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一幅画700字

时间:2021-11-02 02:50:26 700字

第一篇:《最喜欢的一幅画》

在美术的世界里,有五色斑斓、色彩明艳的水彩画;有朴实无华、不失气质的素描;有稚嫩可爱、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还有那古色古香、妙笔生花的国画……而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出自于莫泰笔下的《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这幅画描绘的是阿费尔港口日出时光线朦胧的场景。莫泰在这幅油画中,大面积的用蓝绿色来描绘天空和海面,使得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阴暗迷雾当中:广阔的天空云雾时隐时现、海上的船夫划着木桨驶向远方、远处似有似无的房屋和树林充满了神秘、还有那海底成群游过的鱼儿,给人无限的遐想;但阳光透过,天空云雾的金黄色,水面上五彩的光,又使得画面富有了绚丽的色彩。整个画面色彩一气呵成,大块的色块、或长或短的笔触构成了这幅画。虽说有一些地方还不够精细,但是这种朦胧的感觉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我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或许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性格中缺乏张扬的个性,喜欢相对的含蓄,喜欢把画物留在脑子里,再把它画出来。就像《日出印象》这幅画一样,表现的不仅是风景本身的自然美,更是把自然本身的美融入在意象中并主观所呈现出来的。

我喜欢《日出印象》这幅画,它使我陶醉在浓浓的艺术气息中,不能自拔……

第二篇:《如何鉴赏一幅画》

如何鉴赏一幅画

对于油画的鉴赏,油画与国画一样,同样讲究构图、布局和画面立意及意境,更重色彩。

色彩。油画的颜料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与中国画比较,色彩更鲜艳,更立体,更丰富,视觉感更强。当然并不是讲一幅画的色彩越多越好,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的颜色,色彩的使用各不相同。(这些流派以后有空再谈)对我们(包括本人)初入门的朋友,怎样掌握油画的色彩好坏?我自己的经验是多看有些大师的作品,看的方法既要近观又要远看,(可以用照相机镜头看)近看细节远看整体。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它整体的色彩是非常协调的同时有些色彩是有视觉冲击力的。

一、 近年,油画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装饰居所墙面时,常常会选用一些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尤其是油画,更受人们青睐。

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

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

西洋画包括油画,木版,铜版,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最喜欢的一幅画700字

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么,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 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二 、现代油画创作大致上分为两大类: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

所谓抽象油画,就是在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代之以一种意念,意象的表现。这种绘画没有具体的自然界的形象,只有色块,线条,点面等等。读画者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如赵无极大师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种。抽象绘画的艺术理论形形色色,但可用一句我国古人的话来概括,即" 大象无形 "。

通常,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都叫抽象画。其实,这些艺术流派,不过是突破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的框架,并没有把形象抽取掉,至多只是把现实的形象加以现代化的表现,加以变形与夸张罢了。

当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其实,它大大歪曲了抽象绘画的主旨。

在具象绘画中,除了全然写实的之外,有浓郁装饰趣味的,有变形的,或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多种形式。最喜欢的一幅画700字

总之,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油画创作不论就内容或就表现形式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要让各种流派的作品在油画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怎样欣赏一幅画

我向画家童雁汝南请教,作为艺术门外汉,怎样欣赏一幅画。 童雁汝南用他最推崇的一本艺术史名著《艺术的故事》的话来回答我:“最好的建议永远是去看原画。”

他说,不要相信所谓绘画的意义,很多说法本身只是一个骗局。我的建议就是看画一定要看原画。看一幅画的时候,不仅仅是视觉在起作用,而是调动全身所有的感官,包括触觉和味觉,这样你得到的才不是单一的信息,而是全方位、立体的信息。从这方面讲,我不太相信印刷术,看印刷品的感受不立体,不能吧你带入画的情景,只能让你领略一幅画大约10%的信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博物馆有塞尚的展览,其中展出了一张不太有名的画,但这幅画深深低打动了童雁汝南,让他在那幅画前足足看了两天。这种感受的过程对他来说十分重要。 他对我讲述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以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来为例。曾经尝试画一个人面孔的人都知道,脸孔的表情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在这幅旷世名作中,达芬奇刻意让这两个地方模糊,使它们铸件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摸不透蒙那历史以何种心情看我们,原因就在这里。再者,如果我们仔细看这幅画的背景,就会发现不太对称,左侧的地平线比右侧低很多。因此,如果我们注视画面左侧,就会发现蒙娜丽莎比我们注视画面右

侧时要高一些。而且她的面部也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达芬奇,他用画笔创造了一个鲜活的而不是僵死的肖像,从而为形体注入了灵魂。 总之,要让自己的感受更立体、更敏锐,不要错过伟大的展览,要看原作。 初学艺术,应该看什么书? 童雁汝南喜欢读书,每天晚上都是他的阅读时间,但他反对死读书,也不主张无目的的泛读。 艺术类的书籍,童雁汝南只建议读两本,一本是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本是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这两本书都会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思想框架,树立美学价值观,值得反复去看。童雁汝南本人也把这两本书作为案头书,过一段时间都会重读一遍。童雁汝南认为,画画的人读书应当感性一些,关键是提高感受和领悟力。

《艺术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美术通史著作,它被译成30多种语言,仅仅英文版就卖出了700万册。这本书的特点的结构优美,材料扎实,思路清晰,见解新颖,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一位卢浮宫的馆长曾经说它像蒙娜丽莎一样出名。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扛鼎之作,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中国的纯艺术精神,世纪上由老庄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是庄子的自由解放的精神恰恰是最高的艺术精神的体现。 徐复观在序言中所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情境,书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 其实伟大的文字与伟大的绘画本质上都一样,都是穷尽一切可能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样把稍纵即逝的、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固定下来。

第三篇:《怎样欣赏一幅画》

怎样欣赏一幅画

我向画家童雁汝南请教,作为艺术门外汉,怎样欣赏一幅画。 童雁汝南用他最推崇的一本艺术史名著《艺术的故事》的话来回答我:“最好的建议永远是去看原画。”

他说,不要相信所谓绘画的意义,很多说法本身只是一个骗局。我的建议就是看画一定要看原画。看一幅画的时候,不仅仅是视觉在起作用,而是调动全身所有的感官,包括触觉和味觉,这样你得到的才不是单一的信息,而是全方位、立体的信息。从这方面讲,我不太相信印刷术,看印刷品的感受不立体,不能吧你带入画的情景,只能让你领略一幅画大约10%的信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博物馆有塞尚的展览,其中展出了一张不太有名的画,但这幅画深深低打动了童雁汝南,让他在那幅画前足足看了两天。这种感受的过程对他来说十分重要。

他对我讲述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以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来为例。曾经尝试画一个人面孔的人都知道,脸孔的表情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在这幅旷世名作中,达芬奇刻意让这两个地方模糊,使它们铸件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摸不透蒙那历史以何种心情看我们,原因就在这里。再者,如果我们仔细看这幅画的背景,就会发现不太对称,左侧的地平线比右侧低很多。因此,如果我们注视画面左侧,就会发现蒙娜丽莎比我们注视画面右

侧时要高一些。而且她的面部也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达芬奇,他用画笔创造了一个鲜活的而不是僵死的肖像,从而为形体注入了灵魂。

总之,要让自己的感受更立体、更敏锐,不要错过伟大的展览,要看原作。

初学艺术,应该看什么书?最喜欢的一幅画700字

童雁汝南喜欢读书,每天晚上都是他的阅读时间,但他反对死读书,也不主张无目的的泛读。

艺术类的书籍,童雁汝南只建议读两本,一本是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本是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这两本书都会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思想框架,树立美学价值观,值得反复去看。童雁汝南本人也把这两本书作为案头书,过一段时间都会重读一遍。童雁汝南认为,画画的人读书应当感性一些,关键是提高感受和领悟力。

《艺术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美术通史著作,它被译成30多种语言,仅仅英文版就卖出了700万册。这本书的特点的结构优美,材料扎实,思路清晰,见解新颖,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一位卢浮宫的馆长曾经说它像蒙娜丽莎一样出名。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扛鼎之作,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中国的纯艺术精神,世纪上由老庄的思想

系统所导出。尤其是庄子的自由解放的精神恰恰是最高的艺术精神的体现。

徐复观在序言中所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情境,书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最喜欢的一幅画700字

其实伟大的文字与伟大的绘画本质上都一样,都是穷尽一切可能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样把稍纵即逝的、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固定下来。

参考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

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是《母爱》,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极为感动。人类有着深情的母爱,而在有些微小而脆弱的动物之间竟然也有着深情的母爱。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鸭,到郊外玩耍,它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欢快地玩着。突然,天空闪起一道道闪电,雷公公也打起了鼓,雨婆婆放开雨袋,让雨“哗哗”地下了起来。鸭妈妈心想,哎呀,下雨了,千万别让宝宝们着凉了。它找了一条近道,领着鸭宝宝们快速地往家跑着。可是偏偏这时遇到了个不幸的事,一条大沟。鸭妈妈往下望,心想,啊!这沟太深了,怎么办呢?这时,身后传来鸭宝宝的一声“啊齐”!鸭妈妈听了心疼极了,就不顾一切地跳下沟去,用自己的双翅使劲撑着沟的两边,让孩子们踩着自己的身子,一个个地过去。

啊!这世上有哪一样东西胜得过伟大得母爱,在动物得世界中母爱也如此伟大。虽然这只是一幅小小的而又十分简单的漫画,可是它深含道理,体现出每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啊!母爱多么伟大呀!

第五篇:《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广德}在安徽省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在地图上似乎很难找到。但对于安徽,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里有景色奇绝,闻名遐迩的黄山,有名满天下的九华山,有宁静悠远 历史悠久的西梯古镇…..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很独特,位于三省交界处,和江苏,浙江相邻,处在安徽的最南部。广德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并盛产毛竹,也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竹乡之一,当地的竹制工艺品,品种繁多,早已远销全国各地,除了竹子,这里出产的板栗和茶叶也是很有名气的,听奶奶说:家乡的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品”名噪大江南北,

春天,这里清香袅袅,风和日丽。竹林里到处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茶叶也长出了嫩绿的叶芽,有好几只小麻雀站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夏天,这里骄阳似火,许多人喜欢搬着椅子坐在竹林里乘凉,听着那知了快乐的叫声。秋天,这里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上的板栗也挺着大肚皮在向农民伯伯招手….好一幅快乐的丰收图啊!冬天,外面白雪皑皑,雪花漫天飞舞。许多小孩把雪涅成雪球打雪仗,还有一些小孩在操场忙着堆大雪人呢,屋内,大人们早已升起了炭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我9岁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我日夜思念的爷爷奶奶、有我许多的小伙伴,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记的我二年级的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和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打雪仗,大家都不甘示弱,玩的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竟然上课的铃声都没听到,结果被老师集体罚站!还记得那时常喜欢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弹弹珠比赛,每次都是奶奶连哄带拽才肯回家吃饭…..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山美 水美!我爱我的家乡,更因为这里有我快乐童年的记忆!!

第六篇:《假文盲》

一个寒风剌骨的早晨。

车站候车室里,立着一个十分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母子上车处”五个大字格外耀眼。

可在牌子下却站着许许多多的大男人,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在那儿等车,实在让人气愤。

你看,站在牌子下的第一个人,他长得很富态,手揣在兜里,目空一切。这个人好象是个领导干部,他闭着眼睛,站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看样子十分“沉着冷静”,可他心里却十分紧张。可能是因为怕看到熟人,认出自己,丢了面子。可他完全没有考虑到,他给别人带来的不便与麻烦,真是自私。

再看第二个人,他穿着军大衣,戴顶“大盖帽”,好象是个军人。可你看他眯着眼睛,毫不在意那牌子上的字。他哼着小曲,好象在想心事。其实,他正在想着如何打“退堂鼓”,但他看见前面那几个人“理直气壮”地站在那儿,也就与他们“同流合污”了,反正有人和他在一起站着,面子上也说得过去。

第三个人象个知识分子。他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脚蹬一双油光锃亮的皮鞋。他三角形的鼻子上戴着一幅眼镜。他个子很矮,尽管眼镜上蒙了一层雾气,他也不擦,不知为什么?

第四个人最可笑,他为了不让别人认出他来,索性戴上了个大口罩,可是眼睛里却掩饰不往内心的不安。

还有……

此时,在“母子上车处”牌子另一侧,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她头系围巾,臂挎皮包,怀抱孩子。因为“母子上车处”的位置已被这些人站满了,她只好呆在旁边。她看了看那牌子上的字,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她怀抱的孩子问她:“妈妈,你怎么不到那儿去上车呀?”这位妇女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难道这些人真的是文盲吗?不是的。他们是一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废人,说他们是废人,一点也不过分,为了私利,他们要借助“母子上车处”来上车,真是无耻!

他们是一些假文盲、真无德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