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错事有收获

时间:2021-11-02 02:41:58 700字

篇一:《成长中难忘的错误》

人的一生总是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而我也是,我也犯了许许多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当中,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一次… 记得那一次妈妈从北京给我买了一个可爱的不倒翁。我这个不倒翁使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我心想;哈哈哈!我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不倒翁,我一定得好好炫耀。这时,妹妹正好来了,我看见后,就拿着不倒翁得意洋洋地在妹妹面前玩着,妹妹看见后激动地说:“哇!好可爱的不倒翁哦!”说着,立刻从我手中夺过不倒翁。笑眯眯的在一旁看起来!不一会,妹妹观赏完我的不倒翁后,我把不倒翁给收入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因为我害怕妹妹贼性大发把我的不倒翁给„偷‟了。 过了几天我想起不倒翁。可不倒翁却不翼而飞了。我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翻箱倒柜的找可就是找不到不倒翁。最后把目光转到妹妹的身上。我想:“妹妹每天都在打着不倒翁的主意,一定是她偷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跑到妹妹的面前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偷我的不倒翁......我破口大骂,丝毫不给妹妹解释的机会。妹妹听着听着眼泪流了下来。我想:我这是鳄鱼的眼泪吧!这时电话响了起来,我赶紧去接电话!电话的一头是我的同学小红她说:喂,是小幸吗?你怎么搞的昨天把你的不倒翁给落在我这了?我听到后傻愣愣的站在原地不动,心中的那一分愧疚的感觉缠绕着我。我冤枉妹妹了!!!!我马上去找妹妹道歉,这时我才发现,妹妹的眼泪是苦涩的而不是我所说鳄鱼的眼泪。

这件事将是我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它让我的良心不安,虽然我向妹妹道歉了,但我还是无地自容!而这件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因为这样往往会使我们错误地对待错误。

在我成长经历中发生过无数的事,有高兴的,有伤心的,有后悔的,然而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次对我影响极大的一件错事……..

“啪”的一声,手中的碗被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饭菜与碗的碎片混合在一起,洒满了一地。我也残忍地将妈妈的那颗心摔碎了,我像一只失去理智的野兽,破门而出……

晚秋的风冷飕飕地吹着,可心中却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刚刚发生的种种情形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

带着一星期的疲惫,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精心地为我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橘黄的灯光笼罩着小屋,桌上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显得非常的温馨。我胡乱地拨动着盘里的菜,一副挑三拣四的样子。妈妈只是一愣,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吃饭。突然,妈妈问了一句:“最近学习吃力吗?”我只是应付式地回答了一句:“还行!”语气中带着几分生硬和不耐烦。我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妈妈的不满,妈妈说了我几句:“你这是用什么态度在跟我说话?每个星期回来,都把脸一绷,你摆给谁看?”

妈妈的几句话点燃了我心中那根存积已久的导火线。十五年来,我第一次对着妈妈大吼道:“我就是摆给你看的,你根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心中的苦恼,只会说那些听了耳朵生老茧的话。”我第一次摔碗,第一次破门而出……

风依旧在吹,心中的那股热浪也渐渐平息。冰凉的风吹来,让我冷静了许多。我总是一味的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可是我又什么时候向妈妈说过我的心事呢?每次,妈妈见我心情不好,总是关心地问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每每总是应付了事地敷衍几句。我只知一句句地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却忽略了妈妈眼神中淡淡的哀愁……

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我一次又一次用冷漠去刺痛妈妈的心,可妈妈她总是把无限的痛楚都埋到内心深处,依旧悉心地照顾着我,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可我给妈妈的永远是一扇锁得紧紧的大门。

“我错了,回家吗?”我犹豫了,刚才我那样冲动,妈妈会原谅我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催促我回家。

“回家吧!去向妈妈道歉!”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看见房屋前透出的诱人的灯火,似乎已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焦急……

一次错误的叛逆,让我重新拾起妈妈那份沉甸甸的爱。

篇二:《作文教学(3)》

一蓑烟雨

孤寂的雪松做着孤寂的梦,想象的山人唱着想象的歌

日志

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一、基本要求:

1、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后面可补齐为:那件事,改变了我;那件事,让我至今难忘。等等。也可使用我们

上周五试写起跳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也可以以一件事为中心重新自命题。

2、此题要求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以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写我所耳闻目睹的。

3、训练目标:写事要有点波澜,达到黄河九曲。事件的发展,在人们意料之外,但又为情理之中。

二、设计说明:

本次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次以写实为主的记叙文,向小说创作的过渡性练习,因为二者都强调情节! 导语:同学们,依据“两写中评法”的作文教学训练模式,本次作文训练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初写(试写)。今天,我们将进入中评指导环节,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件事:曲折生动,波澜起伏。以利于

第三节二写的时候才思泉涌,一蹴而就,从而实现第四次作文训练的既定目标。

古人云:“文如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如波浪一般富于变化。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为什么写文章要有波澜呢?首先,客观事物是有复杂性的。这里说的复杂有两个含义:一是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其次,读者喜欢读有波澜的文章,让读者牵肠挂

肚、感到惊喜或扼腕叹惜是文章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上次作文,崔莹莹同学的《感恩妈妈》,写了自己参加中招考试前,自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满以为可以考取一所重点高中,可结果大失所望。而正当自己担心父母责骂时,没想到得到的却是父母的一番

善解人意的宽慰。

可见转折时期是最变化无常、曲折多变的时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冲突产生波澜,波澜加剧冲突,

且有些事往往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甚而至于平地惊雷,横空出世,不期而至。

三、理论探讨: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根据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而构思的所谓“波澜”,常见的有哪六种:

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等。

2、案例说法

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的思维也是极其复杂的,所以这就决定了

文章所反应的内容是“多面”的和“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伟人,也有自私的一面,即便是罪犯,也会

有偶尔的良心发现。

(1)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但给我买来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绘图《山海经》。 类似本文的,如课文《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与荆轲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按说两人该是和颜悦色,互相理解吧,然而不尽然。在荆轲刺秦之前,双方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燕太子丹责怪荆轲所谓的“有所待”是因为胆怯了,有“改悔”之意,并急于派遣秦武阳前去行刺。而荆轲觉得燕太子的话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所以就发怒了,并喝叱太子,为此负气“辞决”。这里如果是我们同学们写这二人,往往是不会写他们之间的矛盾的,特别不会写荆轲的怒气,因为与其如此,将担心荆轲还不如不去来。然而作者在这里忠于生活,尊重史实,充分表现了两人的性格:一个急于求成,铤而走险;一个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同时,也只可惜由于这一“迟”一“辞”,也为以下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而我们同学们写作,往往写好人描绘得如天

使,写坏人丑化得似魔鬼。

(2)《塞翁失马》:①塞上老翁、痛失良马——②失马自回、带回骏马——③儿子骑玩、摔下腿瘸——④不能入伍、保全性命。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里我们引用老子的话来说是:祸兮福之所依,福

兮祸之所伏。

(3)《生命中的大石块》:①放进石块——②填充砾石——③填充沙子——④倒水瓶口

启示:①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张,如果再加把劲儿,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②如果你不把大石块先放进瓶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就是你的信仰、学识、梦想。切切记住,人生要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会永远错过、终身遗憾。

【三文可分别图示为:《阿长》三棱镜、《塞翁》W、《大石块》四条横放平行线。可分别用诗句描绘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如看山不喜平;远近高低各不同。】

3、课文模仿

再如,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秦晋①围郑,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大夫佚之狐②的一句谏言,让郑伯看到了一线生机。——按理说在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君君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郑伯差遣烛之武是不需要讲任何策略的,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烛之武③尽然借机发起了牢骚,表达自己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怨言。眼看这一盆薪火即将熄灭,——礼贤下士、急来抱佛脚的郑伯④未言放弃,也未发怒,而是主动责己,恩威并施,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言外之意是,到那时我是亡国之君,你不也是亡国之臣吗?从而促成了烛之武成行。

——烛之武临危受命,见秦伯,陈述了亡郑阙秦,舍郑益君的道理,在秦廷演义了一段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的精彩活剧。烛之武⑤终不辱使命,秦师退,杞子等三秦将协防郑国,按说此时的郑国已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不料晋国大夫子犯⑥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又向晋文公提出了攻打的请求,形势又起波澜。——然而冷静沉着地晋文公⑦审时度势,他以不可攻有恩之人的“仁义”、不可失掉同盟者的“明智”、不可攻有备之师的“武德”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给自己退兵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从而使郑国免遭了亡国

之祸。

全文400来字,情节跌宕起伏,收到了尺水兴波的艺术效果。

《鸿门宴》就更不用说了,仅在宴会中就有三起三落:范增举玦、项王不应(优柔寡断)——项庄舞剑、项伯翼蔽(内部矛盾)——樊哙闯帐(极端无礼)、项王款待(政治瞎子)。纵观全文,始终在围绕攻不攻刘邦,杀不杀刘邦的的斗争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全文起起落落,波澜起伏,从而取得了扣人心弦、摇曳

多姿的艺术效果。

这两篇文章,可谓我们学习写事要有波澜的绝好的优秀范文。

【二文可图示为:七人次七个线段,一陡起二落三起四落五落、再陡起陡落。三起三落】

4、这里我只重点点拨一下悬念、抑扬和意外。

①悬念法。意为引人高度注意,叫人挂念不已。旧时写章回小说的人,每到关键处,便来个“欲知后事,且

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故意设下悬念。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如武侠小说中:话说天下无敌遇到了盖世无双,二人打了七七四十九天,没分谁输并谁赢,直打得天昏地

暗,精疲力竭。双方在飞来峰绝壁的飞来石上正打得不可开交,不料盖世无双的脚蹬滑了,突然掉下悬崖,

从此世上只有天下无敌一人笑傲江湖,他处于孤独求败的痛苦境地……

三年之后,二人再次相遇,天下无敌很纳闷,你不是掉下悬崖摔死了吗,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了。只听盖世无双说,原来我是从悬崖上掉下去了,可当我快落入峡谷水面的时候,不料,一棵树枝将我挂住了。且树的旁边还有一个石洞,洞内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我一看,这原来就是早在江湖上失传的武林秘笈,就这

样,我在里面练了三年,练就了十步一杀这一独门绝技……

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不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

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车指挥战斗,齐国军队两次击鼓进攻,心急的鲁庄公一再要出击,都被曹刿制止。待到齐人“三鼓”,曹刿才说“可矣”。正当鲁庄公要驱车追击时,曹刿却说“未可”。最后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便下令追击。曹刿一次又一次的“未可”、“可矣”,就是一次又一次设下悬念,只等到战争结束,曹刿讲出一番道理,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惧大国有伏焉”等等,读者才恍然

大悟,所有悬念也就释然了。

②抑扬法。抑扬交错法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通过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欲扬先抑,欲抑

先扬,抑扬互动。让情势陡然变化,出乎读者预料,展现人物本质更加彻底。

如《竞选州长》一文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文章开头“我总觉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并认为:“即令他们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结果呢?受诬蔑入圈套,在编造的十大罪状面前声名狼藉、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甘拜下风而放弃竞选。小说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的游戏方式,深刻揭露了所谓“自由竞选”的丑恶本质,辛

辣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的虚伪性,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③意外法。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圣诞节到了,妻子把自己唯一值钱的长头发剪下来卖掉了,为丈夫买来表链。丈夫把自己心爱的怀表卖了,为妻子买来一把精美的梳子。当双方在圣诞前夜满怀激动地给对方献礼物时,二位都傻眼了,因为双方原本都想给对方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结果却令自己吃惊,因为对方心爱的东西却不见了,而且还都是为了自己而牺牲自我,于是这让人心酸的意外便打动了读者。以

至于这种结局被人们公认为“欧·亨利式结尾”。

四、学生初写结果展示(2-4人):

初写题目: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

教师边听边点评。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记录对自己有启示的信息,或记录自己的瞬间灵感,为自己下节写

作作准备。

(备用:孙婷婷《一件错事有收获》、蒋家丽口述《一件好事办砸了》)

在本次作文试写过程中,我们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字数太少,情节不够曲折,有的甚至事理不合逻辑,语言、行为描写欠生动形象,有的干脆就没有描写,等等。全班合格达标率不足5%,即全班不到5人。为此,今天,我将要对同学们进行较为全面的指导,你们也要积极配合,全方位的思考。我希

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件事,并能个性化的展示其曲折与波澜。

我们再来听一篇一位同学的作文。你听好了:“晚上,我呆在房间里,不敢出去,直到爸爸叫我出去吃饭,我还慢慢吞吞的。爸爸说我今天有点反常,我不敢吱声,只是颤抖。看着爸爸从板凳上站起来,我就知道了,因为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总要喝上两杯。眼看着爸爸就要开柜门了,此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心想这下可完了,那可是爸爸的最爱。接着爸爸问妈妈有没有拿他的酒,妈妈说没有,爸爸又把目标指向

了我和弟弟,弟弟说没有,而我说不出话来,把头低得快碰到桌子了。”这段话有没有问题。

师再读修改稿:“酒瓶打了之后……特别是酒味。”听出来没有?

生:?……

师: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如开头:人生弯弯曲曲的水,世事重重叠叠的山。没错呀!人生中有很多事难

以预料。如结尾: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事的曲曲折折,对对错错,错错对对,是任何人都无法控

制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硬伤:不符合真实生活,半瓶酒打了,一般来说,人进屋就会闻到,何须开柜,何须问左问右。而修改后,更加符合生活的逻辑。这就是我们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作文中的悬念设计,要

自然合理,故弄玄虚是不可取的,不能为波澜而波澜。

五、教师现身说法:自行车被盗之后……

时间:1988年夏天。地点:固始城关蓼城商场。人物:我表弟朱某,一位农民。

这一天,他到固始城关蓼城商场二楼购物。等下来时,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且是一辆刚买不久的新飞鸽。

在那时飞鸽牌自行车可是名牌,一辆新飞鸽相当于现在的一辆铃木轻骑摩托车。

这时,他很恐惧,但他迅疾发现,旁边也停有一辆新自行车,是永久牌的,正好车子还没锁上呢。于是他骑上就跑,一口气从固始城关跑了50多公里,直到武庙乡中楼村。也许是又气又急又累又怕,自责,恐

惧,忧虑,惊吓,等他到家时,浑身衣服都汗透了。

就这样,我憨厚老实少言寡语的表弟一直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他常常惋惜,由于自己的的疏忽,车子丢了;有为自己毕竟还有一辆车子在手而略感平衡,每当想起这时,他又转而安慰自己,自己做贼,是那个

可恶的人偷了那个不知姓名的某人的车子。

然而,真是怕鬼就有鬼,第三年夏天,当他骑着这辆车子到街上办事的时候,被一个抓住了,这人说这车子是他的。原来,这人是固始城关的一个攀棕床绳子的师傅,这一天,他正在我们武庙街道帮人攀棕床,

他说他一眼就认出这车子像他曾经丢失的那辆车子。

后经派出所验证,这辆自行车正是那其人的。因为那时,每一辆自行车都有一个牌号,在车子前把上还有

一个号码,是县公安局打上的钢印。

同学们,你看,这件事巧合到100万分之一的可能。这就是:自行车被盗之后……

六、学生范文引玉

例文《妹妹》为2000年所教初一学生的一篇习作。本文原为考场作文,文题给出第一段:星期天,我带着妹妹去姥姥家,搭车的人多极了。我慌忙拉住妹妹的手使劲挤上车。等车开了,我低头一看,天哪!这

是谁家的孩子……

要求自拟标题,合理想象,续写下文。

而本文小作者将引子按双线结构展开,明暗交织,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其中“妈妈在妹妹的口袋里放上的

一张小纸条”这一细节,使故事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显示了精巧的构思。

妹 妹

星期天,我带着妹妹去姥姥家,搭车的人多极了。我慌忙拉住妹妹的手使劲挤上车。等车开了,我低头一

看,天哪!这是谁家的孩子。

我慌忙喊住司机叔叔,请他快点把车停下来,我想这下可完了,竟然把我妹妹弄丢了,回家怎么向妈妈交代?这时车子停下来了,我慌忙带着被我牵来的小女孩去找自己的妹妹。可到了刚才那个车站的时候,妹妹已经无影无踪,我急得差点哭了。在这一瞬间里,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威胁着我。这时我想妹妹年纪那么小,会到哪儿去呢,后来问那个小女孩家住在哪里,可是由于她太小根本说不上来。怎么办呢?扔了她吧不合适,带着她呢找妹妹又不方便。于是,我只好带着那个女孩继续寻找妹妹,这时我的腿有些发软,眼前一片昏暗,头脑如一团乱麻:真妹妹,假妹妹,假妹妹,真妹妹。我看见街上的每一个小女孩

都像我妹妹,我多么渴望妹妹从哪个旮旯里蹦出来,突然喊一声“哥哥!”

天快黑了,街上的人渐渐少了,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假妹妹用那双充满饥渴和恐惧的眼睛望着我,我也只能用同样的眼光来回答她。可是我身无分文,无法买到东西吃,我俩只能饿着肚子。这时,我又想姥姥一定打电话去我家,问我和妹妹为什么中午没去,妈妈也可能在家焦急的等待着我和妹妹,也许

在向亲朋好友询问我俩的消息。

夜幕降临了,最后我还是决定回家,就算是挨打我也要回家。我便拉着假妹妹在昏黄的街灯下,怀着失落、

恐惧和悔恨,无精打采的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到了家门,可屋里静静地,推开门一看,只见妹妹一个人正在看电视。原来听妹妹说,那位牵错孩子的阿姨拉着我妹妹找她女儿时,看见我妹妹饿了,就给她买东西吃,在朝她口袋装面包时,发现口袋里装有一

张字条,那是我妈妈怕妹妹丢失,在上面写明了家里的住址。

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牵错了妹妹,这一切都是我的慌张而引起的一场误会,我第一次品尝到粗心的恶果。而

此时,我妈妈早已和她妈妈一道去找她们的女儿去了。

七、【说课】

作文辅导有三种形式:写前指导,写后指导,和写中指导。本节课属于写中指导。

这是我个人常用的作文教学训练模式——两写中评法:即第一节命题让学生初写,命题后,几乎不作任何提示,因为我认为,题目本身会说话,教师再说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不说什么,反倒促使学生积极构思,

自主构思,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一般隔1至2日后,再安排第二次写作。

第二节的前10分钟评讲比较简单,教师此时开始透露命题意图,再结合学生本次习作素材,作针对性地点评,可以涉及审题、选材、组材等某些方面,接着便让1至3位同学读优秀习作,教师再点评。本次为了

做公开课,我进行了重点辅导,特运用一节课的时间评与导。

第二节余下的时间(约35分钟左右)再写此文。写后教师再次批阅、筛选,并盘点优秀习作以供本学期本班“优秀作文选”结集选用。如此强化训练,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熟,在试写、对比、

模仿、校正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其中“中评”是学生完成完善作品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站。实践证明,一般第一节初写成功率一般不高于20%,优秀率仅有5%左右,甚至于全班都失败的作文教学也是常有的事。而再写之后,优秀率往往可达20%,成功率可达6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80%),这是因为“两写中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学生经过初写的叩问,初评的点化、启发,又经过隔日的历时性反思与顿悟,再写时一般来说都有强烈地表达欲

望,大有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感觉。

从时间总量来计算,常规作文教学,两节写,一节评,其实也是三节。但更多的是教师自以为是地盲目地“导”,学生不计后果地糊里糊涂地“写”,写后师生事不关己地例行公事地“评”。而“两写中评法”将写的主体,

导的辅助,评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位,优化组合。

我为什么会选择写中指导,是因为我考虑,假若选择写前辅导,会流于写作讲座课或读写结合的讲解课的俗套;如果选择写后辅导,将会是侧重评而不是侧重导。所以我觉得写中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实用,也

更能体现“辅”的地位和“导”的实效。

至于本次作文,早在上周五,就用了一节课,让学生写了“一件好事办砸了”“一件错事有收获”这两道小作文,

让学生搜集素材,寻找感觉。

今天,就是要对学生的初写进行简评,以及教师透露命题意图,提出相关要求、提供相应范文,以确保本

次作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辅导后,将再用一节课时间让让学生二次写作,学生可以沿用初写时的训练题目,也可以依据事件特点自

命题,也可以用今天我提供的作文题目。

本次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次以写实为主的记叙文,向小说创作的过渡性练习,因为二者都强调俩字——

情节!

八、【修改后的学生习作】

一件错事有收获

一(5)王文娟

人生弯弯曲曲的水,世事重重叠叠的山。没错啊,人生中有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

记得去年的一天,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到我家来玩,刚好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了。我们几个在一起聊天,有说有笑的,无意间,一个朋友说她爸喜欢喝酒。不巧的是我爸爸也喜欢喝酒,而且他们都喜欢喝金六福牌

篇三:《给年轻人的十句话》

送给年轻人的十句话:

1、人们总喜欢看电视剧,但你不要看,那并不是你的生活,只要在公司,你是无暇看电视剧的。(奉劝你不要看,否则你将走上电视连续剧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你将失去成功的资格)

2、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

3、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因为你管不了它)

4、永远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尤其不能批评你的老板无知,刻薄和无能。(因为这样的心态,会使你走上坎坷艰难的成长之路)

5、你只是初中毕业,通常不会成为CEO,直到你把CEO职位拿到手为止。(直到此时,人们才不会介意你只是中学毕业)

6、在学校,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公司却不会。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时你还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你必须认识到:公司比学校更严厉地要求自己)

7、如果没有我们,我们的父母不会过着这样的生活,这是他们为你付出的代价。

8、在学校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则不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地过节假日。否则你职业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后了,甚至让你永远落后。

9、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是那么重要,但是进入社会却不然,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社会,公司要拍名次,是常事,要鼓起勇气竞争才对)

10、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因为你越强调自尊,对你越不利)

老师最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工作实际上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努力探索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引导孩子。

老师不可不知道的心理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

声称专家拿了份研究单,单子上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把名单上的名单告诉老师,学生,但不准张扬。过了八个月专家再来调查,发现名单上的学生进步最大。其实,名单只是随机抽取的,并没经过什么研究。就是通过暗示,让学生知道他可以,有能力,从而进步。 启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你是喜欢他的。

二、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款,十分钟过去了,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钱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氛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箱子里拿走2元,这种由于刺激过久过强或时间过长而引起的逆反心理的现象,就要超限效应。

说明:1、刺激过多,过强或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像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还拿走钱。

2、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没有注意度的把握

4)没有换位思考

小组讨论:

超限效应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 ?你有类似的经理吗?

启示: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教师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个同学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错误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搞“廉价”,否则也将导致超限效应。有些教师认为,多批评不好,多表扬就好了,其实不然,这里也有个限度的问题,例如:某班有个差生听惯了批评,他对批评根本不当回事,但是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这个班主任一开始对这个差生的某些闪光点作了表扬,起初这个学生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差生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唬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是让我注意这些方面,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一听到表扬,就大为恼火。

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很多,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来了,一如既往的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应该还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人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寓言中,老人的做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外部动机未得到美分而玩,他操纵着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他操纵了孩子的行为。

小组讨论:

德西效应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启示:德西效应在生活时有显现,比如,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要是你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注意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一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最好不要。

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嗖嗖,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的更紧了。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胜利。

说明: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其实: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类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讨论:

南风效应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五、木桶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于许多木块捆绑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木桶盛水了增加,只能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 启示一: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的木桶的话,那么各行各业都是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那么有一些行业如果它是短板,就有可能制约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我们努力,别人在不断的进步中,我们不要成为这个大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启示二、

如果在一个单位,假定这个点位是一个木桶的话,那么这个单位能不能发展好,也不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那块短板,就是说某几人人很突出的话,可能对这个单位有影响,但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