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期中总结

时间:2021-10-30 04:48:36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

①前提:王室衰微

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3、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2、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

②地点:岷江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三、文化上——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二:《初一历史教学期末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浓重的期末备考气氛时时提醒我,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基本结束,为更好的总结经验,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开学初,我积极参加了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集体备课,做到了仔细听,认真记,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做到了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组、同学科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找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能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走进了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本册教材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五个单元,每单元3—6课不等,共23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红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

1

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以上几方面是本人在这个学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改正的。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通过努力,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七年级历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

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并经常听政史地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生疏,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惧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初中历史期中总结}.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试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教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2

篇三:《初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根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减少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本次考察九年级下册的1-5单元,主要考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一、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分学生存在偏科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班:王善璐、王卓、田亚宁、刘自玉、薛世纪;二班:李家乐、刘宗华、王兆年、高正天、王宗鹤;四班:王倩倩、靳晓婍、韩洁、李慧娟、孔维振;五班:邓翔云、李文静、何极成、安宗壮、张飞宇;六班:杨镀、李养奥、刘旻然、佀卓惠、李丹丹。针对这些学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注意,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

本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题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贡献等缺乏基

本的了解,尤其是选择题第3题,对于列宁的成就里,部分学生答错就是将其

与斯大林的成就相混淆。很多选择题考察的十分基础,仍有学生答错,还是对

知识的掌握较为模糊,把握不住事件的准确特征等。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

重视程度不够。

(2) 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

行。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害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因为在死记硬背的情

况下,很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造成知识的分段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

事件对号入座当然很难。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能力的题拿下。

本次考试中这点比较突出的在选择题的第6题,对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市

场、计划的考察。本题属于中等难度,但是要将几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考虑,许

多学生就无从下手。

(3) 审题不仔细、不认真:本次试题中22题“(3)列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

斯国家发动的两次闪击事件。两次闪击事件后,世界上所有的遭受法西斯侵略

的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什么宣言?结成了什么联盟?(4分)”很多学生仅得

了2分,就是因为忽视了题中的列举两次闪击事件。虽然考前特意就此对学生

进行了提醒,仍出现这种问题,只能说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太过粗糙,考试的

态度不认真。

(4) 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部分成绩比较偏后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认

真,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也有部分学生答题

的时候马虎、粗心,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比如22题中写发表了什么宣言,

答案为《联合国家宣言》,但是有很多学生写为《联合国宣言》。

今后改进的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提醒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考现在实行开卷形式,注重对知识的变形

与组合,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这些都离不

开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只有对知识熟练掌握,才会有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是应该强抓基础知识的过关。

(2) 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想要获取高分就

需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程中对学生多做引导,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在导学案的教学中,利用小组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对于审题不仔细、不认真;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两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对其提高要求。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抓住关键词,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去回答,避免偏差与疏漏。

篇四:《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归纳与总结

第一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1)19世纪上半时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2)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4)从鸦片走私中可以谋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1)政治上,清朝政府日夜腐败。

(2)经济上,白银外流,危机清朝财政。

(3)军事上,军队战斗力消弱,军备落后。

(4)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3 林则徐禁烟措施:

(1)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雷厉风行的开展禁烟。

(2)他缉拿烟贩,并命令外国鸦片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并保证以后不再进行鸦片走私。

(3)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4 虎门销烟的意义:

(1)虎门销烟向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名族精神,维护了名族尊严。

(2)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和走私活动。

(3)林则徐不愧为民族英雄。

中英南京条约

1 时间:1842年8月

2 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影响(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利。

(3)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5)民族的觉醒,战败求和,刺激了新思想。新观念在中国的出现。

魏源奋发编著<<海国图志>>

魏源:地主阶级爱国的知识份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就是想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性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扩大再中国的侵略利益,进一步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俄国侵略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856---1860

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俄国侵略特点

(1) 乘火打劫,武力相比

(2) 调停为诱,签订条约

(3) 强行占领割让,步步吞噬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 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洪秀全

2 建号:太平天国。建年:太平年。天王:洪秀全

3 1853年,建都 天津

4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左宗棠收复新疆

1 19世纪6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

2 清政府内部有海防和塞防之争

(1)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阿古柏兵败自杀。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2)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1 战争背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政府制定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此制定喂国策,积极对外扩张,侵略中国。

2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辽东半岛战役顺率大屠杀

3失败原因(1)清政府腐败无能。(2)统治者避战求和。(3)清军军备废弛(4)部分官兵临阵脱逃。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伊藤博文 李鸿章

内容(1)清政府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战争背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中国首当其中。

2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山东直隶

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 八国 李鸿章

2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1)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嫁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承重的枷锁。

(2)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

第六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从自强到求富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背景 西方的先进,西方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3洋务运动的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兴办军事工业

(1)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李鸿章(最大)

(2)1866年(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左宗棠

(3)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

5洋务运动的影响

(1)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他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工业企业

(2)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民用工业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

7交通电讯

(1)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事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输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次年竣工,全场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详细延长至大沽口,天津,向东延至山海关,绥中,全长276千米,1893年通车。这事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8失败原因 (1)没有触动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的政治制度

(2)没有从根本上发动生产力

(3)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状元实业家

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民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谁会性质决定

(3) 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收封建势力阻挠和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发展缓慢。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904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铁路的意义(1)这事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它的建成,振奋了名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七课 戊戌变法运动

1时间 1895---1898

2背景 19世纪末,主要帝国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进行瓜分。

3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标志 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警世洪钟<<天演论>>

影响 眼福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标志着变法开始

2变法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意义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4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戊戌政变

1 1898年9月,戊戌政变

2标志 囚禁光绪帝

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

(2) 封建顽固派实力过于强大,加上帝国主义干扰

(3) 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力量薄弱,没有发动群众

(4) 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不符合中国国情。

4谭嗣同为什么死得其所

(1) 谭嗣同认为维新变法挽救国家危亡而现身时光荣的,值得的

(2) 死得其所反映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对国家摆脱危亡现状的不懈追求,希望用自己的鲜

血唤醒更多的国人的觉醒

(3)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8课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