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区,绍兴

时间:2021-11-01 06:45:48 200字

第一篇 杭州都市区,绍兴《绍兴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公示

为了保障绍兴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2005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市启动了《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该规划已于2010年5月经省政府审查通过,报国务院审批

绍兴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日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介

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1.市域:辖一区三市两县,即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完善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范围为绍兴市区(越城区)全部行政区域和绍兴县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其中越城区362平方公里,绍兴县1177平方公里)。规划重点:进行四区划定和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3.中心城市: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5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编制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市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市)域中心城市,重点培育中心镇,合理发展小城镇。

(二)城市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城市化水平66%,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72%。

(三)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个密集区、二大组群、三条轴线”。

“一个密集区”指绍北城镇密集区,包括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市;

“二大组群”指以诸暨市区为核心的诸暨城镇组群,以嵊州市区、新昌城区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嵊新城镇组群;

“三条轴线”指依托主干交通线形成的绍北、绍西、绍东三条城镇发展轴。

(四)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一级城镇1个:绍兴中心城市,由镜湖绿心、越城片区、柯桥片区(绍兴县城)和袍江片区组成。

2.二级城镇5个:县(市)域中心城市4个(诸暨、上虞、嵊州、新昌)和绍兴滨海新城。

3.三级城镇12个:省级中心镇(皋埠镇、钱清镇、杨汛桥镇、平水镇、大唐镇、店口镇、崧厦镇、章镇镇、丰惠镇、长乐镇、甘霖镇和儒岙镇)。

4.四级城镇56个:一般镇。

(五)市域综合交通

1.发展目标

逐步确立“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的交通地位,实现“杭绍都市区内一小时通达”、“绍北城镇密集区内半小时通达”和“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两小时旅游圈”的目标。

2.公路交通

(1)高速公路网络结构为“一通、三纵、三横、三连”。

“一通”:杭州湾嘉绍跨江公路通道。杭州都市区,绍兴

“三纵”: 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常台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 “三横”:杭绍甬沿江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 “三连”:诸永高速公路、绍诸高速公路、杭州湾钱江通道及连接线。

(2)国省道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为“五纵、八横、六连”。

3.铁路交通

干线铁路:形成“两纵、三横、十一站”的结构。“两纵”指沪昆铁路(又称浙赣铁路)和沪昆客运专线(又称杭长客运专线);“三横”指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甬金铁路;“十一站” 指沪昆客运专线与沪昆铁路诸暨客运站(并站设置)、萧甬铁路钱清货运站、萧甬铁路绍兴东货运站等。

支线铁路:保留漓渚铁路专用线;在新绍兴货运东站及附近地区修建石油和化工产品专用线、煤炭专用线及货场;新建上虞进港铁路专用线。

城际铁路:杭绍甬城际铁路、绍诸城际铁路(漓渚铁路)、杭州至绍兴至台州至温州城际铁路、杭州至金华至衢州城际铁路。

4.水运交通

形成“一河、两江、七连、三线”的水运体系。

5. 航空

利用杭州和宁波的机场。

(六)市域重大基础设施

1. 在保留现状水厂的基础上规划新(扩)建4万吨/日以上水厂12座。

2、在保留现状污水厂的基础上规划新(扩)建5座污水厂。

3. 1000 KV变电所1座, 500KV变电所7座,220KV变电所56座。

4.在绍北城镇密集区及诸暨和嵊新组群新建天然气分输站和门站。

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一)“四区”划定

禁建区总面积约为765km2,限建区总面积约为262km2,适建区总面积约为327km2,已建区总面积约为185km2。

(二)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

预测2015年规划区内总人口约为260万人,2020年规划区内总人口约为285万人。

(三)规划区城镇建设统筹规划

形成“一城、六片”的空间框架结构。

“一城”即绍兴中心城市;

“六片”即环绕绍兴中心城市周边的东部片区、南部片区、福漓兰片区、钱杨片区、安齐

片区和滨海片区。

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先进的工贸基地。

2.城市特色

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宜居城市。

(二)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预测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约140万人,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约160万人。其中镜湖绿心和越城65万人,柯桥50万人,袍江45万人。

2. 用地规模

预测2015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155平方公里。

(三)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片、三楔”的空间结构。

“一心”: 由镜湖生态绿心(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其南部的镜湖新区共同组成的区域;

“三片”:越城片区、柯桥片区和袍江片区;

“三楔”: 北部镜湖绿楔、西南部鉴湖绿楔和东部湿地绿楔。

(四)镜湖新区建设

1.发展定位

第二篇 杭州都市区,绍兴《绍兴市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绍兴市境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河口段南岸,介于北纬29°13′36〃(新昌安顶山)至?30°16′17〃(绍兴镇海闸以北钱塘江航道中心线)、东径119°53′02〃(诸暨三界尖)至121°13′38〃(新昌平砚)之间。东连宁波市,南接台州地区和金华市,西临杭州市,北与嘉兴市隔钱塘江相望。

市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地貌比较复杂。在地质构造上,绍兴—江山大断裂位于市境西侧,上虞—龙泉隆起带位于市境中部,在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群山环绕、盆地内涵、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略呈“山”字形:龙门山绵延于市境西部,会稽山耸峙于中部的绍兴、诸暨、嵊县之间,四明山、天台山蜿蜒于市境东部、东南部;以会稽山脉为分水岭的西侧浦阳江和东侧曹娥江,自南而北分别流入钱塘江;浦阳江流经的诸暨盆地错落于龙门山、会稽山之间;曹娥江流经的新嵊盆地和三界章镇盆地处于会稽山与四明山、天台山之间;市境北部为绍虞平原。因此,全市地貌大势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四山”主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位于诸暨小东乡,海拔1194.6米,是全市的最高峰;龙门山脉在境内的最高峰三界尖位于诸暨龙门乡,海拔1015.2米;四明山脉主峰四明山位于嵊县四明乡,海拔1012米;天台山脉在境内的最高峰菩提峰位于新昌小将乡,海拔996米。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以及错落分布、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地貌显得低矮而破碎。三大河谷盆地的底部海拔多在10至50米之间。北部的绍虞平原和曹娥、浦阳两江下游地区,海拔不足10米。陆地最低处在诸暨“湖田”地区,海拔仅3.1米。

绍兴自然植被种类很多,据调查所得,共有153科、449属、87.9种。其中以天然森林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达46.2%),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人工栽培的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中,粮油、经济作物品种分别超过100种;蔬菜作物有33类、128种;花卉作物(包括野生)有600余种、800多个品种 。境内动物资源丰富,饲养动物有家畜、家禽、家鱼、家蜂4类,170余个品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80余种,鸟类100多种,爬行类70余种,两栖类20余种,水生动物仅河口回游性、湖泊定居性、溪流性和半回游性鱼类有11目、24科、87种。各种动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达1200余种,其中中草药资源植物类1000种,动物类200余种。由于林木锐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种内种间斗争等多种原因,自然界生物物种有的已经绝灭,有的濒临绝灭。

铁矿是本市主要矿产之一,历年来累计探明储量7751.4万吨,目前尚有保有储量4508.37万吨,占全省铁矿总储量的75.5%。铜矿资源丰富,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25.85万吨,保有储量20.2万吨,占全省的62.6%。铅锌资源也较丰富,已探明储量57.87万吨,其中锌52.53万吨,保有储量48.19万吨。金矿也是主要矿产之一,集中分布在绍兴平水—诸暨璜山这一狭长条带内。金矿床有绍兴中岙、何山,诸暨璜山、庙下畈、马郦、桐树林等6处,另有西裘铜矿、七湾铅锌矿3处伴生金。探明储量12639.96公斤,保有储量8885.41公斤,占全省的42.4%。石煤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诸暨、绍兴县,已查明的矿床有绍兴狮子山、诸暨霞渡、大桥、红马坞、盛宅坞、长澜等6处。累计探明储量4.26亿吨,保有储量4.1亿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居省内首位。萤石资源相当丰富,矿床(点)近百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已查明的矿床4

处,即嵊县毫石、三溪,诸暨西山,新昌西坑,已探明储量252.3万吨,保有储量239.6万吨,占全省的10.5%。另外硅石、硫铁矿、石灰岩、瓷石土、高岭土、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也十分丰富。

市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形较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全市年平均气温16.2~16.5℃。四季气温(以1、4、7、10月的气温代表冬、春、夏、秋四季的气温分布):1月份(冬季)全市平均气温3.9~4.4℃?;7月(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8.2~28.7℃?;4月(春季)平均气温15.7~15.9℃;10月(秋季)平均气温17.7~18.3℃。全市年均无霜日234~246天。全市年降水量为1301~1465毫米。

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普遍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一年有两个汛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多受海潮顶托等特点。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浙东运河东西横贯北部,与南北向河流沟通,交织成北部平原区河密率很高的河网水系。此外,上虞尚有部分河溪属甬江水系,诸暨尚有很小部分属壶源江,经富阳直接注入富春江。

绍兴境内土壤类型多,分布复杂,性态特征各异,土质良好,且多宜农业利用。从类型上讲,除了地带性的红壤、黄壤以外,还广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潮土、盐土和紫色土、石灰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质土、新积土等9个土类。全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21个亚类、65个土属、101个土种。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各种名、优、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篇 杭州都市区,绍兴《浙江城市定位发展》

3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月出炉的浙江城镇发展蓝图。

经国务院同意,今年2月12日,《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被批准实施——浙江又一次在全国率先修编实施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在浙江城镇体系规划中,这是最高层次的规划,编制和报批花费5年。

浙江省域发展总目标:率先建成中国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城乡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友好和文化全面繁荣的现代化强省;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南翼的国际门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浙江城市化:到2020年,浙江总人口预计为5800万,城市化水平72%左右,意味着4100万-4200万人生活在城镇。

城乡均等化服务:2020年全省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覆盖率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超过九成。

未来浙江城镇格局“三群四区七核五级”:拥有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三个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门户地区;七核为嘉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浙江城镇将分作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杭、甬、温、金华-义乌)、省域中心城市(嘉兴、台州、湖州、绍兴、衢州、舟山、丽水)、县(市)域中心城市(60座左右)、中心镇(200个左右)和一般镇(400个左右)五个等级。

浙江未来十年交通蓝图:货物靠高速 出行靠轨道

浙江的高速公路,往往建成一条堵一条,症结在于高速路上客车与低速且身躯庞大的货车混跑。

未来十年间,浙江人出行将逐渐形成这样一种状态:货物旅行主要靠高速公路,人的旅行靠铁路和城市轻轨、地铁。

依靠3种轨道交通,杭州到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不超过1小时;省内城市间旅行,坐火车不超过3个小时。

高速公路规划亮点:

远期将建舟山本岛经岱山至上海的大陆连岛高速公路,宁波北仑至舟山金塘岛的大陆连岛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网:

时速超过200公里的称作高速铁路,未来浙江高速铁路网中有8条铁路:杭州到上海、杭州到宁波、杭州到南京、杭州到长沙、杭州到黄山、宁波到福州、湖州经苏州到上海、嘉兴到苏州。

新建普通铁路敲定:

未来10年将新建或改扩建的铁路有9条:金华经萧山到宁波、上海经(乍浦)嘉兴到湖州、衢州到丽水、金华经丽水到温州、宁波到金华、九江经景德镇到衢州、金华到台州、金华到黄山、衢州到南京。

跨海铁路:中国目前唯一的跨海铁路是湛江到海口,那不过是火车坐上轮船渡海,真正的跨海铁路将出现在浙江,10年内,位于海岛的洞头县城将拥有跨海铁路,远期还要建杭州湾跨海铁路(连接嘉兴和余姚),宁波经金塘岛到舟山本岛的铁路。

都市区轻轨线:

都市区轻轨在浙江是个新概念,说的是在四大都市区内的各城市间,修建和地铁功能类似的轻轨,它们和市区内的地铁、公交相连。

杭州都市区内轻轨有3条:杭州到临平、杭州到富阳、杭州到上虞;

宁波都市区内轻轨有2条:宁波到慈溪、余姚,宁波到奉化;

温台沿海城市群轻轨有3条:温州到乐清、温州到瑞安、台州到温岭;

金华-义乌都市区轻轨有2条:金华到兰溪、金华经义乌到东阳。

杭州

城市定位:生活品质和文化创意之城,省域文化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萧山机场将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同成为洲际客货运枢纽空港。

人口:到2020年城镇人口710万-740万,中心城市人口430万-480万。杭州市区、富阳人口总量增长,临安、桐庐人口总量稳定,建德、淳安人口总量减少——临安中西部、富阳南部、德清西部被定为水源涵养区,将引导人口向重点镇聚集。

自然与人文特色地区:杭州市区钱塘江两岸、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部、南部山地。

城市特色: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合璧”景观。

宁波

城市定位:发挥港口和外贸口岸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产业。

人口:2020年城镇人口590万-620万,中心城市人口230万-270万。区域人口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浙江沿海地区主要人口迁入地区,人口向都市核心区、余姚慈溪片区和重点镇集聚,减少宁波西部、南部和余姚南部山区人口,小岛居民搬迁,大岛搞建设,大陆与近海

岛屿用公路、桥梁相连。

自然与人文特色地区:市区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地带、余姚慈溪绿心、宁波东部和西南部山林地区。

城市特色:“三江交汇、一湖居中”的传统城镇格局、“三江六岸”景观。

温州

城市定位: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国际贸易博览、文化娱乐、高等职业教育、海洋经济服务等职能。

人口:2020年城镇人口580万-610万,中心城市人口240万-270万。控制区域人口增长速度,乐清、永嘉、瑞安山区农村人口向平原转移,外来人口向都市区集聚。

自然与人文特色地区:市区瓯江两岸、三垟生态湿地公园、温州西郊山林地区、大罗山绿心。

城市特色:“江、屿、山、城”山水 (论坛 新闻)景观和“斗城”风貌。

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区域

城市定位: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商贸博览、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娱乐等职能。

人口:金华和兰溪中心城区,义乌和东阳中心城区,分别形成都市区两个核心片区,浦江、永康、武义中心城区构成外围人口产业集聚区。2020年城镇人口420万-440万,核心区域人口210万-230万。外来人口和浙江中西部山区人口向金华-义乌都市区聚集,永康、浦江、武义农村人口向都市区和重点镇聚集。

自然与人文特色地区:金华江-义乌江城区地段、金华-义乌都市区绿心。

城市特色:商贸文化特色、沿金华江(义乌江)滨水景观走廊、古城风貌。

第四篇 杭州都市区,绍兴《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第32卷第1期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Edition)

http:sci

Vol.32No.1

Jan.2005

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李王鸣,李疏贝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系,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在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开始进行大规模新城区建设,下沙、滨江、Λ、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研究,Λ关 键 词:杭州;新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章编号:1008-9497(2005)01-108-07

LIWang2ming,bei(DepartmentofUrbanPlanning,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ResearchontheisticandthestrategyofthedevelopmentofnewtowninHangzhoumetropolitanarea.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Edition),2005,32(1):108~114

Abstract:Withthefastdevelopmentinurbanizationandsocialeconomyandonthepremiseoftheadjustmentoftheadministrativeregionandformationoftheover2riverandalong2riverurbantowns,thelarge2scalemovementofbuildingnewtownsisbeingcarriedoutinXiasha,BingjiangandQianjianginHangzhou.Thesystematicresearchhasbeencarriedoutin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developmentofnewtownsinHangzhouandthepositionandeffectintheurbanizationprocess.Theproblemsinthebuildinganddevelopingthenewtownshavebeenanalyzedandsomemacroscopicintroductorystratagemsforthedevelopmentofnewtownshavebeenputforward.Keywords:Hangzhou;newtown;developmentstrategy

  为了解决大规模城市化中大城市发展问题,促进国家与地区发展,许多国家进行了新城的规划和建设Λ根据《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可将新城定义为:一种规划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城市以外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医院和产业,设置文化、休憩和商业中心,形成新的、相对独立的社会Λ

杭州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处于副中心城市地位,高速增长的经济使杭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Λ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萧山、余杭撤市建区,杭州市区面积从683km2扩大到3068km2,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区域城市Λ杭州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及“沿江跨江”的跨越式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动力,推动了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Λ新城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区,其发展、建设、管理涉及城乡关系和不同的行政区资源利用、利益协

调的关系Λ因此通过对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的系统化研究,探索新城的管理运行模式、新城投资和运营方式等,有助于科学把握新城建设的现状模式、发展特点与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于各地在集中、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中新城区建设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Λ杭州都市区,绍兴

1 杭州新城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

1.1 在区域城市化中产业、人口集聚的先导作用1.1.1 新城成为区域城市化中产业集聚的规模化

发展空间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本身具有直接和间接的集聚效应,省会职能的直接集聚效应是由行政职能带

收稿日期:2003207209.

基金项目:浙江省人民政府“加快城市化”课题中的“加快新城建设”子课题,与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合作Λ作者简介:李王鸣(1956—),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等方面研究Λ

 第1期李王鸣,等: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109

动工业、教育和文化向省会集聚,间接集聚效应是由于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优势吸引人才、市场和科研机构集聚Λ位于省会城市近郊区的杭州新城中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为浙江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规模平台Λ杭州都市区,绍兴

位于滨江新城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江北、江南和下沙三大区块组成,现有投资、入驻企业1100多家,75%为外地资本企业,其中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有10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集团总部即

1.2 增强杭州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积极作用1.2.1 增强城市要素集聚的能力

通过开发区的形式,促进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

集聚Λ例如,截止2001年底,下沙新城引进外资企业195家,吸引内资企业139家;实际利用外资9.2亿

美元,内资75.3亿人民币Λ

1.2.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杭州市经济高速持续

发展

  2002P1780亿元,其中仅下GDP第二产业产值的.,;此外,新城对于工业企业的吸引“优二兴三”的产业战略得以顺利实施,间接地推进了旅游、商务、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在市区的规模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Λ1.2.3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伴随新城区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形成企业家要素积累和人才资本增值的机制,加之高教园区建设,产学研之间的协作与支持,有利于创新环境组织和创新能力的成长Λ1.3 在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形态与最佳人居

环境中的主导作用杭州都市区,绍兴

1.3.1 新城的建立有利于大杭州城市结构的重组,有利于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形态的实现Λ杭州各主要新城区已成为2002年杭州市总体规划新格局中(一主三副)新的空间增长极,其中钱江新城规划为未来杭州大都市的“心脏”——杭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新中心和商务中心(CBD)Λ1.3.2 各新城建设有利于对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

将在该区落户Λ位于下沙新城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引进内外资企业334家,2001到20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Λ家.2%可见,新城Λ尤其是集聚在开发区内的企业,逐步开展相互间动态有机合作,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企业集群,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Λ1.1.2 新城成为区域城市化和都市郊区化的人口

集聚和转移的接纳地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全省产业进一步在大都市区、尤其是郊区新城集中;另一方面,杭州城市发展已逐步进入从向心集聚为主导向离心扩散为主导阶段转变,工业、居住等功能向郊区新城扩散,杭州新城区成为城市内外人口集聚和扩散的主要接纳地Λ

杭州新城建立至今人口规模大幅增加,其中下沙新城现状人口为9.18万,滨江新城现状人口也达到11.5万Λ人口集聚与转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集聚带来人口集聚Λ根据滨江新城企业抽样问卷统计,在所有企业从业人员中约51%来自外地,其中22%为省外人口,29%为省内人口Λ新城工业发展不仅吸引区外人口集聚,也为本地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二是大学园区建设引导的人口集聚和转移Λ例如,滨江大学园区内有省中医学院、省公安高专等7所大专院校,其中5所学校是全校由老城区搬迁至此,2所是搬迁了部分校舍;三是规划即将建设的大型居住区和公共中心将吸引城区人口的向外扩散Λ例如规划下沙新城将在九堡建立大型居住区,钱江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2km2的市民中心Λ服务设施的建设既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增强了新城对人口居住和高新企业入驻的吸引力Λ

风景区的保护,为创造生态化、个性化、人本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提供实施人口、产业再分布的整合平台Λ

2 杭州新城发展特点分析

211 两种新城开发类型

从空间组织上看,杭州新城开发类型主要有两种:城外卫星城和城中城型Λ第1种形式是在城外建新城,例如杭州城郊东部和南部的下沙新城和滨江新城,距市中心20~25km;第2种形式是在大城市中建立的新城中城,如杭州钱江新城Λ

从建设新城的初始目标和定位看,杭州新城发展有两种类型:工业城和新的区域发展中心Λ其中下沙新城和滨江新城建设是基于调整市区工业布局、

110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第32卷 

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目标,也是支持大都市现代工业发展和缓解内城问题的一种空间战略,为此工业是这两个新城主要的启动开发功能Λ钱江新城建设目的是通过转移一部分城市中心功能,疏散城市中心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带动所在地块发展,从而实现杭州“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空间重组战略Λ钱江新城作为城市新中心,承担区域性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信息、商业、旅游等功能Λ因此,行政功能建设成为该类型新城发展的启动力量Λ2.2 两类新城管理模式

由于杭州各新城启动方式、时间有差异,所以管理服务情况也各有不同Λ杭州新城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两类:①制,如滨江新城,子;Λ②,如下沙新城、钱江新城Λ4个行政主体(余杭区的乔司镇政府、江干区的九堡镇政府、下沙镇政府以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行政管理就比较复杂Λ

2.3 新城建设初显转型阶段特征

杭州新城开发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该时期的新城以开发区的形式出现,由于政府的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化,所以新城的功能以发展工业为主,较为单一Λ第2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杭州行政区域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城建设进入转型时期,表现在功能建设由单一向综合性多样化功能转变,新城主体定位上也从初始的开发区转向城市区,新城建设关注焦点从内向性转向外向性,更加注重新城与整个城市的有机结合、新城社会平衡发展(产业、就业、人口等的结构与分布的平衡)的问题Λ

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采用单一窗口作业,一切申办企

业手续由园区管委会办理,包括签订土地出让协议或厂房租赁协议、申请核发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申请核发公司营业执照以及申请在外经贸部门登记备案等8道申办手续;投资项目在取得营业执照后,转入项目初步设计和建设、规划审批阶段,又必须办理包括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展围墙审批和路口审批、项目总平面规划及初步设计评审等18道审批手续,Λ3.2 规划问题

1 ,导致新城功

,Λ虽然在新一轮杭“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但对滨江新城、钱江新城仍未有明确的定位;新城与主城、新城与周围地区以及各新城之间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难以统筹安排Λ

3.2.2 由于实际建设中规划者迁就政府,政府迁就开发商,导致新城微观层次的规划缺乏可操作性Λ例如滨江新城就出现污水处理厂被置于新城的中心区范围的问题Λ

3.2.3 新城范围内区级工业园区管理混乱,缺乏统一规划整合Λ如下沙新城内多个行政主体均建有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规模不一,因没有统一的规划作为建设依据,造成了管理上的难度Λ3.3 交通问题

3.3.1 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滞后,限制了各新城之

间以及新老城之间的联系,阻碍了人流、物流的流通,使新城区失去了许多跨分区合作发展的机会Λ如下沙新城与老城之间多年来只有一条道路连接,人流、车流高峰期堵塞严重Λ

3.3.2 新老城之间未能组织高效的公交系统,导致新城与老城出行困难Λ如滨江新城,新城与老城之间只有3条公交线路,一般乘车出行时间为45min至1hΛ对该新城3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表明,90%的企业认为滨江新城的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其

3 杭州新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问题

3.1.1 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个别新城的管理体制

尚未理顺Λ如下沙新城内存有多个行政管理主体,包括余杭区的乔司镇政府、江干区的九堡镇政府、下沙镇政府以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缺乏统一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新城建设管理决策失去依据,新城土地难以协调开发利用,阻碍了新城的健康发展Λ

3.1.2 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上,机构运转还不够协调,审批过程冗长,程序复杂Λ如杭州经济技术

中6家企业提出交通的便捷性已成为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Λ3.4 土地问题

3.4.1 土地资源稀缺,规划批准的产业发展用地有限Λ下沙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有的10km2土地,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早已开发完成,而杭州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得下沙新城面临着用地空间的限制问题Λ此外,滨江新城等也有类似情况,工业用地受到空间限制,如不及时考虑与萧

 第1期李王鸣,等: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111

山的协调,就会出现向风景区扩展布局的可能Λ3.4.2 圈地现象初现端倪,土地利用效益较低Λ在

4.2.1 新时期新城开发目的、功能的转变

工业布局中,部分厂商预留用地较多,造成土地产出率低Λ例如,根据调查统计数据,下沙新城的工业用地产出率为20.44亿元 km2,与世界部分发达城市或者诸如上海等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具有一定差距Λ

3.5 投融资问题

3.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投资需求缺口日

早期新城运动基本上是针对19世纪工业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大城市病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因此第一代新城呈极强的内向性,而后期的新城发展则相反,充分强调社区的外向性,注意新城与整个城市有机结合Λ

为此,新城不是单纯地容纳人口居住和工作Λ新城的功能不仅仅是机械地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Λ城市结构的调整年开始建设的英国密,Λ新城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适合大规模的住宅区建设,同样也适合于工商业发展Λ法国新城自60年代开始,以巴黎新城为代表,城市的性质都是综合性的Λ新城既要服务于新城市化地区,也要面向现状半城市化地区,以缓解郊区就业岗位缺乏、设施配套不足的矛盾,促进区域的重新平衡发展Λ而城市发展动力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变,商务中心、研发机构、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等新型城市功能空间大量出现,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Λ

1990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浦东的开发立足于发挥金融功能、贸易功能、出口加工功能、高科技产业开发功能和交通枢纽五大功能,并为浦西的改造和功能重组创造条件;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开发,立足于将其建设成为深圳“二次创业”的主要功能区,是深圳惟一集金融、商贸、信息、文化、会展及行政于一体的城市商务、行政和文化中心,是实现深圳由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转变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及花园式园林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空间基础Λ

4.2.2 规划和法律对于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精心组织编制规划是新城建设的前期重要工作Λ规划内容主要涉及:规划目标,用地功能组织,交通组织和公交的提供,职住平衡,居住区日常服务设施,自然与环境的保护,城市景观设计等Λ近年来新城建设特别注重推进社会的平衡发展,平衡概念在新城发展中主要应用于人口规模和结构、就业岗位数量和分布等方面Λ

制定相应的法律能为新城建设中大规模地进行科学有序开发提供保障,例如英国早在1946年就颁布了《新镇法》,为新镇的开发提供了法律的保障Λ法国于1970年、美国于1968年制订了与新城建设相

益增大,而投资主体市场准入代价太大Λ仅靠管委会财政一家承担,已难堪重负Λ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标准模糊,审批耗时费力,进入新城建设领域Λ

3.5.2 ,提高乏术Λ,

势必要求管委会()和服务Λ但由于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决策、项目经营和管理主要依赖政府,而且长期垄断经营形成的缺乏市场竞争力推动和市场风险机制约束的问题,既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特别是提供公共产品企业的积极性,又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Λ

4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借鉴

4.1 国内外新城的发展特点

4.1.1 经历相似的发展阶段Λ发达国家新城发展

大致经历4个阶段,即解决城市人口居住问题,发展经济停滞地区——发展区域增长中心——解决大城市问题——城市复兴Λ发达国家从第三阶段开始就没有或很少出现增长中心型新城,而在第四阶段就几乎不会出现独立的新城,其原因在于国土空间受到制约,开始转入城市内部的复兴Λ

4.1.2 第三阶段建设的新城,功能较为综合,注重

新城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新城建设法律的制订Λ4.1.3 新城的人口规模适中Λ早期的一般在5~8

万,发展至后期,人口规模将扩大到20万以上,以获得规模效益和较大的吸引力Λ

4.1.4 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的的新城距离主城较

远,一般20~35km,而解决大城市人口问题的居住型新城距离主城较近,一般在20km以内Λ4.1.5 由于经济活动和主要工业生产需要较大的

空间,许多新城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土地的空置问题Λ

4.2 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借鉴经验

112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第32卷 

关的法律Λ1979年韩国政府也制定了《住宅土地开发法》,用以规范、批准公众实体从事大规模住宅开发;随后又颁布了《国家土地使用与管理法》,规定政府指定住宅开发所使用的大面积土地,其目的必须是为了完善1988~1992年200万住房建设计划Λ4.2.3 新城开发规模“度”的控制

及其周边地区Λ马恩拉瓦莱新城合理的等级化交通

体系为新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Λ

5 促进杭州新城建设的主要策略

5.1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构筑功能完

新城开发规模“度”的问题有两层含义Λ一层是指新城自身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Λ另一层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新城数量规模Λ新城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受城市开发经济效益门槛的制约Λ新城数量规模要考虑新城开发是否会引发对内城(中心城)的经济冲击的问题Λ

由城问题尚未突出Λ城开发之路,得借鉴Λ

4.2.4 制度

  由于国外新城的政治体制与我们相差较远,所以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国内发达地区的新城建设优秀经验更值得参照Λ

浦东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采取的是区政府与开发区合二为一的方式,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加强浦东内、外投资项目审批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投资软环境而设立了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隶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领导,是浦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实行对投资项目的“一门式”审批服务Λ同时,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非限制性外商投资项目和在地方审批权限内的非限制性内资项目,在保证政策对投资项目产业导向、规划控制、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实行“10个工作日”审批制,限时服务Λ4.2.5 加强新城内、外部交通联系,对交通组织进

行系统规划  新老城联系方式一般以公交系统为主,并形成内外交通等级化分工的交通体系Λ例如,法国巴黎马恩拉瓦莱新城的交通系统规划考虑了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交通需求,并针对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工:新城内部以及新城与巴黎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他对外交通则以私人交通为主Λ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公共交通由铁路交通(包括RER)和公共汽车交通共同承担;前者主要面向新城与巴黎之间以及各个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后者则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服务于城市组团内部

善、权力集中以及管理行为国际化、规范化的新型管理体制,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高效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5.1.1 职能重新定位、发展方向、杭,杭州新城管委会(政府)的职能定位重点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1.1.1 制定规划与指导性计划,间接调控市场Λ制定新城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策略性开发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订各种行政规章制度Λ

5.1.1.2 治理区域市场经济秩序Λ依法依权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市场准入和清出的各项规则、标准及其细则,协助或独立依法治理区域市场竞争、流通、交易等领域的秩序Λ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与手段,强化过程监管与事后评估,积极推进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合力营造公平透明、统一开放、诚实守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Λ

5.1.1.3 加强新城信息化支持系统建设,提供公

共产品与公共信息服务,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法Λ新城领导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建设和经营好区域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为社会公众特别是内外资项目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信息服务,可考虑在网上与外界直接对话,集思广益,招商引资;建设新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建政府网站群等,在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数字城市领域形成局部竞争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特别要注重人力资本和政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保,调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生态型新区Λ

5.1.1.4 营造社会稳定环境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文明祥和、活而有序的社会环境Λ逐步将开发区辖区内未投保的城镇职工和村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扶持弱势群体,为城乡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扶助Λ借鉴国内外特殊经济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功做法,探索建立新型的区域性的社会保障体制与机制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