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生地理生物

时间:2021-10-30 17:37:49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择校生、指标生及推荐生的概念及最新相关政策》

择校生、指标生及推荐生的概念及相关政策 择校生概念及相关政策

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在2011年9月24日公布的“关于开展秋季教育收费检查工作的通知(济教纪字〔2011〕15号)”中,提到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赞助费等择校费用的行为及开支情况,以及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控制在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30%以下政策的情况。严禁在“三限”政策之外以其他任何名义招收高收费学生。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一律不准再收取学费的情况。 在2012年4月25日公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办[2012]4号)”中,提到坚决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目标同当前治理择校乱收费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对中心城市的择校热点地区和学校要个别指导、跟踪监督,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的扶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秩序,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加强学籍管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学区内学生的比例不得低于当年招生人数的90%。继续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即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各地在加大投入,合理调整收费标准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严禁在择校生之外以借读生、自费生等名义招收高收费学生。虽然山东省和济南市还未出台相关文件,但是肯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执行,这意味着通过择校上高中的几率将变小。

指标生概念及相关政策

指标生,是指高中学校给予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即该学校内要完成一定量学生的招生任务,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平等化,使各处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高中。指标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定向招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招生,指标生名额将统一公示。指标生由教育局统一分配,因各地政策不同,分配方式可能略有差异,在校初中校毕业生均可填报指标生志愿。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控制在本校统招生分数线下30分以内,如果在此控制线上不能完成指标生计划,则收回指标纳入统招生的计划。

为应对广受关注的择校问题,山东省各地采取不同措施,力求保障区域内学生的教育公平。济南市通过采取“指标生”名额分配,将大部分招生计划拨给非择校生。2011年,济南市普通高中学校“指标生”分配比例由原来计划内的75%

扩大到80%,新增5%的“指标生”招生计划按照初中毕业生人数均分到各校。

指标生的报考条件①符合正取生招生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②参加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③综合表现评定等级为B以上(含B);④须已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并已取得该校初三学年学籍。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初中第三学年转入(父母工作调动转入除外)的学生;在校三年日常学习成绩(含实验能力考核成绩)或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达不到B级(含B级)以上等级的学生;达不到指标生最低提档分数线的学生,则没有条件报考指标生。

推荐生概念及相关政策

推荐生就是指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秀,不用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

在“济南市2012年初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济教基字〔2012〕5号)”中提出如何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意见: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及升学的重要依据,未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新生将在主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参考学生在校日常学习成绩及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成绩。其中,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推荐生其初中三年日常学习成绩(含实验能力考核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均须达到A级,且生物、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为A级;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指标生其初中3年日常学习成绩(含实验能力考核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均须达到B级(含B级)以上等级,生物、地理、思想品德、历史、信息技术考试等级必须达到B级(含B级)以上等级;普通高中学校测试确定的艺体特长生初中3年日常学习成绩(含实验能力考核成绩)须达到C级(含C级)以上等级(其中其特长对应的具体学科日常学习成绩必须为A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须达到C级(含C级)以上,学业水平考试中地理、生物、信息技术、思想品德、历史等级考核达到C级(含C级)以上等级;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级评价补考后仍为D级的考生不得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生物、地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历史等级评价为D级的考生不得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历城第二中学(历城第二中学参照2010年对市区招生计划相应比例进行测算)将计划内统招部分的10%用于招收初中推荐生,济南外国语学校将招生计划的20%用于招收初中推荐生。各试点学校的推荐生招生计划的50%按照“定向分配,差额录取”方式分配给“2011至2012年度济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其余50%的推荐生招生计划面向市区,凡是综合素质评价优异、符合推荐资格的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及历城第三中学、历城第五中学、历城第六中学、历城双语实验学校、济钢鲍山学校、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孙村中学初中优秀毕业生,经毕业学校推荐和招生学校审核考查同意后可免试升入招生学校。

在“2012年济南市高中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工作意见”中,提出了今年高中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工作的意见。体育推荐生试点学校招招生人数不超过40人,非推荐生试点学校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艺术推荐生试点学校招生人数不超过30人,非推荐生试点学校招生人数不超过40人。

篇二:《考研择校:地理学推荐方向及院校》

考研择校:地理学考研推荐方向及院校 本文中凯程教育为大家整理了有意于选择地理学专业考研的一些可报考院校,并列出了各学校的优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择校更加省时省力,预祝大家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 2016考研择校:地理学考研推荐方向及院校

北京大学

地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很多同学都想试试的学校。地理学大类设在城市与环境学院。

以出题宽泛+不指定参考书+名额特别少为特色。自主划线。英语50左右。总分300-310左右。

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例,2010年只统招了各一个。都是初试第一。所以这么说,总分的划线基本上没有意义,如果您想进入燕园,那么在单科过线的情况下。争取初试第一吧。

考试科目:(不谈公共课,以2010年为例,下同)自然和人文地理都要考高等数学(北大自命题)。难度可以找来真题看看。

北京师范大学

985工程。自主划线,但基本上在300左右。地理学强校之一。很多师范类同学选择。 初试科目: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自地/人地:数学三和自然地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985工程。线划的相对低。地理学只招地信专业。人数较少。初试不考数学。想去名校,想学GIS,想逃避数学的可以考虑。

中国农业大学

985工程。也只有地信专业,人数不清楚(只说明本学院的人数,各专业不明)。初试考数学二和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11工程。国家线。地理学大类招生,看似只有自然地理学。可以选考高等数学和地球科学概论,还有一门是自然地理学。

北京地理学(不含地信)

推免居多。统招绝少。分数线350+。自地/人地初试科目高等数学和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线。全部在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此校地信专业招生人数甚多。44人2010年。初试高等数学与地信遥感。相比自地人地就各只有10几人。也是要考高等数学的。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唯一招收地理学的学校。自理人地一共招收16人。人地10人。此校怪异:自地初试: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人文初试:高等数学和地理学综合(自地+人地+经地)。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唯一招收地理学的学校。石家庄市最好的综合大学。此校初试科目也比较特殊。自地人地和地信考试科目都一样:地理学综合(自地+人地);地理信息系统。招生人数较多,

自地:24,人地和地信都是15。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

不了解,只知道初试都不考数学。山西大学只有自地。

辽宁师范大学

有博士点。初试不考数学,是地理学综合和中国地理。地处大连。海洋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

211工程。地处长春。东北地理强校。人地尤其不错。考高等数学。跨学科的同学注意此校要求加试。{择校生地理生物}.

华东师范大学

985工程。地理学强校。有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生人数偏少,除地信外。只招个位数。初试考高等数学。

上海师范大学

很多同学把它当成进军沪上的首选。理由就是不考数学。自地20人。人地21人。初试科目可选。注意的是自地只面向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计算机、数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专业招生。

南京大学

985工程。自主划线。地理学强校。论坛关于南大地理的帖子太多了。每年考生趋之若鹜。考高等数学。题较难,故分数线不高。

南京师范大学

211工程。国家线。地理学强校。地信尤其强。考高等数学。是热门学校之一。 浙江大学

985工程。分数线超高。原因在于不考数学,报考者甚众。个人认为此校地理学非常一般。决心做学问的不建议报考此校。

福建师范大学

近几年声名鹊起的一只。初试科目中规中矩。不考数学(地信除外)。研究方向众多。算是省级师范大学较优秀。

安徽师范大学

因有名师陆林而被关注,人文地理有声有色。不考数学。初试科目自地经地。 河南财经学院

此校有大名鼎鼎之李小建。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硕士点。但是只要6人。考数学。 武汉大学

985工程。地信执牛耳者。但是近两年大家蜂拥的确是自然、人文地理。原因大概也是名校情结加不考数学吧。

此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皆一般。不过是顶了个武大的招牌。相比同城的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是差了一些。自主划线,360左右。英语50。专业课不难。学制两年。奖学金制度。大约20%自费,40%全奖。

华中师范大学

211工程。招生人数较多。题目不难。初试不考数学。每年报考者甚众。分数线较高。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篇三:《关于中小学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择校”是指学生对自己就学的学校或家长对自己子女就读学校得选择,其实质就是打破学区下的户口限制,放弃“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跨学区就读的另外一种入学方式。主要包括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

下面对于择校随机采访了50位学生家长,结果如下:

1、您的孩子高中会在哪里就读?

2、什么原因导致您为孩子选择外地的学校(可多选)?

随机调查的结果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家长的意见,但却可以反映大部分家长的想法与态度: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教育资源,很大一部分家长最终选择了让孩子到外地就读。

近年来,我国择校大风盛行,随之而起的各种教育文化现象屡见不鲜,不论是高官政要还是普通民众,都想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然而,教育的发展出现这种状况,只是社会进步而带来的产物吗?或者说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变异,国家的政策出现了偏差而导致了这种问题的出现?

下面就我国“择校”现象的出现从择校的现状、出现的原因、引发的后果以及合理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择校生地理生物}.

一、我国中小学择校面临的现状

择校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作为当今社会极度流行的教育选择趋势,研究其在我国面临的现状也尤为重要。

国家教委于1995年4月25日颁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 后又再次明确提出,要在两年内解决京、津、沪和各省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生问题,对于分步到位解决择校生问题的省市,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在近两年内限期取消择校生的具体步骤,在择校生人数和学校数量上都要逐年减少直至消除,并且要纠正一次收缴一年以上择校费的作法。同时,要坚决制止各种以权谋私的“条子生”和“关系生”。[1]许多地方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部分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不少地方,择校大战却是愈演愈烈。尽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由于我们国家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以行政区的旗(县、区)为基本单位的,区域之间或同一行政区域之内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城市内的中心城区和城市的边缘地区间学校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公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的未来就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虽然说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义务教育,但为了能让孩子进一所好一些的学校,以便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们各出奇招,有的化费很多的钱把孩子“买”进好学校,有的干脆学“孟母三迁”把家安在重点学校的旁边,按照地段生的条件就地入学。

自1993年以来,大中城市的“择校”潮 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烈的择校潮甚至培育了一个很不规范的“地下教育市场”,从而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甚至被人称为义务教育的虚无化。

二、“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

择校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有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它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而实质上它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在教育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需要中心转移到精神生活中来,于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越来越热切。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教育质量好的学校,甚至许多工薪阶层的家长不惜“高价”换取对子女“高质量的教育”。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对高质

量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日后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境地。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地方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原来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总能得到“特殊关照”,而那些原本办学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僻的学校则处于“饥饿”状态。长此以往,就使得基础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基础条件差的学校越来越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办学条件较差却又长期得不到改善的中小学校,其师资的配备和每年招生计划的落实都不能如愿,学生纷纷择校离去,教师也不安心于工作,从而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

200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中小学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要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并且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强专项治理的力度,巩固和扩大治理‘择校生’问题和乱收费问题的成果。”但这些措施似乎并不见效。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 。

重点学校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当时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今天,这种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存在,伤害了许多人的感情,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众所周知,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公民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子女送去接受基本的教育(义务教育),同时,他们也都希望让自己的子女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人为地将现在的中小学校再分为三六九等,那么,势必导致更多的人去参与择校大战。

(3)、小学升初中依然实行升学考试 。

国家教委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了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和不准招收“择校生”的有关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全国除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执行规定外,大部分地方仍然实行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制度。据我们对一些地方调查发现,有的表面上或者说对外宣布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制度,而实际上却依然故我。这种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一次考试来决定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4)、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择校生地理生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规模的扩人,人头费的增多,需要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在政府无法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下,学校发展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择校生高收费不失为一条途径。有关人士认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基础教育,将过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了高等教育领域,这是造成基础教育阶段收取择校费、自主获得办学经费的一个原因。[2]

3、从社会、教育部门的角度来看。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界虽然一直呼吁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但在实际上却大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行动上。众所周知,义务教育的任务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事实上,现行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搞“应试教育”那一套,视高分学生为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下,必然导致“应试教育”的做法和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择校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三、“择校”现象带来的后果。

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给社会、家庭和教育本身带来严重后果。

1、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势头 。

人们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不惜以权择校,以钱择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继而获得上大学的“入门

证”。正是人们的这种高期望心理和环境氛围,反过来又促使学校拼命打时间战,题海战,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一所学校为重点学校输送“尖子生”越多,这所学校就越出名,在社会上就越有竞争力,进而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择校。如此往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学校畸形发展,“应试教育”不但不能得以转变,反而会更有市场。

2、造成同一地区的一些学校负荷失衡 。

近年来,一些学生家长借助自己的权、钱优势越区跨片择校,一些平民百姓千方百计找关系择校。这样一来,使得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的班额、生额大增,校舍紧张,师资吃紧;而一些基础薄弱学校则“吃不饱”,每年的招生计划完不成。

3、导致一些学校高收费和乱收费。

据我的调查,一些好的中小学校向择校生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校方出于无奈,想以高收费的办法来遏制大批的择校生;二是一些学校乘机收取高额的择校费,想以此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三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制订出一套解决择校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少数高收费学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好的中小学校鉴于受师资、校舍的限制,而择校生队伍又不断扩大的情况,便采取削减在本学区内应招收学生名额和实行收取各种名目的择校费的办法。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学校的乱收费,因而使得社会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4、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中小学校形成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当今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候,原有的重点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并存。随着近年来择校之风的盛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愈加明显。在强调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今天,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在进行决策时,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感情砝码依然偏向一些重点学校,使得好学校锦上添花,而一些薄弱学校更加薄弱,教育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5、加重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

在我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时发现,重点中小学校对择校生收取的择校费从2000元至1万元不等。一般来说,越是大中城市,择校费越高。我们还发现,对于那些有权者,其孩子可免费择校;对于那些有钱者,择校费也仅是小事一桩;而对那些无权又无钱的工薪阶层来说,他们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囊中羞涩,但也不惜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为孩子交上一大笔择校费,其经济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6、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困难 。

由于择校生人数的猛增,一些学校不得不扩大招生名额,使得一些班级的学生数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有的学校班级人数高达80人之多。这种盲目扩大班级生额的做法给学校本来就不充足的设备、校舍带来更多的困难,给教师和班主任带来无形的压力。面对七八十人的班级,教师和班主任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一般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合理的对策。

择校在我国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择校,客观看待择校现象,正确认识择校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摒弃成见,合理看待择校问题,为未来的择校教育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1、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 。 国家教委早在80年代就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其后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重点学校的存在,无形中给人们一种误导。取消重点学校,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办好所有学校,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也是治理择校问题的必然要求。对此,领导干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并切实付诸于行动。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根本所在。为此,各种传播媒介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极大危害,以取得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并切实付诸于教育实践之中。

2、坚决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 ,扶持办好民办中小学校。

篇四:《国内外择校》

国外

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入学政策大调整

最近,新加坡教育部(MOE)对于进入政府中小学的入学途径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原来的QT智商测试,保留了教育部统一的AEIS考试,并增加了考试次数。AEIS(Admission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即“中央统一招生考试”,是新加坡教育部在2009年推出的入学收生计划。国际学生需要接受英语以及数学的统一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将被安排入读一所适合的学校。

自此,所有国际学生只能通过国际学生统一招生考试AEIS,再由官方统一分配进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学。AEIS考试时间由每年一次改为多次,次数和政府中小学的录取情况均由新加坡教育部统一决定。而AEIS的考试内容将不作变更,仍然是考核英语和数学,试卷为全英文。继2011年10月的AEIS考试之后,下一次AEIS考试将会安排在2012年2月,想就读新加坡政府中小学的学生要抓紧时间报名参加考前培训班了。

同时,对于适龄直接申请幼稚园以及政府小一的学生,仍然能够在6周岁报名,于7周岁时进入政府小学一年级。年龄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也还是需要参加AEIS考试。今年6周岁,即2005年生的学生,则要抓紧在今年申请政府小一,才能免考在2012年1月进入政府小一学习,如果留待明年申请,就需要参加AEIS考试了。业内专家表示这个政策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进入政府学校的机会,也免除了以往考完QT智商测试后要自己寻找学校的麻烦,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建议有此打算的学生能尽早到新加坡参加考前培训,以更好成绩获派更好的学校。

摘自: 《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10月19日

英国的家长择校

家长择校是英国政府中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动机在于: 首先, 通过扭转 20 世纪 80 年代普遍支持由地方控制的综合教育政策来扩大教育机会的多样性; 其次, 通过强迫学校对家长的要求作出反应来打破教育上的垄断, 以实现提高教育效率和恢复正规的教育目标。“ 经济事务研究所” 的专家们认为: “ 如果增加家长选择的第一个理由是道德权利, 那么第二个理由是很实际的,

这就是市场。“市场”的真正含义是供给与需求之间, 商品提供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教育制度本身能成为一个自我管理、 自我控制和自我经营的中心, 为了谋求生存, 它必须对市场作出反应, 然后才会成为一个提高水准、 改变现状和符合市场需要的完善的教育机制。 ”虽然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把权力从地方教育当局转移到家长手中, 从而打破了教育中的垄断, 实现了教育权力的分散, 确保了教育的多样性。 然而这项政策也遭到许多批评, 主要有: 它会使好学校人满为患, 差学校门庭冷落,甚至难逃关闭的厄运, 结果使总的学额减少, 反而限了家长的选择范围; 更好的政策应该是确保所有学校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而不是以牺牲一些学校的质量为代价去提高另一些学校的质量; 不考虑学校的生源差异, 仅仅根据原始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 不利于家长做出理性的选择。{择校生地理生物}.

此外, 在许多情况下, 家长择校更多地是基于地理位臵和环境这些非教育因素的考虑。这对于环境不利地区的学校就有失公允。 另一些教育家指出, 择校并没有给所有孩子的发展带来真正的自由, 除党派之争的政治目的外, 这一措施的真正受益者是中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 实际上工人阶级并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选择自由。

摘自: 《 教育与经济》 2004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