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抒情散文

时间:2021-10-30 01:09:12 初中作文范文

第一篇:《2012年语文中考专题特训23_抒情散文阅读(二)》

中考专题特训(二十三) 抒情散文阅读(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6题。(50分)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

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 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11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

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10分)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4分)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8分)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 ; (2) 。(12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12分)

二、(2011泸州)阅读下文,完成1~4题。(50分)

草 垛

杜怀超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素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

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1.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12分)

2.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12分)

3.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10分) 4.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16分)

①作用: ②仿写:

中考专题特训(二十三)抒情散文阅读(二)

一、

1.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不快羞愧

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5.B

6.略

二、

1.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2.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任答两点即可)“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

3.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4.作用: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

第二篇:《2016云南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47 抒情类散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47 抒情类散文阅读(一)

(时间:30分钟 分数:20分)

(一)翠湖留下的心影(2015昆明中考)

张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娑,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曾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2分)

__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__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2分)

__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__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

__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__

4.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__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2分)

材料一 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 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__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__

(二)乡下的月光(2015玉溪四中模拟)

①我是在一个寂静的秋夜,关了灯,去阳台上看我种下的雏菊时,突然发现了很多年前乡下的那抹月光。

②其实那月光在我的卧室里已经流溢了许久,只是我一直以为,那是对面高楼上某户人家的白炽灯投射而来的。我一抬头才发现,它来自飘在两座高楼之间的那一轮迷人的月亮。

③就在这伴着微弱虫鸣的凉风里,我注视着那缓缓游动的月光,穿过阳台的绿纱,爬过雏菊含苞的花朵,游过雕花的窗棂,抚过卧室洁净的地毯、壁橱、床单、棉被。我仿佛听到了水流的声音。

④我的记忆在那片月光中逆流而上,回到了许多年前我嬉戏玩耍的乡间夜晚。我穿着薄薄的小衫,奔跑在已经空旷的田地里,为将最后一车玉米拉回家晾晒的父母加油鼓劲。我当然是什么忙也帮不上的,甚至连玉米也剥不了几个,便在月亮安静注视下的玉米堆上呼呼地睡去。每每都是母亲,喊我的乳名,让我起来喝熬好的玉米粥,我才睡眼惺忪地揉一揉眼睛,眯眼看一看梧桐树上吊着的那一轮饱满莹润的月亮。

⑤乡下的月光,是有轻盈的翅膀的,它从高高的烟囱飘到青灰的瓦上,又落在静默的灶台上,而后融入薄如蝉翼的霜中。它还有清冷的声音,细碎的,窃窃私语的,恬淡的,似夜里母亲哄孩子睡去的小曲,或者路上夜行人清晰短促的呼吸,再或影院散场之后杂沓的脚步声。而月光的味道呢,当然是一盏茉莉茶的浅香,或者晚间青草的香气,细细的,一丝一缕的,经由那天地间安静的生命传递出来。

⑥而今我在蒸笼般喧嚣的城市里,已经很多年忆不起这乡下的月光。我一直以为,乡下的月光永远穿不透幽深的地铁,越不过林立的高楼,飞不进拥挤的公交,跨不进狭仄的楼道,更溶不进日日奔波在路上无暇抬头看天的城市人的心中。我从跨入城市立志在城市扎根的那天起,就不再有抬头看天上星辰的习惯。我要飞速地向前冲啊,我要赶上那些有房有车的人,我要为加薪提职而埋头苦干,我要将别人头上的光彩争抢到自己的身边。况且,当我在下班后的路上为沙丁鱼罐头般的车上一个歇脚的位置,而眼神尖锐神经紧张的时候,我怎么会可

能透过窗户看一眼被灯火笼罩住的天空,并辨认霓虹闪烁处究竟有没有一片光亮,是来自于静谧的月光?

⑦我将遗忘掉月光的缘由,推给了给我金钱亦给我巨大压力的城市。我认定月亮不会光顾这片繁华魅惑的地带,我一心地想着挣到足够的钱,而后去山水间找寻心灵的宁静,却唯独忘了,如水的月光也必如潺潺的溪水一样,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越山石、丛林、灌木、原野、峻岭,抵达拥塞的城市,如蒲公英般温柔地落入每一个角落。它藏在公交飞旋的轮上,落在地铁出口处湿滑的台阶上,隐在窗台那盆无人照管的水竹的叶间,停在一只流浪狗孤单的眼睛里,亦流进我入梦后安静的枕边。只是,我的眼睛与心灵总是被喧哗的灯光充塞,唯独忘记了关上白亮的灯,祛除心灵的负累,在某个夜晚,倚在床头,看一看那悄悄潜入卧室的月光。

⑧这样的月光,从经年的隧道中穿梭而至,抵达我心中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给我一抹年少时田野中奔跑的惬意,以及被一株玉米绊倒的忧伤。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8日)

1.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乡下月光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概括)(2分)

__饱满莹润、轻盈、恬淡。__

【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要求,然后阅读文章内容,锁定答题范围。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⑤段回忆了儿时的“乡下月光”,其余段落是引出月光以及由月光引发的感触。从而确定在④⑤段提取答案。最后,仔细阅读这两段,提取概括乡下月光特点的关键词语。从第④段中“梧桐树上吊着的那一轮饱满莹润的月亮”可提炼出月光