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情右手爱诗词

时间:2021-10-30 20:03:07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课外古诗词》

河北中考必备:课内古诗词阅读训练

郝连彬 河北省兴隆县教育局教研室 067300

古诗词阅读是我省2010年中考语文新增内容,在考试说明中已明确提出对十首课内古诗词的阅读要求,现将这十首古诗词集中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力求在考试中从容应答,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是指、。

2、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

6、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想岳而望。距离是,时间是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 。

7、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参考答案]

1、山北 山南 2、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5、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6、自远而近,从朝到暮,登岳 7、(1)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接着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气势。 (2)、诗人站在泰山之上,山上层云叠起,冲击着荡涤着心胸,胸襟为之开阔,眼光也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飞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睁大眼睛。 8、 C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 ”、“ ”、“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4、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西湖、暖树、新燕、落花、浅草区 2、C 3、早莺争春或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抒发了诗人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6、(1)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使者。(2)炼字A、

“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爱”,准确地表明了季节是早春;C“早”和“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3)修辞:

A、拟人,“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使用对偶句,句式工整,琅琅上口。 (4)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的手法,抒发了 。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我寄愁心与明月1、降职(或贬官)2、寓情于景 离别的忧伤等

3、C 4、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四、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写“征蓬”、“归燕”有何用意?

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为何能传诵千古?

答: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轻松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

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征蓬”、“归雁”表达自己飘零在外的思乡之情

2、此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3、A 4、B

5、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要紧扣诗句,写出阔大境界,有文采)

6、有道理。因为这段话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解说了“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意境,必须展开想像和联想,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该字好在何处。(2分)

答: 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5、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参考答案]

1、狩猎者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字,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

2、渴望亲临战场,为国杀敌、建立功业 3、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4、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C 6、 B

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l、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个词是。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答: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篇二:《一句古诗词 烟雨半余生》

一句古诗词 烟雨半余生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那吾宁愿百年孤独。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一身功名不过三尺尘沙,权倾天下何若相守天涯。

人生一世,浮华若梦,总有一人,视你如命。

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篇三:《一句古诗词烟雨半余生》

一句古诗词 烟雨半余生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 那吾宁愿百年孤独。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