而出的又是魏延!他历数了韩玄“残暴不仁,轻慢贤士”的罪状,杀了韩玄,救了黄忠,开城投拜关羽。魏延仰慕刘皇叔盛名已久,可惜未得其时,这一次总算如愿以偿。然而,曙光的到来也夹杂着诸多流言蜚语。魏延弃暗投明、除暴安良怎么就成“反贼”了呢?不明是非的人都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所谓“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城,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反骨”之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试问,诸葛亮既然能够上晓天机,下知地理,为何六出祁

山而不胜?归根结底,《三国演义》只不过是过分的神话了诸葛亮的形象,所谓“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至于不忠不义之论,终究也是强词夺理。魏延绝对不是吕布。吕布虽然武艺出众,但是人品太差,十足的贪财好色无情无义之徒,连杀两个义父,忠义之士闻之都不屑与其为伍。惨杀正直无私的义父丁原,暴露了吕布毫无人性。难怪直性子张飞要骂他是“三姓家奴”,这是人人皆知的。而魏延易主则是公正无私、为国为民,值得称许。此外,在《三国演义》中,降将不计其数,有名有姓的就不下数十人。归降曹操集团的名将如张郃、张辽、徐晃、文聘,归降孙权集团的名将如太史慈、甘宁,归降刘备的名将如黄忠、马超、严颜、黄权、李严等,他们或者是战败而降,或者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而降,或者是感于对方的诚意而降,而魏延易主乃是大义使然。因此他是正直、侠义的化身。

2.守城池,建功业

收西川、平定南蛮、六出祁山,是诸葛亮辅佐刘备进行的几项重大事件,而魏延无一例外的都参与了,而且功劳卓著。在这些战事中,魏延无不是斩关夺隘,攻城拔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收西川,魏延打前锋;七擒孟获,魏延和赵云是先锋官:六出祁山,魏延为前督部,屡打前锋,撤退的时候则总是断后。可以说,投奔刘备以后,魏延一下子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了刘备集团最重要的将领之一。魏延的付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魏延的忠心,得到刘备的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官至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 、凉州刺史、 汉中太守、 前军师,威名远扬,让人羡慕不已。然而,这一切的到来都不是偶然,正是因为他的赤胆忠心,博得了仁德之君刘备的赏识,深入的说,主仆二人也是心心相依。我们不妨来看一段史料: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

[1]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相对而言,当时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荆州。而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这几位五虎上将,独托魏延,可见对他的信任。而事实上,在他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要注意,他承受的压力比关羽荆州大——关羽在荆州拥有绝对独辖权,而且兵力强大。而魏延在汉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么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坚守。不能说其将才超越关羽,但显然是没有决定性差距的。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是何等的豪壮!魏延也是用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豪言

壮语的。

3.斥奸雄,显忠贞

忠臣侍奉明主,这是人人都应该称赞的,在魏延身上,彰显出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我们再来看看在有名的“鸡肋”故事中魏延是如何怒斥曹操招降的:

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2]

魏延在斜谷会战中表现出色,使曹操产生了爱才之心。于是决心招降,令曹贼懊恼的是,招降没成,差点还折了性命。曹操的奸诈、虚伪、乃至残暴是出了名的,挟天子、杀贵妃、妒贤臣,臭名昭著,人人得而诛之。魏延乃一忠臣,怎么可以助纣为虐?魏延的赤胆忠心,日月可鉴,天地可知。

二、心胸广阔、爱憎分明

魏延善于审时度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智谋、武艺不在五虎上将之下,他却能谦于人下,虔心跟随;他的心胸是坦荡的,面对诸葛亮的冷嘲热讽和“反贼”的高帽,虽然一肚子的苦水,他始终都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忠一不二。他能屈能伸、敢爱敢恨。面对攀附权势、阿谀奉承的蔡瑁、面对轻贤慢士、残暴不仁的韩玄,面对自视“清高”、恶语相加、欺己太甚的“伪君子”长史杨仪,在忍无可忍状态下一刀两断,毅然反叛。魏延身上的这些特质都真正显现出了他心胸豁达、敢爱敢恨的英雄本色。{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1.谦于人下,心胸豁达

先说魏延与关羽。赤壁之战后,刘备、诸葛亮大举收复荆州各郡。在攻打灵陵、桂陵、长沙、桂阳的过程中,尤其关羽的使命最为艰巨,所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 。老将黄忠臂力过人、箭法出众。在久攻不下、眉头紧锁之际,若非识大体、明大义的魏延挺身而出,其结局难料。战役结束后,关羽深为魏延的正义所感,兴奋不已,于是立即告知刘备,希望重用魏延。

魏延和张飞两人都是猛将,在作战过程中有过默契的配合,主要是在汉中与张郃之战。猛张飞使计醉酒破张郃,魏延虽然是配角,但忠于飞计,积极配合,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此时的张飞不光勇武,而且粗中有细,更懂得用智谋取胜。张飞长板桥单枪匹马吼退曹军[2] 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几十万大军、更兼有义释严颜的佳话,学会审时度势的魏延早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十分的敬佩张飞。

魏延和赵云是同心破敌、相处时间最久的搭档。平西川、征南蛮、出祁山,经历大大小小战役百余次,其中的艰辛苦楚数不甚数。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左突右闪,一个埋伏,一个掩杀。危难之际,又舍身掩护。二人配合默契,尽心尽力,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魏延的宽广胸怀主要还是从诸葛亮与其两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来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诸葛亮是魏延的一大遗憾。在诸葛亮北伐中原、初出祁山之前,魏延提出了奇袭子午谷计划,综合当时的实际来论,这的确是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富贵险中求”的好计,倘若诸葛亮能够采纳,或许不会导致六出祁山功败垂成、客死他乡的遗憾了。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自负和对魏延的偏见。他对魏延的歧视和偏见不仅于此,诸葛亮从长沙到六出祁山,对魏延总是疑而用之,实在有些过分。为将者岂不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诸葛亮自恃熟兵法、諳韬略,平生谨慎,从不冒险。难道诸葛亮就真正没有冒过险吗?空城计就是一个例证。刘备死后,魏延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他依然诚心跟随诸葛亮,尽心辅佐汉室,足见其心胸之广。

但凡大丈夫、英雄者,定当有宽广的心胸,谦虚的面孔,识大体、顾大局,魏延做到了这一点。

2.敢爱敢恨,彰显英雄气概

魏延对爱恨情仇分得很清楚。魏延仰慕刘皇叔许久,他与刘备非亲非故,远道而来,遇种种不平,仍然忠心耿耿,奋战沙场。正是这种坚定的爱的信念,即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身为大丈夫、大英雄,魏延不仅敢爱,而且敢恨。魏延坚定的恨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一个折射点。罗贯中在塑造魏延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模糊了魏延立场,实质上这是对正统伦理的质疑和独特生命个体的关注。往往正义、贤能之士要么不得其愿,要么以悲剧结束,罗贯中对正面人物的塑造恰恰是为他们的失败做衬托的。刘备的仁义使他亲手断送既定的战略安排,关羽的义使他一再错失良机乃至成为大失败的始作俑者,诸葛亮的贤能使他辅助几近白痴的阿斗和造成身后无人的惨淡。同样,魏延的正直使他难逃忌恨。[3]鉴于罗贯中的人物形象的创作原理,我们就能更好的分析魏延的真实形象以及准确把握主人公的“由衷之恨”。魏延敢恨的品质是由对伪善奸邪之徒而催生的。蔡瑁乃谄媚之辈,韩玄以残暴和嫉贤妒能而著称,杨仪的伪善和凶残令人憎[3] 出自《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的生命伦理意识及其现代意义》(陈慧琴)2008年第十二期

篇三:《姜维——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

姜维——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书的扉页,试着重新复制那个时代,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位位英雄

原绍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原绍为什么要在阻止何进入宫的时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优柔寡断。可是在官渡却那么优柔寡断,许攸、许多人都被原绍杀了,所以才会大败。

所以我才选了姜维,他智勇双全,几次大败魏军,如果不是邓、钟两人阻挡,姜维可能会灭了魏国。

我最讨厌关羽,要不是他在华容道没杀曹操,天下不会被司马懿统治,而且他太骄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关羽不骄傲,就不会被杀,就不会引起70万大军。所以我不喜欢关羽。

姜维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园洲中心小学四年级:翟弘毅

篇四:《姜维——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书的扉页,试着重新复制那个时代,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位位英雄

原绍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原绍为什么要在阻止何进入宫的时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优柔寡断。可是在官渡却那么优柔寡断,许攸、许多人都被原绍杀了,所以才会大败。

所以我才选了姜维,他智勇双全,几次大败魏军,如果不是邓、钟两人阻挡,姜维可能会灭了魏国。

我最讨厌关羽,要不是他在华容道没杀曹操,天下不会被司马懿统治,而且他太骄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关羽不骄傲,就不会被杀,就不会引起70万大军。所以我不喜欢关羽。

篇五:《关羽人物形象分析》

我最喜欢关公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关羽,因为他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的英雄。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他的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深深地折服了我。

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关羽看到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想寻觅同心,共举大事。与刘张二人一拍即合,在张飞庄后桃园中桃花盛开之时“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关羽华容释曹,在我看来,更是“义薄云天”。因为重信守诺、知恩必报,向来就是“义”的重要表现。关羽当初兵败被俘,虽然最终未被曹操极为优厚的待遇彻底迷惑,但对曹操的所谓“新恩”,其实也并未完全舍弃,因而总有点不能忘怀。他在当时的辞曹信中就这样说过:“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曹操力排众议,坚持不杀关羽,“使归故主,以全其义”,成就了关羽“义”的美名。于是,有感于“丞相之恩,深如沧海”的关羽,不仅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袁绍的白马之围,特别是在赤壁火起后,在华荣道一手“义释”了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曹操。这里,关羽冒死释曹,以私废公,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就是在关键时刻不顾军命,不讲原则,认敌为友,放虎归山,犯了政治上、军事上绝对不可原谅的错误;而在关羽,他也并非不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事前曾和诸葛亮立过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违令是要杀头的。关羽在曹操求命时,正面临着“忠”与“义”的剧烈冲突:放走曹操,这是对刘备不忠;不放曹操,这显然又是忘恩负义。在这两难的境况下,最后还是舍“忠”取“义”,以“义”为上,放了曹操。对于关羽此举,我极为赞赏,他不仅是“义重如山”,而且更是:“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是“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的真正英雄啊!。

我认为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自黄巾之乱跟刘备一起东征西讨,就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忠心不二。虽下坯被围,被迫降曹,但是后来千里走单骑,重回刘备身边,更加表现出他的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可以讨论),斩车胄,入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无不令人心惊胆战,是其骁勇过人之能也。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所以他且稍有谋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功绩和优点,功绩带给他的是功成名就,威镇华夏。虽然成功的背后危机四伏,胜利也让他目中无人,骄傲自大,飞扬跋扈,但瑕不掩瑜,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他仍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今天,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慢慢淡出了人们的心中,我要弘扬。而他身上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这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难得啊!

当然,我爱这位英雄,但也主张摒弃他身上的不足。比如当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这一点我觉得是要不得的。所以,再好的英雄,我们不能一味的诋毁他,也不能一味的赞誉他,而是要扬其长避其短。

篇六:《我心目中的刘备》

院系:人文 09汉语言文学

学号:092021033{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姓名:周玲

我心目中的刘备

——读《三国演义》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关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流放途中的李白行至巫山,喜获赦免,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驰而下,期间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极其夸张地表达出了他的归心似箭,而流放途中喜遇获赦,想必是愉悦万分,在归途中他也没有忘了运用轻快的节奏,勾勒出一叶轻舟穿行在两岸三峡间的画面,此等心境,衬之疾船快水,是何等的快意啊。我不知道,诗仙太白泛舟湍急的江面时,可曾昂头回望过那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一泻千里的长江,见证了多少南北分立,裂土称雄追逐天下的场景。他是否还记得,在这里,汉昭烈刘备刘玄德遭遇了一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后,失意,苦闷,郁郁寡欢,最终托孤永安,成就一曲鱼水君臣的千古美谈。同他的轻快相比,白帝城仿佛笼罩了一层沉郁的气氛久久不能消逝……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宏,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陈寿的刘备的评价可谓不低,更用了折而不挠突显了先主奋战一生,百折不挠死中求生的传奇。然而,白帝托孤的刘备,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追逐山河主宰,矢志重塑汉室荣光的刘备了,此时的他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桃花肆意凋零,而故人早已不在。夺占西川,庞统中流矢身亡,进位汉中逼退曹操,孝直早逝,而老当益壮登锋陷阵,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的蜀汉后将军,黄忠亦在这一战中耗尽了精神,病亡。及至孙权背信弃义,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张飞又身死小人之手,再到最后的夷陵之战,虽然他不顾丞相诸葛亮的反对,起兵伐吴誓为关羽报仇,长驱直入连破吴军,最终败在了白面书生的陆

逊手中。至此,该做的都做了,千秋霸业一去不复返,不是不愿,而是天不假矣…临终前,他把军国大事一并托付于丞相,对于自己的继承人,刘禅,他则流露出了太多的牵挂,“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对于自己的生死,看的很坦然,戎马一生,唯独没有更多的时日来陪伴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父亲,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他一生的感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勉之勉之,他不指望刘禅能够继承遗志克复中原,只是愿他能践行自己的准则,以仁德立足于这个乱世,便已足够了。这是一个父亲最后的心愿,很平淡,真挚,而又那么美好。

“欲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句出自鲁迅先生的名言如今被许多人引用来证明刘备虚伪,诸葛之能言过其实,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品质方面总会有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般地进行贬损,抹黑,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了。对此,我无心多费唇舌去进行些无意义的辩驳,刘备,这位从织席贩履到鼎足而立跻身汉末三雄的汉昭烈帝,他传奇般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刻画描写极为深刻以至于千百年来给读者们造成了一种固定的形象意识,卧龙诸葛亮足智多谋算无遗策,武圣关羽忠义无双,魏武帝曹操奸猾狡诈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而樯橹间灰飞烟灭的美周郎赤壁一战千古留名却心胸狭隘,悲叹“既生瑜何生亮”等等,然而对于刘备,读过小说后大多数人给的评价似乎对其能力并不认可,一哭二赖三义气,言而无信,伪君子,刘备借荆州有去无回,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小说中刘备貌似就是一个只会哭鼻子,跑路,虚伪懦弱无能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特点是三分虚七分实,罗大师创作的原型是陈寿的三国志,我好奇地翻开了三国志先主传,仔细地搜索着关于刘备的史料,合上书本。我得出了自己的结

论,演义中的刘备,是罗贯中心目中仁君的典范,小说里的刘备是仁,而三国志中的先主,胸怀大志,性格刚烈坚韧折而不挠,重情重义知人善任,能在乱世成就一番霸业,岂非英雄乎?

年轻的刘备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小说之中写到他征讨黄巾数有战功,却只被封了个小小的安喜尉,贪得无厌地督邮想从他那捞取好处不成,便强逼县吏陷害他,结果被脾气火爆的张飞绑在树上一顿好抽,连折柳条数十支。这一段并非罗贯中无中生有杜撰,其出处先主传的记载是“督邮以公事到县令,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罗贯中将此次事件的主角由刘备换到了张飞身上,可能是觉得此等行为由莽撞的张飞做出更为合理吧,仔细看来,也挺好笑的。而仅仅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们面对刘备此番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也会感到诧异吧。

早期的刘备,小说中总是说他屡战屡败,初期本身实力弱小是一个方面,强敌环绕,特别是生命中的宿敌曹操的“特别照顾”也造成了他时常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局面(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在徐州的时候,广陵太守陈登对刘备的评价是“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而辛弃疾在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到:“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故事讲的刘备依附刘表在荆州期间,许汜跑去找他抱怨,说陈登太冷淡,自个睡大床上,让他睡下床。刘备很欣赏陈登的才华,若文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在他眼里,像陈元龙这样的人才当世是找不到了。对许汜,他很不客气地说:“许先生你被誉为国士,如今天下大乱,你不问国事,满脑子想着求田问舍,陈登只是让你睡了下床,换做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可见他是很看不起许汜那类徒有虚名而不忧国思民的名士了。争夺天下也好,匡扶汉室也罢,你可以看到他的野心,也可以理解为他的英雄之志。

仁,是刘备极有争议的一个方面,伪君子,假仁假义,不少人都会持鄙夷的态度来看待刘备。不得不说,罗大师就是太想塑造出一个为人民爱的的仁君了,对于刘备所着笔墨太过浓重,以至于似伪了。三国演义的第十一回讲到刘备刚刚解救了被黄巾贼管亥围困的北海孔融,马上又回身去救被曹操为报父仇而起兵猛攻的徐州陶谦,自己兵力不够,又向昔日的同学公孙瓒借兵两千和赵云不顾劳累直奔徐州。三国志中当刘备看到孔融的求救信后,惊呼:“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可见连他自己都知道同其他强大的诸侯势力相比,自己根本算不得什么,其惊异的程度从这句话中完全看出来。而徐州被围,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哪个实力不远远强过小小的平原令刘备,当陶谦看到刘备亲身犯险,为了徐州百姓不惜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让徐州一举会发生,也是合情合理了。后来刘表病亡,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弃新野而走,三国志记载到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千两,日行十余里。有部下认为这太危险。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这个时候说出了他的名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关于这句话,教授易中天把他理解为以人为资本,并且在后面的讲述中也不忘加上后来曹军追杀,刘备落荒而逃,也不管什么以人为本了。这么一看刘备的“仁”在他眼里就打了很大的折扣,甚至有些戏谑的意味在里面。

以人为资本,教授说的没错,在那个时代,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农商军政哪一样都少不了人。汉中大战曹操虽然被逼退,但是他走的时候也没忘了将汉中的人口迁移,那么我是否也可以说曹操大人也是“以人为本”呢?我不知道教授想没想过,新野百姓为何会选择追随刘备?

曹操屠徐州,徐州百姓记住了曹孟德的所作所为,孙权屠江夏,也丧失了荆州士民的民心,乱世中的百姓是苦难深重的,但同时他们也在坚韧的活着,给他们施加的

痛苦记忆不会被遗忘,哪怕你再强大也不会被原谅,而对他们好的,即使目前实力弱小,微不足道,一点点的信任希望都会逐渐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民心所向得天下正是这么个道理。刘备在任平原令的时候,郡民刘平素来瞧不起他,觉得受他的管辖是耻辱,派了刺客刺杀他,刺客居然不忍心下手,向他说明原因后便走了。这个故事也记载在三国志先主传里面,刘备的得人心,绝不是口头上讲讲仁义道德那么简单的,他的以人为本,有把人民作为资本的含义在里面,但是在我看来,以人为本的本,更大程度上说的是以人为根本,而不是狭隘的资本,百姓哪里都可以跑,干吗不奔曹操,不投刘琮,不往孙权?可见一斑。诚然,处于乱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刘备必须要有他的城府和心计以便立足,但是仁义道德这些抽象的东西却可以通过很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得到表现和证明,仁义也要看对象,盲目地仁义只会造成宋襄公傻瓜式的悲剧,曹操败袁绍,杀降卒,因为粮食不够;关羽水淹七军,投降的魏国士兵还打捞上来送往后方,前线吃紧,粮草不济,数次催促糜芳运送,对比这些,总能看出什么。希望某些名家教授不要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人物翻案而选择性无视,有失公正,也不合身份和责任。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单骑救主的故事脍炙人口,刘备也为这没少挨骂,要怪也只能怪罗大师了,因为备叔压根没摔过孩子,赵云传里只写了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罗贯中玩的太过了,摔孩子一写刘备真是躺着也中枪了。现在来说说他的情义了。要凸显君臣之间相互信任情义深厚,如鱼得水再恰当不过。不过我要说的是法正和黄权。

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大战的时候,久攻不下敌人的营寨,一怒之下亲冒矢石猛烈攻打,部下劝他退下他却死战不退,法正就冲到他面前为他抵挡箭矢,刘备大呼孝直避

篇七:《关羽,你真了不起》

关羽,你真了不起

关羽是我心目中了不起的英雄,他不仅相貌堂堂,更是久经战场战无不胜,是当之无愧的“武圣”。但是最让我无比佩服的当数他的”凛然大义”了。

首先,关羽“不负重托,宁死不屈”。当初,曹操率军突袭刘备,刘备被打地落荒而逃,暂时投靠了袁绍。张飞献计去劫营,没有成功,反中埋伏,也只得率领着残兵逃去了芒砀山。只留下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家眷,死守下邳,宁死都不肯投降。其实那时,按照关羽的武艺,如果他扔下刘备家眷,夺路而逃绝非是难事。

其次,关公“一心无二主”。即使关羽中计被曹军包围,他也不肯投降。只有在顾及了刘备家眷安全的考虑之下,才提出三个条件“假投降”。一降汉不降曹,二要养刘备家眷,三追随刘备一旦有下落。在这三个条件中,两个条件都是为效忠刘备,没有一个条件是关羽为自己考虑的。可见,刘备在关羽心中“主”的地位多高。

最后,关羽“不为财色所动,恪守承诺”。假投降后,曹操送了金银珠宝和美人给关羽,关羽给了刘备的妻子;曹操送一件新战袍给关羽,关羽却里面穿新袍,外面穿旧袍;曹操送赤兔马给关羽,希望能最后感化并留住关羽,没想关羽说:“素知此马能日行千里,我有了这匹马,只要一直到兄长的下落,一天之内就能可以和他见面了。”;有一次张辽问关羽:“丞相待你不薄,你为什么长想走能呢?”关羽道:“我和兄长同身共死,兄长在,我在;兄长死,我死。但我一定立功报答了曹公才走。”后来,关羽还是离开了曹操,临行前恪守承诺 -- 凭超强的武艺替曹操斩杀了颜良和文丑,报答了曹操。

我之所以佩服关羽,是因为他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坚定兄弟盟约,

时刻挂念刘备,效忠刘备。可见关羽是个重情重人不重财的人。关羽的“大义”能流传至今,说明人们对他的崇敬。他的为人更胜于他的武艺。关羽,你真了不起!

篇八:《六语下练习三》

集体备课教案{我心目中的英雄,关羽}.

总第 页

总第 页

总第 页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 页

总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