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文章

时间:2021-10-30 20:24:28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怎样写诗歌赏析文章》

怎样写诗歌赏析文章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怎样评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意境的鉴赏:宏伟壮丽、雄浑阔大、雄奇壮丽、清新明丽,雅静秀丽、宁静淡泊、悠闲平和、柔婉幽深、含蓄深远、迷离恍惚、奇伟诡谲

语言的鉴赏:赏析评论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从品味语言入手。 语言的鉴赏可以注释含义,词语的解释要注意什么:既要考虑词语的本身意义,又要注意词语的具体语言环境,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原意,进入诗的境界。

语言的特点:朴素通俗、自然平淡、(平淡之中现出丰富的感情和深邃的意蕴)清新优美、华丽奇谲、语言富有节奏感:音乐性、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朗朗上口。

语言的作用:

1)形象性作用――在叙事写人,绘景状物中语言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形象性作用;

2〕情感性作用――语言有表达作者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的鲜明的情感作用,包括褒扬或贬斥等;

3〕结构性作用――语言还有过渡照应作用

4〕精确性作用――主要是指在表达概念时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方面的精确、严密;

使用典故的作用:典故可以使作品含意丰富,蕴藉深厚,语言精炼,还有一些作品借史抒怀,托古见志。

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多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一般的说诗歌大多是先记叙或描写,然后抒情或议论。也有情景交融,情在描写之中的。还有些诗歌是属于托物言志的通过物,一种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情志,描写景物的特点,远近结合,动静相衬,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声、画、意结合,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形象,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诗中有画:读一首诗,又象是在看一幅画,听一曲音乐。是在体验一种情。画面外,诗歌外还有一片天地。

表现形式的鉴赏:主要是指对比、映衬、反衬、象征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和比拟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拟物常常对描写的对象表示憎恨和蔑视

对比的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势,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更富启发性

想象和联想:阅读欣赏和评价还应该驱遣自己的想象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甚至插上联想的翅膀,对境界中的景和物,人和事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发挥,使之更加完美。想象是读者通过语言,进行想象,勾勒描绘图景,联想是在画面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给予联想。

比较与质疑:

从质疑方面说,提出与作品不同的观点或见解,树立靶子,即揭示评论者所要批驳的观点学习质疑这一评论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评论要知人论世”“评论的角度”和评论的另一方法“比较”来进行,比较,可以是全面比较,也可以是某个方面比较,如:主旨的比较,体裁的比较,语言的比较等,既可以同一作者、同一题裁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思想感情比较,也可以不同作者、不同题裁的相同表现形式、相同思想感情比较,要着重解决如何选择和把握可比之点。比较时,不要只注意细枝末节而忽略了主要方面。

文章赏析之表达技巧

一、鉴赏角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艺术形式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内容

二、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种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②描写种类: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

③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绘形绘色绘声;远近高低,粗笔勾勒,白描等。

④抒情方面: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叙述式抒情,描写式抒情,议论式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2)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抑扬、虚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行文构思

①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前后照应,浑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

②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暗示、照应、呼应、悬念、起伏、波澜等。 ③ 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自出机杼,有创新,一波三折,错落参差,曲折有致。

(4)选材剪裁:

材料与中心一致,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三、文章赏析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读懂文本,弄清步骤

赏析正确与否,最关键的是要读懂文本。阅读文本时,一般采用“总体-部分-再总体”的步骤。一般写作步骤不妨这样:精读作品——确定赏析对象——作出基本评价——精选复述、节录内容——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写作成文。

(2)要点准确,角度宜小、稳

评分标准中首要的考查内容是把握“赏析要点和角度”。在正副标题都存在的情况下,正标题往往是文章赏析内容的暗示和指向,副标题则是文章赏析要点和切入角度。要点准确还包括准确理解。把握题目中的专有名词。应尽量选择那些切入点小,最能结合作品的、最能深入地阐发的、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角度。

(3)定位准确,述析评有机结合{古诗鉴赏文章}.

文章赏析要有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从所选题目中的要点和切入点出发,从文本的实际出发,找到一个赏析要点范围内的中心观点,然后围绕中心,结合文本进行赏析。“述”是引用原文中那些关键性的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典型事件、情节描写及语句来作例证。“评”即对作品作出的正确、客观、公允的评价,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析”就是根据确立的中心论点,用“述”的材料来证明、揭示中心的过程。

(4)安排好结构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会导致表达不清,表达不清会导致中心水明,中心不明会导致得分不高。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或“总——分——总”。总:提出观点(看法),分:从文章中找出支撑观点的材料(选准内容、条分缕析、突出效果),总:归纳总结(或拓展或照应或评价)。

(5)要运用术语,讲究文采 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写作赏析短文要讲究文学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赏析文章要有文采。

四、如何写“表达技巧”类的文章赏析

(一)一般结构:

1、第一自然段 准确点出该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或者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表达技巧上的总体评价。

2、第二自然段 结合文章内容和语句进行概述分析与评价。(或分几个自然段)

篇二:《古诗词鉴赏论文》

学号

班级

姓名

201011621411 计科1104 蓝剑泉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古诗词鉴赏》课程论文

陶渊明《饮酒》(其五)淺析

201011621411,计科1104,蓝剑泉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卒。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饮酒》诗共二十首,其中《饮酒》(其五)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组诗都写于酒醉之后,实际上是借以述怀,取其坦率不受拘束之意。

关键词:陶渊明 饮酒 坦率 归隐 淡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该诗约写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417年。面对篡权和动乱的年代,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秩序,还有当时 虚伪污浊的官场,亦仕亦隐的陶渊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坚定了终身隐逸的意志。自然真淳的田园生活使他冷静、和平,几近静穆,能够在超越世俗尘嚣的更高境界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净化,在感受大自然群动群息的过程中领悟自 然,适应天性。 每当再次读起这首诗时,我都是不由得再起想起高中时老师对这首诗的欣赏,陶渊明 ,一个不愿同流合污,宁愿归隐清贫一生的高尚伟人,他的品格,他的不受外界的物质的引诱的清高,都使得我深深的迷醉其中。

一、静在于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当一个人处于嘈杂的环境时,很难使得其一直保持自己不受影响。可是他能,他不是听不到外的声音,也不是看不到外面的人的走动,可是他扔不为所动。这正如他在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的环境中,去扔能不为其所动,不受影响。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一样的如同其他人一样和别人生活在家一个

地方,但去不受外界的影响,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安静的心,一颗不受外界所动的心,“心远”是其最好的解释,纵然他与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的心去不在嘈杂的人群中,如他处于黑暗的官场时,他的心却已远离了其中,无论其中再怎么的污浊,他扔能处在那一点‘清’中。同时,“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一颗超脱于尘俗的心,何以做到这样。 生存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的,他还能淡然处之,唯静于心。

现在许多人都在物质的熏陶下,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更甚者为了那物质的享受,哪怕是站在法律的对面,也在所不惜,是生活所致,也是我们的心受到了影响,我们不要求做到像诗人那样面对黑暗的官场,宁愿归隐,宁愿清贫,但我们也可以有像诗人一样安静的心。

二、乐于自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悠然”二字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诗人没有刻意去追求他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一定要遇到什么,他就那样的悠游地采着菊花,在采菊花的享受中其中的自由自在的乐趣。“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一副画面:诗人背着一个竹兜,一个人悠闲地采着菊花,完全沉迷于其中,一路慢慢地走着,走着,就很自然地看见南山,看着南山的景色。这是一副多么悠闲的画面,把诗人不受外界环境,不受官场的污浊写得淋漓尽致。

在现在的大都市时代,我们想找出诗人所像的环境都已经变得很少了,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有诗人那样的心,只要我们还能乐于自得,坦然面对生活,那么我们也可以看一那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

三、尽在不言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气日夕佳”,该句只是对远处景物的概写。落日西沉,暮色中的田园景色如何? 诗歌仅用一个“佳”字点出景色之妙,然而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飞鸟相与还”,自远古至今,飞鸟丰富而又变化的象征意义,佐证了人与自然界的万物息息相通,同时。诗人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看见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他写下了“飞鸟相与还”的温馨和快乐,点醒自己也点悟读者其中有“真意”,却又用“忘言”的大境界启发人们对人生“真意”的思索和探究,最后二句,也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

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实际的意思,是说这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后世禅家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诗人没有告诉人们的真意是什么,但是我们也已经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真意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他不愿与世人那样为了物质的享受而在官场上同流合污,也不愿与普通的人民一样,只为生活而活,诗人在不愿呆在官场上的同时,又关心着朝廷,那是诗人扔关心着国家,关心着国家的人民,也因此,诗人没有道出他的真意,是当时环境所致,也是诗人的性格的体现。

结语:再次读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时,我扔然在想,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还想要像诗人那样还有可能吗?我想这样的可能已经不存在, 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变的太多了,生活也不会像诗人那样过得那么的艰苦,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时在某一方面,也是时代的倒退。

但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而又极度喧嚣的社会中,每个人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中去。但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何找到宁静的心灵家园呢?只要我们的心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营造 一片属于自己的理想的天空,效仿陶渊明去采一支你衷爱的菊花,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心灵隐逸”,就会收获一份超 然和恬静。

参考文献

①杜景华, 陶渊明传[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③游国思,王起,萧涤非.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④编写组,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⑤裴金华, 论陶渊明田园诗之意境 [M].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⑥王海平, 陶渊明隐逸心理结构及诗歌意境[M].社会科学家2001,16(2)

⑦韦巍, 玄学生活化与陶诗的意境[M].九江学院学报2007,26(1)

(作者联系电话:13763056144)

篇三:《诗歌赏析文章的写法》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古诗鉴赏文章}.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